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鴻蒙走的路是小米踩過的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偲睿洞察,作者|寇敏,編輯|Emma
7月28日,華為鴻蒙OS 3.0閃亮登場:
圍繞分散式軟匯流排技術,鴻蒙3.0帶來了超級終端、鴻蒙智聯、萬能卡片、流暢效能、隱私安全、資訊無障礙六大升級體驗,亮點多多。
其中,超級終端和鴻蒙智聯的進一步更迭似乎標誌著華為向物聯網又邁進了一大步。
前者支援更多裝置接入,實現包括手機、平板、PC、印表機、耳機、手錶等在內的12種智慧裝置組合,方便使用者靈活呼叫不同裝置,流暢的共享功能之下,讓硬體成為互助的集體;
後者是面向華為智慧硬體生態夥伴打造的全新品牌和開發平臺,可以將手機平板的運算顯示能力共享給所有裝置,是超級終端功能的延伸,賦能空間智慧化大趨勢。
鴻蒙劍指物聯網不是一天兩天了,釋出會開場,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就說到“HarmonyOS是史上發展最快、也是覆蓋升級機型最多的作業系統。截至目前,搭載HarmonyOS 2的華為裝置數突破3億,HarmonyOS Connect產品發貨量突破1.7億。”
然而, 連線數量亮眼的背後,鴻蒙OS生態使用者增速放緩 :2021年9月鴻蒙OS使用者1億人,僅用了一個月時間,使用者數就增長50%至1.5億,而後,第二個使用者增長50%用了2個月;到2021年12月至今,8個月的時間,鴻蒙系統使用者才增長了0.8億。
其實不止華為,在物聯網上先行一步的小米IOT增速也在放緩,2017、2018年小米IOT業務增速高達89%、87%,而到2020年,增速僅為8.57%。
華為、小米AIOT行業業務放緩背後,是什麼困境橫阻在前?帶來強大升級體驗的鴻蒙3.0能否挽救AIOT業務?未來,AIOT業務上,誰的贏面更大?
01、小米IOT,卡在大家電
華為做物聯網的戰略是1+8+N,以手機為核心,廣泛部署車機、音箱、耳機、手錶/手環、平板、大屏、PC、AR/VR等產品產業鏈,再廣泛對接N個生態廠商,以此整合和協同更多的使用場景。
看起來,戰略合理而清晰,畢竟,物聯網相對網際網路而言,首要的條件就是要將所有可連線的物品更換成智慧商品。這也就意味著,作為一個生態系統,華為鴻蒙需要吸引N個家電廠商一起加入,共同開發智慧硬體,然後做大做強。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因為,小米曾經也這麼做過,但是效果甚微: 鮮有大家電廠呼應,就算有,也只是走走過場意思一下。
比如,2014年底,小米以12.66億入股美的集團,持有美的1.29%股份,同時在智慧家居、移動網際網路電商以及這兩者的共同投資三方面進行合作。前者是深諳網際網路運營的IOT先行者,後者是廣泛佈局白色家電的家電龍頭,強強聯合,似乎已經昭示了智慧家居的成功。
然而,2015年4月,小米和美的聯合釋出了一款可連線小米手環的i青春智慧空調之後,兩者之間再無合作產品推出。
直到2018年下半年,小米投資美的三年的鎖定期滿,小米開始陸陸續續減持美的股票,直至退出美的十大股東之列。至此,這場“小米可以更美的”的親密合作也逐漸落下帷幕。
小米牽手美的,雙方的好處是明顯的:小米要做智慧家居,美的的製造優勢、物流體系以及線下渠道網路,剛好與小米的線上環節形成互補;而小米也能用網際網路技術幫美的快速實現家電智慧化。
然而,矛盾也是十分明顯的:作為家電龍頭,美的自然不想把自己積累多年的技術、資料拱手讓給小米,而小米作為高效、價效比的代言人,又想通過高品質、厚道的價格標準快速打智慧家電市場。在家電市場形成穩固割據勢力的美的,怎麼會容忍一個在家電領域初出茅廬的小米指揮自己的供應鏈,還把價格打下來?
