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便宜“嚐鮮”,年輕人撐起二手市場

語言: CN / TW / HK

圖/IC

反覆檢視賣家發來的開機影片以及外觀圖片等細節後,00後廖華最終以8000元的價格入手了一臺對方閒置的遊戲筆記本。“如果全新的話需要差不多一萬多元,加上對方還答應送一副鍵盤,很划算了”。

原價800多元的耳機500元就能到手;1000母音響上門自提的話不到半價,而且還有議價空間;市面少見的二手奢侈品也能以低價到手……如今,二手市場正吸引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注和湧入。

對於Z世代而言,選擇價效比較高的二手品不但省錢,同時還能體驗“撿漏”帶來的新鮮感。他們並不在意物品的上一個主人是誰,更享受“花小錢體驗更多物品”的樂趣。

二手市場爆發也讓人從中尋找到財富密碼,然而“零門檻”“C2C模式”導致賣家不需要如同在傳統電商平臺開店繳納保證金等行業現狀,不但讓市場龍蛇混雜,也給二手交易監管帶來潛在風險。如何為買賣雙方建立對彼此的信任,成為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手貨半價“很香”

從快遞員手中接過包裹後,夏雪迫不及待地拆開檢查起來,裡面是一個原木色的單人茶几,儘管成色只有9成新,底部還有幾處破損,但她並不在意,“能以一半不到的價格拿下,已經很不錯了”。

下班回到家後,夏雪習慣性地躺在沙發上翻起閒魚。

最近她又計劃在剛租的房子裡添置一個可移動的零食架,方便自己平時刷劇、看書能隨時往嘴裡塞點好吃的。對比網上百餘元售價,以及考慮到以後搬家可能會因為太重而丟棄,她最終還是計劃淘個二手。

翻了一圈後,夏雪找到了心儀的商品。“大概八成新吧,無論款式還是顏色都比較滿意。最重要的是價格只要30元。相比全新的,非常划算了。”

自從兩年前因為工作緣故換到如今所在城市,夏雪已記不清自己先後買過多少二手商品,“以前無論買啥都只會選擇新貨,現在更多地則是考慮二手。”夏雪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最初接觸二手品,出於“租房可能隨時更換住處,沒必要花錢買新品”。在購買過幾次後,她發現自己漸漸迷戀上這種購物選擇——通過二手平臺上已經買過空氣炸鍋、電磁爐等生活用品,也“撿漏”到喜歡的掛飾、漢服以及心儀的演唱會門票。

夏雪越來越享受在二手平臺購物的樂趣。在她看來,能花少量的錢買到心儀的商品,有種“淘寶”的樂趣。“儘管是租房,但生活還是需要儀式感,也願意在不支付太多花銷的情況下,為自己營造出舒服的環境。”夏雪說。

從大學時期就熱衷二手交易的廖華,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用最少的錢體驗到市面上大多數熱門數碼產品。

彼時手中資金有限的廖華,購買數碼產品時只能選擇二手品。沒想到,剛一嘗試就徹底“陷”了進去。那段時間廖華幾乎隨時都泡在論壇中,和商家討價還價後買下看中的商品,再把此前入手的出了“回血”。“如此一來,花不了多少錢就能玩到各款喜歡的數碼產品。”

當下二手經濟正火熱。隨著年輕人消費思維轉變以及推崇綠色低碳消費和迴圈經濟理念,Z世代對二手消費的認可度逐步提高。

《2021中國閒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顯示,中國二手閒置物品交易市場規模從2015年約3000億元,提升至2020年破萬億。閒置物品交易範圍覆蓋了幾乎所有消費品品類,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接近3萬億。

此外,據艾媒諮詢公佈的資料,線上交易是目前二手物品的主要交易渠道。2020年二手電商交易規模由2019年的2596.6億元增加至3745.5億元,約佔閒置市場總額的36%。

“選擇購買二手物品的人群近半年來明顯增多。”經營著一家二手機網店的老陳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幾乎隨時都會有人諮詢下單。每每上架一些成色品質不錯,且上市時間較短的二手機,很快就會被顧客買走。

年輕人消費特性的轉變,不但讓二手平臺玩家規模迅猛爆發,也讓二手商品種類越發豐富。小到一根資料線、一張唱片、一本書,大到一臺膝上型電腦、一套八九成新的傢俱,甚至一輛汽車,一切應有盡有。

Z世代成市場主力 ,閒置物品也“倒賣”

“有人買二手品,自然也有人賣二手品。Z世代將手裡利用率較低的商品進行資源變現已成常態。平臺裡聚集起眾多渴望‘回血’的賣家和等待‘撿漏’的買家。供需關係的增長推動著市場越發龐大。”夏雪說。

