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服務的2021:“內容為王“永不過時
QuestMobile在《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啟示錄》中披露了一組數據:截止到2021年9月,中國的網民總人數達到11.67億人,同比僅增加1400萬。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lter聊科技 ,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QuestMobile在《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啟示錄》中披露了一組數據:截止到2021年9月,中國的網民總人數達到11.67億人,同比僅增加1400萬。
這樣的局面似乎並不讓人意外,經歷了直播、短視頻、下沉市場等多輪次的滲透後,互聯網幾乎挖出了所有的新增流量,1400萬的增幅已經是一份不錯的成績。畢竟排除掉小學生以下年齡段的人羣后,國內的網民規模已經超過了適齡人口,流量紅利的徹底枯竭早已是既定的事實。
怎麼在存量時代裏尋找增量機會,可以説是適用於各行各業的普世話題,QuestMobile將目光轉向資訊服務,結果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料:
作為算法流派代表性產品的今日頭條,在月活用户規模上依舊領跑市場,可用户時長已經低於2019年底的水平;背靠流量巨頭的騰訊新聞,在用户規模和用户粘性上均增長乏力,甚至在2021年初出現了可怕的負增長;反倒是網易新聞和新浪新聞,均交出了一份高速增長的成績單。
看似不尋常的現象背後,恰恰隱藏着資訊行業的底層規律,折射了存量時代物競天擇的生存哲學。
01 重新理解“內容為王”
在當下的互聯網語境裏,資訊服務並非是一個誘人的賽道。
短視頻平台的迅速崛起,直接衝擊着資訊服務固有的用户習慣。按照QuestMobile的調研數據,70%的用户已經習慣於通過短視頻平台獲取社會和娛樂資訊,特別是30歲以下的年輕用户羣體,對短視頻平台的依賴度越來越高。
用户行為的改變進一步影響了內容生產者的姿態,就連各大時政資訊媒體也相繼入駐短視頻平台。抖音上月活用户大於10萬的時政資訊類KOL,在過去一年中增長超過2倍,快手平台的增長也近1倍,二者的用户滲透率已經超過85%。
今日頭條和騰訊新聞的數據表現,無疑是資訊服務的常規業態,用户習慣的轉移某種程度上已是不爭的事實。可為何在同樣的外部環境下,網易新聞、新浪新聞等玩家偏偏跑出了逆勢增長的上揚曲線?
想要找到問題的答案,進行時間線的比對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其中起伏變化作為明顯的正是網易新聞。網易新聞的增長拐點出現在2020年9月份,月活用户由負轉正,後續則長期保持着20%左右的增速,在2021年7月份的月活增速甚至達到了30.1%。
對應到網易傳媒的佈局上,一場有序的戰略革新在同步進行中。比如2020年7月正式發佈了新內容品牌“網易文創”,構建了網易噠噠、浪潮工作室、談心社、小羊駝三三、槽值、硬核看板、人間、網易數讀等20多個頭部內容組成的IP矩陣,憑藉優質內容在行業內持續出圈;再比如網易新聞在資訊側的內容創新,打造了網易未來大會、未來公開課、“網易新聞知識公路”等高曝光量的活動平台和創新內容。
同樣的例子還有新浪新聞,2020年的月活增速長期維持在20%以上,即便2021年的增速開始放緩,用户的停留時長仍然在不斷增長,也和發力創新內容、微博話題協同共振有關。
或許可以給出這樣的結論:網易新聞等平台的逆勢增長,根基仍然是“內容”,哪怕是在內容嚴重過剩過載的時代裏,內容如潮水般湧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哪怕渠道和算法幾乎掩蓋了內容的光芒,對算法的討論曾經高過了內容本身,但優質內容仍舊是吸引用户、擴大影響力的硬道理,“內容為王”的邏輯從未過時。
02 內容生意需要“靈魂”
一切生意都離不開生產和消費,資訊服務行業也不例外。
資訊平台的商業模式可以粗略劃分為兩種:一種是資訊內容+算法推薦+廣吿變現的流量生意,內容和算法都是為了流量服務;一種是內容生態+算法優化+流量運營的內容生意,算法和運營的目的是擴大內容影響力。
進一步深究的話,內容的消費需求也可以細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消費邏輯,讓用户看完內容後有一定的爽感或者獲得感;第二類是學習邏輯,即將複雜的知識體系簡單化,幫助用户解決某個問題;第三類是動機邏輯,讓用户在閲讀完一個內容後,對某個行為產生強烈的動機。
不管是流量生意,還是內容生意,其實在商業模式的設計上或多或少都借鑑了三種消費需求,衍生出了知識付費、直播帶貨等新的營收渠道,被外界視為資訊服務不斷抬高行業天花板的例證。
然而需要解決的另一個棘手問題在於:絕大部分內容的生命週期都很短,有時效性的資訊類內容尤甚,而只有極長的半衰期和強生命力的內容,才能源源不斷的形成影響力。這也是流量生意和內容生意的本質差別,前者注重快餐式即時刺激的內容,後者傾向有深度和生命力的內容。
在流量紅利不間斷的時候,流量生意的可行性毋庸置疑,雖然內容的生命週期太短,無法形成可觀的用户粘性,但總有新的流量進入。到了流量飽和的存量時代,一旦缺少了有長生命週期的內容,曾經屢試不爽的秩序大概率將崩塌。
