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百度肖陽:搜尋是網際網路的“水電煤”,但它遠未定型

語言: CN / TW / HK

作者|桑明強

提起百度,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搜尋。的確,作為中文搜尋界一個典型的old school,百度先後經歷了PC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以及Web 3時代的開端,時至今日MEG(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群組)依然是百度這家公司的核心基本盤,有著相當的商業想象力,甚至有觀點認為,覆盤百度搜索20年,就相當於回顧中國搜尋20年。

這並不是一句誇張的形容,即便放在傳統門戶式微的當下。很多人會想當然地把搜尋引擎歸結為古典網際網路時代的產物,認為現在是演算法推薦的天下,新舊更替是必然發生的事,但卻忽略了一些肉眼可見的事實—— 搜尋仍是使用者的高頻剛需,它的市場規模增速依然穩定。換句話說,現在可能不再是搜尋為王的時代,但搜尋的故事會換一種方式繼續講下去。

事實也的確如此,相比於被動式演算法推薦下的資訊投喂,搜尋的魅力就在於是它是使用者自發性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短影片爆火的當下,百度搜索的流量仍保持著相當水平的年同比正向增長。最直觀的例子是,現在百度搜索依然是反映大眾關切最直觀、最開闊的視窗,從百度過去9個月的熱門搜尋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們對北京冬奧、中國空間站等這些充滿歷史感“大事件”的關注度。

以過去的生產關係和生產資料裁定現在的業務組織架構,是我們最容易陷入的觀念誤區,搜尋引擎也不例外。 但實際上,這種做法並不準確,以百度搜索為例,用肖陽的話來說,“搜尋是網際網路的‘水電煤’,但它遠未定型。”肖陽是百度集團的副總裁,也是搜尋平臺負責人,按照他的邏輯,現在百度搜索已經發生了一些肉眼可見的變化,受益於“使用者新需求”和“AI新技術”的雙輪驅動,百度搜索的創新閉環正在被重塑。

明眼人可能都能看出來,今年2022永珍·百度移動生態大會跟往年有著明顯不同,除了釋出了搜尋兩大核心殺手鐗(跨模態大模型“知一”和新一代索引技術“千流”),今年百度更側重於對搜尋生態核心的梳理, 百度資深副總裁、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群組(MEG)總經理何俊傑,進一步明確了移動生態的戰略:堅持推進“智慧搜尋+智慧推薦”的雙引擎驅動模式,堅持“資訊+服務”的戰略方向。

單從這個戰略本身來看,並沒有太多口號式的東西,相對務實,甚至有點返璞歸真或者說大道至簡的意味,因為無論是“智慧搜尋+智慧推薦”還是“資訊+服務”,都與MEG現階段業務組織架構進化的方向息息相關,同時這也是今天這篇文章想聊清楚的一個核心話題:把百度搜索的關鍵命題這件事講透。

01

搞懂百度搜索得先理解這個新戰略

過去貝索斯在被問及“未來10年內,什麼變化最大”時,他曾誠懇地表示“我們更應該關注未來什麼不會變。”就像管理學大師明茨伯格常常講到的,大部分管理者的事前戰略明顯高估了自己預測未來的能力,這也是人們最容易忽略的問題,戰略問題即是市場問題,也是組織問題。

同理到百度移動生態的戰略語境裡,今年5月,何俊傑履新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群組。李彥巨集本人在內部信中表示: Jackson(何俊傑)最近三年來,除負責多個重要投資併購專案以外,在預算、銷管、直播等與MEG有關的崗位兼崗負責,為MEG的精益運營做出了重要貢獻。從其過往經歷看,他對於如何精益求精,盤活業務和生態都非常擅長。

所以基於以上這些背景再去理解百度搜索的新戰略,問題就引刃而解了。我們先來聊聊“智慧搜尋+智慧推薦”,這個很好理解。

用百度搜索平臺負責人肖陽的話來說,搜尋引擎原本就是網際網路最早期的核心應用之一,看似一成不變的搜尋框,經歷的進化其實是日新月異的,主要體現在搜尋需求多元化、供給形態多元化、渠道入口多元化,通俗地講,這個戰略提出的背後,實際上是使用者新需求和AI新技術的一場雙向奔赴。

