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SAP餘恕奇:重新審視房企數字化訴求背後的內涵
【編者按】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變革勢不可擋,房地產行業也不例外,從開發到物業,從硬體到軟體,從底層平臺到場景應用,不一而足。搜狐焦點年度特別策劃——領航100,記錄中國數字化先行者,透視行業數智化生態鏈。
作者|陳盼盼
出品|焦點財經
近兩年,隨著國家層面的鼓勵、現代科技的突飛猛進,數字化轉型儼然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諸多企業熱衷於嘗試人工智慧建造、無人機勘地等創新科技應用。
但是,在餘恕奇看來,這些科技應用只能解決業務場景問題,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甚至不算是資訊化。
餘恕奇現任SAP中國戰略行業群行業與價值諮詢負責人、房地產及工程建設行業首席專家,擁有20多年的行業戰略管理諮詢和數字化經驗,提出房地產行業數字化轉型4.0理論,並應用實踐於世界500強多家頭部房企,博鰲房地產論壇獲頒“中國房地產數字轉型推動力人物”。
他認為,房企最需要解決的是財務、人員、成本、採購、投資、專案運營的管理問題,這才是基礎核心。在此基礎上,再去構建各種創新科技應用,才能事半功倍。
“資料要發揮價值,一定是來自於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再反饋到業務和管理,形成一個閉環,而不是一個單獨的科技應用”。
點選新增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開展數字化轉型前,應先夯實資訊化基礎
2004年,房地產行業發生一件大事:合生創展、綠地等房企率先突破百億銷售規模。
餘恕奇回憶,“規模破百億之後,房企管理專案和城市公司的難度逐漸提升,開始出現集團化管控的訴求,尤其是對業務專業化管理需求很迫切。這個時候,房企發現了管理與數字化之間的關聯性,對財務業務一體化的需求很大”。
2012年,萬科、綠地和保利的銷售規模首次突破千億。自此,行業按下千億開關,從2000億到5000億規模,只用了6年時間。
伴隨著行業規模化,房企的資金排布難度及風險管控難度逐漸提高。
餘恕奇發現,這時,房企需要考慮的不再是簡單的財務和業務的核算,而是全面的預算,涉及專案、資金、業務擴充套件等整體預算。也就是說,行業開始有控制成本、提高效率、防範風險的需求。
“地產企業逐步走向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從粗放管理逐步走向精細化管理,數字化意識有了明顯提升”。
但在餘恕奇看來,數字化轉型並非一朝一夕,需長期投入,“應該先夯實資訊化基礎,再談數字化轉型”。
什麼是真正意義的資訊化?
首先是資訊系統。企業內部從設計、採購、供應商管理、施工、計劃、成本、財務再到銷售,建立起貫穿的數字和流程,形成完整的資訊化系統。
餘恕奇舉例稱,“不少房企在做業主的大資料分析。但是迄今為止,收效往往不大。因為資料來源本身存在不可靠的,不可信的,不及時的,不全面的,口徑不一致的情況,你如何做分析?”
“所以要先搞清楚,業務及專案流程從前到後是不是貫通的,是否有系統化的流程支撐?若沒有,就需要規範管理,建立制度化、規範化的流程管理制度”。餘恕奇認為,當資料不需要重複錄入,從前到後沒有“斷點”,流程通暢,就是基本的資訊化。
在此基礎上做數字化轉型,才有機會“根深葉茂”,發揮出數字化的真正價值。
正是看到了地產行業資訊化建設、數字化轉型需求,餘恕奇所在的SAP,基於40餘年的技術積累和沉澱,在2016年,結合中國的業務實踐開發併發布了一套房地產全生命週期管理解決方案及產品,幫助多家頭部房企整合成本、採購、銷售、財務等管理業務條線,構建一體化房地產管理平臺,提升管理運營水平,並於去年最新發布了該方案的雲版本應用。
成功的數字化轉型,是讓數字“開口說話”
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那麼,怎麼才算是數字化轉型成功?
餘恕奇給出的答案是:數字能開口“說話”:
單個專案的利潤、成本、融資、還款、銷售及現金流動態資料,全部一目瞭然地放映到集團層面。集團可基於資料模型,分析專案運營潛在趨勢和風險,據此做出戰略、角色、成本等經營調整,形成專案閉環。專案閉環帶動區域公司形成現金流、利潤閉環,再帶動集團形成整個現金流、利潤閉環。
“基礎資料可以進行數字化決策,決策又能真正進入到一線業務執行過程,每一步都有數字化支撐,這才是數字化轉型”,餘恕奇稱。
順著這個話題,他還談到了地產行業多元化業務的拓展。
“創新業務的試錯成本,往往不可控。做這件事情是需要一定前提的。”他認為,先把基礎做好,把賬算清,把事落實,商業模式的創新做起來才更紮實。
餘恕奇舉了萬科多元化轉型的例子。2016年,萬科啟動了“沃土計劃”,構建覆蓋全集團的數字化平臺,支撐業務轉型和業務發展。該計劃有一個口號: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是立足於萬科既有的住宅開發業務,進一步提高利潤率;仰望星空,是去探索、嘗試新業務。”餘恕奇解釋稱,“只有核心主業做實做深,能夠保證集團利潤,才有‘餘糧’去探索新業務”。
鑑於企業尋求轉型、創新的需求, SAP推出一個PaaS平臺 — SAP 業務技術雲平臺(SAP BTP),既支撐企業核心管理的擴充套件,又支援創新應用整合及創新業務探索,可以讓企業更好地聚焦主業的科學管理和創新拓展。
迴歸理性看數字化,在行業寒冬中拾到那把柴火
數字化轉型藍圖已繪,但行業仍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地產行業風向發生變化,房住不炒、三道紅線、信貸收縮、融資渠道受限,曾經“一路狂奔”的房企接連出現流動性危機。
目前,全國已有30多家房企“暴雷”。其中,不乏一些較早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頭部房企。
行業環境發生變化,數字化價值還能達到預期嗎?
