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在她的腦中發現子宮組織:忍受10年痛經才能確診,這種疾病至今無法治癒

語言: CN / TW / HK

圖片來源:  Hey Paul StudiosCC BY 2.0 .

每十名女性中,就有一人患有這種疾病,但一名患者從出現症狀到確診平均要花 7~10 年。

文章來源 | 科研圈(id:keyanquan)

撰文 | 魏瀟

Sarah Hillstead 今年 43 歲,是一名生活在美國的普通女性,但她的求醫經歷卻並不普通。從 12 歲第一次來月經的那一刻起,她的身體就開始遭受攻擊。 定期造訪的“大姨媽”對 Sarah 來說等於災難 ,她所忍受的疼痛遠遠超出了普通範圍——如果用 1 到 10 來給疼痛評分,她會打 50 分。除此之外,她還要忍受異常多的出血量,有一次流血甚至持續了 41 天。

Sarah 就這樣忍受了近十年,直到二十多歲時才弄明白自己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醫生在手術中發現,本應隨著月經週期定期脫落的子宮內膜細胞出現在了匪夷所思的位置, 它們擴散進了 Sarah 的心臟和肺部,甚至進入了她的腦幹 。一名女性一生中大約要經歷 500 次月經,在每個月經週期裡,這些出現在錯誤地點的子宮組織仍然會和它們的“大部隊”保持同步:隨著雌激素和孕酮的漲落週期,“錯位”的子宮內膜在 Sarah 的心、肺、腦中反覆增生、破裂和出血。

箭頭示意為進入腦內的子宮內膜組織。來源:http://www.ajronline.org/doi/full/10.2214/ajr.182.6.1821543

進入大腦的子宮內膜

如果把子宮想象成一個橘子,子宮內膜就是橘子皮內側那層相對蓬鬆柔軟的白色部分,它是可能出現的受精卵的“毛絨被褥”。在一個完整的月經週期中,子宮內膜隨著雌激素和孕酮的增多而增厚,細胞間也會形成血管。如果受精卵沒有出現,子宮內膜上皮細胞和其間的血管會破裂脫落,形成月經通過陰道排出體外。

然而,在一些異常情況下,子宮內膜細胞會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增殖和脫落,造成異常疼痛、組織器官黏連甚至不孕不育——這就是 子宮內膜異位症 (endometriosis,EMT) 。平均每十個女性中,就會有一個受到這種疾病帶來的困擾, 大部分情況下子“外溢”的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卵巢、輸卵管和骨盆內襯組織,極少數情況下會擴散至盆腔外 ,像 Sarah 這樣波及腦組織的案例更是罕見。

目前,科學文獻中有明確病理學診斷的 腦子宮內膜異位症 (cerebral endometriosis)僅有 4 例,還有 2 例通過影像學手段在腦內確定了病灶位置,但缺乏組織學證據。在這些案例中, 離經叛道的子宮內膜細胞侵入了患者的 腦幹 小腦 大腦額葉 頂葉皮層 ,甚至深入了連線兩個半球的 胼胝體白質 。這些週期性增生和脫落的團塊壓迫了患者的腦組織,幾乎令每個人都出現了經期性癲癇和運動或感覺異常。

箭頭處為腦內被懷疑為子宮內膜異位的病灶。來源:http://www.ajronline.org/doi/full/10.2214/ajr.182.6.1821543

難辦的是, EMT 目前沒有治癒辦 ,醫生只能採取切除的方式阻止病灶繼續增生。上述 6 例患者中,3 位接受了開顱手術切除了病灶,1 位切除了輸卵管和卵巢,還有 1 位因為無法手術而不幸死亡,僅有 1 名 39 歲的患者 通過激素治療得到了緩解 。而文章開頭提到的 Sarah 儘管沒有出現明顯的腦部問題,但她已經接受了 19 次手術,並因此失去了子宮。

診斷難題

大多數 EMT 患者在月經初潮時就已出現明顯的不適症狀,卻 需要忍受 7~10 年的折磨才能等到正式確診 ,因為取樣確診本身就是一臺需要全身麻醉的外科手術。醫生需要使用 腹腔鏡 刺穿患者的腹腔,依靠攝像頭定位子宮內膜組織所在之處,然後用另一個操作杆刺進患者身體取下組織進行病理檢驗。這令很多年輕女性望而卻步。美國紐約州 Northwell Health 衛生系統旗下范斯坦醫學研究所(Feinstein Institutes for Medical Research)教授 Christine Metz 對此深有感觸:“有些人不接受手術是因為她們不想留下疤痕,有些人是因為費用太高但沒有醫保支援,還有些人是因為難以找到願意給她們做手術的醫生。”

腹腔鏡手術。圖片來源: SurfaceWarriorsCC BY-SA 2.0 .

