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23條舉措支援臨港新片區建設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
8月20日, 在臨港新片區揭牌執行三週年之際,上海市政府釋出了《關於支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加快建設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 圍繞臨港新片區“產”“城”“人”協調發展、加快建設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的目標,在綜合交通體系、教育資源、醫療衛生服務、人才落戶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提出3個方面23條任務舉措,賦予臨港新片區更多改革自主權和先行先試任務,助力臨港新片區更好成為發展的“增長極”和“發動機”。
在強化產業支撐方面,《若干政策措施》進一步提升創新型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高階製造業能級,加強國際氫能谷、東方芯港等重點園區建設;建設滴水湖AI創新港,培養AI創新生態;深化國際資料港建設,探索建設國家資料跨境流動試驗示範區;加快新興服務業發展,拓展服務貿易、跨境電商、保稅維修等新業態新模式;支援更多優質科技創新資源和功能平臺佈局臨港新片區,推動一批科研院所、高校研究院、產學研轉化平臺、保稅研發中心佈局臨港新片區。
在強化城市功能基礎方面,進一步完善獨立綜合性城市功能體系,打造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建設臨港集疏運中心、市域鐵路南匯支線,加快啟動建設小洋山北側作業區相關工程、大蘆線東延伸等專案;完善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基礎設施,推動航空產業配套專案規劃建設;建設臨港數字化轉型示範區,建設融合生長的未來數字孿生城;打造具有示範效應的低碳城市,建設臨港風光氣儲示範區;加強韌性城市建設水平,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推進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打造上海產教融合示範區;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支援引進上海優質中醫資源建設三級中醫醫院;打造大都市旅遊目的地,支援臨港新片區承辦國際、國內文化節展和頂級賽事活動。
在強化政策保障方面,進一步優化區域發展要素供給,進一步優化人才落戶政策,賦予臨港新片區引進非上海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重點扶持用人單位推薦權;推動技能勞動者在新片區高質量就業,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引進專屬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加強人才子女就學服務,完善相關保障機制;定向優化臨港新片區人才購房政策;支援臨港新片區重大專案建設融資機制創新,支援臨港新片區符合條件的專案優先申報發行基礎設施REITs等。
以下為 《 關於支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加快建設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 》 原文:
關於支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加快建設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以下簡稱“臨港新片區”)的“五個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鞏固產業發展勢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充分發揮臨港新片區重要增長極作用,現制定支援臨港新片區加快建設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如下:
一、強化產業支撐,進一步提升創新型產業發展水平
增強創新策源和國際創新協同能力,構建國際創新網路的重要節點;加快打造世界級前沿產業叢集,大力發展參與全球高階要素資源配置的開放型現代服務業。
(一)提升高階製造業能級。建設國際氫能谷,在制氫加氫一體化站建設、綠色資料中心氫能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試,在交通、能源、工業等領域打造一批典型示範應用。做大“東方芯港”能級規模,探索積體電路全產業鏈便利化管理模式。加快形成以研發服務為基礎,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和裝備、高階製劑製造為重點的“生命藍灣”特色園區,支援具備有效監管條件的臨港新片區生物醫藥研發企業享受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通關便利化相關政策。加快建設“動力之源”,重點發展大國重器核心裝備、高階動力部件及裝備的高附加值環節。(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上海海關、市藥品監管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二)建設滴水湖AI創新港。