對此,餘恕奇表示,企業不必將數字化轉型過於神化或誇大。數字化是一個企業經營的基礎工具,像電腦一樣重要。數字化轉型很有必要、很有價值,但需要被客觀看待。
換句話說,數字化能幫助企業清楚的瞭解自己、準確判斷風險,卻不能替代經營者做決定。是否重視風險、如何解決風險,靠得是經營理念和智慧以及對行業週期的洞察和把握,而數字化則可客觀地呈現企業所需之“洞察”。
“數字化是一個基礎。它讓你知道前面有堵‘牆’,是不是繼續撞上去,選擇權依舊在你手中”。
餘恕奇認為,對房地產行業而言,部分房企“暴雷”是一個代價沉重的警醒,至少讓它們意識到科學管理的必要性。
“當行業從火爆逐漸走向寒冬,從前企業對管理上的疏忽之處也將逐漸顯露。汽車、高科技製造等成熟行業的資訊化建設與數字化轉型的經驗,也將逐漸被房企所關注、重視和學習”。
他觀察到:現在很多企業追求數字化訴求沒變,但是內涵變了。“原來企業認為數字化是個趨勢,是個潮流,但是往往沒想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麼。現在訴求相同,但更加理性地看待這件事,目的更加明確。
談及問題房企是當前加快數字化轉型還是延緩轉型的問題,餘恕奇建議,數字化轉型寧早勿晚,在行業內可持續發展,資訊化、數字化的轉變是房企的必經之路。
在他看來,當出現虧損、面臨生死壓力的時候,反而更能讓房企看到存在的問題,能夠更好地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據介紹,針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特點及訴求,SAP去年開始搭建了雲端一體化管理平臺。房企可以採用“租”的方式,就可以享用SAP的伺服器、軟體、運維等等,完全可以以最小的總體成本快速得到最佳實踐。
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說,“在行業冬天裡,最重要的就是生火取暖”。
生“火”的“木頭”在哪裡?
數字化轉型或是其一。
以下是焦點財經與餘恕奇的對話節選:
焦點財經:房企數字化轉型有何意義?
餘恕奇:數字化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須要過的一關。
第一,從地產行業作為國家支柱型行業,依然是十萬億量級的市場,仍有成長空間,需要有前瞻性。
第二.地產行業上下產業鏈較長,影響廣泛,需要進入到一種有序的、理性的、成熟的發展狀態。
第三,資訊化、數字化已是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機制必不可少的一個舉措和工具。
焦點財經:房企管理層該如何推動數字化轉型?
餘恕奇:房企管理層組最需要做到務實,既避免好高騖遠,也避免將數字化這件事情看得很隨意。數字化轉型需要企業上升到戰略性行為,從上到下去真正重視這件事,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
一是,深化管理。基層工作人員不願進行數字化轉型,這是個管理問題和意識問題。管理層需要加強管理顆粒度,要求一線工作人員必須按照規範流程使用數字化系統工作,不要給其他機會和選擇。
二是,適當提高基層管理便捷性。比如,藉助一些數字化的手段,比如部分敏態SaaS前端應用等提高應用效率。
這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的。因為從行業發展趨勢、企業管理成熟度,再到數字化發展,一定是滾動向上逐步形成正螺旋效應的。
焦點財經:未來哪些技術會被廣泛應用?
餘恕奇:未來,雲端計算大有可為。企業的經營和業務可以進入到雲端這個載體,與同在雲端的全國乃至全球資產網路、商業網路連通。這些網路可能是地產行業的上下游,可能是產業鏈,也可能是未來會遇到各種合作機會。
換句話說,雲端計算可以將企業的數字化核心與全球化商業網路融合,將企業所有的資源數字化。這個時候,並不止企業本身的資料能夠產生價值,而是企業的資料跟產業鏈上下游終端在一起才有可能產生更大的創新協同價值。
回到當下,房企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紮實的資訊化建設,SAP願意同大家一起攜手步入雲時代,轉型成為新型中國房地產企業。
- 造謠“黃豆醬中小便”者拘留十日,盤點那些年被謠言毀掉的快消企業
- 海外new things | 遠端僱傭平臺「Remofirst」融資1410萬美元,Mouro Capital及QED Investors領投
- 中美元宇宙基礎設施差距有多大?
- “無印良品”打敗“無印良品”
- 海外new things | 為輪椅設計智慧座墊的初創公司「Kalogon」種子輪融資330萬美元,能調節壓力促進血...
- 從“剁手買”到“動手做”,這屆年輕人熱衷親自搞家裝
- 中國新出海故事:人、疫情與紐帶
- 幾十家排隊申請產品上市,“顏”中新貴浮出水面
- 虧損5個億 海昌海洋公園為何還瘋狂購買IP?
- 資本持續湧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小巨人”集中在東部
- Itsme關停、網易入局,動態捕捉 社交的風到底往哪吹?
- 拉夫勞倫,被店員玩成了微商?
- 業主直接獎中介人員22萬和iPhone14!上海浦東一半中介可能都盯著這套房
- 專攻資料安全十七年,「明朝萬達」迎來千億市場爆發
- 手術機器人遇險,大洗牌在即?
- 我在越南做孵化器,今年一半客戶來自直播帶貨
- 火爆全網,抖音“卑微文學”讓數萬人做“舔狗”
- 窮廟富和尚,威馬鉅虧沈暉卻年薪超12億,是何小鵬933倍
- 攜程、復星旅文、錦江們的Q2:國內低迷,國外賺錢
- 心動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