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的越南,已經是三胎車的王國

語言: CN / TW / HK

文|Dedee

前幾個月,車圈一度出現了一個傳言:有“亞洲特斯拉”之稱的越南電動車品牌VinFast,將用自己售價5.55萬美金,402匹馬力,6.3秒百公里加速,WLTP工況近600公里的電動SUV VF9叩開中國大門,和中國品牌和國際大牌來個同路競技。

當然很快的,這個傳言就變成了謠言——VinFast沒有入華的打算,惠州拍到的那輛VF9不是準備來華售賣的新車,而是來中國找適配部件的試用車。

於是乎,這個小道訊息也促成了ACW越南汽車產業的第二篇文章。我們將從1990年代,越南摸著中國走上改革開放之路說起,來好好聊聊這個“很小,但是充滿活力的新大區”。

雖然身處東南亞如此優越的造車大區,越南的汽車產業比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國晚了足足30年左右。不能說是大區倒數第一,也是個典型後進生。

想了解當年越南的汽車工業“後進”的有多離譜,很簡單——我們無比熟悉的Jeremy Clarkson曾在1995年前往越南探過路,並留下了《Jeremy Clarkson’s Motorworld》系列越南篇。

當時,這個國家剛剛開放4年。

紀錄片中,腐國老司機表示越南美食讓他流連忘返,越南風景美絕人寰,但道路、交通工具尤其是機動車……堪比糟糕的中世紀。但他依舊矜矜業業地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將路上交通工具都試了個遍。

首先是蘇聯在援越時期留下的GAZ越野車和東德的依髮卡車。

在他看來遠不如田間牛車靠譜,既不安全也沒速度——除了能響的喇叭,簡直一無是處。

尤其是依發,27年前的大猩猩將它譽為“世界上最爛的車,能甩出第二名老遠”。一來,的確是在吐槽蘇聯和它的小弟們過於優秀的汽車製造業,二來是感慨越南同樣過於優秀的路況路面,就連這輛車的備胎,都已被磨得絲般順滑。

之後是美系車。

多是越戰失敗後美軍遺留下來的老爺車——比如一輛酷似雪佛蘭Impala的公交車。對,真是公交車!除了車殼還是原來的樣子,裡面的一切早已面目全非。

發動機早沒了,被重灌了一個柴油發動機;避震也被替換成了腳手架鋼管;原來的兩排四座早拆了,重安了三排座椅,肉眼可見的載客量為15人,即每排坐5個人(不過大猩猩說載客量為20人)。

最牛叉的操作是踩離合器換擋,司機必須開車門才能完成。

大猩猩正渾身難受地坐在駕駛座上,一會兒開門一會兒開門,叨逼叨這輛車開起來有多難受驚悚的同時,身後幾位越南乘客們都安之若素談笑風生,早已習慣了這種“坐了不死,天選之子”的改裝公交。

能徹底剋死美國人的,還得是連自己命都不看重的越南人。

類似遭遇還有越南公交車,他們的行駛方式也讓大猩猩明白啥是真正的陰間操作。

公交車門隨時隨地突然開啟,冒出兩個精壯的越南男人。他們半吊在車外,儘可能地伸展著四肢,一邊手舞足蹈一邊對著過往行人和車輛大吼大叫,看起來是如此地理直氣壯,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陰間的門口瘋狂搖擺。

按照大猩猩的說法,即使曾和美蘇兩大陣營深入互動了十幾年,但法系老爺車依舊是越南的本命。數量和種類都是最多的,當然,絕大部分也都是“公主身,丫頭命”,成為越南專屬商用車。

比如全球首輛前驅車雪鐵龍Traction Avant,這種牛B閃閃的古董車在我們看來完全應該進博物館供起來,卻依舊在越南各地發揮餘熱——由於過於優越寬敞的空間,越南人將它們的後排直接拆了,改成三排條凳,能輕鬆擠進三戶五口之家。

真·三胎車早在27年前,在越南已經誕生。

此外,曾是法國國民車的雷諾Dauphine和標緻203,也是越南能見度最高的轎車,尤其是道路環境最優秀的胡志明市,各個時期的Dauphine和203在此間通行無阻。也正是這兩款車,讓之前開車開得欲仙欲死,眉頭可以生生夾死南方大蟑螂的大猩猩終於舒爽了不少。

