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变形记」:90后「回流」,数字农业撑起「智富梦」

语言: CN / TW / HK

◎懂财帝 (ID:znfinance) | 嘉逸

年轻人的就业流向是中国乡村经济的最真实映射。

过去几十年,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发展严重失衡,数亿青年背井离乡,从落后偏远的县域农村迁徙至沿海发达城市。

而如今,随着数字科技不断弥合城乡鸿沟,90后、00后们嗅到了直播电商、智慧农业等新数字业态的“智富”机遇,他们开始“回流”乡村,争相成为新农人。

这是中国乡村经济、人口结构的新一轮重构。

以微观视角来看,它其实与拼多多等新科技农业企业掀起的数字化浪潮紧密相关。

2015年以来,拼多多“向农而生”,不仅凭借算法、AI等新技术助力中国农业3.0转型,还间接创造了海量的数字化就业,为解决乡村人口外溢、乡村空心化,以及留守儿童、老人等社会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拼多多并未止于此,董事长兼CEO陈磊在二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将在立足农业的基础上,继续发挥数字化优势,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向善向实,拼多多All in农业数字化,正与农民、农业同频共振。

90后「回流」乡村

人口从乡村向城镇迁徙,往往是不可逆的趋势。但在农业数字化愈演愈烈的今天,这一传统社会命题却正被90后、00后颠覆。

90后重庆青年何春梅是“回流”乡村的代表,她创建的拼多多店铺带火了当地的花椒、红糖、橄榄等土特产,去年销售额达到1360万元。

但在六年前,何春梅还是一名普通城市白领,每天奔波忙碌,找不到归属感。

一次回乡历程波动了何春梅的心弦。她发现,由于知名度低、销售与物流渠道不畅,家乡的石蟆红糖虽然营养丰富,但却卖不出去,传承了上百年的古法手工红糖技艺也面临着断档危机。

“必须借助电商平台直连消费者,打开销路。”2017年,何春梅决定返乡创业,在拼多多上开设店铺,同时经营红糖、花椒、橄榄等当地特色产品。

令何春梅意外的是,店铺第一年销售额就达到297万元,第四年增长至530万元,去年更是飙升至1360万元。

何春梅说,店铺业绩近两年实现爆发式增长,拼多多直播电商功不可没。

“2020年初我就想着,消费者对古法制糖工艺不了解,或许可以通过直播红糖熬制、现切的形式,一边科普一边卖货。没想到,开启直播带货当天,糖厂预备的30吨红糖便售罄,当季度共销售出了100吨红糖。”

2021年,何春梅乘胜追击,又通过几次直播销售出了200吨红糖,使石蟆红糖成功跃升为拼多多的“网红爆品”。

“新电商不仅挽救了传统工艺,把整个红糖产业链都带起来了。” 此前,石蟆镇青皮甘蔗收购价仅为280元每吨,但如今已提高至约700元每吨,直接帮助当地种植农户实现了年收入翻倍。

不仅如此,据统计,何春梅的电商生意目前已累计促成5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累计带动4000余农户增收超过1000万元。

今年4月,她被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称号。

90后山东青年张金鹏也是“回流”乡村的一员。

他所在的金乡县,大蒜产量高、品质好,但由于中间流通环节众多,当地蒜农、工人的收入并不高。

如何把金乡大蒜的利润留在当地?张金鹏决定在拼多多上开网店卖大蒜。

但一开始,店铺每天只有几十份订单,一度处于亏损状态。“后来,我通过拼多多商家社区和多多大学两个渠道学会了打造爆款产品的秘籍。”

现如今,张金鹏的店铺日订单量已达到数千单,厂房扩大到了2000平方米,工人增加到了100多人,“他们大多是需要照顾孩子的本地妇女,现在的年收入已能达到3-4万元。”

在张金鹏看来,这是数字科技助力中国乡村振兴的最生动案例。 拼多多带来的不是互联网+农业,而是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既让他尝到了“智富”的甜头,能够在家陪伴父母,还切实带动了本地居民的就业以及收入增长。

张金鹏说,拼多多平台上,和他一样的90后、00后新农人已经达到十几万,他们就像一粒农业数字化“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持续释放着新产业形态的溢出红利,“我感到很自豪”。

数字农业的「智富经」

80岁的农民查露宽或许怎么也没想到,他的收入有一天竟能媲美城市白领。

查露宽,北京平谷桃农,种了20亩桃树,去年总收入将近20万元。

但在16年前,他的桃子还只能摆摊卖或者等待经销商上门收购,年收入仅有几千元。

致富秘诀在于农业数字化。2019年,村里的合作社入驻了拼多多,凭借着“拼购+产地直发”的模式,查露宽的平谷大桃声名远扬,成为了爆款农产品,“消费者的复购率很高,有客户一年买桃能花一万多元”。

