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路段子打敗的納智捷,還有救嗎?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呂江濤 | 北京報道
“三桶油戰略合作伙伴”“讓車販子顫抖的二手車”“開車不能深踩油門,否則油箱裡面會出現小漩渦”“不熄火,它永遠加不滿油”“20萬的車,30萬的配置,100萬的油耗”……
雖然在馬路上已經很少能見到納智捷品牌的車型,但它在網路上的熱度甚至遠遠超過其銷量巔峰時,各種調侃油耗高的段子層出不窮。尤其是近日,納智捷的生產廠商東風裕隆釋出招商公告之後,網友們的“創作熱情”更加高漲了。
事實上,這已經是東風裕隆啟動破產重整以來第三次對外尋找投資人了。去年11月,啟動預重整程式的東風裕隆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招商,尋找意向投資人,當時除了富士康被傳為接盤物件之外,並沒有真正的“白衣騎士”出現。今年3月,東風裕隆管理人第二次釋出招商公告,但依然沒有明確的重整投資人。
初代“網紅車”高開低走
現在可能很難想象,被使用者貼上油耗高、故障多、動力弱等諸多負面標籤的納智捷,在12年前也曾經是國產豪華車的代表。
2010年,臺灣裕隆集團在杭州投入4.9億美元,與東風汽車合資成立東風裕隆。作為首個以大中華自主品牌定位的車企,東風裕隆旗下的納智捷品牌取得了夢幻般的開局。2011年,首款產品納智捷大7 SUV上市,恰逢國內SUV市場的爆發增長期,加之納智捷大7當時的電子化和智慧化程度較高,一度成為“網紅車”。
2012年,納智捷大7成功躋身當年國內SUV細分市場前十名,東風裕隆累計銷量達到約3.11萬輛,同比暴增350%,而且僅憑藉一款產品在投產第二年就實現盈利,順利開啟局面。此後,東風裕隆又進一步擴充產品序列,推出了MPV和轎車等多款車型,定下了“五年內銷量達到20萬輛以上,銷售收入要達到250億元”的目標。
2015年,風頭正盛的納智捷迎來高光時刻,邀請周杰倫擔任品牌代言人,這也是周杰倫第一次獨家代言汽車品牌。有傳言稱,僅周杰倫的代言費就超過1000萬元。而東風裕隆當年的銷量也攀上巔峰,達到6.03萬輛。
不過,隨著銷量增加,納智捷油耗高、故障多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經常有車主投訴車輛存在諸如發動機熄火、斷軸、行駛中水箱破裂等質量問題,導致口碑下滑,銷量也隨之急轉直下。2016年—2018年,納智捷的銷量分別為4.05萬輛、1.81萬輛和9361輛。2018年,曾經“要排隊才能提到現車”的大7 SUV宣告停產,當年上半年這款車的銷量歸零。到2019年,納智捷的銷量為1947輛,不及巔峰時的4%。2020年,其全年銷量更是僅剩下77輛。
從風頭一時無兩到無人問津,納智捷僅用了不到6年時間,滑落速度驚人。在此期間,網路段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尤其是短影片興起後,一些車評人和二手車商為了博取流量各種花式調侃納智捷油耗高、故障率高、保值率低等。此外,之前很多對納智捷的正面測評也被網友翻出來二次創作,某“反向帶貨”三缸日產奇駿的車評人對納智捷大7 SUV的110分(滿分100分)評價甚至被做成表情包廣泛傳播。
過度營銷激起輿論不滿無疑是納智捷遭遇滑鐵盧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卻並非主要原因。在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看來,東風裕隆之所以走向破產重整,主要是因為沒有核心技術、缺乏質量意識,因此產品不具備競爭優勢。
汽車行業分析師徐嘉平也指出,納智捷的問題歸根到底就是產品力問題。納智捷產品穩定性缺乏,產品保值率低,產品缺乏核心定位。為了掩蓋車型在技術上的缺陷,納智捷選擇了通過堆砌配置來凸顯科技感與價效比,同時提高車型的售價來維持利潤,這也成了它失敗的原因之一。
“以大7 SUV為例,其失敗的背後折射出的是納智捷品牌旗下車型定價過高、機械素質差、產品質量堪憂這些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研發能力羸弱,沒有過硬的前瞻性技術。”徐嘉平表示。
資產還能值多少錢?
