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刺客」後半場,鍾薛高們怎麼走?丨氪金 · 大消費

語言: CN / TW / HK

作者  劉藝晨

編輯  |  潘心怡

封面來源  |  視覺中國

極熱天氣持續數日,“雪糕刺客”被列入網際網路通緝令,如何避開那些外表平平無奇、價格刺痛人的雪糕,成為今夏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對“鍾薛高們”的討伐聲激起了大眾對貴价雪糕的防禦心理 ,背後實則是一場持續數年的雪糕市場中高階戰役。

爭奪冰櫃

“雪糕刺客”價格過高、不明碼標價、貨籤不對位等問題由來已久,卻還能源源不斷出現在一線城市擁擠的冰櫃,隱約透露出一場來自渠道、品牌與終端利益的較量。

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目前銷售渠道更熱衷嘗試高價產品,價格和利潤息息相關,成為上下游都要考慮的事情。

一線城市便利店的選址往往更靠近核心商圈、更重視坪效,選品邏輯也較為嚴 苛。據《經濟觀察報》報道,以便利蜂為例 ,其雪糕冰淇淋SKU穩定在150個左右,表現不佳的品類或面臨末位淘汰的風險。

這也為試圖進入便利店的雪糕品牌設立了更高的門檻,來自前者的條碼費、陳列費等硬性支出,在進場環節就分去了一大塊利潤。

《經濟觀察報》報道指出,想要進入便利店,經銷商要為一個條碼支付500-1000元不等的費用。此外,便利店的前後臺費用合計(如銷售扣點、運輸費、倉儲費等)通常在40%-50%左右。 一支售價10元的雪糕中,有4-5元是被便利店賺走的。

高昂的渠道費對產品的毛利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成為“雪糕刺客”頻繁出現在便利店的直接導火索。

部分品牌雪糕批發價、零售價格對比,36氪整理製表

36氪查詢經銷商給出的一份報價單發現,單支鍾薛高產品終端毛利價格集中在4-5元區間,而伊利給到的毛利空間多在0.6元-1.5元,經典產品小布丁的利潤空間更是隻有0.2元。 以此推算,零售商賣出20根小布丁,才能追平一根鍾薛高的毛利。

盒馬方面向36氪提供的資料也從側面證明了這一點,省去了中間環節,盒馬旗下“盒馬先生”系列雪糕,定位頭部新消費雪糕品牌的同等品質,價格卻便宜約30%。

儘管毛利較高,但拼體量來看,“鍾薛高們”與傳統巨頭的差距懸殊,難以逾越。

乳業分析師宋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品牌全線產品來看,鍾薛高平均毛利率或高達60%-70%。相比之下,伊利冷飲業務毛利率為40.27%,三元股份的冰淇淋業務毛利率則為31.7%。

但《中國冰淇淋/雪糕行業趨勢報告(2022版)》卻顯示,伊利、和路雪、蒙牛、雀巢4家雪糕/冰淇淋品牌線下冰淇淋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9%、15%、9%和8%,合計達51%。

2021年中國冰淇淋線下市場份額佔比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冰淇淋/雪糕行業趨勢報告(2022版)》

這樣的佔比和渠道滲透情況直接掛鉤,深耕多年的傳統品牌短時間內難以被超越。截至2020年底,伊利在全國擁有600多萬個終端網點,其中鄉鎮網點超過100萬個;到2021年9月底,伊利經銷商數量共計14559家。近兩年才開始佈局線下渠道的鐘薛高,目前銷售網點近40萬個。

新消費品牌想通過薄利多銷的路子與巨頭掰手腕,希望渺茫,便只能通過網紅包裝抬高身價,切走更為細分的中高階市場。

一直以來,伊利、蒙牛在大眾市場佔絕對優勢,冷鏈物流成本更低的地方品牌在低線市場活得滋潤,新消費品牌則在線上保持著較高的活躍度。 但隨著新消費品牌對線下渠道加速鋪設,矛盾在便利店幾平方的小小冰櫃裡爆發了。

高階化之路

從單價5毛的鹽水冰棒到“雪糕刺客”們的神仙打架,中國的雪糕市場經過了漫長的變遷。

一開始,高階雪糕市場是外資品牌的天下,1993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和路雪憑藉夢龍和可愛多,在5-10元區間佔據主要優勢,哈根達斯盤踞在核心商圈等黃金位置,地位難以撼動。

本土品牌方面,蒙牛、伊利、光明等企業掌控中端價格帶的話語權;德氏、天冰等區域性老牌雪糕定位中低端。

2012年起,以市場份額第一的伊利為代表,雪糕營收增長放緩之下,眾多品牌開始將目光投向高階市場,但反響平平。

直到2014年東北大板橫空出世——在平價雪糕仍固守1-2元檔位的時期,東北大板以3元價格流行全國,雪糕的價格體系也隨之開始鬆動。

和今天的鐘薛高一樣,渠道對東北大板的推崇源自誘人的利潤空間。除了在報刊亭、菸酒店大量投放小型冰櫃,東北大板還給攤位留出了50%的毛利。

與此同時,考慮道口味和口感在零售食品市場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伊利和蒙牛則把重點更多放在了冰淇淋的原料、工藝上。

2015年,伊利推出“甄稀”系列雪糕,主打“8小時鮮制稀奶油”,採用歐洲進口裝置,使冰淇淋料液經過均質工藝後粒徑可達微米級。蒙牛也在兩年後對旗下高階冰淇淋品牌“蒂蘭聖雪”進行升級,強調其對優質純牛奶和全球頂級食材的使用,包括香草聖地馬達加斯加的香草、澳洲直接進口稀奶油和100%比利時巧克力等。

