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漸趨疲軟,新華三千億目標難落地
隨著我國資訊化建設需求日益旺盛,雲端計算、大資料、5G、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走入公眾視野,企業數字化產業升級愈發火熱。數字化產業升級轉型賽道的巨大發展空間,為眾多科技公司提供了肥沃的生存土壤。近些年來,我國科技企業也得以飛速發展。
在眾多科技企業之中,新華三集團便是藉助數字化浪潮快速崛起的典型企業之一。近幾年來,背靠紫光股份,新華三廣泛佈局計算、儲存、網路、5G、安全等數字化基礎設施業務,可謂跑得飛快,更是高調提出“進軍千億級企業”的目標。
雖然新華三2022年上半年財報的營收資料也有亮點,但是行業內外也開始注意到,在飛速發展的背後,新華三似乎面臨著增收不增利的問題,在市場拓展方面表現也不及預期。“千億目標”究竟是新華三腳踏實地的五年計劃,還是炒作噱頭呢?外界頗多質疑之聲。
增收不增利,千億目標落地難
新華三集團正式成立距今已經7年。2016年4月,隨著國內最大的綜合性積體電路企業紫光集團旗下的紫光股份對華三通訊技術有限公司51%股權交割手續的完成,華三通訊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整合成為新華三集團。
新華三集團正式成立後,借力於紫光系得以飛速發展。去年四月,紫光股份董事長兼新華三集團CEO於英濤更是在2021NAVIGATE領航者峰會上提出了“做到市場份額前三”、“進軍千億級企業”的發展目標。可見集團方面對於自身發展保持了十分樂觀的態度。
但是,業內對於新華三發展情況的看法與集團自身的看法並不一致。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於當前新華三的發展狀況而言,千億目標過於“激進”。同時,質疑“全國前三”、“千億級企業”是否只是紙上談兵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事實上,人們對於新華三發展的質疑有據可依。早在去年7月,紫光集團就因為債務違約釋出了破產重組公告,而後作為紫光集團旗下重要企業,有關新華三集團“經營狀況不好”、“增收不增利”的說法,便傳得沸沸揚揚。
2022年上半年的財報資料,也再次印證了公眾質疑。資料顯示,本年度上半年,新華三企業歸母淨利潤共計9.6 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單從2022年第二季度來看,新華三今年二季度企業歸母淨利潤5.9 億元,同比下降了9.8%,歸母扣非淨利潤5.1 億元,同比下降7.6%。也就是說,近期的新華三的確正在面臨淨利潤下滑,增收不增利的尷尬。
除了出現淨利潤下滑問題外,細看新華三近兩年企業財報資料,不難發現新華三還在面臨著企業營收增速下滑的難題。2021年,新華三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總額443億元,同比增長20.5%,2022年上半年企業營收總額344億元,同比2021年上半年增長11.9%。相比2021年企業營收增速,2022年上半年企業營收增速漲幅縮水了接近一倍,增速明顯減緩。
針對企業淨利潤下滑和企業營收增速下滑的問題,新華三方面更多地將其歸因於疫情影響帶來的客戶採購意願降低、人民幣匯率波動導致的匯兌損失、政府補貼減少造成的非經常性損益等。
但是,在這些外部環境影響的背後,盈利能力不足,恐怕才是影響新華三企業經營狀況的主要原因。
2021年,新華三在資訊科技行業的毛利率為19.5%,其中,ICT基礎設計及服務業務毛利率達到了為25.7%,而IT產品分銷與供應鏈服務業務毛利率只有7.9%。2022年上半年整體毛利率為21.7%,沒有顯著改善。再看同期同行業達到千億級的企業,華為2021年綜合毛利率為48.3%,近期思科的毛利率更是高達63.3%。
相比同行業企業盈利能力而言,新華三的毛利率表現遠遠不夠。同時,從新華三的業務結構上看,新華三一直在ICT領域相關的低毛利業務上持續發力,沒有走上利用高科技盈利的康莊大道。想要提升盈利能力,新華三需要儘快走出依靠低毛利業務賺錢的困局。
另外,企業經營與人員管理成本的增加也是造成新華三盈利能力承壓的原因之一。早年,新華三還曾因為企業人員加班費的管理問題在微博上大鬧一場。
研發人員借加班之名大肆吐槽企業薪資水平低,漲薪幅度小,對此集團CEO於英濤直接在微博公開怒懟。加班事件沒有得到妥善處理,但此次事件卻暴露出了新華三企業經營與人員管理方面的疏漏。
而今,在新華三“激進”的發展步伐之下,企業的銷售人員、服務人員以及技術人員隨著企業專案增加不斷擴充,這無疑大幅再次增加了企業的人力成本支出,使得企業淨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新華三的企業經營與人員管理壓力更將只增不減。
值得一提的是,新華三還在始終保持著高研發投入的策略,2022年上半年企業研發投入接近二十五億元,同比去年增長了11.7%。雖然企業加大投入對於促進行業發展而言是好事,但是對於當前營收增速放緩、淨利潤承壓、毛利率表現不佳的新華三來說,高投入高成本可能會是進一步加劇企業經營壓力的導火索。