80岁的查露宽在桃园

距离北京平谷1000公里之外的江苏兴化,蟹农王华也抓住了农业数字化带来的“智富”机遇。

“疫情第一年,养殖的螃蟹卖不出去,只能自己吃,嘴巴疼心也疼。”2021年,王华开始与拼多多品牌商家合作,尝试订单农业。

“电商大多都是提前下单,我们的养殖面积不仅扩大了五六倍,还会按照河蟹分级标准进行分类养殖。去年,每亩的收益很可观。”

今年的高温天气却让王华极为忧心。为了给螃蟹降温,当地蟹农不断向蟹塘加水、增氧、投草,导致兴化大闸蟹的养殖成本大幅上升,售价也较去年上涨了近30%,“不知道会不会吓跑消费者”。

但令他意外的是,在拼多多百亿补贴、超级农货节等活动扶持下,兴化大闸蟹成功取得了“开门红”,9月搜索热度环比大涨逾八倍,并且已有店铺一天就卖出了上千只大闸蟹。

王华说,秃黄油、蟹粉、干贝蟹肉等深加工产品也是拼多多今年重点扶持的对象。因此在卖完大规格螃蟹后,他还会把小规格、残缺的螃蟹卖给拼多多品牌商家。

平谷大桃、兴化大闸蟹爆红出圈,农民收入倍增,产业链不断延伸,古老的中国农业如今正再次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而在乡村振兴、农业数字化迁跃的背后,是拼多多等新农业科技企业积年的辛勤耕耘与精准浇灌。

过去七年间,拼多多扎根广袤的中国乡村,“两腿粘泥”,深入改造着中国农业的每一寸肌理。

如在农业产业链上游,拼多多于2018年推出了“多多培训课堂”,并联合高校共同在线上对农民进行大规模专业知识培训。

针对农产品标准化问题,拼多多则建立了一套新农业模式,帮助农民引入从选择品种、改良土壤,到改进种植方式、提升管护水平的一整套数字化管理体系。

打通流通环节,推动农产品上行是拼多多的核心优势之一。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拼多多过去12个月的年活跃买家数达到8.819亿,平均月活跃用户数为7.513亿。

直连消费者群体,拼多多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系统,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

与此同时,拼多多持续推行农产品“百亿补贴”政策,并在今年又举办了第四届超级农货节、“寻鲜中国好农货”、“2022多多新匠造”等助农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届农货节是持续天数最久,产区规模、补贴力度最大的一届。拼多多累计投入了15亿资源包,覆盖全国超2000个农产区的近20万款农产品,全面推动“南果北粮”直连全国大市场。

与中国农业共生共振,作为农业数字化背后的“推手”,拼多多也在分享着产业转型革带来的溢出红利。

2022Q2,拼多多实现营收314.4亿元,同比增长36%。归属净利润为88.9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8%。Non-GAAP下,归属净利润为107.763亿元,同比增长161%。

中国农业3.0转型

截至2020年末,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71.25%,基本完成了机械化转型。

但值得注意的是,“靠天吃饭”,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较低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农业是中国乡村、中国经济的基础,农业兴则乡村振兴,农业强中国经济才能崛起腾飞。

对此,近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发展智慧农业,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等。

中泰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政策东风已起,中国农业向3.0数字化阶段转型迫在眉睫。拼多多作为农业数字化先锋选手,未来将有望发挥重要作用。

事实上,拼多多近年来一直在“重仓”布局农业科技领域。

去年二季度,拼多多宣布设立“百亿农研专项”,旨在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以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劳动者进一步有动力和获得感为目标。

另外,拼多多已举办两届“多多农研大赛”,致力于将全球顶尖的农业人才与新兴科技融合,以建造更大的农业数字化生态。

在研发费用方面,2022Q2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拼多多研发费用达到26.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

拼多多表示,未来将继续把季度利润投入到“百亿农研专项”中,死磕数字农业,继续助力中国农业3.0转型,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数字化浪潮浩荡向前,县域乡村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93%,县域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74%。在“后流量红利周期”,这必将是星辰大海。

科技引擎轰鸣,拼多多把握未来经济脉搏,正为中国乡村“变形”注入更澎湃的数字化动能。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FIN -

声明:「懂财帝」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授权。投稿、约访、合作,请回复微信公众号后台,或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