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變形記」:90後「迴流」,數字農業撐起「智富夢」
◎懂財帝 (ID:znfinance) | 嘉逸
年輕人的就業流向是中國鄉村經濟的最真實對映。
過去幾十年,二元經濟結構下城鄉發展嚴重失衡,數億青年背井離鄉,從落後偏遠的縣域農村遷徙至沿海發達城市。
而如今,隨著數字科技不斷彌合城鄉鴻溝,90後、00後們嗅到了直播電商、智慧農業等新數字業態的“智富”機遇,他們開始“迴流”鄉村,爭相成為新農人。
這是中國鄉村經濟、人口結構的新一輪重構。
以微觀視角來看,它其實與拼多多等新科技農業企業掀起的數字化浪潮緊密相關。
2015年以來,拼多多“向農而生”,不僅憑藉演算法、AI等新技術助力中國農業3.0轉型,還間接創造了海量的數字化就業,為解決鄉村人口外溢、鄉村空心化,以及留守兒童、老人等社會問題做出了積極貢獻。
但拼多多並未止於此,董事長兼CEO陳磊在二季度業績釋出會上表示,公司將在立足農業的基礎上,繼續發揮數字化優勢,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
科技向善向實,拼多多All in農業數字化,正與農民、農業同頻共振。
90後「迴流」鄉村
人口從鄉村向城鎮遷徙,往往是不可逆的趨勢。但在農業數字化愈演愈烈的今天,這一傳統社會命題卻正被90後、00後顛覆。
90後重慶青年何春梅是“迴流”鄉村的代表,她建立的拼多多店鋪帶火了當地的花椒、紅糖、橄欖等土特產,去年銷售額達到1360萬元。
但在六年前,何春梅還是一名普通城市白領,每天奔波忙碌,找不到歸屬感。
一次回鄉歷程波動了何春梅的心絃。她發現,由於知名度低、銷售與物流渠道不暢,家鄉的石蟆紅糖雖然營養豐富,但卻賣不出去,傳承了上百年的古法手工紅糖技藝也面臨著斷檔危機。
“必須藉助電商平臺直連消費者,開啟銷路。”2017年,何春梅決定返鄉創業,在拼多多上開設店鋪,同時經營紅糖、花椒、橄欖等當地特色產品。
令何春梅意外的是,店鋪第一年銷售額就達到297萬元,第四年增長至530萬元,去年更是飆升至1360萬元。
何春梅說,店鋪業績近兩年實現爆發式增長,拼多多直播電商功不可沒。
“2020年初我就想著,消費者對古法制糖工藝不瞭解,或許可以通過直播紅糖熬製、現切的形式,一邊科普一邊賣貨。沒想到,開啟直播帶貨當天,糖廠預備的30噸紅糖便售罄,當季度共銷售出了100噸紅糖。”
2021年,何春梅乘勝追擊,又通過幾次直播銷售出了200噸紅糖,使石蟆紅糖成功躍升為拼多多的“網紅爆品”。
“新電商不僅挽救了傳統工藝,把整個紅糖產業鏈都帶起來了。” 此前,石蟆鎮青皮甘蔗收購價僅為280元每噸,但如今已提高至約700元每噸,直接幫助當地種植農戶實現了年收入翻倍。
不僅如此,據統計,何春梅的電商生意目前已累計促成500餘名村民就近就業,累計帶動4000餘農戶增收超過1000萬元。
今年4月,她被共青團中央、農業農村部授予“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標兵稱號。
90後山東青年張金鵬也是“迴流”鄉村的一員。
他所在的金鄉縣,大蒜產量高、品質好,但由於中間流通環節眾多,當地蒜農、工人的收入並不高。
如何把金鄉大蒜的利潤留在當地?張金鵬決定在拼多多上開網店賣大蒜。
但一開始,店鋪每天只有幾十份訂單,一度處於虧損狀態。“後來,我通過拼多多商家社群和多多大學兩個渠道學會了打造爆款產品的祕籍。”
現如今,張金鵬的店鋪日訂單量已達到數千單,廠房擴大到了2000平方米,工人增加到了100多人,“他們大多是需要照顧孩子的本地婦女,現在的年收入已能達到3-4萬元。”
在張金鵬看來,這是數字科技助力中國鄉村振興的最生動案例。 拼多多帶來的不是網際網路+農業,而是一種新的產業形態——既讓他嚐到了“智富”的甜頭,能夠在家陪伴父母,還切實帶動了本地居民的就業以及收入增長。
