我再也不信天使投資已死這種鬼話了
一個市場的興衰有多麼難以預測?
文丨王滿華
來源丨投中網
2、3年前,人們說“早期投資已死”。
2021年人們又說,天使投資逐漸恢復活力。
不,不僅是恢復活力,今年的天使投資堪稱“一秒入夏”。最令我感到吃驚的是,這一波早期投資熱潮的主力是“機構”。
那位說,機構投天使有什麼新鮮的?要知道,前幾年天使投資被唱空、看空得厲害,有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是“機構化天使敗退”,當時人們都告訴我說,早期就是屬於天使投資人的投資模式,機構投天使本來就是偽命題。
看來你們騙了我啊!
想必你也看到了,2021年最明顯的變化是有頭有臉的大基金和產業資本都在投天使輪。
或者說,是搶天使輪。
就在上個月,華深智藥宣佈獲得千萬美元天使輪融資,高瓴創投是投資方之一;幾乎同一時間,由原螞蟻集團研究員周衛林創立的Aloudata也宣佈完成了天使輪,由紅杉中國種子基金獨家投資;而在更早的9月,老牌PE春華資本旗下的春華創投則聯合領投了免疫腫瘤療法企業Accession Therapeutics的種子輪融資。
除上述三家機構外,今年以來,包括GGV、高榕、深創投、IDG在內的多家一線機構,以及騰訊、位元組、小米等產業資本,都紛紛加速了在早期投資上的佈局。
越來越多的VC/PE、產業資本加入早期戰局,天使投資基金的分化也在加劇:一方面,頭部天使的優勢正在凸顯,出手速度也在加快;而另一邊,“要啥沒啥”的中小天使在面臨募資難和競爭白熱化的雙重考驗下,生存空間變得更為逼仄,“尾部”機構正在加速出清。
正文之前,先劃重點:
-
大基金、產業資本均在空前積極地入局,且競爭意識很強;
-
天使基金快速地分化,小基金“出清”加速;
-
頭部天使基金一掃頹勢,反倒被競爭啟用;
-
LP愈發樂於為頭部的、品牌好的天使基金買單。
我再也不相信天使投資已死的鬼話了,一個市場的興衰有多麼難以預測?這一波的早期熱潮,可以認為是消費、科技、軟體這些賽道帶動的,但種種跡象表明,“盡頭”遠比任何人想象得都更加深遠。
大基金圍獵天使輪
當然,VC/PE佈局早期投資早就不是新鮮事了。
早在2018年,紅杉中國和GGV就先後設立了種子基金;2019年1月,深創投也成立了其首支天使基金,總額接近5億元人民幣;去年,高瓴資本、弘毅跟春華則分別成立了面向早期的高瓴創投、弘毅創投跟春華創投。
但值得關注的是,進入2021年,大基金在早期的佈局明顯加快。
以紅杉為例。資料顯示,紅杉中國上半年參與投資的專案數量為261起,已經達到去年全年專案數量(300起)的86%。而在投資階段上,早期專案比重明顯加大,天使和種子階段的投資數量佔比高達36%。
與此同時,紅杉也公佈了旗下種子基金的投資情況,資料顯示,2018年成立以來,紅杉種子基金三年來投資了170多家天使輪或種子輪企業,而今年的出手速度遠超以往,僅上半年就投資了70多家,平均一個月就投出10餘起。
除紅杉之外,包括高瓴、深創投、IDG在內的多家頭部機構也已經成為早期投資賽場的活躍玩家。
CVSource投中資料顯示,2021年上半年,在早期階段(種子&天使)投資數量最多的14家機構中,有超過半數的位置被VC/PE佔據,紅杉中國、高瓴創投、深創投、高榕資本、IDG資本等悉數出現在列表之中。
圖/投中研究院,資料來源:CVSource投中資料
VC/PE投資階段的前移,不只發生在頭部機構身上。據投中網觀察,很多腰部機構也將目光投向了更早期,藍馳創投、山行資本、雲啟資本……這些叫得上名字的VC紛紛加入到了搶奪天使專案的陣營之中。
這背後的邏輯不難理解。
首先,對於大機構而言,隨著募資規模越來越大,自然會將投資半徑拉長,往更早期走,以拿到更多優質專案,實現超額回報。畢竟,誰又會拒絕版圖擴張呢。
而對於腰部機構來說,其長期面臨頭部資源集中帶來的出手困境,且IPO政策的變化讓退出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這就不得不倒逼機構往更早期走。
天狼星資本創始管理合夥人瀋海倫在今年投中網舉辦的“投中十問”活動中曾坦言:“從去年疫情開始,尤其在斷芯事件後,我們投到晶片專案的機率越來越小了。為了提前投到好專案,我們不得不越來越往前走。我們以前最舒適的輪次是A輪,但現在我們發現已經不行了,這些輪次我們很難擠進去,投資很費勁。目前正在往天使包括種子階段走。”