廖華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不僅數碼產品玩家熱衷於將閒置物品掛在二手平臺上,他身邊不少朋友都會定時對家裡的物品進行清理,“一些閒置的東西繼續放在家裡會佔地方,丟棄又心疼,自然會選擇以二手的方式轉手換錢,何樂不為。”

據QuestMobile釋出報告顯示,閒置交易的主要人群集中在90後,特別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活躍佔比更為突出。同樣據易觀分析釋出的行業洞察報告,從使用者年齡來看,35歲以下人群是二手電商的主力使用者,另外出生於1995-2009年間的Z世代也是二手電商的潛在使用者群體。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大多數居所不定、收入有限。價效比較高的二手商品自然成為其購物時的主要選擇。而年輕人對新鮮感的追求也讓他們更容易接受閒置經濟,通過定期置換商品,以隨時讓自己體驗“新鮮感”。

“以前購買二手會被認為是‘窮’‘沒錢’,現在購買二手不但是精打細算的生活,也是一種環保態度。”同樣熱衷於二手交易的00後小雪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作為忠實的漢服愛好者,家裡有數十套漢服,其中也不乏有二手品,“包括漢服、洛麗塔服愛好者圈裡,買賣二手衣服是較為常見的事情。”

東西多了,夏雪也開始嘗試著將囤積在家的閒置物品,掛在二手平臺上進行轉手。

一次在整理衣櫃換季服裝時,她發現自己有好幾件衣服買回來後只穿過一兩次就束之高閣,“感覺風格不太適合現在的年齡和狀態,繼續留著很可能也不會穿,還不如轉手賣了。”

夏雪將這些衣服整理出來拍照和錄製影片,再掛在二手平臺上。不到一天時間就有客人發來私信詢問。簡單溝通了尺寸、細節、新舊程度等衣服狀況後,對方爽快地下了單。

幾天後,當收到“錢已到賬”的簡訊時,夏雪徹底動起了“回血”的念頭。她計劃將家裡閒置的物品全部通過二手交易換成現金,再轉手去購買心儀的商品。

“很多玩家在‘買家’和‘賣家’的身份中來回轉換。或許在自己手裡沒用的閒置是他人眼中的寶貝。”小雪說,“如此一來,再去購買心儀的商品時也不會有太大的‘愧疚感’,畢竟沒花太多額外的錢就能‘換回’不錯的東西”。

財富密碼 年輕人理財新方式

二手市場的爆發,吸引著眾多年輕玩家進場,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二手平臺中尋找財富密碼。

95後老陳此前曾是資深“玩機族”,不但在大學四年裡通過二手方式先後換了近30部手機,畢業後還索性選擇做起二手生意。

“手機屬於更新換代較快的電子消費品,部分機型雖然是兩三年前推出的,但仍能達到消費者日常使用需求。自然很多錢包不充裕的玩家會選擇二手機。”老陳分析。

為了獲得更多二手資源,老陳不但時常在數碼論壇裡回收合適的數碼產品,還曾多次前往深圳華強北,尋找貨源穩定的上家合作。

不過,要想獲得更多客戶,還需要一定技巧。很多二手平臺上數碼產品早已氾濫,要在類似賽道獲利難度極大。相對而言,論壇和微信朋友圈門檻較低,也是老陳看重的銷售場地。

平時,老陳除了不斷在論壇上釋出二手交易資訊,還會在不少高校論壇註冊賬號進行推廣。每當有客人諮詢時,也會將對方引入微信,“朋友圈裡不但更方便展示圖片進行交流,更重要的是能留住客源,說不準對方會成為回頭客,或者帶來更多潛在客戶。”

老陳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自己手中的客戶以年輕人為主。除了習慣於頻繁換機,追求新鮮感的“玩機一族”,也有不少其實並不瞭解二手機,也並非數碼愛好者的客人,“這類人群大多都是衝著機型和價格而來。只要價格合適,手機成色較新的話,通常都會下單。”

《2021年“迴圈經濟”研究報告》顯示,35歲以下使用者消費佔二手手機銷量的74%。其中學生對手機效能、款式要求高,但因經濟實力有限,有品質保證的二手手機是其青睞的選擇。

“現在每個月運氣好的話能賺到兩三萬元,運氣差也有幾千元收入。”二手市場逐年爆發,也讓老陳堅定繼續從事這一工作的決心,他甚至還動起搬到深圳的念頭,“畢竟那邊貨源更多,還能現場看到成色,確保品質”。

和老陳抱著同樣想法的還有90後琳琳,不同的是,她將賽道鎖定在“二手奢侈品”上。

“只要品相和成色好,根本看不出來是二手。再說價效比也高,不用‘吃土’就能用上奢侈品,就算不喜歡了出手也虧不了多少。”琳琳告訴記者,以二手手錶為例,只要愛惜得當,戴過一次和戴過十次的區別並不大。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二手奢侈品在國內市場早已存在,但2020年才真正爆發。彼時疫情導致奢侈品價格上漲,包括LV、香奈兒等品牌先後提價,讓普通玩家望而卻步。同時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使得不少人將此前購買的奢侈品出手,以緩解收入危機。

