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科技產業,加速市場化程序,中電基金啟用全新LOGO

語言: CN / TW / HK

作為始終專注科技領域的產業基金,中電基金或將在2022年迎來IPO豐收季,實現DPI“三級跳”。恰逢此時,中電基金的新LOGO也正式亮相。新LOGO承載了這隻產業基金“以投資賦能科技發展”的使命,傳承了創始股東“以科技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標誌著中電基金重要進化道路的開始。

應運而生,擁有全產業鏈視野,堅持市場化機制

中電基金的重要創始方之一,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科”)。中國電科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三大定位主責為“軍工電子主力軍、網信事業國家隊、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彼時2018年秋,正值中美貿易戰“槍響”之時,支援軍民融合、加速國產替代、以資本為紐帶促進產業發展,是中電基金誕生的主旋律。

中國電科擁有包括47家國家級研究院所、16家上市公司在內的700餘家企事業單位,具備電子資訊領域完整產業鏈優勢。早在成立之前,中電基金團隊就與各兄弟研究所、子集團就產業方向、發展思路進行了深入探討,建立起了緊密多維的合作網路,併為多家兄弟單位量身定製了產業整合與資產證券化方案。也正是深入紮根到了各實體業務板塊,讓中電基金打開了電子資訊領域全產業鏈視野,建立了產業大局觀,摸清了產業鏈各環節關鍵點,在之後的併購整合、投資研判中得以領跑一步。

創始股東賦予中電基金的,除了全產業鏈視野之外,還有市場化運作的舞臺。多元化的股權設定,市場化的平臺定位,讓中電基金得以建立起科學、高效的執行機制,也有了更為充分的發揮專業能力的空間。當然作為非控股企業,投資集團體系內專案也要靠實力爭取、憑方案說話。機制的優勢加之專業的能力,讓中電基金在早年間成功收購綠盟科技(300369.SZ)股權,開啟了網路安全板塊佈局,掀起了國資在網路安全領域併購整合的熱潮,也讓中電基金在後續一系列市場化專案競爭中脫穎而出。

順勢而為,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基金生態格局顯現

中電基金所發起的第一隻基金,實際上是一隻旗艦型主基金,以直投策略為主,子基金為輔助,立足京津冀、輻射全國。主基金得到了天津市海河基金及天保投資、中國華融、中國太平、格力集團等眾多長期資本的加持,從後來業績表現來看,也沒有讓LP們失望。而最初作為輔助的子基金策略,也逐漸成了一把火種,點燃了中電基金在長三角和大灣區的生態佈局。

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工業基礎雄厚,是電子資訊產業投資的重要聚集地。選擇長三角佈局,中電基金是看到了在國產替代大背景下,自主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與緊迫性,而長三角正有一片創新萌芽的土壤。南京、合肥、無錫,中電基金一連成立了3只各有側重的子基金,再加上與兄弟公司海康威視合作的杭州海康智慧基金,構成了極具自身特色的長三角產業基金群,還獲得了諸如國家軍民融合基金、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相關地方政府及產業合作方的出資支援。

大灣區擁有全國最大的資訊產業基地,具有不可比擬的終端市場優勢,是中電基金眾多投資組合專案及合作企業的重點目標市場,“逐鹿大灣區”是中電基金一早就定下的策略。促進產業的跨區域互動合作,是中電大灣區基金的核心主題,這與珠海市的產業發展思路一拍即合,珠海格力集團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基金的基石LP,不遺餘力地協同中電基金為投資專案賦能。大灣區基金的成立,有效建立了被投企業與終端市場的互通橋樑,打通了與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的銜接渠道。至今已有多家被投企業赴大灣區建立區域總部,開啟了更為廣闊的發展格局。

種田為主,為產業輸送養料,才能走向枝繁葉茂

“我們要為產業做點事情”是中電基金總經理汪滿祥時常鞭策團隊的話。電子資訊領域的細分賽道機遇不斷湧現,而未來產業整合的趨勢,一定比想象中來得更快,中電基金已為此做好準備。資本能為產業做的,絕不只是提供資金,能看懂產業、與產業共鳴、配合甚至主導產業整合、促成產業合作,才是資本最大化地發揮紐帶作用。投資賦能科技發展,為產業不斷輸送養料,才能與產業一同走向枝繁葉茂。