張金鵬說,拼多多平臺上,和他一樣的90後、00後新農人已經達到十幾萬,他們就像一粒農業數字化“種子”,在鄉村生根、發芽,持續釋放著新產業形態的溢位紅利,“我感到很自豪”。
數字農業的「智富經」
80歲的農民查露寬或許怎麼也沒想到,他的收入有一天竟能媲美城市白領。
查露寬,北京平谷桃農,種了20畝桃樹,去年總收入將近20萬元。
但在16年前,他的桃子還只能擺攤賣或者等待經銷商上門收購,年收入僅有幾千元。
致富祕訣在於農業數字化。2019年,村裡的合作社入駐了拼多多,憑藉著“拼購+產地直髮”的模式,查露寬的平谷大桃聲名遠揚,成為了爆款農產品,“消費者的復購率很高,有客戶一年買桃能花一萬多元”。
80歲的查露寬在桃園
距離北京平谷1000公里之外的江蘇興化,蟹農王華也抓住了農業數字化帶來的“智富”機遇。
“疫情第一年,養殖的螃蟹賣不出去,只能自己吃,嘴巴疼心也疼。”2021年,王華開始與拼多多品牌商家合作,嘗試訂單農業。
“電商大多都是提前下單,我們的養殖面積不僅擴大了五六倍,還會按照河蟹分級標準進行分類養殖。去年,每畝的收益很可觀。”
今年的高溫天氣卻讓王華極為憂心。為了給螃蟹降溫,當地蟹農不斷向蟹塘加水、增氧、投草,導致興化大閘蟹的養殖成本大幅上升,售價也較去年上漲了近30%,“不知道會不會嚇跑消費者”。
但令他意外的是,在拼多多百億補貼、超級農貨節等活動扶持下,興化大閘蟹成功取得了“開門紅”,9月搜尋熱度環比大漲逾八倍,並且已有店鋪一天就賣出了上千只大閘蟹。
王華說,禿黃油、蟹粉、乾貝蟹肉等深加工產品也是拼多多今年重點扶持的物件。因此在賣完大規格螃蟹後,他還會把小規格、殘缺的螃蟹賣給拼多多品牌商家。
平谷大桃、興化大閘蟹爆紅出圈,農民收入倍增,產業鏈不斷延伸,古老的中國農業如今正再次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
而在鄉村振興、農業數字化遷躍的背後,是拼多多等新農業科技企業積年的辛勤耕耘與精準澆灌。
過去七年間,拼多多紮根廣袤的中國鄉村,“兩腿粘泥”,深入改造著中國農業的每一寸肌理。
如在農業產業鏈上游,拼多多於2018年推出了“多多培訓課堂”,並聯合高校共同在線上對農民進行大規模專業知識培訓。
針對農產品標準化問題,拼多多則建立了一套新農業模式,幫助農民引入從選擇品種、改良土壤,到改進種植方式、提升管護水平的一整套數字化管理體系。
打通流通環節,推動農產品上行是拼多多的核心優勢之一。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拼多多過去12個月的年活躍買家數達到8.819億,平均月活躍使用者數為7.513億。
直連消費者群體,拼多多基於分散式人工智慧系統,將分散的農業產能和分散的農產品需求在“雲端”拼在一起。
與此同時,拼多多持續推行農產品“百億補貼”政策,並在今年又舉辦了第四屆超級農貨節、“尋鮮中國好農貨”、“2022多多新匠造”等助農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屆農貨節是持續天數最久,產區規模、補貼力度最大的一屆。拼多多累計投入了15億資源包,覆蓋全國超2000個農產區的近20萬款農產品,全面推動“南果北糧”直連全國大市場。
與中國農業共生共振,作為農業數字化背後的“推手”,拼多多也在分享著產業轉型革帶來的溢位紅利。
2022Q2,拼多多實現營收314.4億元,同比增長36%。歸屬淨利潤為88.96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68%。Non-GAAP下,歸屬淨利潤為107.763億元,同比增長161%。
中國農業3.0轉型
截至2020年末,中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達71.25%,基本完成了機械化轉型。