總的來說,當前新華三想要衝擊千億級企業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願新華三能夠在加快前進步伐的同時,冷靜思考企業面臨的發展困局。在仰望星空的同時,也能夠腳踏實地,爭取早日邁進千億門檻。
市場拓展不及預期
數字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浪潮確實帶給了我國科技企業許多快速崛起的機會。但如今科技企業之間越來越“內卷”,無論是頭部企業還是新興企業,都在為拓展市場版圖而殫精竭慮。對於新華三而言,下沉市場與出海佈局成為企業主要的市場拓展方式。
下沉市場方面,目前相比於一線和新一線數字轉型升級進展較快的城市,三四五線城市與鄉鎮的數字化程度相對較低、數字化轉型程序慢,對於提出數字化轉型方案的科技企業需求更大。因此,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將目光聚焦在了下沉市場之上,這其中也包括新華三。
今年4月,在新華三集團對外的《數智新商業,鏈通新未來》報告中,新華三集團副總裁、商業BG總裁王鑫便毫無保留地展示出了新華三要“在數智時代大舉開拓下沉市場”的計劃目標。
然而,想要向三四五線城市與鄉鎮拓展市場絕非易事。主要原因在於,下沉市場的客戶型別存在數量較大、分佈範圍廣的服務難題。同時,下沉市場數字化發展基礎差,伴隨發展能力弱、發展不平衡、區域經濟實力差異大等問題。
為了能夠實現市場拓展,新華三投入相當大的精力上線了新華三商城。但從目前應用效果上看,新華三在下沉市場的表現不及預期。
一方面,新華三的自身服務能力仍然沒有下沉,下游渠道不夠穩定的問題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新華三集團副總裁、商業BG總裁王鑫也強調當前行業下沉市場的管理仍然不夠精細,難以保證合作伙伴的利益。
再看新華三在海外佈局方面的表現。2019年4月,新華三就在2019Navigate 領航者峰會上正式公佈了將以H3C品牌開拓海外市場的計劃,並在展區積極展示了面向海外市場推出的一系列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早早將海外佈局提上了日程。
今年5月,在2022 NAVIGATE領航者國際峰會上,新華三再次對外公開發布了2022年國際業務戰略佈局,從生態戰略和場景化解決方案兩個方面入手繼續貫徹了“出海戰略”。
新華三官宣開拓海外市場計劃至今已經四年有餘,在這四年中,新華三主要還是藉助著企業的硬體優勢產品來加速出海計劃,通過交換機、路由器、無線等ICT領域產品打造市場競爭力。雖然ICT基礎幫助新華三在海外市場搶佔了一席之地,但也進一步加強了新華三傳統ICT廠商的標籤。
加強傳統ICT廠商標籤,對於新華三而言並不是好訊息。主要原因在於,新華三想要實現千億目標,就需要打造較強的數字化品牌認知。新華三的發力方向也一直是通過數字化服務推動數字化轉型。當下這樣不斷依靠ICT產品拓展海外市場的方式,對於想要強化數字化品牌形象的新華三而言,無異於飲鴆止渴。
市場拓展的確是企業想要實現高速發展的必經之路,而選擇攻略下沉市場和進軍海外市場也是正確的選擇。而如何在跑馬圈地的同時,保證企業的業務能力與服務水平,維持品牌形象對於新華三而言,是一個需要慢下來思考的問題。
結語
無論如何,數字化升級轉型浪潮的來臨都為科技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儘管目前來看,新華三存在發展漸趨疲軟的問題,但作為我國經驗豐富、發展迅速的科技企業之一,新華三未來也是大有可為。
想要成就千億目標的夢想,新華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下企業營收增速放緩、淨利潤承壓、市場拓展不及預期都是新華三衝擊千億級企業的難題。但願未來新華三能夠保持初心,尋找到企業高速發展與打造可持續品牌形象的平衡點,真正走出千億之路。
- 被漢服改變的90後們:把熱愛做成事業需要多少勇氣?
- 江行智慧入選“WISE 2022隱形冠軍未來新趨勢企業”
- 由SaaS轉向PaaS,釘釘大換血能否換來改命
- 尚品宅配、歐派激戰整裝市場
- 天鵝到家的流量生意,難做!
- 位元組跳動擱置上市計劃?為啥中國最大獨角獸為啥突然不上市了?
- 百元面膜成本僅10元,敷爾佳一路“割韭菜”上市?
- 發展漸趨疲軟,新華三千億目標難落地
- 300億的藍海市場同時擁有資本與“消費降級”
- 雀巢中國,其實是輸給了自己
- 掙扎求存,網易嚴選的未來在哪?
- 業績增速放緩,孩子王能否跨越難關?
- 火熱未減的刷酸市場,何時跌落神壇?
- 京東健康、平安健康To B各有倚仗
- 屢次登上熱搜的東軟集團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巨無霸?
- 不安分的美圖,上半年虧損3億
- “快遞茅”光環失色,順豐再難“順風”
- 盈利承壓,高階質疑,良品鋪子遭遇煩心事
- 解析“Web3悖論”的內在機理與突破路徑(下篇:破局)
- GMV進入下滑通道,淘寶天貓還能代表電商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