琳琳有著類似經歷。早在多年前她就是奢侈品愛好者,每每看中一款包,即使“吃土”也會存錢買到手。但近兩年因為工作變故,不得已只能變賣奢侈品補貼收入。而她意外發現,市場中不少二手品價格居然比自己入手時更高。

“2014年花了近8萬元買了款勞力士的綠水鬼,隨著商品減產和疫情影響,如今這款表在二級市場多人求購,價格已經漲到了10多萬元。”琳琳說。

部分奢侈品保值能力較強,不會出現其他商品“二手跌價”的情況。一些經典款的奢侈品只要保養得當,不僅有流通價值,甚至還存在增值的空間。

奢侈品的保值和溢價,讓琳琳看到了其中商機。很快,她開始聯絡遠在日本、法國的朋友幫忙尋找起合適的二手品,寄回國後再經過保養護理後轉手銷售。

那段時間,琳琳發現不少年輕人會私信詢問購買。儘管年輕人消費意識升級,但對奢侈品的追求和自身經濟能力存在不平衡,使得他們傾向於購買二手奢侈品。“比如用COACH等輕奢品的玩家,可能想買LV;而背LV的人,內心也希望能用上愛馬仕” 。

有玩家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多數年輕人對於奢侈品有著“喜新厭舊”的特性,即使新包也背不了幾天就想換。如果花高價購買新品總覺得浪費,而購買二手奢侈品就不太會有這種問題。“只要包的品相和成色好,根本不在意是幾手。背段時間不喜歡了轉手賣了,再買個另外的二手,能讓自己隨時都背上奢侈品包。”

龍蛇混雜 成投訴重災區, 市場 交易亟待規範

二手交易受到眾多消費者認可的同時,交易背後也仍存在不少隱患。貨不對板、以次充好、平臺監管缺失等情況時有發生。

“此前曾購買過一個號稱‘九五成新’的iPad,但到手後發現和賣家的描述明顯不符,螢幕、後殼很多細微的地方都有破損。更讓人氣憤的是,說好是256G記憶體,但到手後發現只有128G。”這次經歷讓廖華印象深刻,為此他特意向賣家反饋,但對方卻一口咬定沒有任何問題。經過近半個月的互相舉證,最終賣家才悻悻表示“發錯了。”

這樣的遭遇並非個例。貝殼財經記者通過“黑貓投訴”搜尋發現,5萬多條關於二手品和平臺的投訴,其中主要聚焦於貨不對板、惡意壓價、退換貨難等問題。

《2021年中國二手電商消費投訴資料和典型案例報告》顯示,依據國內網路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2021年全年受理的413家網際網路消費平臺糾紛案例,退款、商品質量、網路售假、網路欺詐、訂單不符等情況成為二手電商較為突出的問題。

事實上,儘管二手市場存在已久,但真正爆發時間並不長,而“零門檻”“C2C模式”等行業現狀也讓市場龍蛇混雜。另一方面,由於二手平臺使用者大多為普通玩家,交易也更多以彼此間低頻交易為主,賣家更不需要如同在傳統電商平臺開店般繳納保證金。這無疑也給二手交易監管帶來潛在風險。

“很多時間在上架個人二手物品時,其實對定價沒有數。都是隨意標價。”廖華坦言,由於市場缺乏合理的估價體系,往往都是按照個人意願來定價。同樣在選擇二手商品時因為之前的經歷也會對對方的描述心存疑慮,“東西到底如何,是不是真如對方形容的一致,都不太清楚。”

如何能讓消費者在二手平臺上安心交易,為買賣雙方建立對彼此的信任,成為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其中提出“要抓住資源利用這個源頭,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同時也指出要健全資源迴圈利用體系,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路,推行“網際網路+”回收模式,實現再生資源應收盡收。這意味著二手交易體系逐漸被重視,今後也必將有更為嚴格的監管制度。

事實上,為了維護買賣雙方權益,各平臺也在不斷嘗試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早在2016年,閒魚就設立“小法庭”,邀請平臺使用者擔任“小法官”,根據買賣雙方提交的圖片等交易證據進行投票,進而解決買賣雙方的糾紛。同時還時常推出“專項行動”來整治二手電商平臺交易亂象。而轉轉也推出“二手商品價格指導系統”以及質檢、銷售和回收等服務以精準匹配使用者需求,進而提升消費者交易閒置物品的信任度。

“未來,困擾二手市場的監管難題勢必會隨著政策以及交易平臺不斷完善的要求和方式得以解決。屆時行業勢必還會有更大的爆發。”老陳說。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覃澈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