如果能找到一種非侵入式的診斷方法,那麼就會有更多女效能夠更早地擺脫這種容易被忽視的疾病,迴歸正常生活。Metz 和她的同事將目光轉移向了月經血。EMT 的病因仍是一個謎團,但 經血倒流 被認為是可能的解釋之一。這種理論認為,含有子宮內膜細胞的月經血可能會通過輸卵管迴流進入骨盆腔,進而粘附在盆腔壁和盆腔器官表面。因此,月經血可能存在的細胞生物學和遺傳學差異或許能夠解釋疾病為何發生。

Metz 認為,只需要幾毫升月經血,就能夠從中找到大量的健康和疾病標誌物。她和同事們依託范斯坦研究所建立了一個名為   Research OutSmarts 子宮內膜異位症(Research OutSmarts Endometriosis, ROSE) 研究專案 ,其中既包含已經確診或正在等待診斷結果的女性,也有健康的對照者。她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 2018 年他們開始接觸婦科醫生,向患者收集月經血樣本的時候,有人甚至認為這群人瘋了。如今,ROSE 已經納入了 2000 餘名被試,Metz 也找到了一些很有前景的線索。他們的 研究發現 ,EMT 患者月經血中自然殺傷(NK)細胞數量顯著減少,從月經血分離出的成纖維細胞的蛻膜化潛能受損,這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這種疾病,也為月經血診斷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

命運的抗爭

這並不足以改變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命運。1921 年,美國婦科醫生 John A. Sampson 首次提出了子宮內膜異位症這一術語。 100 年過去了,我們仍然對這種影響著十分之一女性的疾病所知甚少 ,甚至還有很多醫生認為年輕女性異常的經期疼痛是“正常現象”,而不是一種疾病。

對此,與 Sarah Hillstead 同樣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失去子宮的 Linda Griffith 用另一種方法開展了與命運的抗爭。作為一名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現年 61 歲的 Linda 同樣從青春期就開始遭受月經帶來的折磨。但直到她 28 歲去麻省理工學院(MIT)做博士後的時候,才因為卵巢囊腫檢查而被確診。當時醫生給了她兩種選擇, 要麼使用激素阻斷藥物讓身體進入類似更年期的狀態,要麼就儘快懷孕生子 ——妊娠能夠減緩或逆轉病情,直到現在婦科診室裡也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建議。

Linda 到現在也能回憶起當時丈夫代替她做的回覆:“我們會生孩子的。”但這名剛剛開始獨立學術生涯的生物工程學博士選擇了激素阻斷藥。8 年後,Linda 與丈夫離了婚,而她參與開發的 3D 列印器官支架技術已經在科學界嶄露頭角——1997 年,一隻背上長著人耳的小鼠照片震驚世界,她就是完成這項組織工程的科學家之一。

2007 年,已經成為 MIT 生物機械工程教授的 Linda Griffith 已經接受了 8 次 EMT 手術,並且在幾年前因為疼痛加劇而切除了自己的子宮。她決定開始正視這個困擾了她數十年的疾病。兩年後,Griffith 用自己獲得的麥克阿瑟天才獎的 50 萬美元獎金建立了美國唯一一家專注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工程實驗室——MIT 婦科病理學研究中心(Center for Gynepathology Research)。在這裡,她和同事們利用患者子宮細胞構建 子宮類器官 來做研究,這種類器官比沒有月經排出的齧齒類動物更接近人類,這能夠令子宮內膜病變組織的生長更加視覺化,同時可以讓研究者系統地解析免疫細胞、炎症和激素在疾病中的作用。Griffith 還計劃將血管、神經細胞和免疫細胞植入這種類器官,這或許能夠幫助解釋子宮內膜為什麼會進入心臟、肺部和大腦。

Sarah Hillstead 直到現在也沒能擺脫子宮內膜異位症帶來的劇烈疼痛,但她加入了 Metz 的 ROSE 專案,對自己的身體有了更多瞭解。

而 Christine Metz 則準備在年內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基於月經血的診斷測試申請,希望未來能將月經血檢測納入常規婦科檢查,讓女性患者一兩天後就能拿到結果。

Linda Griffith 失去子宮後,又患上了乳腺癌。但她發現乳腺癌擁有完整的分子學分類方法,醫生可以據此決定患者應該接受哪種靶向治療,這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所沒有的。2014 年,Griffith 與合作者發表了一篇 《科學-轉化醫學》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論文,構建了一個屬於這種疾病的炎症標誌物網路,這項工作被認為是建立子宮內膜異位症亞型的第一步。

世界對這種婦科疾病的偏見並未結束,正如 Metz 最近發表在《科學美國人》上的一篇文章所說:“2008 年以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研究的撥款約為 1.76 億美元,而潰瘍性結腸炎研究的撥款為 20 億美元。……為了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其他女性生殖疾病, 我們需要更多的支援和更少的汙名 。”

主要來源:

http://spectrumlocalnews.com/nys/central-ny/exploring-your-health/2022/04/27/a-test-for-endo-may-be--a-window-into-infertility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to-better-understand-women-rsquo-s-health-we-need-to-destigmatize-menstrual-blood/

http://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endometriosis/symptoms-causes/syc-20354656

http://feinstein.northwell.edu/institutes-researchers/institute-molecular-medicine/robert-s-boas-center-for-genomics-and-human-genetics/rose-research-outsmarts-endometriosis

http://www.nytimes.com/2021/04/27/health/endometriosis-griffith-uterus.html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科研圈”(ID: keyanquan)

凡本公眾號轉載、引用的文章 、圖片、音訊、視訊檔案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此產生相關後果,由版權所有人、原始釋出者和內容提供者承擔,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環球科學》8月新刊銷售中

戳圖片 閱讀原文

立即購買

點選 【在看】 ,及時接收我們的內容更新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