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專訪 | 思否 CEO 高陽帶你瞭解 Code For Better _ Hackathon 冠軍團隊背後的故事
2022 年 9 月 16 日,2022 Code For Better_Hackathon 正式落下帷幕。大賽以 2022 Google 開發者大會 “CODE FOR BETTER_ ” 為參賽主題,在“共碼未來”的號召下,本屆 Hackathon 大賽湧現出一大批針對多型別現實難題的參賽作品,充分體現了開發者的熱情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主觀能動性。
最終 Rethinking.studio 團隊通過其極富創意的 “Kago 打卡狗” 多端 APP 作品拔得頭籌,獲得了一等獎。Kago 打卡狗作品使用到了 Android, Flutter, Material Design 等多項技術工具,旨在有效提升打工人的日常效率,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
Rethinking.studio 團隊及作品簡介
我們是 Rethinking.studio, 是一個樂於 Resign 與 Redefine 日常工具的開發團隊,我們希望將與日常工作,生活不可分割的工具用我們自己的方式結構和重新思考,設計出更實用,易用,充滿設計感的日常工具。
這次的打卡狗也是我們經過重新思考,為考研,考公,培養興趣愛好等,對打卡這一功能有一定需求的朋友們設計的。希望這款工具能夠幫你在沉浸式的氛圍中建立起自律,健康的生活方式。
團隊成員:
- 臧其龍,曾擔任 camera 360,英語流利說,grab 高階 iOS 開發,融雲技術 VP,現在在一家創業公司。
- 譚夢晨,十年產品設計經驗,獨立產品設計師 & 多次創業者,曾任民生銀行設計 leader,現任融雲設計中心 leader。
- 廖益平,全棧工程師,擅長 Flutter,Node.js 前後端開發。現任省錢快報 iOS負責人。
大賽結束後,SegmentFault 思否 CEO 特別採訪了 Rethinking.studio 團隊的代表臧其龍,聽他分享本次參賽背後的故事。
黑客松讓我們化壓力為腦力,CODE FOR BETTER EVERYTHING
高陽,SegmentFault 思否 CEO:
恭喜你們在今年的 Hackathon 中拔得頭籌,很高興有機會和你們團隊單獨有一次交流,我們今天來聊聊你們參賽背後的故事。首先,想了解一下你參加比賽的初衷跟背景,為什麼想去參加這樣一個比賽?這個比賽帶給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Rethinking.studio 團隊:
我目前還是處於在一線編碼的狀態,我們的團隊 Rethinking.studio 其實是一個比較鬆散的組織,由我們幾位認識多年的好朋友構成,我們平時就喜歡聚在一起腦暴一些創新產品。
知道這次 Code For Better_ Hackathon 也是在朋友圈和很多技術社群看到,我們恰好對 Flutter 技術比較熟悉,就想嘗試著參加一下比賽。當時也沒有抱著非要拿獎的態度,就是想著我們三個聚在一起,希望能拿出來一款拿得出手的產品,不給自己丟人,也當鍛鍊一下自己,所以是衝這個目的來參加比賽的。
而參加這個比賽帶給我最主要的一個收穫是,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相對強度也比較大的情況下,能做出來一款有價值的產品。
雖然日常我們三個隊友就經常喜歡聚在一起討論產品,但是從腦暴到真正落地的產品是比較少的,反而需要有一個賽事,有一個結果產出的壓力,才能更容易把創意落地 —— 像這次,我們參加了短短 2,3 周左右的比賽,我們真的拿出來了一個還不錯的產品,而且甚至我們已經打算真的把它進一步完善、上線,這是我最大的收穫。可能真的是有壓力才能給你動力,化壓力為腦力、精力。
高陽,SegmentFault 思否 CEO:
能介紹一下你們三位組員的分工和背後的故事嗎?
Rethinking.studio 團隊:
我們的設計和產品叫譚夢晨,他在設計領域也小有名氣,是 Dribbble 中國區的前100,很多作品也經常在站酷等網站被推薦,和他的相識源自於幾年前我的一個創業專案,我們一起共事了很久,對彼此都很瞭解,成為了很好的朋友。我們常常一起探討有趣的產品,也一起做了一些小應用。我們另外一位隊友廖益平也是一位多次創業者,也做了多年系統開發,是一位全棧工程師。我們三個都有創業背景,也喜歡研究產品、寫程式碼,所以很自然走到了一起。
在整個團隊的分工上,益平會主要去寫後端,我主要是負責客戶端編寫,夢晨負責產品 UI 的設計,所以我們三個搭夥相當於前後端還有 UI 都有了,技能上比較互補。
高陽,SegmentFault 思否 CEO:
其實還是比較難得的,你們幾個人其實都有創業的經歷,又有產品技術背景,就會更容易交流到一起產生共鳴。
不僅關注技術本身,更要用心洞察使用者需求
高陽,SegmentFault 思否 CEO:
下一個問題,關於 Code For Better_ 這個主題,你們是怎麼理解的?怎樣想到要打造這樣一款作品?