以上這番試車,也將越南為何在20世紀末,身處東南亞如此優秀的匹配機制之下,卻絲毫沒有長進的原因表達得清清楚楚:前45年是法屬殖民地,1960年代開始遭遇越戰,1975年成為蘇聯在東南亞的首席大弟子——直到1991年老大哥解體,越南才開始睜眼看世界,順便審視一下自己。

但另一方面,越南又是一個極富創造力的國家。

1995年,一個越南工薪階層的平均月薪為30英鎊,基本上處於要啥沒啥的初級階段。正是這種環境讓每個越南人都有“萬物皆可修,萬物皆可用,廢物也能修,廢物也能用”的覺悟。

當地幾乎買不到濾油器等任何標準化的汽車零配件,但許多在西方人眼中早該報廢超生的老爺車依然在超期服役。

想退休?門兒都沒有。

即使破到只剩下半副車架,越南人依舊有本事讓這半把老骨頭繼續幹活。比如給它配上純手工打造的零配件。當然,後者肯定無法通過任何車檢。再當然,那時的越南也沒有車檢這個概念。

這也是為何,越南街頭活躍著的許多老爺車——大猩猩只能說它出自哪個品牌,而不敢拍斷肋骨說它就是哪款車,畢竟核心啥的早已物是人非。

不過,1995年的越南也有讓大猩猩躍躍欲試的交通工具。

首先就是摩托車。

當時的越南,已經有600萬輛摩托車。

最受歡迎的是Honda Dream 100。甚至因為這隻售價超過2000英鎊的本田小龜霸,當地人都直接管摩托車叫Honda。它擁有100cc的排量和超級五人座——明明至多隻有前後兩個人的座位,越南人卻覺得擠一擠剛剛好,能完美容納一家五口。

說起來,它才應該是三胎車鼻祖。畢竟不吃不喝5年半才堪堪買得起這麼一個大寶貝,不得可勁兒用才行。

當然,越南的街面上不只有Honda Dream 100,還有大量從海外運過來的歐洲正黑旗老摩托……以上是高情商說法。低情商講就是二/N手貨,甚至報廢品。

但之前已經說了,越南不差心靈手巧的手藝人,任何破車經他們之手都會煥發第二春!尤其是一些外觀底子本就優秀的義大利古早摩托車,比如Lambretta。

在無數越南手藝人的翻新下,原本處於金字塔底層的Lambretta老摩托們一躍成為了越南青年揮灑荷爾蒙的最佳道具,尤其是一些開過洋葷的“越僑”,他們帶頭寵幸這批早已沒人要的正黑旗沒落貴族。

於是,每週日的夜晚,全越南20歲以下的青年男女就會騎著各類老摩托在大小街道瘋狂轉圈對衝,順便談個情說個愛啥的。各種架勢與姿勢,《紫禁之巔》中暴雨天尬舞的晴天和天蠍都要甘拜下風。

他們中有不少人堅信,只要能成功地胯下生風,就能成為整條街最靚的鬼火少年,有了和村花夢幻聯動的資格與勇氣。

第二個讓大猩猩無比舒爽的交通工具,是百聞不如一坐的“客先死”,一款法國殖民者為了避免體味到司機的汗味和五臟六腑精華之氣,發明的一款頭尾反向三輪車。

大猩猩認為,這是他比較過後,全越南乃至全球最完美的交通工具。優雅、安靜——當然是對活著的乘客而言。畢竟前座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一旦發生交通意外,乘客就是妥妥的肉盾,“客先死”的大名由此而來。

不過,大猩猩更關注的點是人力車伕50美分的時薪。他認為這個價格對後頭拼命蹬車的司機而言,屬於非常嚴重的剝削。

以上,也是當年大部分歐美人對於越南的矛盾看法——傲慢又憐憫。因為當時擁有七千萬人口的越南,1994年的汽車年銷量僅為一萬臺,且都是進口車,妥妥的汽車工業“零”國。

片尾,越南有史以來的首場車展,即第一屆胡志明市車展旌旗招展繡帶飄揚地開幕了。福特、馬自達、本田等品牌擠在什麼裝飾也沒有的白色展廳內粉墨登場。對了,其中還有一輛寶馬七系,負責鎮場。