聚焦人工智慧演算法、系統軟體、智慧硬體、資訊保安、智慧安防等重點領域,以應用場景帶動,以公共服務平臺賦能,通過引進國際演算法創新基地、舉辦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開發者大會、建設AI開發者社群等,帶動各類人才集聚,培養AI創新生態。(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三)深化國際資料港建設。依託“資訊飛魚”全球數字經濟創新島,探索建設國家資料跨境流動試驗示範區,推動智慧網聯汽車、電子商務、金融等領域資料跨境流通,開展資料跨境流動安全評估,搭建跨境資料流通公共服務平臺。加快資訊服務業對外開放,根據國家部署,放開外商投資網際網路資料中心等增值電信業務領域准入限制,完善雲端計算等新興業態外資准入與監管制度。加快中國電信公共算力中心、上海移動臨港IDC研發與產業化基地等重點專案的建設與應用。(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市通訊管理局、市委網信辦)
(四)加快新興服務業發展。加快在臨港新片區建設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便利境內外投資者配置全球金融資產。加快拓展服務貿易、跨境電商、保稅維修等新業態新模式,支援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本企業國內自產產品的維修,不受維修產品目錄限制。支援建設離岸貿易創新發展實踐區,鼓勵銀行探索優化業務真實性稽核方式,對真實合規的離岸貿易業務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建設科技保險創新引領區,在民用航空、高階裝備製造、積體電路、人工智慧、智慧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建立臨港新片區重大技術裝備及關鍵零部件綜合保險補償機制。支援臨港新片區建設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註冊登記中心、國際油氣交易中心等重大要素平臺。支援打造洋山保稅船供公共服務平臺,探索國際集裝箱艙位交易平臺建設,支援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保稅燃料油加註業務。(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證監局、上海銀保監局、市商務委、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上海海關、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航運交易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五)支援更多優質科技創新資源和功能平臺佈局臨港新片區。充分發揮臨港實驗室帶動作用,持續放大頂尖科學家論壇溢位效應,支援推動一批優質科研院所、高校研究院、頂尖實驗室、產學研轉化平臺、保稅研發中心佈局臨港新片區。打造國際智慧財產權保護高地,支援設立臨港新片區智慧財產權綜合業務受理視窗。(責任單位:市科委、市智慧財產權局、市委編辦、市經濟資訊化委、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二、強化城市功能支撐,進一步完善獨立綜合性城市功能
聚焦各類人才“工作臨港、居住臨港、生活臨港”的高品質多樣化需求,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提供高能級公共服務配套,打造近悅遠來的宜居宜業生活空間。
(六)打造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建設臨港集疏運中心、市域鐵路南匯支線,啟動建設小洋山北作業區相關工程、大蘆線東延伸等專案,規劃研究臨港與主城區之間的市域快線,研究推動滬乍杭鐵路、四團綜合交通樞紐、市域鐵路南楓線等規劃建設。(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資源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七)完善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基礎設施。結合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特點和需求,按照綜合保稅區驗收的相關規定,研究推動航空維修產業配套拖機道、浦東機場南區域與浦東機場貨機坪直通道等專案的規劃建設。(責任單位: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市交通委、市發展改革委、上海海關、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市規劃資源局、機場集團)
(八)建設臨港數字化轉型示範區。在臨港新片區打造全面賦能的數字孿生城市底座,建設融合生長的未來數字孿生城。利用公安交通一體化管理體系,開展“車路協同”應用試點,建設智慧交通體系,推動自動駕駛全域測試,建設臨港高等級自動駕駛示範區。支援加快構建基層智慧治理體系,完善基於數字化技術的制度創新和風險防範體系,全面提升治理效能。(責任單位:市經濟資訊化委、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大資料中心、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九)打造具有示範效應的低碳城市。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建設臨港風光氣儲示範區,重點圍繞一核(500萬千瓦級臨港燃氣發電基地)、一帶(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一區(50萬千瓦級分散式發電示範區)佈局專案,銜接市級海上風電規劃,預留電力設施場地,消納深遠海風電綠色電力。加快啟動上海LNG站線擴建工程,加強小洋山島能源保障。加強工業排放控制,提高綠色建築執行標準,推行智慧交通低碳生活,支援聚焦南匯新城內重點區域打造綠色低碳試點區。制定區域充換電設施專項規劃,強化充換電設施更高標準佈局建設。(責任單位: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交通委、市生態環境局)