何況,美的自己也看中了智慧家居大趨勢,也正大張旗鼓佈局:在順德打造全球智慧家居的研發總部、在全球啟動智慧家居“百萬年薪攬人才”計劃、合作華為、京東等渠道,推動智慧家居理念......
回到小米這邊,和傳統家電的合作不成,那就自己下場做。
在雷軍“五年投資100家生態企業”的口號,隨後,2014 年小米副總裁劉德帶領團隊打響了小米生態鏈企業的投資戰役,開始了物聯網戰略“三步走”:
(小米生態圈發展路徑 圖源:國金證券《從小米生態鏈看物聯網投資機遇》)
第一步,大力投資孵化硬體廠商,豐富IOT硬體裝置矩陣。
為拉出自己的生態大軍,小米在孵化生態鏈公司上傾盡全力:
給錢不控股——對於小米選中的細分領域具備競爭力的團隊,小米給予資本大力支援但是不控股,給予生態鏈企業極大自由;
產品全週期的支援——作為網際網路老炮,小米將自己做手機的經驗全面復刻給生態鏈企業,從產品定義研發開始,到供應鏈採購、生產製造、品控、銷售等流程全面支援,通過大批量直採整合供應鏈、線上線下新零售模式等方式,幫助生態鏈企業做出好產品,同時以高性價比、高品質佔據市場。
(小米為生態鏈公司提供從供應到銷售的全流程支援 圖源:@科技周豎人)
可以說,在小米的支援下,生態鏈企業更像是一個只需要負責“生產”的甩手掌櫃,其他完全不用操心,等產品銷售出去之後,再和小米按照合同進行利益分成就是。
這一打法下,小米投出了石頭科技、九號公司等知名上市企業,也打造了掃地機器人、電飯煲等爆款智慧家電,更重要的是,聚集了小米生態鏈大軍:截至2021年四季度,小米共投資超過390家公司、超過4000餘家企業與開發者接入小米AIoT平臺,實現智慧家居全品類超過2000種以上智慧硬體產品的大規模產業化。
(圖:小米智慧家居品類,圖源華創證券)
豐富硬體單品的同時, 小米走通物聯網計劃第二步,搭建 AIoT 平臺控制中心作業系統,實現多終端互聯。
早在2014年,小米成立 Wi-Fi 模組部門,一頭接傳統智慧硬體裝置的微控制器,另外一頭接雲端和小米 IoT 平臺 的 SDK,小米 IoT平臺最原始的技術積累階段。2018 年,小米 IoT 平臺接入 1000 多款第 三方產品,為第三方提供 ZigBee 接入、第三方雲與 MIoT 雲的互聯、海外服務和行業解決 方案。
截止2022年3月31日,小米在全球範圍內的AIoT連線裝置數達4.78億(不包括智慧手機、平板及膝上型電腦),擁有5件以上的IoT裝置的使用者數超過950萬。
最後一步, 小米滲透到場景層,通過與宜家、全季等行業龍頭達成深度合作,加速智慧家居消費者普及。 比如在全季上海虹橋中心 酒店,小米與全季共同開發了智慧酒店系統,採用了全套小米智慧家居解決方案,顧客可以用小愛同學調節燈光、溫度,查詢酒店資訊等。
一套行雲流水的打法下,小米物聯網版圖逐步擴大,IOT營收也從2015年開始扶搖直上,從2015年的86.91億上漲至2021年的849.8億,漲幅高達878%。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從2020年起,小米IOT與生活消費品營收增速開始放緩。
2020年中期開始,多家券商對小米IOT業績預期頻頻落空:2020年6月,華盛證券曾預測2020年小米IOT業務營收達到807億,然而事實上,這一目標2021年才達到;光大證券、安信證券、西南證券等都表示,小米IOT小家電錶現良好,但是電視之後,小米再無大家電爆品。
可以說,小米發展物聯網最初沒嗑下來的大家電,在曲線投資孵化一眾硬體廠後,依舊卡在面前。
是小米的問題嗎?不是。智慧電視、TWS耳機、掃地機器人等爆款的出現以及持續高增長,表明小米在智慧家居硬體發展方面的實力不用質疑。