值得一提的是,除傳統VC/PE之外,還有兩股“勢力”也一同瞄向了早期投資。
一個是以騰訊、位元組、華為、小米為代表的產業資本。上個月,位元組跳動剛剛聯合IDG資本和壁仞科技投資了雲脈芯聯的天使輪,金額高達數億元人民幣。
另一個則是政府直投基金。11月3日,深圳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宣佈,旗下首支天使直投基金——“天使一號直投基金”正式啟動,該基金首期規模為50億元人民幣,目前已完成了3億元規模的募資。據介紹,基金未來將圍繞前沿科技的應用場景,以跟投的身份優中選優子基金已投或擬投專案。
無論是VC/PE,還是產業資本,亦或是政府基金,這些“大塊頭”的加入,不可否認為天使投資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另一方面,也讓天使投資基金的兩極分化日益明顯。
分化加劇,中小天使機構壓力升級
大基金的入局,首先影響的就是中小天使機構。
“嚴重擠壓。” 某天使機構投資人王忠傑直言,“當大基金紛紛湧向天使階段,導致的結果就是,無論是募資端還是投資端,早期中小機構的生存空間變得更加逼仄了。”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國內早期基金的日子一直不太好過,中小天使機構尤甚。
業內是這樣描述天使機構的回報的:1%的天使拿走了80%的回報,5%的天使拿走了其餘20%的回報,而其他94%的天使有可能是顆粒無收。
這樣的現狀直接影響的就是LP的投資熱情,有媒體曾報道稱,最近幾年,有8成的天使機構是募不到下期基金的。在此背景下,大基金的進場,無疑將進一步擠壓早期中小機構的募資份額。
募資難的問題也直接影響了機構投資的節奏。“現在募資難已經成為客觀事實了,沒有錢就意味著會影響對企業後續的融資,那麼成功退出的概率就會更低。”王忠傑對投中網表示,“不過話又說回來,大家總要生存的,該投還是得投,不然後一年就更難募資了。”
王忠傑告訴投中網,如今中小天使機構在挑選專案時已經變得更加謹慎。
“現在ppt創業再也拿不到錢了,大家都在用A輪的要求看天使輪專案。”他表示,“最近我手裡在看的一批專案放到兩年前是隨便融資的,如今專案的營收、利潤都要劃入考慮的範疇。”
投資端的壓力不止來自募資,更多的還來自同行,尤其是新入場的大基金們。
“大機構是不差錢的,所以對價格也不是很敏感,在搶一些熱門專案時,無形中會將估值抬得很高,加上品牌知名度跟資源優勢,在他們面前,中小天使機構完全無法與之抗衡的。”北京一早期投資機構負責人張向東表示。
擠壓之下,尾部的天使機構正在批量消失,而“倖存”下來的一些機構也開始尋找其他生存出路。做政府生意,正成為大部分人的首選。
近幾年,政府引導基金紛紛設立了專門投向天使階段的基金。其中,在2018年正式揭牌的深圳天使母基金,如今規模已經達到了100億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天使投資類政府引導基金。在其示範作用下,廣州、蘇州、常州、東莞等地也紛紛在今年設立了天使母基金,此外,天津、重慶、武漢等地也皆被傳出正在籌備天使引導基金。
但是,在談到政府引導基金的話題時,有機構投資人則表達了對“自由度”的擔憂,他們認為相較市場化的LP而言,政府型母基金可能會存在更多的條件桎梏。
不過,“所謂的‘自由’面前,活下去才更重要。”
頭部天使優勢凸顯,LP用錢投票
中小天使機構加速出清的同時,頭部天使的優勢卻在日益凸顯。
前不久,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梅花創投在過去10個多月裡已經投出了近90個專案,這一數字已經超過去年投資總和(55個)。而在金額上,累計投出資金超16億元人民幣,其中有十餘個專案單筆投資超5000萬,較去年亦有提升。
單看出手次數,和紅杉種子基金不相上下。也就是說,在“投出去”這個維度上,天使基金和大基金的上限目前表現相當。