高階化的另一大動力則來自成本端的壓力,尤其是原材料、冷鏈物流運輸等方面耗資提升。據伊利財報,2021年公司冷飲產品主營業務因銷量上升增加成本3.1億元,因材料價格變動、產品結構調整增加成本2.86億元,裝卸運輸增加成本0.41億元。

成本端疊加消費端變化,雪糕市場規模出現了飛躍式發展。資料顯示,2015年-2021年,中國冰淇淋行業的市場規模由不足900億增長至1600億,6年間累計上漲超90%。據歐睿國際諮詢資料,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整體冷飲平均單價上漲了30%。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當前中國雪糕市場進入了精準細分、多層次消費檔次的節點。 消費能力的不同,決定了消費端的需求,從一兩元的低價產品到幾十元的高階產品都會有市場。

抓住這一時期的消費心理,2018年,帶著操盤馬迭爾、中街1964的成功經驗,“營銷鬼才”林盛推出了自己的雪糕品牌——採用中式瓦片造型的鐘薛高。在林盛看來,“網紅是通向品牌的必經之路”,外圍造勢十分重要。

第一年雙十一,鍾薛高以66元天價的“厄瓜多粉鑽”賺足眼球。這款雪糕據稱採用了“全中國可能只有3噸的天然粉色可可、20年才結果的日本檸檬柚”,僅成本就高達40元。2021年,鍾薛高故技重施,再度推出高價單品“杏餘年”和“芝玫龍荔”,憑藉68元、88元的高價吸引輿論目光,為品牌引流造勢。

相比之下,財大氣粗的伊利、蒙牛採用的方式更加傳統,伊利甄稀連續五季獨家冠名《拜託了冰箱》,又緊接著簽下了《讓生活好看》《一起露營吧》的冠名合同。代言方面,伊利甄稀選擇了李現,蒙牛的蒂蘭聖雪則由戚薇變為了更具流量的肖戰。

雪糕品牌之間的營銷鬥法愈發激烈,但“出圈”的往往是鍾薛高這樣的“網紅品牌”。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鍾薛高們”真的能高枕無憂了嗎?

不確定的市場

貴价雪糕營銷戰打得熱鬧,但在 小賣部、社群超市等線下傳統渠道,3-5元價位的雪糕仍牢牢把握著主流地位。

36氪隨機走訪了北京市幾家居民區內的夫妻店,零售價最高的產品基本均是9元的夢龍,有老闆表示“以前也進過12元的雪糕,但基本沒人動”。

在線上平臺,平價雪糕也是主流。 美團資料顯示,2022年6月平臺上平價雪糕訂單量突破百萬單,3元以下訂單佔比達七成。 在7月第一週,3元以下的雪糕佔比繼續提高,從6月的71%上升到75%。

的確,在貴价雪糕教育市場的過程中,消費者接受度有所提高。比如,茅臺冰淇淋自上線以來就備受追捧,4萬個冰淇淋上線首日僅用51分鐘就銷售一空,銷售金額超250萬元。

然而,無論從當下的輿論反應,還是從雪糕的市場格局分佈來看,市場對高階雪糕的接納程度都有待商榷。公開資料顯示,鍾薛高2021年營收達8億元,同比去年翻倍,但市場份額仍不到整體大盤的1%。

眾多網紅雪糕品牌裡,除了鍾薛高獲得包括經緯中國、峰瑞資本、真格基金、頭頭是道等多家機構青睞,其餘新品牌鮮少傳出融資訊息。

張毅對36氪表示,現階段幾十上百元的天價網紅雪糕背後,更多是營銷噱頭與新奇概念共同堆積起的社交附加。

張毅還提及, 疫情影響下,非必要消費的下降也進一步動搖了高價雪糕的合理性。 根據艾媒諮詢調查資料,81%的受訪消費者認為雪糕的合理價格在10元以內,能夠接受15元以上雪糕的人群佔比由2020年的10%左右下降至5%左右。

在一個高階需求仍未被充分驗證的市場裡,聲勢浩大的營銷成了把雙刃劍,為“雪糕刺客”爭議不斷髮酵做足了鋪墊。

高階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網紅營銷”遇到瓶頸,“雪糕刺客”還不得面對來自傳統品牌在高階市場持續發力的壓力。

今年3月,聯合利華和路雪太倉工廠對外揭幕。這座耗資1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2億元)的工廠,設定全球首個夢龍冰淇淋柔性生產線,單日產能可達123萬支,為聯合利華中國近10年來在冰淇淋領域的最大一筆投資。

DQ母公司也宣佈,計劃與中國加盟商之一的CFB集團的母公司方源資本合作,到2030年在中國聯手新開600家店。其中,2022年將由CFB開出100家DQ新店。

本土品牌方面,除了產品創新、營銷渠道升級外,多年的高階化之路逐漸得到驗證。從財報上看,伊利推出甄稀的2016財年,公司冷飲產品毛利率同比前一年大漲6個百分點,營收重回增長通道。

在經歷今夏的風波後,產品能力在攻佔消費者心智上將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陷入過度營銷怪圈的網紅品牌或許會更審慎地考慮,如何避免在雪糕江湖中做一名短命的“刺客”。

推薦閱讀

點選圖片即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