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圍剿”中國手機,但“勝利”不會屬於印度

語言: CN / TW / HK

來源 | 志象網(ID:passagegroup)

作者 | 謝小丹 劉曉婷

編輯 | 王曉寒

\ 本文共3755字,預計閱讀9分鐘 /

印度將限制中國廠商出售價格低於1.2萬盧比(約合1200元人民幣)的手機。

8月8日,外媒報道,目前還不清楚莫迪政府是否已經宣佈政策,或通過其他非公開渠道向中國公司下達了指令。

“還沒接到通知,但很可能是真的,媒體在吹風。”某知名手機品牌的印度負責人表示。

但在印度廠商中間,這一訊息則流傳得更廣,他們很早就開始做起了準備。據與印度手機品牌有供應鏈合作的李博(化名)介紹,早在6月份,印度本土手機品牌Lava就收到了相關訊息。

這只是印度打擊中國智慧手機品牌的新一輪舉措。自2021年底以來,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的發展就已經步步艱難。12月份,印度稅務部門以涉嫌逃稅為由,突擊搜查了小米、OPPO、富士康等中國企業位於印度第四大城市金奈的辦公室,原因是“該部門收到‘可靠情報’表明上述企業涉嫌做假賬逃稅”。

而後,印度對中國智慧手機品牌的打擊層層加碼,小米、vivo和OPPO等品牌不僅被指控逃稅和欺詐,並因此受到了來自政府的特別審查,還出現了突擊檢查、賬戶凍結、當地領導層改組、高管出逃的傳言,甚至還有的品牌稱高管受到了印度政府的脅迫。

而在中國智慧手機備受打擊的同時,本土品牌也望風而動。在印度政府揮舞的大棒之下,該國或將迎來智慧手機市場的進一步洗牌。

反覆被“錘”

2021年以來,中國手機品牌反覆被印度政府錘打。

其中,OPPO被印度政府頻繁的檢查。7月份,印度財政部的稅收資訊部門搜查OPPO辦公室。該部門稱,他們發現438.9億盧比的逃稅證據,並表示已向OPPO發出通知,要求後者說明理由。

對vivo印度的指控更為嚴重。執法局稱,vivo在印度成立了22家公司從印度洗錢,並指控這些公司涉嫌金融恐怖主義。執法局表示,幾個月來,他們一直在調查與vivo印度有關的所有公司,特別是一家位於查謨和克什米爾的經銷商。該局稱,vivo的兩名中國董事已於去年逃離了印度。該局凍結了vivo的銀行賬戶,但一個高等法院允許vivo在一些條件下使用資金,目前訴訟仍在繼續。

而小米印度至少在八個月前就已陷入困境。2022年4月,印度執法局在一次外匯調查中傳喚了小米印度的前負責人Manu Kumar Jain。4月下旬,該局從小米印度的銀行賬戶中扣押了555.1億盧比,指控其以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非法匯款給外國公司。對此,小米印度於5月對該局提起訴訟,澄清了付款的合法性,並稱該局對其高管進行人身暴力威脅。

某品牌的代理向志象網透露,他和所有中國同事被列入限制離境名單,以等待印度的調查。

而印度政府已對所有中國品牌“有罪推定”。

據一家印度媒體報道,鑑於中國智慧手機行業的規模和滲透率,不可能再用同樣的手段進行管制,因此,印度政府一直在以其他方式施加壓力,例如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裡,政府官員和中國手機公司之間沒有任何溝通。

印度科技部副部長上週對《商業標準報》(Business Standard)表示,中國智慧手機廠商目前在印度佔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但它們的市場主導地位並非“建立在自由和公平競爭的基礎上”。

