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挺過飛利浦專利攻勢:中國企業被“專利流氓”暗算的時代終於過去了?

語言: CN / TW / HK

*文/黑桃與長劍

小米與飛利浦的全球專利大戰,終於在近期落下了帷幕。

據juve等多家外媒報道,小米已與飛利浦就UMTS和LTE(即3G/4G標準必要專利)的使用達成了專利授權協議。雖然小米以合約保密為由並沒有透露更多資訊,但小米智慧財產權團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對此次達成的協議條款“非常滿意”,符合小米一貫以FRAND(公平合理無歧視)費率達成許可協議的原則。

這之前,兩家公司已經因為3G/4G標準必要專利的問題爭論多年,而雙方意見不一的焦點在於飛利浦對於專利制定的收費標準。

在專利許可領域,常見的合理費率是指“費率與專利市場份額相當”,而飛利浦的專利市場份額實際上並不高。公開資訊來看,飛利浦共擁有49個4G標準必要專利族,以及47個3G標準必要專利族;但早在2019年,全球3G SEP專利族就達到了7800族,4G SEP專利族的數量則是20471族,按此計算,飛利浦3G/4G標準必要專利的專利份額僅為0.6%和0.24%。

另一方面,飛利浦的多項專利也有過期的風險。據其官網資訊,截至2021年底,飛利浦1508項通訊相關專利中有450項已經過期,另外105項專利即將於2022年過期,兩者相加佔到了專利總數的37%。此外,飛利浦還有914項通訊相關專利將在5-10年內過期。以此來算,飛利浦手中通訊相關專利剩餘期限超過十年的只有144項,佔比不到10%。

為何會如此呢?這還要從飛利浦在手機領域的發展說起。

在那個諾基亞、愛立信、西門子、阿爾卡特等品牌發光發熱的年代,飛利浦也曾經作為荷蘭的驕傲登臺迎戰。那時的手機廠商大多都涉足全產業鏈,左手搭建基礎網路設施,右手從晶片到手機全包,飛利浦的眾多通訊專利很多便是當年大力發展技術的產物。

不過,飛利浦並沒有跟上智慧機時代的潮流,隨著蘋果將諾基亞打得節節敗退,飛利浦也和那時的大多數功能機巨頭一樣退出了戰場。

2007年將手機業務出售給中國電子(CEC)後,飛利浦在3G/4G標準必要專利的研發投入幾乎已經停止,5G標準必要專利的研發更是無從談起,至少目前來看,它只能通過高價出售專利來彌補手機業務產生的虧空。

靠收專利費賺錢在通訊企業中很常見,但將價格定得太高也會遭人吐槽“割韭菜”。按照飛利浦官網此前公佈的專利費率,其對於多模裝置的收費標準是“合規費率”0.75美元/裝置,“非合規費率”1美元/裝置。這意味著, 若是承認飛利浦的收費標準合理,手機廠商們則需要為每臺4G多模手機支付250-333美元的許可費——這已經很接近市面上一些5G手機的售價。

在智慧手機賽道上,小米一向以對供應鏈成本的極致壓縮聞名,如此高昂的許可費成本顯然不是它能夠接受的。正因如此,當飛利浦於2020年底對小米發起侵權訴訟時,小米也進行了積極的應訴與反擊,雙方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就將“戰場”擴大到了數個國家的法庭上,包括印度、英國、德國、荷蘭、西班牙等。

在最終結果出爐之前,飛利浦似乎一直處於下風。今年早些時候就有訊息稱,飛利浦的其中一項涉訴專利在德國訴訟中被終審裁定無效,而另一項專利也在同一場訴訟中被初步認定為無效;此外,上述幾項涉訴專利在中國也被宣告部分無效。

今年4月,飛利浦在德國慕尼黑以及英國高等法院撤回了幾項侵權訴訟,這被大多數業界人士視為雙方已經達成和解協議的標誌。而本次小米方面透露的訊息,則宣告這樁持續近兩年的國際訴訟案正式落下了帷幕。

雖然這場戰爭結束了,但小米和飛利浦的專利費率戰絕不是個例。就在飛利浦起訴小米的同一年,日本電子巨頭夏普也對OPPO發起了專利侵權訴訟,控訴後者在4G LTE標準必要專利上侵犯了自身權力,意圖讓它按自家費率繳納專利費。然而,OPPO抓住夏普”侵犯了VOOC閃充技術專利”這一把柄,在對方的大本營日本進行反訴,最終逼得夏普不得不和解。

為何中國企業屢屢在專利上被海外公司針對?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過去十數年有不少國內企業在海外開疆擴土,卻普遍缺少專利風險應對能力,國外公司的專利槍口幾乎是一打一個準。例如此前一度風靡北美手機市場的HTC,就曾被蘋果的專利大棒暴打一頓,此後便日漸衰落,時至今日幾乎已經淡出手機舞臺。

另一方面,很多老牌企業發展多年但近年來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業績不佳,只能靠手中眾多的專利作為吸金利器。由於專利收費如此之暴利,甚至有“專利流氓”專門成立空殼公司,註冊一大堆專利後瞄準科技公司“開炮”索取專利費。

但這樣的日子即將一去不復返了。一個例子是,此前夏普在國內起訴OPPO時,最高法院曾駁回了後者的上訴請求,理由是 “中國具有SEP全球費率管轄權” ——這意味著,如果未來再有專利流氓或者海外公司起訴中國企業專利侵權並要求畸高的專利費,中國法院有權裁決它的全球費率,起到威懾作用。正因如此,小米和OPPO在專利應訴上的積極態度才如此積極——在法律後盾下,中國企業已經有實力和底氣與海外公司來一場堂堂正正的專利戰。

*圖片來自Yandex、Canva可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