種田的另一層意思,就是體系化的投資佈局,這更有利於專案之間發揮協同價值。自上而下的行研是投資策略的先導,而中電基金的行研極為務實,既要研判賽道,發掘系統性、趨勢性的機會,也要形成投資圖譜和專案篩選標準,然後迅速通過專案、通過市場來檢驗行研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在網路安全板塊,中電基金就是圍繞兩家平臺型上市公司綠盟科技和天融信的產業生態,“順藤摸瓜”地投出了樂研科技、立思辰安科、洞見科技等一系列有高成長潛力的專案。在5G通訊領域更是如此,圍繞板塊龍頭平臺國博電子開展的垂直化佈局已初具規模。

電子資訊產業是一個高度成熟的全球性行業,行業整體對於規模化和創新性的要求極高。中電基金對具備創新能力的公司十分關注,專案篩選時會在行業前景與變革驅動、競爭格局與未來趨勢、企業核心能力優勢、融資安排與估值水平等多個維度考量,不跟從風口、不盲從高估值,相信價值終將回歸本源。當然,對於市場上時而浮現的“機會型”專案,中電基金也會果斷開槍出手。“種田為主、打獵為輔”是中電基金所堅持的產業投資打法。

IPO“奔十”,科學的管理體系助推業績“三級跳”

中電基金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做到了產業目標和財務回報的良好平衡。今年以來,中電基金投資組合中成功IPO的專案已有3家,另有1家已註冊通過即將發行,還有7家已經提交申報。實際上,早在成立第二年,中電基金就實現了專案在一級市場的轉讓退出,第三年首個投資專案中瓷電子實現上市,今年投資組合的單年IPO數量還將有望奔十。中電基金在投資期內可謂實現了業績的“三級跳”。

對於中電基金而言,IPO並非投資的唯一目的。在投資之後,中電基金不僅僅希望專案可以IPO,更是希望在專案IPO之後,帶動產業鏈的科技創新,為行業創造價值。就如已上市的中瓷電子專案,它作為牽頭單位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工業強基等多項國家和省市的重大科技攻關和產業化專案,在國內電子陶瓷行業具有重要影響力。再如2021年IPO的東芯股份,在其原有通訊裝置、安防監控、可穿戴裝置、移動終端等應用領域基礎之上,已著手積極研發和匯入車規級儲存產品。

科學的管理體系是中電基金在短短几年不斷實現業績突破的關鍵,執行機制始終緊貼業務需要,保障了投資的專注、退出的專業。對私募股權基金來說,專案要選好,更要退好。中電基金投後管理秉承了前端化與全程化的思路,投後團隊是專案盡調的直接參與者,也是投後管理的主導者,還是退出策略的制定與執行者。這樣的設定,避免了行業普遍的投資“惜售”困境,讓基金的DPI與IRR管理更加具有全域性性和策略性,這也是中電基金能在較短時間實現業績指標快速增長的“祕密武器”。

行穩致遠,用耐心和溫度與創新者共創價值

電子資訊領域投資具有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的特點。公司總經理汪滿祥曾講,合格的產業投資者需要在投資理念上找到契合自身的特質,擁有耐心和溫度,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用心陪伴企業成長。事實上在實踐中,中電基金對具有科技創新屬性和發展潛力的專案,也從不吝惜多輪次持續出資支援。推動技術創新,加速行業重構,增強產業協同,構建產業生態是中電基金團隊的共同理想。

本次啟用的新LOGO,形為中電基金品牌首字母,寓意靜水流深、源遠流長,象徵團隊專業專注、著眼長遠的做事風格。水的特性蘊含融合之意,孕育萬物,資本要素猶如河流,承載企業發展壯大。“投資賦能科技發展,與創新者共創價值”是中電基金長期堅守的使命。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相信大浪淘沙過後,能夠保持初心的穩行者,方能經受住時代的考驗。科技企業如此,投資機構亦是如此。

融合與共享,是中電基金團隊一貫的理念,“融合”代表了與被投企業、投資人及廣大合作方共同構建長期協同關係,“共享”則代表了產業價值和產業資源的共享,以及投資認知和投資成果的共享。在"All in"科技的同時,中電基金未來還會更加註重可持續發展,發揮投資機構的價值導向作用,將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作為投資考量因素,踐行產業基金的社會責任擔當。

征途漫漫,惟有奮鬥。期待中電基金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