問題就出在, 小米能給的那些支援,資金也好、供應鏈也罷,包括營銷渠道等好處,大家電廠都不缺,這是獨屬於扶持小家電企業的打法。
對照小米如今的困境看華為,小米好歹還有一眾小家電填充小米智慧家居場景,而華為似乎只有真誠的開放姿態。
華為鴻蒙生態的裝置接入數量似乎也印證了同樣的結局——沒有大家電廠的物聯網生態,終會早早見頂,潛力有限。
02、華為鴻蒙,空有一把宰牛刀
高品質的家電硬體+超智慧的生態技術,構成了人類幻想的智慧家居終極場景。
試想一下,新的一天來臨,清晨,在你即將清醒睜眼之時,智慧床墊已經根據你的睡眠週期、質量等情況,精準判斷你的起床時間,然後,聯動一系列智慧家居,無須你操作,就規劃部署好你的晨間routine:
當你緩緩睜眼之時,窗簾已經緩緩拉開;智慧音箱裡傳出悠揚的冥想音樂,喚醒元氣滿滿的一天;冥想結束,當你走進客廳,踏上運動地毯的瞬間,健身鏡順勢開啟你的運動課程;運動即將結束時,浴室已經準備就緒……簡單說, 在智慧家居的最終場景中,人類不需要進行任何操作,智慧家居猶如擁有讀心術,為人類提供一切需要的服務。
而根據美的副總裁CTO向江旭在CIOC 2021年不動產數字化峰會上,關於智慧家居發展五階段的描述,以上場景屬於智慧家居的L4完全智慧階段,即為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智慧服務。
前四個階段分別為:
盤點當下智慧家居的發展程度,可以發現,無論是走孵化產業路線的小米,還是平臺開放的華為,亦或是全屋閉環型(從品牌家電逐漸覆蓋全屋場景)的美的、海爾等,其智慧家居的智慧程度都停留在L2輔助智慧階段。
比如要想實現“回家開燈”,當你拖著疲憊的身體下班回家時,迎接你的不是黑漆漆的客廳,而是讓家裡永遠有一盞燈為你點亮。
在小米智慧家居方案中,你需要將智慧門鎖和智慧燈具新增至方案中,並設定晚上點到第二天早上6點,開入戶門,自動開燈,從此再不用摸黑進門;
在海爾智家APP中,也是類似的操作,將相關智慧單品加入方案中,也可以加入更多功能,比如進屋開門的同時,客廳開燈、關窗簾、開啟空調和空氣淨化器等。
當然,在目前所有的智慧家居方案中,使用者都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自定義場景,比如,有人晚間學習——那就在書房這個空間,設定空調溫度、智慧燈具、輕音樂等;有人晚間運動——那就在客廳電視或健身鏡設定運動場景,並配置後續洗漱等場景。
但是,核心在於, 現在的智慧家居方案需要人類注入靈魂,先是人為設定場景方案,然後通過手機一鍵開啟,或者智慧語音喚起。與其說,智慧家居,不如說是控制家居。
還是以“回家開燈”場景為例,小米、海爾等的方案,需要定製和開啟等流程,而對比華為,似乎更加智慧和夢幻——步入家門,從玄關到客廳,溫馨燈光次第漸亮,環境智控系統預判環境溫度、溼度以及空氣質量,自動為使用者調配至適宜狀態。
對比友商的一鍵亮燈的生硬,華為的燈光似乎與使用者連線更深,真實做到了“燈隨人動”。
智慧家居更智慧的背後,是華為硬體和軟體系統上的全力出擊:
從技術路徑的對比不難發現,華為的物聯網平臺技術更“底層”,其在晶片、算力等方面的實力,決定了華為在L3、乃至L4 階段更有優勢。
但是,尷尬的是,不論華為的通訊多麼穩定可靠、底層晶片可以支援多少裝置、演算法多麼智慧,都繞不開大家電。
那麼問題來了,一方面,在大家電廠自己做物聯網的現狀下,與鴻蒙系統合作的意願及程度必然有限,類似小米那樣走走過場也說不定;另一方面,華為要邁向更智慧的L3/L4階段發展,離不開大家電龐大的資料投喂。
這就陷入了一個僵局,華為需要和大家電廠合作,但是大家電廠又有自己的想法。華為鴻蒙空有一把宰牛刀,卻無用武之地。
那麼,智慧家居場景中,小米繞不開、華為請不來的大家電廠到底是何方聖神?