事實上,在銷量下滑期間,東風裕隆也試圖展開自救。2017年,雙方股東分別增資,並計劃投資20億元用於納智捷品牌及產品發展,隨後釋出提振銷量的“510計劃”。按此計劃,東風裕隆將在未來五年,以每年至少投放一款全新車型的速度,在2022年前投放10款全新車型,其中主要以純電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為主。
不過,東風裕隆的“510計劃”至今未能實現,除了2018年推出納智捷U5EV後,之後未有其他車型上市。
自救無果後,東風裕隆於去年11月份啟動了預重整程式,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當時業界傳聞,裕隆集團可能會與富士康展開合作。按照當時的傳聞,富士康看中了東風裕隆的生產資質,希望藉助東風裕隆為其電動汽車在中國大陸生產和銷售鋪路。但不久後,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卻對外迴應稱,鴻海集團或者富士康,與東風裕隆預重整招商的事情沒有關係,不會介入。此後,東風裕隆表示,還在公示報名期,還沒有企業報名。
第一次招商宣告失敗後,東風裕隆在今年3月份又因為招商的訊息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網站在3月份釋出的東風裕隆招商公告稱,為實現東風裕隆公司優質資產的有效整合和可持續發展,臨時管理人根據預重整程式相關規定進行公開招商。
結果,東風裕隆並未得到眷顧,隨即在近日又發起了第三輪招商。
前後兩次招商無果,因為東風裕隆手上的“值錢貨”並不多。資料顯示,目前東風裕隆公司擁有乘用車傳統燃油和新能源生產資質,具備完善的整車驗證能力,已建成六大車間、研發中心及保稅倉庫,具備年12萬輛產能規模。主要資產包括土地、廠房等不動產,車輛、裝置等動產,以及長期股權投資、對外應收款項等。其中,不動產包括浙江杭州多處工業用地,土地使用權面積約79.39萬平方米。與此同時,東風裕隆也是負債纏身,截至目前,東風裕隆的負債大概70億元,且資產估值暫時還不確定。
汽車行業分析師、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分析,現在東風裕隆的利用價值主要集中在生產資質和工廠,但無論是其生產線還是生產資質,吸引力對現在的車企而言都十分有限。
張翔說,對於傳統車企而言,能利用的只有廠房和土地,但東風裕隆的生產線已經是十幾年前的,技術比較落後,對現在的車企生產來說價值不大。而對於跨界造車的資本而言,造車新勢力已經跨過2014年、2015年的第一階段野蠻生長期,現在進入第二波跨界造車階段,一大批車企淘汰,進入的玩家則主要是網際網路、房地產等領域的企業,數量相對少,相應的,東風裕隆手中生產資質的吸引力也在下降。
新勢力接盤?
顯然,東風裕隆手中無論是生產線還是生產資質,對於傳統車企來說都不具有吸引力。東風裕隆更傾向於讓跨界造車資本接手,這點從近期釋出的第三次招商公告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公告顯示,投資人必須滿足7項基本要求,其中明確“投資專案以新能源汽車研發和銷售為主營方向”“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投資人可聯合參與投資,但至少一個投資人需符合上述條件”。
公告中還特意提到,東風裕隆已經掌握了電動車生產的電機、電控、電池儲能這三大關鍵技術,同時還通過了國家“新能源生產准入審查”,獲選為“浙江省純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綜合試點”單位等。
按照近些年被收購的案例來看,接盤方也多為跨界造車的新勢力,他們主要希望通過收購的方式來獲取生產資質。例如拜騰汽車以1元對價收購一汽華利100%股份(負擔8.55億元債務);理想汽車以6.5億元收購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威馬汽車以11.8億元收購大連黃海……
此外,小鵬汽車、博郡汽車、愛馳汽車、雷丁汽車等新勢力也是通過收購傳統車企來獲得生產資質的,但收購價格都遠低於70億元。
與前幾年跨界資本大手筆收購資質不同的是,如今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幾乎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生產資質,並且已經有了合作工廠或者投資了自己的工廠,大概率不會再去接盤一家負債累累的傳統車企。而新進入者也罕有具備強大的資金實力來盤活納智捷。
“前兩次招商無果都在意料之中,第三次招商能否成功尋到投資人,目前來看難度也比較大。”張翔表示,隨著新能源補貼退坡,大資本跨界造車的優勢已經不明顯。如果東風裕隆想要“賣身”給跨界資本,動作就一定要快,因為現在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正處在關鍵的視窗期,快速趕上這一視窗,東風裕隆就還有機會獲得後續長遠的發展。
責編 | 楊琳
(版權屬《中國經濟週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免責宣告: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創作者,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
- 小米汽車新專利公佈,可預判車輛落水併發出訊號
- 深網|掉隊的小鵬,如何惹了眾怒?
- 無線充電有望解除電動汽車“里程焦慮”
- 小鵬汽車,揮刀自宮?
- 靴子落地!新能源汽車繼續免徵購置稅,一輛車可省萬元
- “蔚小理”,離“BBA”有多遠?
- 中國人當然能造超跑,但是……
- 成立獨立電動車公司,福特重梳在華新能源業務
- 寶馬賣保險,到底為了啥?
- Mobileye與吉利控股集團進一步擴大在ADAS和自動駕駛技術合作
- 雷軍投的小跑車來了!零百加速3.9秒,售價30萬以內,明年就交付
- 比亞迪遭“假公章碰瓷”背後:頻頻佈局南寧 加碼電池產業鏈
- 百度、騰訊、阿里等競逐汽車雲賽道,資料安全成行業發展新挑戰
- 豐田加速在中國推進氫能應用,氫燃料電池車 MIRAI 應用場景擴大
- 創新雷達·汽車數智內參|拆解10家高潛供應商,國產車崛起更進一步?
- 從1.9萬條推文,看馬斯克與推特的愛恨糾葛
- 上海首批燃料電池網約車將於 9 月底前上路
- 地平線獲得奇瑞汽車戰略投資 首款車型E03將於2023年落地
- 訊息稱聯發科車用晶片量產出貨,已打入亞洲、歐洲汽車品牌供應鏈
- 上市在即,訊息稱零跑汽車計劃在香港 IPO 中籌資 8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