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就業,一份網際網路大廠的報告說了什麼?
作者:馮超
來源:商業人物 (ID:biz-leaders )
高瓴資本的張磊說過一句話:“你能想象有一天走在大街上,同時看到鋼鐵大亨卡耐基,金融大亨JP摩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還有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亞馬遜的貝索斯、臉書扎克伯格這些人嗎?”
他說的是中國,一個投資人眼中的中國。
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瞬時、高密度地吸收了幾次工業革命的成果,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上演無數驚心動魄的財富故事。張磊所提的洛克菲勒與扎克伯格,一個是生於1839年,一個是生於1984年,一個是工業革命的代表,一個是資訊革命的代表,時空交匯產生奇蹟,他們處在同一個舞臺上。
當大家都在討論“就業”這個日益緊迫的話題時,我就想起了張磊的這句話。 我們,作為時代的受益者,對資訊革命印象深刻。自1994年一條網線連通世界之後,我們實現了跨越式的擴張,一部手機構建了嶄新的生活以及消費場景。
而 就業的一部分能量,蘊含在以數字經濟為主體的產業革命裡,而我們正在經歷。
壹
農民王強決定賣掉四頭牛。妻子黑妹勸他,如果失敗了,牛沒了,錢也沒了。王強安慰,失敗那就從頭再來,畢竟還年輕。
那是2010年,王強23歲,黑妹小他一歲。他初中學歷,她小學學歷,都是彝族人。王強生在四川涼山一個偏遠的小山村,他上初中時要步行40公里去學校,村對面就是“巡崖村”,那裡的人出門,曾經得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
夫妻倆搬到涼山州德昌縣,養了4頭牛,承包了5畝地,種田。後來兩人跟著鄉親到了東莞打工。第一次進城,他們看到大城市裡成排連著的工廠,第一次吃麵,被騙138塊錢。“有些廠對文化程度也有要求,我們就進不了,”王強對“商業人物”說。
他們就在工地攪拌水泥。但工作不順利,沒多久工頭就讓他們離開。在東莞呆了3個月後,他們就回家了。見過大城市裡農產品的高價後,他就把牛賣掉,改稻為琵琶、芒果。他把水果拿到附近景區的門口賣,景區外地人多,對方覺得好,就互相加微信,他發貨。慢慢積累客戶。
2016年,德昌縣成立創新創業孵化中心,為村民提供創業指導。兩人就去參加培訓。很多知名網際網路公司都下沉到此,進行講課。他聽了電商課,對方說農產品放到網上賣,能解決銷路問題。再後來,講課的老師提到直播電商,老師說,直播以後能成為職業。他聽課認真,還拿到優秀學員獎。
2018年,兩人就做起了直播,內容就是自己以及村民們的勞作與生活,黑妹出鏡,王強拍攝。從此,他們多了一套新農具:手機、支架。初期流量也不高,他就想延長直播時間,最長的一次是18個小時。手機發熱卡頓,他又多了個農具:散熱板。
有村民說他倆不務正業,黑妹還因此哭過幾次。
王強好學,他聽培訓課,不斷地買書,還密切關注著新聞。得知微信影片號開始內測後,他趕緊嘗試,直播間的名字是”鄉村黑妹”。
2021年端午節,德昌縣人山人海,集市上的特產琳琅滿目,黑妹拿著手機直播幾個小時,超過10萬人觀看。兩人很開心,當晚吃了一隻雞。
幾個月後的國慶節,他們在影片號上直播了12個小時,那時候大涼山的醜蘋果剛上市,一天就賣了三萬多斤。
事業雖小,但終於有了起色。王強說,黑妹質樸,未經刻意修飾的形象,吸引了使用者。他們的微信影片號轉化率高,“一千人進來,可以賣一百單貨,轉化率為10%”。從2020年冬天至今,微信影片號上的銷售額將近600萬元。他學會利用企業微信群進行資料跟蹤和售後,也學會了耐心地跟使用者交流,爭取對方的好感。
王強又孵化了兩個專門的直播賬號,擁有了一個小規模發貨團隊,還跟50多個當地農戶合作,農戶們提供水果、蜂蜜的生產,夫妻倆負責質量的把控與銷售。夫妻倆的直播,在王強看來,“改變了當地的種植結構,很多人開始種水果”,其次是村民生活的改善,通過直播帶貨,村民們收入提高,修建了新的樓房。
這對夫妻倆的故事,既是貧窮農村人抓住機遇,艱苦奮鬥的故事,也是鄉村振興大命題下的就業故事。
一個小小的直播間,依存在由個人、平臺以及基礎設施組成的商業系統內,創造了多種就業崗位。 夫妻倆的賣貨生意,直接帶動了當地農村的就業。網際網路平臺在搭建直播、交易、售後渠道時,也需要人手。而手機直播需要的訊號和基站,發貨需要的物流,甚至是解決手機發燙的散熱板,也都創造了崗位。
一個小小的直播間,創造了多種崗位。圖源:視覺中國