印度官員還認為,儘管中國手機品牌佔據印度70%的市場份額,卻常處於虧損狀態,這加劇了市場的不平等。

另一方面,在印度政府看來,中國手機品牌長期受益於該國龐大的市場,卻沒有為印度做出足夠的貢獻。“OPPO最初同意在印度建廠時,從政府拿到五年的稅收減免。今年,他們已經運營了七年,但賬面仍然顯示虧損。OPPO還把分銷權交給了他們在印度的中國子公司,這讓人懷疑是否有資本被抽走,”一位瞭解此事的智慧手機高管對印度媒體表示,“在印度政府看來,OPPO印度公司財務上的損失是由於向中國母公司支付了款項,而沒有將利潤留在這裡。”

印度品牌蠢蠢欲動

而將准入門檻設為12000盧比,印度政府可謂“用心良苦”。

目前印度份額前五的低價手機分別為Samsung Galaxy S21 FE、xiaomi12pro、iQoo 9T、oneplus 10T、realme GT pro。

除三星外,其餘品牌均來自中國。目前,印度手機的均價在1.5萬盧比左右。而相比中國品牌,三星的定價更高,約為1.7萬至1.8萬盧比之間,而小米的平均售價則為1.2萬至1.3萬。因此,印度政府的目標直指來自中國品牌。

分析師計算,若該禁令實施,小米在印度市場的銷售額會下跌4%至5%,由於小米生產的低於150美元售價的手機有66%銷往印度市場,禁令對小米海外市場將產生重大影響。

除小米外,OPPO、vivo、傳音等手機廠商都在印度發展多年,中國品牌們牢牢把持著印度的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

Canalys公佈的2022年第二季度印度智慧手機市場的出貨量情況,印度智慧手機Q2出貨量達到3640萬部,小米保持了印度市場領先地位,單季度出貨量為700萬臺,三星以670萬臺的出貨量位居第二,realme排在第三位,約為610萬部,vivo和OPPO則分別以600萬部和550萬部位居前五。中國品牌約佔印度第二季度智慧手機出貨量的7成左右。

此外,除上述品牌外,印度也是“非洲手機之王”傳音的重要市場。根據該公司2021年年報,傳音在印度智慧機市場佔有率已達到7.1%,排名第六。

印度公司和中國公司在智慧手機市場所佔份額變化 / 華爾街日報

巧合的是,本土品牌在智慧手機市場沉寂多年後,2021年Micromax、Lava International、Karbonn Mobiles又捲土重來,11 月,Micromax推出新品牌“In Mobiles”,而 Lava推出可定製的智慧手機系列“MyZ”,Karbonn Mobiles也開始推出智慧手機。

此前,印度品牌已基本被市場拋棄。Counterpoint Research資料顯示,中國手機品牌在進入印度後,只用了3年時間就將本土品牌的市場份額壓低至16%。之後,印度品牌幾乎從市場中消失,目前的市場份額僅為2%。

它們瞄準的都是低端手機市場,試圖以更低的價格和中國品牌競爭。如Lava的MyZ系列售價在6999至10500盧比之間,Micromax的IN Note 1售價為10999盧比,IN 1b售價為6999盧比,Karbonn Mobiles的智慧手機定價也在5000至10000盧比的價格區間之內。

而在當下,印度智慧手機的又一關鍵節點或許即將到來。據印度媒體報道稱,電信運營商Reliance Jio可能最早於8月15日推出5G服務。今年1月,Reliance Jio已完成全國1000個城市的5G覆蓋規劃。伴隨著5G網路的建設,“換機潮”或即將在印度到來。

印度本土品牌也正摩拳擦掌,希望抓住這次機遇。在提供5G網路服務的同時,印度電信運營商Reliance Jio還將同步推出JioPhone。據報道,Jio準備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JioPhone 5G。而這款5G手機可能會是印度最便宜的5G手機,售價1萬盧比。此前,印度最便宜的5G手機售價為1.3萬盧布,主要是由Realme和紅米生產的。