河內郊外,一條“中世紀”般的泥濘小路,大猩猩表示寶馬已經看中了這條路後頭的空置廠房,準備作為525i在亞洲的生產基地。

不知是大猩猩尚不知情還是故意忽略——事實上,就在《Jeremy Clarkson’s Motor World》越南篇播出的前一年,三菱汽車越南有限公司已經成立,它也是越南最早生產和銷售汽車的合資公司。

同一年,福特越南公司、Toyota Motor Vietnam(TMV) 和梅賽德斯-賓士越南有限公司 (MBV) 成立。其中,福特越南公司是美越邦交正常化以來,第一家在越南投資的美國公司。

1996年,鈴木和本田也來了。這對臥龍鳳雛(發自內心的讚美)憑藉著摩托車和汽車製造,迅速成為了越南車圈文體兩開花的典範。

一年後,越南的第一家本土造車公司長海集團公司正式成立。據瞭解,大猩猩發現的那家寶馬製造工廠,其實是長海的廠子。寶馬在越的產品都是這家本土公司生產的。

1999年,現代汽車也來到了越南,與當地的清公集團聯姻成立了現代清公越南公司……

截至2000年,共有8家汽車企業在越南成立。2007年底,這個數字上升到了15家,其中14家為合資企業。當時,他們在越南的總投資越過8億美元,年生產能力超過17萬臺。但由於配套基礎差,規模化生產程度低等多方面原因制約,導致廠商的產能利用率不到50%,實際銷量不到年產量的四分之一。

而按照路透社的說法,越南汽車產業的真正爆發,其實是從2010年中後期開始的,並在2014到2015年迎來了“真正的爆炸式增長,正式邁入‘汽車時代’”。

正是在這兩年,當地本土品牌長海汽車的銷量超過了豐田,成為當地汽車市場的god新father。全國汽車年銷量也終於突破15萬輛。

這時間節點真是太巧了,恰恰是大猩猩探訪越南之後的第20年。

據經濟學人智庫的調查顯示,當時越南的人均生產總值為1500美元(約合10641人民幣)。但該國的家庭金融資產在10萬美元(約合70萬人民幣)到200萬美元(約合1400萬人民幣)之間的家庭數量是全球範圍內增長最快,使得當地豪華車的銷量大大上升。

比如自2007年開始,寶馬在當地的銷量均是每年上漲20%-30%,到2013-2014年,該品牌的年銷成績雖然不及東南亞老前輩泰國和印尼,但已經徹底贏過了菲律賓。

也難怪這兩年,越南被稱為“摸著中國過河”的典範,將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模仿得形神兼備——類似的成本較低的勞動力資源,類似的優勢地理位置與海運便利……等等。

截至去年,越南全國總人口數為9700多萬,汽車年銷量為41萬輛,保有量達到300餘萬輛——在我們而言的確不值一提,但之前說過,1994年越南的汽車年銷數字為1萬輛,近30年間增長了40倍!

的確可喜可賀。

但依舊有不少專家對當地的汽車產業發展持謹慎態度,比如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越南和東盟研究中心負責人弗拉基米爾·馬澤林。

他表示:即使未來越南的汽車製造本土化程度不斷提升,但如果不建立完善的產業鏈體系,也難以擺脫汽車設計依靠義大利、晶片依靠歐美、零部件依賴中國的局面。即使號稱“自主品牌”,也不過是“冠名”而已。

也真被馬澤林說中了。

今年3月末,“亞洲網紅”VinFast就因為晶片和零部件無法自專而差點輸麻。

當時,上海疫情導致半導體IGBT斷貨,造成越南本地生產線直接停擺。2019年以來在越南佔盡天時地理,今年年初一口氣兒釋出了三款新車型,時刻代表越南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造車新勢力……最後還得靠從事相關零部件製造銷售的相熟華僑,通過關係用高價買到英飛凌江蘇無錫工廠的產品,才苟活過來。

是的,這30年來真正在越南大小工業園區落地生根的製造企業,是紡織服裝和消費電子類的。因為他們屬於產業鏈短、粗加工、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今年上半年,這兩類企業的同比增長率分別是21.6%和13%。

換句話說,電子和紡織出口目前依舊是越南GDP最強勁引擎。

這其中佔比最大的企業之一,就是韓國三星。

據瞭解,2016年時越南共有15萬人從事資訊和移動業務,其中的13萬,隸屬於三星集團。而在2021年,三星越南分公司的全年營收為742億美元,佔到越南GDP的五分之一!