百度APP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能在智慧搜尋和智慧推薦兩個引擎上都拔尖的平臺。至於“資訊+服務”,才是肖陽對百度搜索解耦的重頭戲,身處搜尋行業這麼多年,他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 通過百度搜索尋求實惠服務的人越來越多,在百度,每天有海量的與服務需求相關的搜尋。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現在大家彷彿陷入了某種誤區,認為產品應該功能複雜度越高越好,但實際上,好的產品一定懂生活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家狗狗鼻子最近很乾,你就可以在百度搜索這個問題,百度會直接彈出一個科普影片,最神奇的是,你可以通過“問一問”直接聯絡這個影片的答主,對方能在幾分鐘內響應,很多人還不知道,這種新型互動方式已經是百度移動生態的“標配”。

按照何俊傑的戰略邏輯,每一個使用者的完整需求,都應該在百度搜索上得到自由表達和更好滿足,這個功能設計初衷並不複雜但實現難度卻不小,一方面,需要有著強大的內容流量基本盤作為支撐;另一方面,也要把路徑做短、效率做高、服務做深,形成“創作者—平臺—使用者”良性生態。

02

AI正讓百度搜索變得越來越有看頭

百度前10年,它所擅長的一直是“資訊分發”:讓使用者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資訊。在PC時代,搜尋引擎本身技術上的高維,讓百度在競爭中一直處於絕對優勢,但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各類應用都在想方設法地留住使用者,此時的百度被當作是入口用完即走,意識到這種驟變的百度,開啟了基於既有移動生態的補位階段。

幸運的是,這條路對百度來說並不算太難。因為百度搜索自誕生那一刻起,就可以理解成一個人工智慧產品,這也是它和其他入口網站最大的不同,百度這家公司有著相當濃烈的工程師文化和技術基因,業界曾有過這麼一種說法,百度搜索的進化史就是人工智慧技術進步的縮影,只不過,商業邏輯上由過去的“連線人和資訊”變成了連線“人、資訊和服務”。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百度的AI數字人度曉曉,今年挑戰寫高考作文,40秒寫了40篇,得分可以排在總考生前25%。這並不科幻,同年7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何俊傑還特別提到了“人均一個數字人”的時代已經到來。

實際上,AI讓百度搜索變得越來越有看頭,不單單體現在“度曉曉寫作文”這件事上,如果你是一名新媒體從業者,你會發現今天百度APP裡有些影片內容,其實是AI把百家號的圖文內容自動轉換成影片的結果,這些都是AIGC,即人工智慧自動生成內容,在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巨集看來,“未來十年,AIGC將顛覆現有內容生產模式,實現以10/1的成本,以百度千倍的速度生成AI原創內容。”

眾所周知,AIGC背後的技術是預訓練大模型,百度在技術上有著絕對優勢——人工智慧專利授權量和申請量都是國內第一。作為AI技術落地的“首站”,百度移動生態自然是最好的練兵場,用何俊傑的話來說就是要做到“AI是能用盡用、能出盡出”。後來的實踐證明,這種戰略預判的確是有效的,比如國家預警資訊中心基於百度TTV技術,將近3000個預警釋出在百家號上,兩年時間就觸達了408億人次,落地效率上非常驚人。

03

對於搜尋未來想象力的開放式討論

“市場不一定總是從簡單向複雜演變,而常常以另外一種方式發生變化。”理查德·魯梅爾特在他那本奇書《好戰略,壞戰略》中寫下的這句話,也是何俊傑思考的落腳點,按照他的理解,百度搜索或者說是MEG,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也是經歷過市場檢驗的,隨著核心戰略被明確,也意味著找到了合適的節奏感。

換句話說,過去這些年百度在AI和生態建設上埋下的種子,開始“定性”,即將迎來收穫期。用肖陽的話說,技術改變搜尋,搜尋煥新生態,在雙輪驅動下,百度也需要更多元的生態夥伴,一起解鎖新的生態玩法。 事實也的確如此,這些年百度APP流量逆勢增長,月活使用者甚至達到了驚人的6.28億,隨著使用者找“內容+服務”的消費習慣逐漸養成,百度多元化收入格局也將嶄露鋒芒。

我們必須認識到,一項技術興衰的確受市場週期影響,但最終投票權卻在每一位使用者手中。對於移動網際網路行業而言,搜尋本質就是由技術驅動,有著極強的門檻,拿百度搜索來說,現在它不可複製的技術基礎設施,其實是建立在持續高強度研發投入上的(近10年研發投入超1000億元,研發強度長期保持在20%以上),也正是這種飛輪效應,才得以讓百度能越跑越快。

本文系新眸原創,申請轉載授權、商務合作請聯絡小新微信:lingshixiaoxin,新增好友請備註公司和職位。

— 往期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