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行業拉響業績警報,期待的困境反轉還來嗎?

語言: CN / TW / HK

說起近幾年日子特別難熬的行業,人們通常會想到餐飲、旅遊這些。實際上,還有挺多不怎麼為公眾所知的行業,日子也過得苦哈哈的,而且向下的趨勢似乎看不到盡頭……

前些年在人們印象中風光無限的園林行業(在PPP/BOT火熱的時代),就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如今已經慘到了塵埃裡。

01

業績警報已拉響

資料不會粉飾太平:2022年上半年,27家園林上市公司,一共虧損了11.12億元。

(2022年上半年財務資料,來源:wind)

簡單來看知名度較高的幾家公司的最新財報:

1)東方園林:上半年實現營收27.99億元,同比下降36.44%;歸母淨利潤為-8.63億元,虧損同比擴大62.78%。

2)棕櫚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收16.06億元,同比下降42%;歸母淨利潤為-2.83億元,同比下降1895.55%。

3)節能鐵漢:上半年實現營收11.38億元,同比上升4.15%;歸母淨利潤為-2.46億元,虧損同比減少4.39%。

4)嶺南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收10.25億元,同比下降55.72%;歸母淨利潤為-1.79億元,同比下降589.84%。

5)美晨生態:上半年實現營收7.24億元,同比下降37.58%;歸母淨利潤為-2.61億元,同比下降389.26%。

從統計看,營收越大虧損越多,莫非真應了一句段子:越努力越虧錢?

實際上,園林行業的緊日子已不是一天兩天了。2021年年報同樣不美麗。

根據wind資料,納入統計的27家公司,2021年合計營收457.82億元,平均每家收入16.96億元;合計歸母淨利潤-53.54億元,平均每家虧損1.98億元。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納悶:2022年半年報合計虧損11億多,2021年年報合計虧損53億多,是不是意味著今年的虧損幅度收窄了,行業觸底反彈?

真相併非如此。

園林行業是一個高墊款的行業,資金回籠也較差,應收賬款高企,存在著大量壞賬的可能,這些款項有可能在年底大幅計提,而不必在半年報中體現。換言之,半年報並不能真實反映行業困境,當前看到的並非全部。

Wind資料還顯示,納入統計的27家園林公司,2021年末合計應收賬款餘額為412.34億元,2022年中報的餘額為396.76億元,二者幾乎持平。再疊加今年的經濟大環境繼續趨弱,因此很難相信今年全年的利潤會比去年好。

另一個更令人吃驚的資料是,27家園林公司,2021年末合計應付賬款餘額為545.20億元,2022年中報的餘額為508.43億元。雖說這一數值略有下降,但可以看出,行業的財務資料仍將在2022年報迎來較大考驗。

此外,行業的現金流狀況也不樂觀,27家園林公司中,2021年末僅10家公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為正。2022年中報為8家,相比於2021年年末,行業內更多企業現金流進入到緊張狀態。

透過以上資料,不難推演出這個結論:園林行業的資產質量在持續下降,半年報反映的資料並非全部,更大的考驗還要留待年報來揭曉,現在就期待“觸底反彈”為時尚早。

02

無可奈何花落去

園林行業的兩大支柱業務,是房地產景觀和市政景觀。之前在整個城市的高速發展期,園林行業為其“錦上添花”,也隨著大勢騰飛。

覆盤歷史,PPP模式的興起與衰落,加劇了墊款對園林企業的影響,從而形成三階段走勢:

穩健發展期(2016之前):特點為營收規模增長,負債率相對穩健;

負債率攀升期(2016-2018):特點為營收規模增長,負債率攀升;

規模衰退期(2018之後):特點為營收規模衰退,負債率維持高位。

實際上,回過頭來細想,園林行業的商業模式是有缺憾的:

1)進入門檻低,尤其是2017年住建部正式通知取消城市園林綠化企業資質之後,參與者越來越多,競爭十分激烈;

2)產品非標,評價體系繁雜,缺乏規模效應,市場集中度很難提升;

3)客戶議價能力強,但付款能力弱,導致園林企業現金流差,資產負債率高企,內生成長能力弱。

時至今日,持續的“房住不炒”已讓房地產公司喪失了融資能力,債務違約也是屢見不鮮;在經濟趨緩和土地出讓頻頻流拍之下,地方zf也在號召節衣縮食。此外,疫情的反覆影響,更使得這二者雪上加霜。在可預見的未來,二者大幅反轉的可能性似乎並不大,也就意味著園林行業步入了下坡路。

當然,我們不能斷言園林行業已是窮途末路,“保交房”的剛性要求、舊專案的維護、公園綠地的管養,都帶來了一定的市場需求,但整個市場規模無疑被大幅壓縮,行業更內卷,賺錢也就更難了。

面對上半年的成績單,不少企業著重提到了疫情的影響。然而,這並不能全面反映行業的困境:在手訂單不足、客戶節衣縮食、未來趨勢不明,才是懸在行業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未來的園林行業,到底是週期性洗牌之後的“剩者為王”,還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單向趨勢?想必讀者心中已有判斷。如果是個長期趨勢,那麼堅持就沒有意義了。

03

後園林時代的選擇

樹挪死,人挪活。在此背景下,敏銳的公司陸續開始了轉型。換言之,歡迎進入“後園林時代”。

總的來看,園林公司的自救可分為兩大模式:一是向新領域轉型,二是轉讓控股權給更有實力的股東方。

向新領域轉型的有:

天域生態鎖定生態農牧賽道,將生豬養殖領域培育為新方向,公司位於上海市崇明區的生豬養殖場已投產。

天域生態轉型新能源領域,2022年4月,天域新能源首個分散式光伏發電專案成功併網發電。

奧雅股份通過控股綻放科技,同時接手蛇口價值工廠大筒倉專案,打造了中國首個工業遺址數字藝術館與元宇宙體驗空間。

山水比德與深圳童話爸爸文旅科技、華付資訊開展戰略合作,聯手打造大型文旅綜合體專案,實現公司在元宇宙主題樂園以及文化旅遊業務的戰略佈局。

……

更多的園林公司則在易主。

棕櫚股份的控股股東變更為豫資保障房公司,河南省財政廳成為實際控制人。

美晨生態的控股股東變更為濰坊城投,濰坊市國資委成為實際控制人;

鐵漢生態控股股東變更為中國節能環保集團,並更名為節能鐵漢。

此外,文科園林、農尚環境、乾景園林等公司也正在易主,或是籌劃易主,尋求新的生機。通過轉讓公司控股權,引入新的控股股東,已成為園林行業實現涅槃重生的一大共識。

最新的一例是大千生態。該公司9月7日釋出公告稱,控股股東大千投資與速源科技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若本次交易順利完成,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速源科技。

……

實際上,無論是投向新領域,還是變更控股權,底層邏輯都是指向轉型。而在中國經濟大轉型的背景下,也誕生了很多新賽道,不論是生態農業,還是虛擬經濟,亦或新能源,前景都很廣闊。

丘吉爾曾說: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危機。對於園林企業而言,也許只有痛定思痛之後,才能鐵下心來轉型,實現逆襲:跳出基本面趨弱的園林行業,擁抱長期高景氣度的新興產業,打造具有想象空間的第二增長曲線,實現業績和股價的雙擊。

在當前的A股,園林行業或將會充滿“困境反轉型”投資機會,不妨期待一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