因此這兩年,越南也有了“三星殖民地”的新稱號。

也因此目前熱衷於從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撈錢的越南,想迅速發展汽車之類產業鏈長、深加工、技術密集型的高精尖產業……的確是有些“難上頭”。

即使越南在認真摸著中國過河,大力發展製造業,希望將汽車逐步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目前情況看,越南依舊缺乏成為世界工廠的“覺悟”。

B站某知名UP主說過一個頗有代表性的“越南破產案”:一位略有家資的小開2014年在越南中部的洞海,一個盛產橡膠的省會城市搞了一家實業廠。

按照他的前期估算,越南開廠如同開掛,所有成本相加比國內便宜起碼一半。誰知最後只熬了1年不到就暴負歸來。

在他看來,之所以能憑一己之力在短短一年內,從揣著熱錢的小開到穿著開襠褲的癟三,除了自己過於傻波一,越南的人和電也是功不可沒。

前者,由於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得越南人,尤其越南男性的勤勞指數和當地氣候成反比。小開為了省事,直接招了附近相鄰兩村,兩大家族的數十名男工。這些人沒事兒就摸魚,有事兒就種地,動不動還愛玩集體失蹤,還時不時cos一把東南亞西西里人,在工廠內進行物理切磋。

中國老闆真是苦不堪言,不是在勸架路上就是在找人途中。

讓老闆苦不堪言X2的是越南電壓。後者的不穩定輸出一直都處於穩定發揮的階段。這直接導致工廠幾乎天天都有機器癱瘓。他每天不是在修這臺機器就是在修那臺機器,成功讓工人實現兩班倒。

兩者相乘,使工作量只達到預期的五分之一。

再加上原材料不給力,收割後迴圈遭遇暴雨暴晒暴雨暴晒……最終產品合格率只有40%,堪堪摸到國內一半水平。

這位年輕負翁用自己的血淚史,告訴所有想去越南發家致富娶老婆(最後三個字可以劃掉)的白日夢想家——越南的確是21世紀的新熱土,它正在復刻40年前的中國。只不過,請選好地方和方向,最重要的是,還必須有一位優秀的地頭蛇。

這也是為何許多高精尖產業都會慎之又慎地看待那些不發達地區。因為他們的原始叢林競爭,江湖競爭,野蠻競爭的難度遠高於成熟市場。

尤其是與汽車相關的一些零部件企業,基本都不願意在越南落戶。

一來,當地缺乏其它東南亞大區優秀的工業和深加工配套機制。比如鋼材,越南多產建築用的粗鋼,汽車用鋼基本只能依賴進口;二來,越南河內、胡志明等大城市的CBD房價基本上已經和北上廣深相差無幾;三是勞動力培訓成本過高,當地工人不僅沒有三班倒等流水線作業的覺悟,還多抗拒培訓。

曾有相關外企動過“扶貧”的慈善心。然後,他們就非常認真地算了一筆賬,發現雖然越南工人的工資只有中國的一半,但投資建廠、培訓員工、實習上崗,外加各種保險……各項成本費用疊加,成本至少要高出中國1倍。

畢竟成熟市場成本雖貴,但起碼還講規矩與規則。而正在發展的越南,其實藏著許多看不見的沉默成本……還不如繼續為中國添磚加瓦。

27年前,大猩猩曾將越南人比作“亞洲的義大利人”:做事隨心所欲,毫無章程可言。比如任何城市任何道路都不需要紅綠燈,不分車道,任何非機動車都將安全帶拆了,摩托客都不戴頭盔,“客先死”大大咧咧逆行,與公交車搶道。

而以上這些物和事,很早都寫入了當地交通法。

27年後的現在,已經有大大小小40家左右的汽車品牌,400多家相關產業的企業工廠進入越南。其中,本土汽車製造商長海汽車不僅擁有輕卡和重卡的組裝和製造相關技術,甚至已經開始將成品出口到泰國、菲律賓等國。

還誕生了被譽為“亞洲特斯拉”的VinFast。

但是,現在及未來的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和智慧汽車的相關政策支援,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與技術標準,在越南依舊是一片空白。目前,僅有數百個充電樁苦苦支撐著這個“東南亞第一熱土”的門面。

“客先死”依舊隨處可見,只不過價格貴了不少——20分鐘的環城遊覽需要花費10萬越南盾,大約為人民幣30塊錢。

免責宣告: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創作者,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