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領科技倒在B輪融資,或是半導體降溫來襲
【藍科技綜述】近幾年,眾所周知的是投資半導體行業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無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持續看好。特別是在2021年,芯片價格驚人的上漲,體現在一級市場的投資熱情高漲,二級市場則反映在晶片概念股股價一路飆升。
但從2021年底開始,尤其是進入今年以來,晶片行業開始出現庫存居高不下、急速降價的情況,顯然與此前火熱的“晶片潮”形成了十分明顯似“冰與火”般的對比。
現在,這種“晶片潮”的退熱現象已經蔓延到了資本市場。在2022年上半年,一些半導體公司在全球二級市場的估值不斷下降,更是加劇半導體概念股陷入股價狂跌漩渦,新股破發更是頻頻出現,而手機和可穿戴裝置的銷量也在不斷下降;一線市場上也反應劇烈,特別是在有著大量的射頻晶片和藍芽晶片企業的消費半導體領域也逐漸失去了投資圈的青睞。
曾經立志成為“中國高通”的IC晶片巨頭諾領科技,如今卻倒在了B輪融資上就是“晶片熱潮”演變成“晶片寒流”的最強佐證。
一、生於科技光環,死於時間洪流
其實在5G網路部署基本已經完成,物聯網行業整體處於全面爆發的前夕,很難想象擁有高學歷、高履歷創始人團隊的諾領科技會走向倒閉。
諾領科技的創始人孫曉驊可謂是自帶“科技光環”,清華大學畢業且有麥吉爾大學博士學位,歷任思科、高通這些國際通訊巨頭企業任職,15年以上的混模電路設計和帶隊經驗,更有數十項低功耗混模設計專利。在高通任職期間還帶領團隊完成了基帶射頻晶片SerDes模組市場定義,而這一技術還用在了幾十億顆高通核心晶片上。
孫曉驊帶領之下的諾領科技,在2018年底首款NB-lot晶片NK6010流片面世,2019年實現了OTA,在2020年還獲得了2億元的B輪融資,同年底該晶片先後通過了移動晶片認證測試,電信模組入庫測試。
無論怎樣看都是一個高起點的好開端,如何又跌落神壇?
這大概是因為諾領科技太過於“年輕”。晶片本身就是一個著眼長期投資的行業,例如華為的海思,從2004年開始到今天的壯大,就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而國際晶片巨頭高通成立於1985年,經過四十年的發展,才敢稱一聲“晶片巨頭”,但發展到現在也還有許多技術難點需要突破。
任正非曾一語中的“晶片是急不來的,不僅與工藝、裝置、耗材問題有關,還要腳踏實地,不能泡沫式地追趕!”在此之前,國內某晶片企業就急於建立14nm及7nm邏輯工藝生產線,急於打造先進製程工藝晶片,但最後資金鍊斷裂,大陸唯一一臺的7nm工藝光刻機被抵押,諸如此類,或許解答了諾領科技倒下之謎。
二、喧囂過後的落寞
“晶片漲價潮”曾持續了將近20個月,半導體投資市場的生機盎然與半導體企業利潤的高速增長引領了一片喧囂的投資熱潮。根據Wind資料,在公佈業績的半導體企業中,2020年實現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將達556.12億元,同比增長1.5倍,再創歷史新高。
喧囂過後的落寞是半導體行業如今遇冷的真實寫照。
據SIA(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近日公佈的資料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額為1,517億美元,同比增長23%,環比下降0.5%。據Gartner預計,2022年全球半導體收入增長13.6%,相較於2021年的26.3%有明顯下滑。
可見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增速正在放緩,半導體市場正在迎來一個從熱向冷的週期性轉變。
半導體市場“降溫”還直接反映在了二級市場上。據統計,今年3月-4月,科創板新股首日破發比例高達77.8%。其中包括賽微微電、唯捷創芯-U、格林深瞳-U、長光華芯等新股。
從企業端的盈利向下趨勢也開始釋放“晶片遇冷”的不安訊號。據Wind資料顯示,截至5月9日,已有126家半導體公司公佈2022年第一季財報,其中16家出現淨利潤同比下滑或虧損。其中感測器晶片龍頭韋爾股份日前披露,受疫情、消費電子產業疲軟等影響,今年一季度淨利潤8.96億元,同比下降13.9%,存貨達到104.7億元,同比增長接近86%。
三、衝破需求枷鎖,或能向陽而生
據業內人士分析,“好景不再”的半導體行業集體遇冷,或與產業鏈上游消費電子需求疲軟有關。
據市場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釋出的資料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內地市場智慧手機SoC(系統級晶片)出貨量約為7439萬顆,同比下滑14.4%,3月單月出貨量同比下滑高達24.7%,環比下滑幅度也達14.6%;同期,全球AMOLED智慧手機面板出貨約1.52億片,較去年同期下滑8.0%,較去年第四季度環比大幅下滑28.4%。
由於終端消費電子市場下滑,使得上游半導體的訂單也有所減少,手機、PC、汽車等市場目前持續下滑,預計二季度下游市場難以反彈。而從一季度消費電子市場增長速度放慢開始,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對半導體的需求量增長。換句話說,“供血不足”,自然也就沒有了動能。
除此之外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導致部分工廠和地區停工,同時,烏克蘭局勢導致部分半導體材料價格增長。這都影響了半導體的後端供應,導致製造商延長了交貨時間。此外,在生產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大多數半導體制造商向大客戶做出了保障供貨承諾,關鍵產品線都已售罄。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具有規律性與週期性的,或許當新冠疫情開始好轉恢復、全球經濟開始復甦後,消費電子市場得以供需平衡,半導體也同步開創新的賽道增長點,那麼需求端的枷鎖或將得以突破,向陽而生。
- 社交泛娛樂出海有三難,開發者如何闖關?
- TopHolderX微博數字藏品頭像全面開放!國內社交化數字
- 網約車市場再起波瀾:騰訊、華為相繼入局 聚合模式加速攻城略地
- 首發三週後,蘋果就在印度啟動生產iPhone 14
- 柔宇科技及其法定代表人劉自鴻被限制消費
- T3出行進駐微信交通出行板塊,在南京、成都等全國96城上線
- Meta 展示新研究,僅使用 Quest 頭顯就能實現全身跟
- 健世科技-B(9877.HK)正在招股,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領域的新星
- 核電,大時代的藏寶圖
- 信通院報告披露5G訊息發展的四大硬傷
- 有線電視會像恐龍一樣滅亡嗎?觀點:不會很快消失
- 美團外賣“保衛戰”,張一鳴深入王興腹地
- 中國電氣裝備:以“力”破局,邁出堅實第一步
- 呷哺佈局燒烤賽道 創始人賀光啟詳解跨界戰略
- 那一夜,周鴻禕夢見百萬雄兵
- SEMI:2023年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將破700億美元
- 中國移動政企科創專題:OneOS帶來工業網際網路“鯰魚效應”
- ICT行業首家“零碳工廠”誕生!
- 英雄落幕?連退200多家公司,劉強東:“沒有掌控權不如徹底退出”
- 中國Z品牌|雲鯨張峻彬:突圍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