(十)提升韌性城市建設水平。強化韌性城市設計理念,在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建築規劃設計中,科學預留空間;完善城市應急管理體系,全方位提升城市安全智慧化監控水平;支援聚焦疫情防控、水生態等新興領域,加大硬體投入力度,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增強抵禦重大災害能力。支援針對滴水湖水域保護形成法治保障。(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規劃資源局、市水務局、市應急局、市司法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十一)推進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建立與臨港新片區人才需求相適應的高水平基礎教育體系,支援全市優質學校和師資向臨港新片區佈局,高起點開辦上海中學東校高中部、華師大二附中臨港奉賢分校,支援設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引進或新建高品質民辦幼兒園、高中,滿足多元化教育需求。打造上海產教融合示範區,支援新引進國外高水平應用型大學開展中外合作辦學,設立新型高職院校,加快建立與臨港新片區產業發展相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支援在職業教育辦學體制、育人模式上持續創新。支援籌建設立上音附中臨港校區。(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發展改革委、浦東新區、奉賢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十二)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完善臨港新片區醫療服務體系,支援引進上海優質中醫資源建設三級中醫醫院,建設臨港公共衛生中心,在人員編制、經費預算、日常執行和行業監督管理等方面予以支援保障。支援引進高水平、國際一流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增加差異化、特色化醫療服務供給。支援設立非營利性醫院,開展臨床研究。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按照相關要求,開展自行研製體外診斷試劑試點。支援推進“市六-臨港”緊密型健康聯合體建設。(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委編辦、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浦東新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十三)打造大都市旅遊目的地。發揮滴水湖獨特優勢,促進環滴水湖商業、旅遊、休閒、文體產業融合發展,支援佈局全市性功能設施打造大都市旅遊目的地。規劃建設臨港水上運動中心、青祥港公共體育中心、北島文化藝術中心等高能級文體場館,並將其納入市級文體場館規劃佈局。支援臨港新片區承辦國際、國內文化節展和頂級賽事活動,推動上海臨港半程馬拉松等一批高能級賽事活動落地。(責任單位:市文化旅遊局、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三、強化政策保障,進一步優化區域發展要素供給
加強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夯實臨港新片區發展後勁,穩定各類市場主體預期,提振各方面信心,努力構築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戰略支點,打造全球人才創新創業首選地。
(十四)進一步優化人才落戶政策。賦予臨港新片區引進非上海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重點扶持用人單位推薦權。建立和動態調整適應臨港新片區發展需要的重點專業目錄。支援臨港新片區管委會根據臨港新片區重點產業佈局和發展實際,動態調整人才引進重點機構推薦範圍。(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十五)推動技能勞動者在臨港新片區高質量就業。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引進專屬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支援臨港新片區根據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動態調整區域技能人才引進職業工種專屬目錄,在市緊缺急需職業工種目錄外,積極將臨港新片區經濟社會發展緊缺急需的技能人才納入引進範圍。加大行業企業關鍵技能崗位緊缺急需技能人才引進力度,支援臨港新片區根據產業發展需求,調整擴大行業代表性企業名單,增加技能人才自主評定和引進推薦的崗位專案,並定期進行更新調整。(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十六)完善人才子女就學服務保障機制。加強重點人才子女就學保障,支援有關區對臨港新片區範圍內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子女予以入學保障,完善對重點引進人才子女入學的保障服務機制。