Rethinking.studio 團隊:
其實就像您在決賽上面有句話讓我印象很深,Code For Better_ 後面的內容是需要我們自己來補全的。我們就開始思考:
- 現在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一些高頻存在的,不太舒服或者不太方便的地方,我們可以通過程式碼打造款一款產品來解決這個問題。
- 目前已知的產品裡是否存在一些使用起來不方便或者比較繁瑣的問題,我們能不能去優化它。
圍繞這兩點,我們之所以做了“打卡狗”這個作品其實也源於需求調查。在開始開發前,我們其實花了四五天的時間去做「臥底」—— 去小紅書、微博上用一些關鍵字去搜索考研考公相關的微信群,並加入。然後我們發現現有的一些雲自習室產品並不完善,它們的流程非常繁瑣,除了加入微信群,你還需要一款 to do 類的工具、直播自習的 APP,並將這些發到微信群裡來打卡。更重要的是,很多群后面都變成了聊天群,大家似乎忘記了考研考公的目標,開始了漫無邊際的聊天。
為了解決以上痛點,我們做了這樣一款產品,幫助大家聚焦目標,一站式解決相互打卡監督的功能。我們還做了一個很有趣的設計,在你完成當天的目標前,在我們應用中的打卡群裡,你只能釋出「汪」做一隻打卡狗,打卡完成才可以進入暢聊模式。
高陽,SegmentFault 思否 CEO: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在大賽前期我還提到很多技術同學很容易陷入到程式碼中,只關注自己的程式碼牛不牛,而沒有站在使用者身旁去思考真正的需求在哪裡。你們做得很好的一個點就是去使用者群裡「臥底」,這種 Growth Hacker 的思維很多時候也是技術同學所特有的優勢。
我們看到很多產品在開發人員的腦洞中邏輯是成立的,但現實生活中並非如此,使用者的需求其實有一個驗證的過程,你們的產品真正結合了使用者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真的能解決使用者的痛點,產品才能真正被用起來。
Rethinking.studio 團隊:
對,這裡面其實還有一些小技巧,只是加群是沒有用的,可能有的時候你還需要引導一下使用者。比如,我會故意說,你們使用某款產品需要在不同應用直接切換就好麻煩,難道沒有人吐槽一下嗎?然後這時候他們就會開始吐槽了,我就會把這些吐槽收集下來,因為使用者槽點就是你可以優化的點。
高陽,SegmentFault 思否 CEO:
這款產品在後續你們有想法自己用起來嗎?或者這個產品有沒有後續的迭代計劃?
Rethinking.studio 團隊:
我是真的計劃把這款產品再繼續完善然後正式上線的。在做這款產品的時候就同時衍生出了一個更完整的產品形態,打卡功能大概只佔到 30%-40%,完成之後我們計劃在 10 月中上旬正式上線這款產品,我們也希望讓大家看到確實在Code For Better_ Hackathon 裡誕生了一個真正上線的專案,我認為挺有價值的。
「開箱即用」Google 技術讓我們的開發又快又好
高陽,SegmentFault 思否 CEO:
很有趣,這款應用的誕生實際上是源於你們發現了一個切實存在的需求,然後通過 Better Product 的設計來解決使用者的需求,優化他們的體驗。那麼在實現這些功能背後,你們都用了哪些谷歌的技術?為什麼會選擇用這些技術棧?
Rethinking.studio 團隊:
後端和設計方面對於選型這塊倒不用特別擔心,主要端上這塊我們到底是用 Native Android 還是用 Flutter 去做,我們想了一下還是用 Flutter 會更快一些。確實從實現的質量和速度,如果你都想並重的話,其實選來選去最佳選擇都是 Flutter,因為 Flutter 這個框架確實很強,他基本上就能做到又快又好。
確定好這個產品的原型和方向之後,我們就毫不猶豫地使用 Flutter 去完成整個框架。當然我們還藉助了一些其他能力,比如說影片連線和傳送訊息使用了一些即時通訊 IM 工具的接入,然後快速地完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專案。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我們不是很早就在做這個專案的,是參加這個比賽才開始做的,相對而言難度更大一些。
高陽,SegmentFault 思否 CEO:
從創意產生到你們真正完成開發,大概用了多長時間?
