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quidText 重新回到了我的筆記系統,它有哪些改變?

語言: CN / TW / HK

拋棄

對於經常需要讀論文的高校師生來説,一款趁手的 PDF 閲讀應用,非常重要。 市面上大部分的 App,「讀」的功能基本上都夠用,但是「寫」的功能,差別就非常大了。 2020 年 5 月,我在試用 LiquidText 之後,興奮地寫了一篇《 如何用 LiquidText 高效閲讀分析文獻? 》。 僅在少數派平台,這篇文章的閲讀量就已經接近 4 萬了。 直到最近,還時常有讀者留言或者後台私信問我 LiquidText 使用相關的問題,包括新的特性,和新支持的平台等。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回答。因為自從 2021 年起,我基本上就沒怎麼再用過它。 是我在文章中介紹的那些功能言過其實,不再好用了嗎? 不是。 我一直認為,LiquidText 在一眾 PDF 閲讀工具裏特色最為鮮明,能給科研文獻的閲讀者帶來最接近紙質閲讀的體驗。 況且,LiquidText 在筆記管理和易用性上遠超紙質閲讀。 但是,它依然被我從自己的工具系統裏面, 移除 出去了。

迴歸

遵循張玉新老師「重器輕用」的原則,我對筆記工具的選擇,有一條標準 —— 能和其他工具配合。再擴展一點,是不會把我限制到某一個設備上。 原先,LiquidText 的筆記導出,完全依靠 Word 或者 PDF 格式。 這些筆記,最多隻能作為文本拷貝出來。如果你需要尋找相應的上下文,還得手動到文章中,找到對應的頁碼。 而我在此時,已經習慣了深度鏈接( Deep Link) 和 Hook 帶來的便利。這種一跳躍就能回到原始文檔的上下文爽感,讓人用了就回不去。 所以,我選用的替代應用,是 MarginNote 。具體的結合方式,我在 這篇文章 中,有過介紹。 不過,MarginNote 的筆記體驗,比起 LiquidText ,差得實在有些遠。至於 MarginNote 思維導圖之類的高級功能,我又用不上。所以也覺得很 雞肋 最近,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查看收件箱的時候,從諸多郵件列表發來的信息中掃了一眼,看到了 LiquidText 的新功能。

我驚喜地看到了 LiquidText 的一些變化,查看一番後,果斷把它加 回到了我的工具系統中

改變

離開 LiquidText 已經一年多了。這段時間裏面,它增加了 3 個主要的新功能,分別是跨設備實時同步、文獻管理器整合,以及深度鏈接。下面咱們一一來講講。 首先是 同步 我當初用 LiquidText 的時候,還只有 iPad 版本。而後來,主流桌面平台也都有了。 但我對於 LiquidText 跨設備同步這個事兒,沒抱太大希望。 因為只要牽扯到跨平台,哪怕是用蘋果自家的 iCloud ,數據同步總是有問題。用 Ulysses 是這樣,後來用 Devonthink ,也是如此。莫名其妙各種錯誤,有時甚至還會有版本衝突。 這一段主用的 MarginNote ,最讓人煩惱的,也依然是同步。在 iPad 和 Macbook 之間,MarginNote 的同步功能三天兩頭遇到問題。 這可能確實是 iCloud 的鍋。對咱們普通用户而言,即時同步功能的缺失,讓人用起來不爽快,更不踏實。 而我沒有想到, LiquidText Live 目前跨設備同步速度,可以用「飛快」來形容。2021 年 9 月,LiquidText 官方的視頻(完整版 鏈接在這裏 ),展示了這一點。 因為 LiquidText 的這個「跨設備同步」,還包括了 Windows 版本,所以我估計用的不是 iCloud 。 即時同步不再「拉胯」,你真的就可以做到在 iPad Pro 上面用 Apple Pencil 寫寫畫畫,然後在其他系統裏面立即接續操作。桌面設備的大屏幕,和平板的移動性,有機結合在了一起。這種感覺,真的是行雲流水。 其次,是 和 Zotero 的整合 LiquidText 其實還給了一個和 Mendeley 整合的選項,但是我目前主用的文獻管理工具只是 Zotero 。因為 Roam Research 和 Research Rabbit 等工具目前首選支持 Zotero 。用一個文獻庫,就可以同時和多種工具溝通,這就是典型的 網絡優勢 第一次在 LiquidText 打開 Zotero 文檔,你需要進行連接設置。方法是一步步點擊默認選項。之後每次連接 Zotero ,都只需點一下按鈕就好。 選擇某篇文獻,點擊右上角的 Import ,就可以讀入 zotero 中的 PDF 到 LiquidText 。

