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离中国”这步棋,苹果是虚晃一招么?郭台铭的话值得警惕

语言: CN / TW / HK

2022年以来,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苹果的股价,已经从最高点182.49美元,跌破了130美元,最大回撤达28%。苹果这一跌,也让保持了两年之久的“市值第一”,拱手让给了紧随其后的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很多人对此分析,因为近两年,苹果既将部分iPhone 13的生产线派给了印度,又将部分ipad的生产线派给了越南。但由于这些国家基础设施薄弱,导致投资者对未来苹果产能、销量及品质预期的下降,进而反馈到了股价中。毕竟如中国拥有的健全的基础设施,和成熟的劳动力群体,才是产能稳定的保障。

很多人由此,也引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全球局势不稳定性增加的情况下,苹果“撤离中国”这步棋,是落子无悔,还是虚晃一招?对此,郭台铭的回答值得我们警惕。

一、苹果链转移的真正逻辑

鸿海精密创始人郭台铭曾不止一次地对外放言:“一旦苹果离开中国,生活在苹果产业链下的中国企业,将全部倒闭!”“郭老板”这句话是否是大放厥词,我们暂且按下不表,这句话里包含的信息,我们先分析下。

首先,郭台铭揭示了这样一个现实:苹果在中国,远非卖手机、pad、电脑以及周边配件那么简单。苹果,牵动着中国的制造业。

根据苹果发布的2020年全球供应商名单,国内供应商数量已经发展到48家,占苹果供应商总数的24%。此外,如旭硝子、意法半导体、海力士等承接苹果业务的国外代工厂,也在苏州、深圳等地设有多座厂房。可以看到,苹果已经在中国衍生出一条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体系。

其次,郭台铭的话另一层含义是:苹果链的企业,离不开苹果。合则生,分则死。也因此,为了不坐以待毙,苹果链公司一旦发现苹果有转移阵地的迹象,那么它们的处理方法也很简单:苹果去哪,我就去哪!

比如承接苹果AirPods代工的立讯精密,已经响应苹果号召,在印度设立代工厂了。而“老搭档”郭台铭更是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这样的人口大邦投资10亿建厂。

苹果只需简单调整各区域代工厂产品线的业务配比,就轻松“迫使”了国内供应商到海外布局。从苹果各元器件生产线,到数据中心、销售中心、服务中心,同步行动。

为何,以前对中国亲密的苹果,突然转向了呢?

二、谁能决定苹果是否撤离?

蒂姆·库克是苹果现任CEO,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钦点”的接班人。从2011年掌舵苹果以来,苹果的股价翻了近25倍。因此,库克深得苹果公司股东们的信任,自然在苹果公司运营的决策上,库克颇有自己的想法。

虽然库克没有明确表示将放弃中国市场,但从欧菲光、京东方A等中国供应商不断被提出苹果链的消息被坐实,已经库克本人频繁到访印度工厂,库克的“中国情”,似乎就要缘尽了。曾几何时,当乔布斯还在任时,最看好中国的是库克。乔布斯过世后,第一个开拓中国市场的苹果公司高管,也是库克。

2011年之前,苹果国内的下线门店仅有2家,一家在北京,一家在上海。如今已达到53家。库克本人还曾多次到访国内的代工厂车间,比如和立讯精密的创始人王春来,以及车间工人们合影留念。

彼时彼刻库克与中国,恰如此时此刻库克与印度。随着2020年之后全球黑天鹅事件的不断爆发,以往钟情中国的库克,也将“增加印度布局”的战略演变成了“加速撤离中国”。

三、结语

总体上看,苹果“撤离中国”既有分散产能风险的考量,同时也想要试水印度、东南亚国家,是否有规模生产的能力。但无论如何,在全球化不可逆转的今天,“撤离中国”终究只是口号,真正要撤离中国,苹果也必然伤筋动骨。

其实,比起这些虚无缥缈的口号,我们更担心的是,随着苹果在中国以外市场布局的加深,一大批原本扎根中国,在国内提供大量岗位的代工巨头,将会压缩国内的产能。到那时,专家们抱怨的将不再是“年轻人不愿进工厂”了,而是在国内,年轻人已无工厂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