Rethinking.studio 團隊:
其實我們幹得還比較猛,因為我們平時在上班,晚上做這款產品差不多會每天干到 2 點多,我和益平差不多寫了 7 天左右,每天差不多有超過 6~7 個小時會用在編碼上。
高陽,SegmentFault 思否 CEO:
我們繼續聊回技術這個話題,在未來還有沒有一些其他的谷歌技術棧是你們想要去學習和應用的,或者是你們已經在使用,但在這次比賽中沒有用到的技術?
Rethinking.studio 團隊:
我其實未來最想去學習或者說是更進一步學習的,是谷歌關於機器學習相關的技術,比如 TensorFlow。
因為我本身我上一次創業的經歷就和機器學習息息相關,當然之前關於機器學習的這部分不是由我負責的,我還是偏前端多一些,但我當時對於整個機器學習的整個框架歷史也有一定了解,包括谷歌在這個領域所做的貢獻。但是一直沒有這麼一個時間和契機,真正自己靜下心來去學,通過這次比賽,我也更深層次瞭解了谷歌相關的技術棧,未來我會在這上面去進一步學習和領悟。
高陽,SegmentFault 思否 CEO:
聊了這麼多,來談談你眼中的谷歌技術吧?
Rethinking.studio 團隊:
我真正第一門接觸的技術其實就是安卓開發,其間也做過其他開發工作,這兩年感觸很大的一點就是谷歌為開發者帶來了越來越好的編碼體驗。
因為我的理解程式設計師不應該在很多基建上去浪費太多的精力,造成很大的心智負擔。所以現在谷歌的整體的基建(生態)我覺得越來越強大,讓人寫程式碼,有一種身心愉快的感覺了。
高陽,SegmentFault 思否 CEO:
除了參加像這次我們跟谷歌合作的 Hackathon 以外,你之前還有關注谷歌的其他活動或者培訓課程嗎?
Rethinking.studio 團隊:
我每年都會關注 Google 開發者大會,Google I/O 等活動。因為我本身也是公司技術的負責人,所以我其實對於移動端開發最新的動態都會去了解,比如說有沒有推出什麼新的功能,看看裡面有沒有商業化的可能性……因為吃技術這碗飯,肯定要投入一些精力去做這些事情,通過參加谷歌這一系列活動,我還蠻能抓住技術潮流的。
在訪談的最後,Rethinking.studio 團隊還向廣大開發者發出邀請:
Hackathon 對於我最大的啟示,它不光是一次比賽,它還能把壓力轉化成你的腦力、精力,最終轉化為一個產品,這是認為最大的一個價值。凡是想挑戰自己或者是感受比賽樂趣的同學們都應該積極踴躍去參加這樣的比賽,對自己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鍛鍊。
想了解更多大賽精彩作品?點選觀看影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
SegmentFault Hackathon 2023,我們不見不散!
點選“連結”探索更多 Google 開發者線上課程~
本文來源:特約專訪 | 思否 CEO 高陽帶你瞭解 Code For Better _ Hackathon 冠軍團隊背後的故事
- OceanBase榮獲OSCAR兩項大獎,開源已成主流開發模式
- linux根據inode編號刪除檔案
- 特約專訪 | 思否 CEO 高陽帶你瞭解 Code For Better _ Hackathon 冠軍團隊背後的故事
- Nest.js快速啟動API專案
- TiDB Hackathon 2022丨總獎金池超 35 萬!邀你喚醒程式碼世界的更多可能性!
- Go 為什麼能火?歸功於這 5 個方面
- JS 逆向百例】猿人學系列 web 比賽第五題:js 混淆 - 亂碼增強,詳細剖析
- 汪源:資料分析熱詞迭出,“三個統一”值得關注
- Go 為什麼能火?歸功於這 5 個方面
- Go 為什麼能火?歸功於這 5 個方面
- Go 為什麼能火?歸功於這 5 個方面
- Go 為什麼能火?歸功於這 5 個方面
- SpringBoot Vue Flowable,模擬一個請假審批流程!
- Go 為什麼能火?歸功於這 5 個方面
- 聊聊如何利用管道模式來進行業務編排(下篇)
- Golang 單例模式與sync.Once
- Golang 單例模式與sync.Once
- 如何通俗地理解「分散式系統」;Vue是否可以在一個專案中使用多個UI框架;大廠上線流程:先上前端還是後端|極客觀點
- 第二屆 1024 中國工程師文化日議程全覽,你不能錯過的 N 個理由
- 手寫程式語言-遞迴函式是如何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