因此,曾被中國手機品牌“吊打“的本土品正蠢蠢欲動。有印度媒體報道稱,Lava、Micromax和Karbonn Mobiles等公司正大力遊說政府,大打”民族品牌”的故事,欲借政府之手驅趕中國對手。

難離中國供應鏈

不過,印度政府也無法完全與中國的手機產業脫離,過去數年,印度正受益於中國智慧手機的發展。因此,印度媒體警告,若持續打擊中國智慧手機品牌,線下零售業和製造業終將受損。

與此同時,有知情人士對印度媒體表示,政府私下裡繼續要求中國智慧手機品牌高管建設當地供應鏈、分銷網路,並從印度出口,這表明印度政府仍然非常希望得到他們的投資。

而這些都對印度至關重要。

首先,中國智慧手機品牌們帶來了上下游產業鏈的投資設廠。2014年夏,小米通過包機將國產手機運至其最新市場印度售賣。隨後華為、vivo、OPPO等中國品牌們陸續到來。

為推動印度本土製造業的發展,印度過去也一直通過提高進口關稅等方式,迫使中國品牌赴印設廠,2016年起,印度政府連續五年針對不同手機零部件上調關稅,如今最高稅率已達20%,印度政府先是瞄準充電器和介面卡等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而後才以關稅手段迫使相關企業赴印生產印刷電路板(PCB)等更復雜精密的零配件。

如今,小米手機第一季度在印銷售額約為1千萬部,且基本全部在印組裝。到目前,小米、華為、vivo、OPPO等中國品牌已經建立了印度生產基地,其配套的上下游供應商也先後在印度落地,僅在諾伊達地區就聚集了瀛通通訊、合力泰、長盈精密、裕同科技、欣旺達、聞泰、華勤、卓翼科技、光弘科技等智慧手機產業鏈企業。這些企業參與到印度智慧手機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包括攝像頭模組、線材、指紋模組、顯示屏模組、手機代工等。

上下游供應商的到來不斷推動著印度製造的發展。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總監Neil Shah曾發現,2018年的印度手機市場中有一半是以SKD(半散件組裝)形式進口的,而CKD(全散件組裝)則為34%。預計到2019年底,CKD將達到2/3,其中1/3為SKD。換言之,印度製造的“完成度”將會更高。

印度智慧手機出口和進口額變化 / VentureBeat

憑藉多年的發展,印度如願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手機生產國。

不過,Counterpoint高階研究分析師Prachir Singh表示,如果中國智慧手機制造商被迫離開印度,沒有印度或外國品牌能夠迅速填補需求。

而這將給印度帶來不小的損失。上述印度媒體稱,對製造廠商而言,智慧手機公司至關重要,他們擁有巨大的產量、多年的訂單管道和標準的操作程式。若中國品牌被迫離開印度,元件製造商不會來印度投資以支援單一品牌,沒有智慧手機公司,就沒有本地元件製造廠商。

其次,中國智慧手機品牌們為在印度發展,曾重金投入,在印度各地建立起了龐大的分銷網路,藍綠大廠的標誌性門頭遍佈印度各地。在印度,智慧手機線下銷售是比電商更大的銷售渠道。據統計,印度大約有10萬個手機零售店,中國品牌約佔了其中6萬個。貨物、維修服務和備件流動的任何中斷都將嚴重影響這些企業和數十萬直接僱員的生計,而相關的供應鏈還將影響數十萬人的就業。

印度隨處可見的中國品牌 / 搜狐新聞

更重要的是,至今印度仍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印度手機制造商仍需大批進口零部件、元器件。印度電子產品年進口額約為530億美元,體量僅次於原油。

2020年6月,印度手機和電子協會(India Cellular and Electronics Association)以及諮詢公司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Y)表示,印度手機產業生態中的企業數量遠少於中國,導致印度難以量產零配件、元器件及更上游的基礎器件,這反過來又使印度整體手機產量不及中國。

唯一的結果,只能是雙輸。

本文為志象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絡小助手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