一切的操作,都和普通 PDF 一樣。只是在閲讀和標註完成退出時, LiquidText 會提示你,文檔已經發生了修改,這些標記是否需要同步到 Zotero ? 選擇「發送」,就可以了。 在 Zotero 裏打開這個文獻,你會發現 LiquidText 裏你給文檔做的標註都已同步過來。這樣只需一次標註,就處處可以調用了。我覺得對於科研工作者和高校師生來説,這個功能非常貼心。 最後,也是最讓我欣喜的一個功能,是 深度鏈接。 LiquidText 裏面選中某則筆記後,你可以選擇 Copy Link 獲得深度鏈接。 在 macOS 版本操作則更加簡單,直接 Shift+Cmd+C 就可以拷貝。拷貝出來的深度鏈接,是 Markdown 格式,大概長這個樣子:

[(1910.10683v2 - Excerpt of: 1910.10683v2, p1)](lt://open/7EBcK2c960mM7FQFPdwxcg)

在其他應用裏,你只要點開這個鏈接,LiquidText 立即開啟,並且打開對應文檔中的精確位置,實現 深度跳轉 ,讓你看清上下文(context)。 LiquidText 是跨平台的。這就意味着對於同樣一個鏈接,macOS 裏面能跳轉,iPad 上面也能跳轉。你再也不必被束縛在某個平台或某台設備上。這感覺,如同在天空自由翱翔。 深度鏈接功能是最近(本文寫作時間為 2022 年 3 月 13 日)才發佈的。也正因為這個特性,我決定把 LiquidText 加回到工具系統中。 更令人興奮的,是因為深度鏈接功能的加入,Hook 用户也在呼籲將 LiquidText 納入支持列表。 Hook 這款 macOS  系統級雙向鏈接 工具,我曾經  在這篇文章裏面給你詳細介紹過  。開發者 Luc 秉持的理念,是應用間打破目前的孤島狀態,通過深度鏈接相互連通,讓用户把各種不同類型的信息資源深度整合。他們還專門為此 弄了個宣言。 目前,很多軟件開發者,都積極表態支持。 希望增加了深度鏈接的 LiquidText,也能早日加入進來。

成本

這些新的特性,並不是免費的。要想支持多設備實時同步,以及 Zotero 整合,你至少需要訂閲 LiquidText Live 。 深度鏈接功能,只需要一次性買斷 Pro 就好。但是如果沒有跨設備同步,你在一台設備上做的深度鏈接,只能在該設備上正常跳轉,靈活性會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沒辦法,我只好付費訂閲。通過 App Store 訂閲後,有 7天的免費試用期 ,之後才開始收費。如果你之前已經是 Pro 用户,還有一張 25% OFF 的折扣券可用。 作為一名學生,你可能第一反應就是「太貴了!」 確實,不算便宜。不過 LiquidText 對於學生的優惠力度,還是蠻大的。Live 訂閲 便宜了一半

小結

LiquidText 在不斷進化。因為加入了跨設備實時同步、文獻管理器整合,以及深度鏈接這三個重要功能,顯著改善了使用體驗,豐富了應用場景。我願意為它訂閲付費,並且重新納入到我的筆記工具系統中。 你目前用什麼應用來讀論文或書籍?從標註和筆記功能來講,它比起 LiquidText 有沒有更顯著的優勢?解決了你的什麼痛點? 歡迎留言,分享給大夥兒,咱們共同交流討論。 祝論文閲讀愉快!

感覺有用的話, 點贊 +「在看」 ,把它 轉發 給你身邊有需要的朋友。

訂閲 我的微信公眾號, 加星標 ,避免錯過新推送提示。

歡迎關注我的視頻號,時常更新。

歡迎來知識星球,查看已經積累下的數十篇精華帖子。更歡迎你提出自己的好問題。

由於微信公眾平台的限制,文中部分鏈接可能無法正常顯示與跳轉。如需訪問,請點擊文末「閲讀原文」鏈接,查看鏈接齊備的版本。 

延伸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