即便是直播間本身,也因為其競爭與繁榮而促使分工的多樣化。當下的直播間,除了出鏡的“買它”主播,現場還有中控、場控的人員,他們有的負責產品連結、優惠券的發放,有的是氣氛組專業人士,通過指令碼策劃等方式,調動直播間的歡快氛圍。賬號還需要保證熱度,這就需要短影片創意人才。在直播的後端,它又需要資料分析師,基於使用者們的表現,做好使用者的留存與轉化。
這就像60年前經濟學家納德·裡德所寫的《鉛筆的故事》。
一隻鉛筆,單說筆桿,原材料是樹木,但砍樹需要鋸子,運輸樹木需要道路、卡車、繩子以及無數裝置。
“再想象一下:那些生產過程中的所有人力和不計其數的技能——採礦、鍊鐵,以精煉出鋸子、斧頭、馬達;培植麻類植物,以一步步加工出粗壯的繩子;要有床鋪和食堂的伐木場,而伐木場還得有人做飯,因而需要各種食物。呀,還沒有提到的是,即使是製作伐木工人所喝的咖啡,都有成千上萬的人蔘與啊!”
這還只是鉛筆的筆桿所撬動的行業,如果再討論它的鉛筆芯、它的橡皮呢?背後又有多少人蔘與呢?這些人不一定知道鉛筆製造的知識,但他們又神奇地推動了一隻鉛筆的產生。 《鉛筆的故事》詮釋了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意義,也證明了哈耶克的“分散的知識”的魔力——每個人掌握的那部分知識或者職業技能匯聚在一起,造就了市場的力量。
貳
一份網際網路大廠的就業《報告》,揭示了數字經濟的就業特徵。
8月份,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課題組釋出了《數字生態就業創業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的研究主體是微信。
《報告》指出,2021年,微信影片號帶動了1341萬個就業就會;微信小程為839萬個;公號創作、私域運營等領域為2438萬個。微信生態共衍生了4618萬個就業機會,同比增長了25.4%。
兩年前,官方下發檔案強調靈活就業的重要作用。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年4月釋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稱:“特別是近年來快速興起的新產業、新業態,催生了電競選手、網路主播、網路作家等大量新職業,集聚了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大量靈活就業青年,湧現了擁有多重身份和職業、多種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斜槓青年’,充分體現了時代賦予青年的更多機遇、更多選擇。”
數字經濟催生了新的工作方式,它打破工業時代固定的上班場景,可藉助通訊工具在更開放的地理區間內展開工作,由此降低了就業壁壘,藉助平臺的規模經濟,又催生出了共享經濟、眾包、非全職、零工等靈活就業形態。
《報告》也指出,數字經濟的發展重塑社會組織的關係,傳統的“公司+員工”等關係模式也逐漸轉變為“平臺+個人的模式”,數字經濟工作者對組織的依賴、進入或退出組織等相對自由,為靈活就業提供了便利。
數字經濟為農村以及小鎮青年提供機會,推動著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很多農民,像王強、黑妹夫妻一樣,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創業。
包括阿里、拼多多在內的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挖掘下沉市場潛力。它們走入田間地頭,利用平臺海量的使用者以及快速分銷與物流優勢,提升偏遠地區農產品知名度,促進農民增收。
《報告》指出,微信公眾號從業者有65.7%出生於縣城、鄉鎮、農村區域,而現有79.0%工作於直轄市,省會城市或地級市市區;小程式從業者有72.9%出生於縣城鄉鎮、農村區域,而現有83.6%工作於直直轄市、省會城市或地級市市區。
微信生態調研資料顯示,大學本科以下學歷從業者比例,公眾號佔比為31.4%,小程式為41.4%,影片號為62.2%。
數字經濟推出的諸多工具,降低了從業者的使用門檻,容納了更大規模的就業。利用平臺經濟,殘障人士可以錄製有聲圖書,可以做無聲騎手,也可以當雲客服。網際網路隱匿了他們身體的外部因素,為他們提供了融入社會的空間。國務院出臺的《“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指出,要多渠道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拓寬殘疾人特別是盲人在文化藝術、心理衛生和網際網路服務等領域就業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數字經濟對就業的作用,還在於對傳統招聘模式的改造。
