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位商界大亨,長期業績堪比巴菲特
財顧頻道的各位讀者,大家好。
投資是一場長跑,我們需要從書籍中汲取力量。蘇寧金融財顧頻道聯合蘇寧金融研究院推出“財顧薦書”欄目,每期一位主理人,負責向大家推薦一本經典書籍。
本期主理人為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薛洪言,他推薦的書目是《商界局外人》,作者是威廉·桑代克。這本小書之所以值得推薦,是因為這是一本從投資者視角看待CEO行為的書籍。本書用“任期內帶給股東的年複合收益率”來評價上市公司CEO的表現,在美國企業界選出表現堪稱驚豔的CEO,比如連續30年的年化收益超過20%,然後集中展示這些CEO的行為模式和治理政策。對價值投資者來說,讀一讀這些CEO的做法,某種意義上和拜讀巴菲特的致股東信有一樣的效果,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從中長期看,究竟什麼才是決定中長期優秀業績的核心因素。
以下為推薦正文,希望大家閱讀愉快,有問題也歡迎留言交流。
書籍開篇,作者就直言不諱地做了結論性說明,“事實表明,過去50年裡,絕大多數出色的、真正了不起的CEO,都是資本配置高手。”正是作者秉持的這個觀點,讓這一本描寫企業CEO行為的書籍對投資者具有了重要參考價值,因為某種意義上,作者是以巴菲特為標杆蒐羅並展示商界中的“巴菲特們”。
書中一共整理展示了8位“商界巴菲特”的優秀業績、經營理念和資本配置策略,這8位CEO的共同點是給企業的長期投資者帶來了優異的回報,多數是在長達二十年的維度上實現了每股價值平均20%左右的增長。
讓人略感意外的是,這些“商界巴菲特”們的優異業績並不為眾人所熟知,他們既不是明星CEO,也懶得做明星CEO,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作者稱他們為“商界局外人”。
商界局外人在通行的企業管理層面略顯特立獨行,比如推崇去中心化、喜歡放權、不喜歡插手瑣碎的管理實務等,但無一例外都很重視資本配置,且遵循了相似的資本配置理念:著眼於中長期價值、重視每股價值而非企業規模、喜歡低估時的回購、不盲目擴張但敢於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進行併購甚至融資併購……
換句話說,這些商界局外人思考問題時更像投資人,而不是經理人。他們專注於那些商業特徵非常有吸引力的行業、有選擇地利用槓桿買入偶然出現的大資產 (包括自家公司的股票) 、改善經營、支付債務;重複上述做法。最顯著的一個特質是,這些CEO非常喜歡交易自家的股票,如書中所總結的:
當自己公司的股票被低估時,他們就買入 (常常是很大的數量) ;當自己公司股票昂貴時,他們就用其置換其他公司的股票或籌集廉價資本為未來的增長提供資金。如果找不到讓人心動的專案,他們就安於等待,有時候要等非常長的時間……
其實,這些行為很像優秀的價值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低估時買入、高估時賣出、耐心等待時機。同時,這些行為也是巴菲特所鼓勵和推崇的:當公司的股價被顯著低估時,用富餘資金進行股票回購可以顯著提升每股價值,真正做到股東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對於已經步入成熟期、手裡有大把現金的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回購一樣可以實現每股盈利的穩定增長,其邏輯是回購可以降低流通股數量,通過縮小分子來提高每股盈利水平。
不過略顯遺憾的是,當前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購氛圍並不濃厚,很多上市公司只是將股票回購視作提振股價的一個手段,偶爾為之,並沒有從戰略層面重視回購對提升每股盈利的意義。事實上,很多上市公司寧願把現金用於低效的擴張或併購,也不願意回購已經破淨的股票,本質上還是追求企業規模而非股東利益,畢竟,企業規模對應的往往是高管的薪資和行業地位。
在這種氛圍下,也難怪A股市場更喜歡成長賽道,因為成長賽道既便不回購也能實現每股盈利的穩定增長,而成熟賽道如果不重視回購,每股盈利是真的會停滯的。
好了,推薦就到這裡,感興趣的讀者建議去讀一讀原書,相信會有更深的收穫。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資訊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本文由公眾號“蘇寧金融研究院”原創,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
(可在 “蘇寧金融研究院”公眾號後臺回覆“進群”,掃碼新增小助手微信, 免費加入蘇寧金融研究院讀者交流群,群內每日分享市場觀點 。 )
編輯:孫江永 毛德芬
點選“閱讀原文”看更多
↓
- 中國銀行18萬億存款之道
- 貴州茅臺,“一哥”的隱憂
- 令人不安的全球糧價上漲
- 平安銀行VS招商銀行:零售銀行還值得追捧麼?
- 我們究竟距離財富自由還有多遠?
- 招行,1199億利潤之道
- 開年以來A股下跌的三階段覆盤及後市展望
- 那些華爾街頂級投資大佬,是怎樣血虧掉億萬美元的?
- 建設銀行20萬億存款之道
- 股市應聲大漲,金融委會議說了什麼?還能繼續漲嗎?
- 經濟開門紅,隱患在哪裡?
- 尋找券商股中的“招商銀行”
- 這8位商界大亨,長期業績堪比巴菲特
- 招商銀行是怎麼搞存款的?
- 從“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新能源的風向變了嗎?
- 兩會穩增長,A股三月“紅”?
-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七大關鍵詞值得關注
- 全國兩會臨近,哪些看點值得期待?
- 多地樓市鬆綁,A股房地產板塊值得參與嗎?
- 對俄製裁升級,對國際政經格局的影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