(責任單位:市教委、浦東新區、奉賢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十七)提升人才管理工作政務服務效率。賦予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對社會保險單位參保及職工參保資訊的查詢許可權。支援臨港新片區大力引進專業領域外國人才,將“外國人工作、居留單一視窗”服務人才範圍從A類工作許可證擴大至B類。將臨港新片區納入市、區兩級“16+X”職稱公共服務體系,專設臨港新片區職稱服務受理點。(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科委(市外國專家局)、市大資料中心、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十八)進一步提高持永久居留身份證外籍人才工作生活便利性。外籍人才憑永久居留身份證在臨港新片區定點醫院享受網上掛號預約醫療等服務。(責任單位:市衛生健康委、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市科委(市外國專家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十九)完善海外人才服務體系。對臨港新片區重大專案建設緊缺急需海外人才,提供出入境“綠色通道”服務及疫情期間緊急保障服務。(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市政府外辦、市科委(市外國專家局)、市衛生健康委、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二十)定向優化臨港新片區人才購房政策。優化人才購房條件,在臨港新片區工作的非本市戶籍人才繳納個稅或社保滿1年及以上,在臨港新片區限購1套住房,所購住房自合同網籤備案滿7年後可轉讓。(責任單位:市房屋管理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二十一)支援臨港新片區重大專案建設融資機制創新。將南匯新城的城市更新聯動政策推廣至臨港新片區產城融合區。鼓勵金融機構為臨港新片區開發和重大專案建設提供融資支援,探索創新融資模式。支援上海園區高質量發展基金投資臨港新片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導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各類主體以市場化方式,承接盤活臨港新片區存量資產,支援臨港新片區建設。支援臨港新片區符合條件的專案優先申報發行基礎設施REITs。(責任單位: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上海銀保監局、上海證監局、市國資委、市經濟資訊化委、上海證券交易所)
(二十二)進一步加強臨港新片區資源性指標統籌。持續保障臨港新片區新增建設土地指標需求。以能耗強度為導向,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對列入國家重大專案清單的專案,實施能耗單列;對超出所在區能耗強度平均水平但低於全市能耗強度平均水平的重大專案,實施能耗指標市級統籌;對列入國家重大專案、市重大專案清單、市重大利用外資專案清單的專案或由市政府確定的關係到全市發展戰略的重大專案,實行汙染物排放指標市級統籌。支援以森林覆蓋率作為主體指標,統籌綠林地建設,推動區域內部河道、道路、園區及企業附屬綠化建設按照林地建設標準實施,實現生態空間的有機整合高效利用。(責任單位:市規劃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市綠化市容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
(二十三)適度優化產業用地轉讓管理。對臨港新片區區域範圍內,已建、在建產業物業(工業、研發)建築面積持有達到一定規模要求的園區平臺公司,在進一步強化可轉讓物業產業准入要求,以及明確審定部門、監管方式、違約處置措施和退出方式的前提下,經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認可後,單合同地塊首次銷售比例除生活配套設施以外的物業直接轉讓比例可以適度上調。
- 中紡標登陸北交所,股價大漲超98%!
- 天德鈺科創板首秀大跌10%破發!聚焦移動智慧終端晶片
- 國家統計局: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2.1%,中下游行業利潤繼續恢復
- 檸萌影視(9857.HK):精品內容根基深厚,注入長期價值增長驅動力
- 華為哈勃入股,70後清華學霸即將收穫一個光晶片IPO!
- 木柴搶手、電熱毯賣瘋,歐洲能源危機被誇大了嗎?
- 投資業務“滑鐵盧”,新鴻基公司(0086.HK)還有“好故事”可講嗎?
- 享政策紅利、受投資者青睞,優信(UXIN.US)有望開啟成長新週期
- 瑞博奧明日創業板上會,毛利率逐年下滑,應收賬款逐年攀升
- HCM SaaS“價值標尺”下,CDP集團領先優勢凸顯
- 股價跌超13%,一博科技登陸創業板,聚焦印製電路板裝配領域
- 央行出手穩匯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回20%!
- 創歷史新低!英鎊兌美元跌破1.04,激進減稅措施嚇壞市場,英國正在徹底沉沒?
- 如何理解近期貨幣政策操作?
- 心瑋醫療-B(6609.HK):下一個百億市值的Penumbra
- 7月份聯儲激進加息、美元漲勢放緩,但全球“美元荒”加劇
- 為什麼說光晶片可能是明年大的產業投資趨勢?
- 英國“減稅恐慌”,影響幾何?
- 聯儲加息下各國如何應對?對我國有何啟示?
- 美元“荒”與全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