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矽片迎來爆發期
晶圓廠建設如火如荼,對上游的半導體材料需求量大增,這給矽片廠商提供了絕佳商機,也激發了中國矽片業的熱情。
作者:暢秋
作為半導體材料中的大宗品類,矽片的市場需求量很大。全球範圍內的晶片短缺,以及晶圓廠建設,使矽片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狀態。
按照製造工藝,矽片大致可分為三類:拋光片,外延片,以SOI為代表的矽基材料。市場上主流的矽片尺寸為8英寸和12英寸,其次是6英寸,還有少部分是4英寸的。
不同尺寸的矽片適用於不同的製程節點。據Gartner統計,2016-2022年,全球晶片製造產能中,20nm及以下先進製程佔比約為12%,28nm-90nm佔比41%,0.13μ m及以上製程佔比47%。目前,90nm及以下製程晶片主要使用12英寸矽片,90nm以上成熟製程晶片主要使用8英寸或更小尺寸的矽片。
總體來看,矽片正朝大尺寸方向發展。從2011年起,8英寸矽片市佔率穩定在25%-27%之間,到了2018年,受益於汽車電子、工業電子、物聯網等應用的強勁需求,以及功率器件、感測器等生產商將部分產能從6英寸轉移至8英寸,帶動8英寸矽片保持增長,出貨面積同比增長6.25%。與此同時,有越來越多的成熟製程晶片採用12英寸矽片製造,很多原本依賴於8英寸矽片的成熟製程晶片正在向12英寸遷移,加上持續增長的先進製程晶片需求,使得全球12英寸矽片產能利用率處於高位。全球矽片龍頭企業SUMCO預測,2023年,12英寸矽片產能利用率將超過100%。2023年之後,採用12英寸矽片製造的邏輯、儲存晶片需求有望進一步擴大,該公司2026財年之前的產能已全部被長期合同覆蓋。
需求旺盛
矽片的供不應求,源於下游晶圓廠旺盛的需求,以臺積電為例,該晶圓代工龍頭2021年4 月宣佈3年投入1000億美元用於產能擴充和工藝研發,其中,2021年超300億美元的資本開支中,80%用於先進製程,包括3nm/5nm/7nm,2022年支出400億-440億美元,其中,70%-80%用於先進製程,包括2nm/3nm/5nm/7nm。聯電也制定了3年投資計劃,從2021 年開始,投入54.1億美元用於12A廠P5、P6的擴產。
中芯國際也表示,該公司2022年12英寸矽片產能增長將遠超2021年。華虹三座8英寸晶圓廠2021全年滿產,無錫12英寸廠產能持續爬坡,2022年月產能預計由年初的6.5萬片提升至年底的9.5萬片。除了晶圓代工廠,中國大陸的士蘭微、華潤微、聞泰、長江儲存等IDM大廠也在積極擴產,採用12英寸矽片製造的邏輯晶片產能擴充主要集中在28nm及以上的成熟製程,預計到2023年形成106.5萬片的月產能,比2020年產能提升270%,3D NAND產能預計從2020年的5萬片/月擴至2023年的27.5萬片/月,DRAM從2020年的4萬片/月擴產至25萬片/月。
除了12英寸產線,8英寸擴產步伐也在加快,特別是在中國大陸。SEMI預計,2020-2024 年全球8英寸晶圓廠的產能將提高17%,達到每月660萬片的歷史新高,目前,中國大陸市場份額已達到18%,8英寸晶圓廠產能將從2020年的80.5萬片/月擴產至2023年的121.5萬片/月,增長50%。
在晶圓廠需求驅動下,全球矽片產能也在大幅度擴容,據SEMI統計,2020年,全球12英寸矽片出貨量約為627萬片/月,預計2022年將超過700萬片/月。全球12英寸矽片需求量在2023年有望達到10440萬片/年。
中國大陸矽片業蓄勢待發
中國大陸的矽片業一直落後於國際市場,但近些年追趕的腳步越來越快,特別是從2014年開始,隨著晶片產線陸續實現規模量產,以及終端市場的飛速發展,中國大陸矽片市場步入快速發展階段,2016-2020年,中國市場矽片銷售額從5億美元上升至13.5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41.17%。作為全球最大的終端市場,隨著晶片製造產能的持續擴張,中國大陸矽片市場的規模將繼續以高於全球市場的速度增長。
全球矽片市場被五大廠商把持著,它們是信越化學、SUMCO、Siltronic、環球晶和SK Siltron,這五家的合計銷售額佔全球矽片市場總額的90%左右。
與國際矽片大廠相比,中國大陸矽片企業技術功底較為薄弱,市場份額較小,多數企業以生產8英寸、6英寸、4英寸拋光片、外延片為主,12英寸大矽片的總體生產能力和規模有限,這導致我國市場所需的12英寸矽片對進口依賴度很高。近些年,矽片,特別是大矽片國產化程序在加速,以滬矽產業、中環股份、立昂微等為代表的廠商已逐步突破12英寸矽片的工藝技術和量產瓶頸。據ICMtia統計,2020年,中國大陸12英寸矽片供應能力為798萬片/年,2021年,供應能力提升至1144.5萬片/年(95萬片/月)。此外,神工股份、上海超矽、中晶科技、有研半導體等廠商都有所突破。
