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餐企淨利暴跌,上半年餐飲仍在“失血”

語言: CN / TW / HK

疫情以來,餐飲可謂受衝擊最大的業態之一。

2022年上半年,國內疫情不斷反覆,多點散發趨勢明顯,多地相繼宣佈暫停堂食,對餐飲業衝擊巨大。與此同時,租金、人工、運輸、原材料等各方面成本不斷上漲,而在消費端也出現消費疲弱現象,所有因素疊加使得處於緩慢恢復中的餐飲業再次陷入煎熬。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20040億元,同比下降7.7%。其中,疫情反彈比較嚴重的3、4月份,餐飲收入依次為2935.3億元、2608.9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6.4%和22.7%。企查查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餐飲店登出數量約37.3萬家。

近期,各大上市餐飲企業的2022年半年報相繼出爐:超九成出現淨利暴跌,近七成出現虧損,超八成出現營收下滑,近五成門店規模收縮……

一串串冰冷的數字,無不凸顯餐飲企業的艱難,“失血”仍在繼續。

01 超九成餐企淨利暴跌,關店潮繼續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2022年上半年,16家上市餐企僅有廣州酒家、海倫斯和巴比食品等3家企業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其餘13家餐企均實現營收同比下滑,上海小南國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降62.42%。

淨利潤方面,僅有廣州酒家1家餐企實現同比增長,其餘15家企業均實現雙位數以上暴跌,同樣也是上海小南國下跌幅度最大,同比暴跌1130.19%。這其中,有11家企業實現虧損,虧損最大的為海倫斯的3.04億元。

廣州酒家營收、淨利均實現同比雙位數增長,這與其“餐飲+食品製造”雙主業模式有關,不過其餐飲部分表現也非常出色,營收同比增長30.55%。廣州酒家營收的增長主要與陶陶居營收自2021年7月起納入公司合併報表有關。

曾經業績最為堅挺的百勝中國也出現了嚴重下滑。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47.56億美元,同比下降4.48%;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83億美元,同比下降55.47%。更為不利的是,百勝中國同店銷售額同比下降12%,尤其是第二季度,同店銷售額更是同比下降16%,其中肯德基和必勝客分別下降16%和15%。

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實現營收167.64億元,同比下降16.57%;淨虧損2.66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對於營收同比下滑,海底撈歸因於受疫情影響若干餐廳停止營業或暫停堂食及客流減少,以及因“啄木鳥計劃”餐廳數目比同期減少。據悉,2022年3月至5月,海底撈平均每天有超過200家門店暫停堂食,這對於海底撈餐廳營收影響頗大。不過疫情是共性因素,是餐飲業所面臨的普遍困境,而自身困局才是值得海底撈更為警惕的方向。2022年上半年,海底撈人均客單價由去年同期的107.3元上漲至109.1元,翻檯率從去年同期的3次/天降至2.9次/天。客流減少是海底撈最大的隱憂。

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實現營收21.56億元,同比下降29.22%;淨虧損為2.78億元,虧損同比繼續擴大。“宮鬥”大劇之後,創始人賀光啟重新迴歸,但依舊沒能挽回昔日“連鎖火鍋第一股”的榮光。

門店方面,關店止損愈發普遍。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16家上市餐企中,有8家出現門店收縮,1家持平,7家同比增長。

海底撈繼2021年關閉276家門店之後,2022年上半年再關閉26家,僅新開18家門店。海底撈在財報中表示,針對2021年“啄木鳥計劃”下關停的部分門店,擇機啟動“硬骨頭”門店計劃,循序漸進地選擇符合重新開業條件的“硬骨頭”門店。

而呷哺呷哺的關店潮也仍在繼續,繼2021年關店229家之後,2022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再關37家門店,而僅新開了6家呷哺呷哺餐廳和15家湊湊餐廳。在今年3月的時候,呷哺呷哺曾公開表示計劃在2022年開設156家門店,但上半年,呷哺呷哺僅完成開店計劃的五分之一,開店壓力全部轉移到了下半年。

今年上半年,九毛九新開37家門店,其中太二酸菜魚35家、新品牌慫火鍋2家,九毛九主品牌沒有新增,卻關了8家門店。

此外,味千中國、太興集團、唐宮中國和上海小南國並未公佈詳細的開關店情況,只是公佈了門店總數,與2021年末相比,幾家企業全部出現門店淨減少的情況。

2022年上半年,餐飲業著實艱難。在困境中煎熬,是大部分餐飲人的真實寫照。

02 租金、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高企

除了疫情這一表象因素之外,租金、原材料以及人工等成本的不斷上漲,才是造成餐飲持續“失血”的深層原因。

近日,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21年度餐飲企業百強和餐飲五百強門店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餐飲企業隨著營業規模的增大,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各項成本急劇增加,其中原材料、人工、研發投入、社會保險、稅收等成本的同比增長率均超過20%。

對於餐飲企業來說,門店租金無疑是一座成本“大山”。據中國飯店協會的調研報告顯示,77.5%的餐飲商戶表示在門店租金上存在經營壓力。疫情已經持續近三年,在餐飲行業普遍陷入困境的情況下,絕大多數餐飲老闆依舊無法與業主達成減租協議,揹負著巨大的租金壓力。

縱然如餐飲巨頭海底撈也深受門店租金成本困擾。今年上半年,海底撈物業租金及相關支出為2.06億元,同比增長3.7%,所佔收入百分比為1.2%,同比增加了0.2個百分點。2021年,海底撈物業租金及相關開支3.39億元,同比增長43.6%,所佔收入百分比為0.8%。門店租金及相關開支所佔收入百分比越來越高。