但值得注意的是,“靠天吃飯”,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較低等問題仍然制約著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農業是中國鄉村、中國經濟的基礎,農業興則鄉村振興,農業強中國經濟才能崛起騰飛。
對此,近三年的中央一號檔案均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鄉村、發展智慧農業,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等。
中泰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政策東風已起,中國農業向3.0數字化階段轉型迫在眉睫。拼多多作為農業數字化先鋒選手,未來將有望發揮重要作用。
事實上,拼多多近年來一直在“重倉”佈局農業科技領域。
去年二季度,拼多多宣佈設立“百億農研專項”,旨在不以商業價值和盈利為目的,致力於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科技普惠,以農業科技工作者和勞動者進一步有動力和獲得感為目標。
另外,拼多多已舉辦兩屆“多多農研大賽”,致力於將全球頂尖的農業人才與新興科技融合,以建造更大的農業數字化生態。
在研發費用方面,2022Q2財報資料顯示,報告期內,拼多多研發費用達到26.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
拼多多表示,未來將繼續把季度利潤投入到“百億農研專項”中,死磕數字農業,繼續助力中國農業3.0轉型,助力鄉村振興。
農業數字化浪潮浩蕩向前,縣域鄉村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93%,縣域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74%。在“後流量紅利週期”,這必將是星辰大海。
科技引擎轟鳴,拼多多把握未來經濟脈搏,正為中國鄉村“變形”注入更澎湃的數字化動能。
說明:資料來源於公開披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FIN -
宣告:「懂財帝」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授權。投稿、約訪、合作,請回復微信公眾號後臺,或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
- 中國鄉村「變形記」:90後「迴流」,數字農業撐起「智富夢」
- 數字工程師搗鼓出機器人,讓1.4萬電梯維保工卸下重擔
- 飛馳中「改裝」,招行信用卡馳騁存量時代
- 深耕縣域金融:「湘軍」長沙銀行解鎖2萬億「增長密碼」
- 數智醫療新基建:京東健康在產業鏈中尋找「增長答案」
- 金融科技「向實」樣本觀察:信也科技深耕1.2億小微企業
- 攜程B端「裂痕」:流量焦慮下的「變形」
- 數字化「風暴」:中國金融版Salesforce崛起
- 「金選」標籤下,不被「流量」定義的螞蟻基金
- 國產奶粉十四年浮沉:三鹿、貝因美、伊利、飛鶴的不同命運
- 美的方洪波的「過冬三部曲」:提刀裁員、巨資收購、重倉To B
- 「遲到」的京東雲:劉強東的野心距離AWS和阿里雲有多遠?
- 「再造」富途:躍入50萬億財富管理藍海
- 馬明哲壬寅突圍
- 拆解銀行年報資料:信用卡行業走到「十字路口」
- 拆解銀行年報資料:誰是大財富管理時代的「領航者」?
- 解密微眾區塊鏈:核心自研、開源與新使命
- 「全能戰士」伊利跨過1100億大關,中國乳業進入「一超多強」時代
- 拆解年報資料:揭開商業銀行零售的底牌
- 「闖關」FDA:新生代中國創新葯企的「海外鬥獸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