03、大家電廠,站在智慧家居制高點
首先要明確的是, 大家電廠在IOT場景中很重要,甚至決定了智慧家居行業的發展。
從產值來看,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等大家電普及率廣,單價高,只有佔據了他們,才掌握了智慧家居的高地。
市場落地的自然順序也應該是,智慧化先向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剛需產品滲透,而後,隨著市場教育愈來愈普及,逐漸帶動掃地機器人、空氣淨化器等小家電的智慧化佈局。
與此同時,智慧大家電完美地符合了小米生態鏈產品哲學中提到的“明天產品”概念,而且是成熟的“明天產品”, 即該產品解決了廣泛的痛點需求,並且一旦體驗智慧家電之後,就沒辦法再返回去使用傳統家電了。
以智慧電視及智慧冰箱為例:
普通冰箱在製冷實現食品保鮮功能時,需要通過數字檔位調節溫度,定頻,單迴圈以及使用者手動除霜,重點是存在控溫不精準、製冷不均勻等問題;
智慧冰箱則通過食品定製化保鮮、智慧互動幫助使用者更好管理食品。通過智慧調溫控制系統,針對食材的品類和數量,自動調節不同溫區的溫度,並記錄食材的保鮮週期,及時提醒主人食用或購買。
傳統電視在沒有網際網路加持之前,使用者還需要記住電視內容的播放時間;而智慧電視則變身為手機大屏,緊跟時代熱點,可自由播放長短影片、觀影、健身、遊戲等內容,並能通過攝像頭等感知裝置實現互動功能,電視變得“更好玩”。
那麼問題是,誰來決定L3/L4階段,智慧家電的“智慧”?
答案不大可能是小米和華為,因為 在這場合作中,大家電廠才是強勢方。
這本質上是由它們在智慧家居中的功能定位決定的。
可當你買智慧冰箱時,你更在乎的是什麼?是美的、海爾冰箱的製冷功能,還是可以讓你遠端控制的華為系統?
答案顯而易見,購買冰箱的第一訴求是製冷,美的、海爾等大家廠是提供核心功能的那個;而智慧家居系統系統提供的是錦上添花的功能——將更多硬體連線起來,讓他們更智慧、更好用,不會因為是小米的生態就不買,也不會因為是華為偏偏買。
換言之, 智慧家居首先要滿足最基本的功能需求,冰箱的製冷、洗衣機的洗烘、空調的制熱製冷……這些功能掌握在大家電手中 ,智慧家居生態再優質,使用者也不指望可以用冰箱、洗衣機刷短影片、辦公、娛樂等。
從供給端看,大家電市場經過多年激烈淘汰賽,已經形成相當穩定的寡頭競爭格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2020年中國智慧家電行業市場份額(線上及線下),排在前三的均為美的、格力、海爾,其中,線上美的市場份額最大,佔據36.7%,線下市佔第一位則是格力電器,佔比36.6%。
而海爾、美的等品牌,在大家電生產研發四五十年的技術積累、生產經驗、品牌渠道等優勢,也不是誰可以在短時間內可以動搖的。
更何況, 在智慧家居方面,海爾、美的等家電廠已經站在了前列 ,也就是說,不用靠華為、小米,人家自己也有實力做到。
IDC資料,2021年,中國智慧家居行業市場份額中,小米、美的、海爾位居前三,市佔率分別達到16.3%、11.3%以及9.8%,可以說,在智慧家居發展初期,大家電廠已經佔據了先發優勢。
早在2013、2014年的時候,海爾、美的就分別佈局自己的IOT平臺,並形成家電廠獨特的物聯網打法—— 從大家電硬體出發,逐步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