典型的例子就是網易文創。多個原創工作室構成的內容生產體系,幫助網易文創構建了多圈層多品類的內容IP矩陣,並將內容觸角延伸到青年社交互動、情感洞察、青年文化、新商業新消費、影視版權、知識科普、城市文化等領域,讓網易新聞在用户粘性的指標上遙遙領先同類產品。
按照流量生意的思維範式,自己運營一個內容品牌來生產內容的路徑,絕非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正確的方向應該是專注於算法推薦和廣吿變現,像“二房東”一樣從中賺取差價。可站在內容生意的立場上,那些擁有價值輸出或深刻自我表達的深度內容,才是保障長期生命力的基石。
可以給出的解釋是,內容品牌想要跨越時間週期,輸出有思想、有態度、有價值的內容可以説是近乎唯一的法門。同時也要考慮不同用户羣的不同需求,以多元化的方式儘可能覆蓋更多的目標人羣。
03 唯“差異化”可以生存
時代在演化和進步還在繼續,資訊行業從來都沒有“安全港”。
從最古老的門户網站,到智能手機普及下的移動化轉型,再到算法和自媒體掀起的去中心化浪潮,資訊服務的演變和創新一刻都沒有停止。尤其是在過去十幾年中,新的生產工具不斷湧現,不斷催生出新的內容生產和消費方式。即便當下資訊服務的市場格局幾近板結,暗流卻從未停歇。
就像短視頻對資訊行業的影響,相比於“取代和顛覆”的傳統劇情,正在上演的卻是二者的跨界融合:
網易新聞、騰訊新聞等門户出身的平台,早已將算法推薦引入到內容分發,並在近兩年不斷強化短視頻、直播等內容的佔比,並通過話題運營、流量扶持等激勵創造者輸出優質的短視頻內容;
抖音、快手代表的短視頻平台,一邊在和資訊平台爭奪創作者,一邊也在設法彌補短視頻在表達上的短板。比如抖音在一些涉及到科普類的內容條目下,加入了方便用户延伸閲讀的圖文鏈接;
今日頭條、百度等信息流平台也在求變,無不在圖文創作平台的基礎上,打通了自家的短視頻、直播等創作工具,同樣是為了適應存量時代的生存法則,試圖將越來越多的用户時間留在平台上……
在這樣的行業趨勢下,所有的資訊平台都將走向綜合化、多元化,用户將根據自己的需求重新選擇合適的渠道。大大小小的資訊類平台,想要在不確定性的時代裏活下來,“內容的差異化優勢”是必要的護城河。
之所以強調這樣一個細節,源於“一雙看不見的手”。左右資訊類平台命運歸宿的,除了用腳投票的用户,還有用真金白銀投票的品牌。
正如QuestMobile在“報吿”中刻意強調的:“消費品牌營銷策略從重金購買流量轉為深耕品牌文化符號”,流量紅利的消失導致流量成本的走高,倒逼品牌方通過產品設計、LOGO設計、聯名活動、跨界營銷等深耕文化符號,吸引目標客羣的精神認同,而非一味地押注流量和曝光率。
對於資訊平台而言,想要用內容和用户建立信任感,主要依託於兩個東西,一個是人設和互動,另一個是態度。其實也解釋了網易傳媒放大原創內容的深意,用內容和年輕人產生情感上的鏈接,提高用户的忠誠度和質量,既是為了打造差異化優勢,冥冥中也迎合了品牌營銷的嬗變。
一言以蔽之,資訊服務的演變軌跡存在偶然性,但優質內容是永遠的剛需,“差異化優勢”是永恆的生存技巧。
04 寫在最後
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裏,“流量、用户增長、變現”都是創業者或者行業從業者經常掛在嘴邊的熱詞,上演了一場“流量到變現”持續演化的無限遊戲。
如果把“流量”作為原點,“變現”看作是終點的話,兩者之間的路徑不只有一條直線。可能在流量飽和之前的日子裏,我們只需要思考兩點間連線的效率問題,但在流量枯竭已經不可逆的時候,兩點間的連線就需要思考韌性、可持續性以及更多的因素,它們都將左右市場最終的走向。
資訊行業無疑是洞察互聯網產業最佳的窗口,和門户同時期出現的產品,大多都淹沒在了歷史的煙塵中,資訊服務則歷久彌新,一次次踏對了時代的節拍。
- 從鬥魚到騰訊鬥魚,意在元宇宙
- 海外創投丨「Firebolt」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 Alkeon Capital領投
- 2022,VC投資最重要是“着眼於未來”
- 李開復操刀孵化,賽富、軟銀等10多家機構投資,“AI 製造”第一股的背後大贏家居然是它
- 李想痛批產品經理背後:芯片創業者,應該怎麼辦?
- 安卓挑戰蘋果,高端逆襲失敗
- 中國醫學影像開啟“絕代雙驕”時代
- 君聯資本付軍華:數字化驅動下的三維業財融合
- 全世界8000多家地產科技公司,中國為啥都是開發商?看看美國
- 尋求SPAC交易,PetSmart重返資本市場等待了太久?
- 這種情緒商品讓95後“上癮”,連互聯網巨頭都入局了
- 融資丨「博志生物」獲千萬級美元A輪融資,紅杉中國領投
- 產品經理周康的創新執念,和成者的中場戰事
- 首發丨「熵評科技」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由朗瑪峯創投領投
- 年入186億,碾壓順豐國際的行業一哥,終於浮出水面
- IDG資本與中華煤氣強強聯手成立國內首支“技術投資 場景賦能” 百億零碳科技基金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 唯一能對抗特斯拉的車型,去年賣出42萬輛,五菱神車爆品是如何煉成的?
- 市場規模突破300億,機構、大廠紛紛佈局,國產服務機器人崛起丨睿獸分析
- 電商巨頭圍攻美團,2022年的本地生活市場有哪些關鍵詞?
- 那麼,騰訊到底想好怎麼做元宇宙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