網路招聘已經成為招聘的主流模式。在演算法驅動下,能實現僱主與應聘者的高效匹配。另外,數字平臺也成為就業培訓的重要渠道,在疫情時代,它的作用愈發重要。兩年前,人社部就開展了大規模的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幾個月內註冊的學員就超過千萬。
叄
自珍妮紡紗機出現後,歷次產業革命都引起了失業憂慮,數字經濟也是如此。數字經濟促使生產率的提高,縮減、擠出了原有的部分崗位,造成了失業。
而《報告》分析英格蘭銀行250多年的統計資料後發現:
“當前英國的平均就業率和失業率與18世紀並無太大不同,經濟危機跟失業率的關係更加顯著(例如大蕭條時期失業率飆升)。三次工業革命在長期範圍內並沒有大幅改變就業比例。總結歷次技術變革對就業的影響,技術進步會節約勞動力,最初可能會對就業產生消極影響;隨著技術加速增長產生的乘數效應,最終會創造更多新的就業機會。”
也就是說,數字革命短期會對就業造成結構衝擊,長期看則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不過,數字經濟開創僱傭新模式後,像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群體的權益保障,也離不開社保制度的調整。
數字經濟的發展促使分工細化,而物聯網、大資料、雲端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科技的發展,創造了諸多新崗位。
2019年初,阿里巴巴公佈了直播選品師、海鮮飼養員、大米經紀人、垃圾分類師、人工智慧訓練師、AI晶片設計工程師等超過100種新職業。微信的《報告》中也指出,僅私域流量領域,就創造了私域運營總監、私域安全高階技術產品經理、消費品社群運營等無數新型崗位。
近年來,數字領域的多個職位成為人社部認可的新職位。
訓練AI機器人,將機器變得越來越智慧的職位是人工智慧訓練師。為企業降本增效,保障物流通路的職位是供應鏈管理師。我就職的新媒體“商業人物”,也誕生了被認可的一個新職位:全媒體運營師。我的運營同事,兼具排版、美編、分發、粉絲運營、資料反饋等多項職責。
這些新職位,是網際網路與其他行業融合的結果。
2017年,數字經濟首現當年《政府工作報告》後,便成為國家頂層設計的主題之一。
數字經濟的定義是: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資訊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資訊網路作為重要載體、以資訊通訊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它有兩個部分構成。第一個部分是數字產業化,它就是整個資訊通訊產業,主要行業包括晶片、電子元器件、智慧手機以及各大網際網路平臺等等。
第二個部分是產業數字化,通俗講,就是在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中運用數字技術,提升生產效益。
肆
產業數字化,正創造著看得見摸得著的效益。
今年春,上海發生疫情。4月底,呷哺集團成為上海最早的復工以及保供單位。因為無法堂食,集團便採取了“社群團購+平臺外送+散客自提”三種模式並行運營。
呷哺呷哺的火鍋店從線下搬到了企業微信社群團購群,復工一週就吸收了近5000個社群團長,覆蓋了上海8個主要的城區。使用者掃碼進群后,就可以團購火鍋以及相關的套餐。訂單確認並錄入訂單運營系統後,系統自動派單到最近的保供餐廳門店排單製作,接著組織配送與提貨。
訂單量暴增,溝通訊息量也激增。在20多天內,公司總部、營運、供應鏈、品控、營銷、IT等部門在線上協同操作,僅使用企業微信開會就有近6000次,參會人數超過4萬人次,會議時長超20萬分鍾。
諸多受疫情影響的餐飲等服務業公司,都利用企業微信、小程式、微信群等線上工具搭建線上的數字門店。這既能保證企業的現金流,也能緩解部分員工的就業壓力。
數字化也為國家的公共治理提供智慧方案。中國的網際網路公司也都參與了各地數字政府建設。2019年,騰訊聯合其他主體,參與廣東數字政府的建設,推出了“粵省事”移動政務平臺。居民業務辦理流程大大簡化。
廣州,粵省事互動區。圖源:視覺中國
各地都強調的智慧城市,正是利用了數字化能力,打破條塊的壁壘,實現政務、交通、醫療等多個領域的融合。就拿公共交通為例,交管部門可以利用車載終端、訊號燈等裝置,實現車輛排程,解決擁堵問題。
在農作物、動物養殖中,可以藉助數字技術,實現病疫防護,產量、成長狀況的監測與預測,在中下游,又可以利用數字營銷工具以及智慧物流,實現農產品的跟蹤以及快速出貨。
2019年,騰訊向外界介紹了一個黃瓜專案。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技術,搭建了一套農業人工智慧系統,根據熱量、二氧化碳等因素,優化種植策略,最終黃瓜的產量是人類農業專家的5倍以上。