如美的美居,從大家電出發,一方面,自己親自下場,研發小家電,統一通過自家IOT平臺相連線,企圖實現硬體生態閉環、全屋智慧產品覆蓋;另一方面,拉攏外部朋友圈,如先後與阿里、騰訊、百度、OPPO、vivo等企業開展物聯網合作,將自身IOT平臺與外界平臺打通。
(美的美居全開放生態 圖源:智東西)
另一方面, 在智慧家居向更智慧階段發展過程中,華為鴻蒙所具備的前瞻性技術,大家電廠也在積極佈局。
比如,去年,美的IoT事業部CTO向江旭就在採訪中表示,全面數字化和智慧化是美的的核心戰略,為此,美的於2018年12月成立了上海美仁半導體公司,自研IOT晶片;籌劃推出自己的晶片模組或OS,增強底層智慧連線的通用性;完善雲端效能和架構,以支援億級裝置數和千萬級使用者數使用;
又比如,2021年海爾智家釋出的UhomeOS 3.0,在聚焦智慧家庭場景生態的基礎上,搭建“智慧大腦”,通過網器、邊側家庭和雲側的“端邊雲”的一體化智慧家庭作業系統,能實現以使用者需求為中樞、自主思考,讓使用者享受決策智慧服務的智慧,讓家居越來越智慧。
做晶片也好,搭建“智慧大腦”也罷,都表明 大家電廠都在向智慧家居行業的底層方案滲透 ,其發力方向都在向目前技術更有優勢的華為靠近,積蓄力量。
總得來說,智慧家居這條賽道上,家電寡頭們佔據著核心硬體產品,決定了其在合作中強勢不可替代的話語權 。而在賦能的生態系統上,家電廠們也早早佈局,和華為、小米等大廠站在同一水平線,並向更智慧的階段前進。
如果說,現在智慧家居發展到L2階段,小米還可以通過先發優勢和一眾小家電分得一塊蛋糕,華為的技術和生態也可以吸引部分廠商的話;
那麼在往L3更加智慧階段發展的過程中,家電廠也在邊走邊觀望——可以接受跟華為、小米等展開區域性、小規模合作,但絕對不會容忍華為、小米將生態壟斷,畢竟,家電廠們也不想淪為生態鏈上一個沒有靈魂的硬體提供商。
強勢的家電廠面前,華為、小米在智慧家居方面註定存在天花板,但是,聰明如華為、小米,早就在汽車領域撕開了一個口子,角逐另一番天地。而這,又將開啟另一段激烈的多方博弈。
- 國際油價連跌四周跌至俄烏戰爭前水平
- 不及格的沈暉,憑什麼預訂威馬12億股權激勵?
- 跨境電商值得再做一遍
- 【鏈得得獨家】盤點近期加密領域黑客事件:11起黑客事件涉過億美金,日本三大交易所深陷泥沼
- 偶像市場回溫,這次要如何走向正確的方向?
- 跨境網際網路券商的寒冬突圍:裁員、國際化、轉型賣系統|鈦媒體焦點
- 打造“智慧·製造”生態 ,嘉實多與新時達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 研發費用率連降,長華化學攜創業板定位質疑上會 | IPO速遞
- “光伏新秀”潤陽股份自曝融資“黑歷史”,與客戶披露資料"打架"|IPO速遞
- 連虧9年,這個“第一股”還能撐多久
- 雅睿生物IPO:受益新冠淨利潤增長8倍,有錢分紅卻沒錢補流?| IPO速遞
- 中國人民銀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健全金融穩定長效機制
- 透視蒙牛半年報:概念“年輕化”,構造“老頑童”?
- 深度解析:美聯儲加息如何影響全球資本市場 | 「鈦度號」作品周榜第24期
- 辛巴在焦慮什麼?
- 和Ta們“雙向奔赴”就對了!中國企業的數字化編年史,下一個十年我們共同書寫
- 實現工作、生活雙突破,人人都是“管理大師”!
- 冰激淋3元一支的蜜雪冰城IPO,2萬多家門店是優勢也是問題
- 車輪上的高通
- 流量紅利真的消失了嗎?四大案例破解網際網路變現密碼 | 創新場景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