另據投中網不完全統計,包括真格基金、英諾天使基金在內的多家早期頭部機構的出手頻次,相較去年也均有所提高。
那麼,面對大基金的圍剿,天使機構的差異化優勢究竟在哪裡?總結多位投資人的觀點,目前來看主要有二:
首先,大基金的規模決定了巨大的投資數量,而數量本身有執行難度。
青山資本張野曾在公開演講中提到:“目前一家創業公司的初始資金需求量大概是在500萬到1000萬之間。而對於一隻擁有100億人民幣規模的基金來說,投這個階段的專案要投出一兩千個,需要數年才能夠投資完成,而基金的存續期並不支援用很多年的時間來投資,來不及退出。”這是大基金們進入早期要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
第二,投後賦能,其實和上一點類似,規模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大基金的投後管理難度。
現在在天使投資圈流行這樣一個說法,叫“保姆式投後”。很多專案因為處於創業初期,團隊搭建並不完善,這時候就需要用到投資人的資源,大到品牌宣傳,營銷策略,小到包裝設計,產品定價,很多都需要機構的投後團隊提供支援。但對於規模超過百億、千億的大機構來說,為每個早期專案提供如此細顆粒度的投後服務顯然是不現實的。
這算不算天使基金應對大基金和產業資本的差異化競爭力?算。
但是這種競爭力能轉化成優勢嗎?難。
這裡的問題在於:首先,真正的優質創業者和早期專案,需要“pr、定價、包裝”這種細枝末節的服務嗎?其次,即便有創業者為這類服務買單,也只能解決“投出去”的問題,但距離得到“投得好”這個結果,還非常遙遠。
最後聊一下LP的態度。
在跟LP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對於大基金殺入早期投資這件事,LP的態度是靜觀其變。
“擠壓是他們的事,跟我們沒關係,LP的投資節奏不會變。”長期關注早期投資的LP投資人張旭如是說到。
LP顯然對大基金投資早期的財務回報能力懷有疑問。
他坦言:“就早期投資階段的佈局來講,相較剛入場的VC/PE,我們會更傾向於去關注一些業績好,又已經打造出品牌聲量的頭部天使機構。”
張旭告訴投中網,目前市場化的LP在選擇天使投資機構時,主要關注兩件事:一個是業績,另一個是品牌。
天使投資的一大特點就是投資週期長,泡泡瑪特的天使投資人等了7年才終於等來百倍回報,縱觀目前活躍在早期的大機構們,最早進入的紅杉、GGV也才4年不到,尚不能評判其業績好壞。
“市場化的LP,終究還是‘業績’為王,現在誰的業績好,我們就更關注誰。”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向東、王忠傑、張旭為化名)
投中網旗下東四十條資本
隨手關注,更深入瞭解創投圈
轉載、合作、加入粉絲群請聯絡小助理
(微訊號:
ChinaVentureWeixin )
- 北交所的第一波減持潮,腰部公司的退出盛宴?
- 豐年資本,精準賦能科技企業“從1到10”
- “為什麼創業者要拿我的錢”銀鞍資本給出一個最優解
- 資本爆炸的一年,10萬億美元資管巨頭誕生
- 基層醫療數字化服務商橄欖枝健康連續完成兩輪數億元融資
- 堅決反對唱空CVC
- 高瓴、黑蟻看中的“三里屯網紅”,又融了12億
- VC圍城中科院
- 2022新消費第一股誕生,一隻小黃鴨撐起一個IPO
- 愛芯元智完成8億元A 輪融資
- 95後寵物殯葬師,月入十幾萬,一年多給912只寵物體面送別丨後窗
- 東方鴻鵠完成過億元天使輪融資,用數字化重構飲料行業
- 華為連開四槍,紅杉高瓴扣動扳機,一顆“卡脖子皇冠”撐起4400億美元市場
- 5G邊緣智慧企業「艾靈網路」獲數千萬元Pre-A 輪投
- 再募90億美元,這家紅杉資本的對手,又燒起VC規模競賽
- 獲鼎暉加持,兩年欲實現盈虧平衡,這家新“新”品牌搶跑新勢力造車2.0時代
- 華為的第五個IPO,小賺20多億
- 瀚巍微電子完成Pre-A 輪融資,光速中國和高榕資本聯合領投
- “中式快餐第一股”呼之欲出,加華資本“人間煙火味”更添成色
- 「聲芯電子」獲億元A 輪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