在工業製造領域,數字化也是如火如荼。在我們熟知的電商平臺上,品牌方早已經在利用消費大資料,搭建柔性供應鏈,實現快速生產。在物流領域,數字化正在幫助企業利用智慧倉儲、運貨機器人實現貨物的高效搬運。
現代物流中的自動化倉儲與機械臂。圖源:視覺中國
2019年,騰訊與合作伙伴華制智慧一起,為玲瓏輪胎打造了一套連線工廠到消費者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工廠端銷量、庫存實時記錄,經銷商進出庫、門店入庫等資料訊息一目瞭然。更關鍵的是,利用這個平臺,銷售資料實現及時反饋後,廠家可以及時調整生產節奏,避免庫存積壓。
這些案例,詮釋了產業數字化的核心價值: 在服務業、農業、工業三大產業裡,藉助技術,實現從消費者、商品、物流、產品研發設計、企業的內部管理等價值鏈各個環節的優化,實現供需的高效匹配,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伍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響應了中國供給側改革以及產業升級的大主題。它聽起來不酷,沒有振臂一呼的英雄壯舉。它更像老牛犁地,躲在後端,呆在田間地頭、工地廠房以及辦公室的電腦裡。
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7.8%,官方給定的目標是,到2025年,該比重達到10%。
根據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的研究,2020年農業、工業、服務業中數字經濟的滲透率分別為8.9%、21%和40.7%。
數字經濟的潛力有待挖掘。
上半場,數字經濟催生出騰訊、阿里巴巴等世界知名的公司。下半場,產業數字化的馬拉松剛拉開序幕,選手們也就只跑了前10米。
數字經濟一定會繼續催生新業態,新的商業模式。它屬於未來。我們暫時還沒法想象出它們的模樣。自然地,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創造出無數的就業崗位。
如中山大學教授曾燕在《數字經濟發展趨勢與社會效應研究》一書所講:
“在傳統產業特別是農業、工業的數字化程序中,企業需要擁有跨領域知識、技術與經驗的數字人才,以推動其轉型升級。人工智慧、大資料、雲端計算等新技術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將進一步釋放產業活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提升社會總體就業水平。”
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國家明確提出要發展壯大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世界主要國家都出臺了相關的戰略規劃。發展數字經濟是中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
在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的週期長河裡,貿易衝突與疫情不過是幾朵浪花而已。而在這輪浩浩蕩蕩的變革裡, 就業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無數人的艱苦奮鬥與養家餬口,還是一個國家的智慧資源以及競爭力。
*題圖購買於視覺中國
推薦閱讀
鏖戰科創投資:一家國資機構的點金術
任澤平離開恆大的17個月
燕郊開發商大戰香港富豪
一個網紅“管理學大師”的倒掉
- 東北面膜大王IPO,父女分紅10個億
- 東莞床墊大廠,魔幻營銷
- HPV疫苗公司,已經開始到男人堆裡搶人頭了
- 揭祕ST洲際:一位資本老炮的翻雲覆雨手
- 新冠疫苗公司講不動神話了
- 女首富背後的神祕男人,一年賺了430億
- 潘石屹,打了一手好算盤
- 5000億的生意,為什麼這群男人攪黃了?
- 靠上糧食大亨,貴人鳥能活下去麼?
- 資本大佬姚振華,玩不動了
- 關於就業,一份網際網路大廠的報告說了什麼?
- 任澤平離開恆大的17個月
- 燕郊開發商大戰香港富豪
- 一個網紅“管理學大師”的倒掉
- 一隻海南的雞,飛起來了!
- 500天,江西首富歷險
- 【數智化人物展】觀遠資料創始人兼CEO蘇春園:BI新正規化,行業大變革
- 最豪橫的鋰業富豪,上位了
- 三線女明星,和香港神祕富豪
- 惹下風波的村鎮銀行,到底是什麼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