下面以滬矽產業、立昂微、神工股份為例,介紹一下本土矽片企業的發展情況。
目前,滬矽產業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矽片企業,也是率先實現12英寸矽片規模化量產的企業,並且在SOI矽基材料領域具有長期的技術積累和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近幾年,滬矽產業的產能利用率和出貨量持續攀升,2021年底,12英寸矽片月產能達30萬片,國內規模最大,且實現了邏輯、儲存、影象感測器(CIS)等應用全覆蓋。到2021年底,12英寸矽片歷史累計出貨突破400萬片。2021年實現營收24.6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2%。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中約30%來自12英寸矽片。滬矽產業集團旗下的新傲科技和 Okmetic的8英寸及以下尺寸拋光片、外延片合計產能超過40萬片/月,SOI矽片合計產能超過5萬片/月。
2021年1月,滬矽產業披露定增預案,擬募資50億元,大基金二期認購15億元,投入12英寸高階矽片研發與先進製造專案、12英寸高階矽基材料研發中試專案,新增產能可達30萬片/月。專案實施後,12英寸矽片總產能將達到60萬片/月。
立昂微的12英寸大矽片量產能力也取得了突破,技術能力已覆蓋14nm以上技術節點邏輯晶片、功率器件和CIS。2021年底,12英寸矽片產能已達到15萬片/月的規模,其中,重摻外延片10萬片/月,拋光片5萬片/月。立昂微差異化佈局的12英寸重摻外延片,主要用於功率器件生產,目標市場主要在國內,2022年6月產出接近6萬片/月。此外,輕摻拋光片也在持續開展客戶。2022年3月,立昂微斥資15億元收購了國晶半導體58.69%股權,以加強儲存、邏輯晶片用輕摻12英寸矽片的市場地位。國晶半導體已完成40萬片月產能的基礎設施建設,全自動化生產線已貫通,第一期月產15萬片的產能將於2023下半年建成。收購國晶半導體後,將與立昂微子公司金瑞泓微電子的12英寸重摻矽片產品實現互補。
除了12英寸矽片,立昂微的功率器件用6英寸矽片業務也在擴充套件,月產6萬片的技改專案於2022年6月建成投產,建成後,功率器件月產能將從原來的17.5萬片提升至23.5萬片。這些產品主要定位在汽車電子和光伏控制晶片兩大應用方向。
神工股份主要佈局8英寸輕摻低缺陷矽拋光片。目前,中國大陸8英寸輕摻低缺陷矽片主要依賴進口,在全球12英寸矽片供不應求的背景下,國際大廠8英寸矽片產能沒有增加,無法滿足中國晶圓廠擴產8英寸產能的需求。正是看到了這一點,神工股份重點佈局了8英寸輕摻低缺陷矽片,其產品對標日本信越的S2矽片,已取得中國本土某晶片製造商積極反饋並進入第二階段送樣,有望率先實現8英寸輕摻低缺陷矽片的國產替代。
結語
矽片是晶圓廠最重要的原材料,目前,包括臺積電、英特爾、三星、美光等半導體大廠在內,全球大部分晶片生產廠商都在擴充產能,並啟動跨國建廠計劃,據統計,2021年全球有19座高產能晶圓廠進入建設期,另有10座晶圓廠於2022年動工,從而推動矽片需求大增。
在市場供給有限、新產能還來不及開出的情況下,促成了一波矽片漲價潮。這給全球各大矽片廠,特別是頭部的幾家廠商,提供了絕佳的商機。
面對當下的行情,全球第二大矽片廠SUMCO會長橋本真幸表示,矽片如此長時間的短缺前所未見。全球第三大矽片廠環球晶也看旺市場呈現價量齊漲的態勢。此外,中國大陸的滬矽產業、中環股份,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臺勝科、合晶也加入漲價行列,凸顯出矽片市場的繁榮景象。
- ABF載板價格戰,再次打響訊號槍!
- 中國大矽片迎來爆發期
- DPU風起,吹皺一池春水
- 中美半導體人才爭奪戰一觸即發
- 既有X86與ARM,為何RISC-V還能受汽車青睞?
- 買不如造,中國半導體裝置廠商迎來發展期
- 模擬晶片,散落一地
- 長江後浪推前浪:8月融資的國產半導體公司
- 全球半導體“卡脖子”陰雲密佈,最受傷的不是中國
- 那些千億市值的中國半導體企業
- IDM迎來翻身時刻
- 囤積兩年後,晶片爆倉了
- 先進封裝,風暴襲來
- 半導體產業下次革命瀑布,誰是黑馬?
- Chiplet概念大熱,火了IP公司
- 納米制程時代的終極節點戰開打
- 對臺商而言,無法忽略的大陸建廠
- 從2022新公開的特斯拉機器人Dojo晶片架構解析到存算一體
- 國產GPU喧囂一時,應用如何?
- 光電探測器的未來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