人工成本方面,餐飲企業也是日漸承壓。仍以海底撈為例,其2021年的員工成本為148.75億元,同比增長53.7%,所佔收入百分比為36.2%,相比2020年增長了2.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基礎崗位招工難、高階人才短缺已成為餐飲行業痛點,也進一步推高了人工成本。

日前,美團研究院釋出《我國餐飲行業發展新趨勢》報告強調,巨集觀上受到生育率降低和人口增速放緩的影響,服務業勞動力出現整體性短缺。同時,年輕人就業觀念轉變,獲得感低且發展路徑受限的服務員、傳菜員、收銀員、小時工等基礎餐飲服務崗位存在招工難現象。此外,餐飲行業的學歷教育、職業教育體系不完善,校企銜接不暢通,新職業如數字化運營師等缺乏體系化的培養途徑,也導致行業高階技術人才及經驗豐富的高階管理者供不應求。

在這種情況下,餐飲企業只有通過提升待遇來招納人才,人力成本節節攀升,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門店租金和人工成本,尚有商量可能和壓縮空間,原材料成本上漲幾乎毫無轉圜餘地,成為餐飲企業頭上的又一座“大山”。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全國CPI同比上漲1.7%,鮮果、鮮菜和雞蛋價格分別上漲12.0%、8.0%和7.0%,薯類和禽肉價格分別上漲6.6%和0.6%;受國際糧價持續走高影響,國內糧食價格上漲2.4%。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國內能源價格上漲14.0%。其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價格分別上漲26.7%、29.2%和23.9%。能源價格持續高位,推高了運輸成本。

從2021年年底開始,調味品價格也不斷上漲,海天味業、廚邦、李錦記、恆順醋業、加加食品等多個調味料廠商,集體發出了漲價通知,漲幅在3%-10%不等。此外,廣州鹽業、雪天鹽業、蘇鹽井神等鹽業公司,梅花生物、蓮花健康等味精龍頭,火鍋食材龍頭安井、海欣,三全、天味、安琪酵母、金禾實業、金龍魚、卡夫亨氏、雀巢等企業也紛紛宣佈漲價。這也進一步加劇了餐飲企業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危機。

03 如何破局?新增量在哪?

正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所吶喊的那樣,活下去,是企業的硬道理。當然,活下去也是擺在餐飲企業面前首要難題。餐飲企業該如何破局?新的增量到底在哪?

1、加碼低線城市。在高線城市市場接近飽和已經處於紅海競爭的情況下,積極開拓低線城市市場,分散區域市場風險不失為明智之舉。九毛九旗下太二酸菜魚2021年新開門店超110家,超六成分佈於二線及以下城市;海倫斯2021年新增超400家小酒館,其中二三四線城市佔比超九成;肯德基2021年淨新增門店過千家,超過五成新開門店位於低線城市。

2、發力預製菜。近期,CBNData聯合阿里釋出的《2022餐飲零售化行業觀察報告》指出,餐飲行業已進入以零售產品突破餐飲門店時空半徑的3.0時代,預製菜則是這一時期最大的風口。從行業呈現的特點上看,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料理包在內的細分賽道都在迅猛發展。資料顯示,使用預製菜的餐飲企業能降低原材料採購成本佔收入的比重,且利潤率有望提升7%。海底撈在多個電商平臺推出20餘種“開飯了”系列半成品菜;同慶樓成立食品業務子公司,重點發展速凍麵點、自熱飯、臭鱖魚、臘味等半成品菜。

3、打造中央廚房,完善供應鏈。根據招商銀行研究院測算,中央廚房能幫助企業節省出10%-12%的利潤率空間。不過中央廚房的建設屬於較大的固定成本,需要一定門店密度和數量支撐,當中央廚房覆蓋的門店超過20家以後,中央廚房的經濟性才會逐步凸顯。海底撈、廣州酒家都有自己的中央廚房,在菜品研發能力、門店渠道優勢和強勢餐飲品牌的加持下,不斷實現推陳出新和產品迭代,持續追求爆款單品的突破,完善產品品類以滿足消費和多元化的需求。此外,老孃舅採取中央廚房預備預製與現場製作結合的方式,用專用裝置形成標準化流程。

4、利用數字化工具,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在疫情不斷反覆,堂食時有受限的情況下,推動餐飲企業打通線上和線下多種經營渠道至關重要。如今,線上訂單帶來的銷售額佔比越來越高,外賣業務成為餐飲企業營收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美團資料顯示,餐飲外賣比例近年來不斷上升,2017年線上外賣收入佔全國餐飲收入佔比為7.6%,2021年上升至21.4%。尤其在疫情之下,線上渠道將成為餐飲企業業務增長的有力補充和支撐。

此外,餐飲企業還可以針對兒童、老年人、丁克群體、朋克養生、一人食等各種特定消費人群開發特色產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品質化消費需求,創造新價值。

結語

民以食為天,餐飲是一個長青業態,雖然目前因疫情遭遇困境,但從長遠來看,未來依舊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尤其是經歷了疫情洗禮,餐飲企業變得更具韌性,強化了內功,提升了複合型能力。餐飲是個苦行,更是勤行,做好不易。餐飲未來之路“道阻且長”,必須堅持長期主義,堅持做難的事對的事,好的結果自然發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搜鋪網”(ID:www-soupu-com) ,作者:牧之,出品:聯商網&搜鋪網,36氪經授權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