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Bose都看好的技術,能拯救TWS耳機的音質

語言: CN / TW / HK

自從蘋果釋出第一代AirPods並引領藍芽耳機成為一種新的潮流,市面上就開始湧現出大量的藍芽耳機產品。各大手機廠商及時跟進蘋果的節奏,連索尼、Bose、JBL等老牌音訊企業也紛紛推出自家的TWS耳機產品。一時間,藍芽耳機呈井噴式發展,2018年TWS耳機出貨量不到5000萬部,而到2021年已經超過3.1億部,短短三年出貨量增長了6倍,普及發展速度相當恐怖。

如今在地鐵公交甚至馬路上,隨處可見人們佩戴著TWS耳機。而支援降噪功能的產品出現後,讓這種現象進一步普遍化。但是,時至今日仍舊有不少有線耳機的忠實擁護者,他們認為TWS耳機音質不好,甚至連最入門的有線耳機都比不了。 說實話,前幾年TWS耳機的音質確實是“聽個響”,但時至今日情況已完全不同,隨著處理晶片的不斷升級,在TWS耳機上也同樣能享受無損音質。

(圖源:蘋果官方)

不僅如此,TWS耳機似乎正在朝著“計算音訊”的方向發展,蘋果新款AirPods Pro 2就支援了自適應均衡功能,會根據使用者的耳形結構對音質進行自動優化。近日,Bose新推出的QuietComfort II也支援類似的音質優化功能,讓TWS耳機具備“個性化定製”的特性,提升使用者的聆聽感受。

這種針對每個人耳道差異對音訊進行優化的技術,更考驗品牌對音質的調教實力,以及耳機處理晶片的效能。它確實能實質性地提升耳機的音質,但對技術門檻的要求應該也會更高。或許,這一技術能拯救TWS耳機音質不被看好的現狀,幫助國產企業實現彎道超車,但也很有可能會全面拉開不同品牌間的實力差距,甚至讓山寨產品無法生存。

TWS耳機音質還得靠調音拯救

Bose新推出的QuietComfort II主打的是“千人千耳,因你不同”,其搭載了Bose CustomTune智慧耳內音場調校技術。據官方介紹, 該技術在你佩戴上耳機並開機後就自動啟用,內建麥克風會根據你的耳道結構,對音效的反應進行測算,並以此制定出專屬於你的聽覺效果和消噪體驗。也就是說,耳機會根據每個人耳朵結構的差異,對音質和降噪進行微調優化,讓每個人都能得到最舒適的聆聽感受。

(圖源:Bose官方)

除了軟體層面的定製優化,在硬體層面Bose也給消費者提供更靈活的搭配方案。QuietComfort II配備了全新的Fit Kit適耳套裝,包含3副左右耳塞和3個穩固環,擁有3*3種組合方案,讓使用者能自由搭配出最舒適的一套方案,提高佩戴感受和牢固性。通過軟體層面的優化,以及硬體層面的組合搭配,Bose帶給使用者一種個人定製化體驗,這應該是TWS耳機產品上的頭一回。目前還不清楚這能帶來多大的提升,但或許會是未來TWS耳機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除了以上這項技術,QuietComfort II還搭載了定製的獨立消噪晶片,配合Bose強大的演算法,在降噪能力方面應該會有較大的提升。而音質一直是Bose的強項,其專業的三頻動態均衡技術配合CustomTune技術,也能讓聲音的清晰度和生動性更上一個層次。 綜合來看,QuietComfort II確實是一款非常出眾的TWS降噪耳機,相比蘋果的AirPods Pro 2也是不遑多讓。

(圖源:Bose官方)

小雷瞭解到,蘋果AirPods Pro 2上搭載的個性化空間音訊功能,可以藉助iPhone上的原深感攝像頭,來構建你頭部的幾何結構。內建的H2晶片會根據你的耳形進行特別運算,來提高耳機的音質和降噪效果。其技術原理和Bose的CustomTune比較類似,不過蘋果是根據耳朵外部輪廓進行計算,Bose則是深入到耳道內部,可能後者的效果會更好一些。此外,Bose在硬體上也做到了個性化定製,這一點相比蘋果更貼心一些,這或許就是它賣得比AirPods Pro 2更貴的原因吧。

如今,蘋果和Bose最新的TWS耳機都加入了個性化音質調校功能,可能會引領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以前,音訊企業只能通過對動圈單元進行調校,來改善耳機的音質,有些品牌調校風格可能偏向於低音或人聲,那產品出廠後也自然附帶上這種特性。但對於消費者而言,並非所有人都喜歡這種音樂調校風格,那麼在購買產品時就會比較糾結。如今,計算音訊技術的出現,就根據每個人的喜好進行調音,增強音質的同時也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風格。

(圖源:蘋果官方)

不過,目前可能就老牌音訊企業擁有這樣的調校實力,內部核心演算法對技術底蘊要求還是挺高的。國產品牌如何去面對這一變化,可能會關乎到未來產品的發展,如果無法掌握類似的優化技術,衝高端將會變得非常困難。

計算音訊會是新的趨勢?

近幾年,除了小米、華為,OPPO、vivo等品牌也在積極發展可穿戴裝置產品線,也推出了數款TWS耳機產品,其中,vivo TWS 2和OPPO Enco X2的口碑都相當不錯。但是,多數品牌的旗艦產品最高就賣到999元,還無法邁過千元這個門檻。耳機發燒友之間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千元以下的耳機就是聽個響”。也就是說,多數國產TWS耳機在發燒友眼中也就是聽個響的水準,難登大雅之堂。

不過,國產品牌也在努力提升耳機的音質表現。 小米Buds 4 Pro搭載了創新“獨立空間音訊”技術,通過耳機獨立計算能力來對音質進行優化,配合定製的超動態雙磁動圈,以及LHDC傳輸技術,讓耳機擁有更高的音質表現。而華為FreeBuds Pro 2除了與帝瓦雷聯合調音,還搭載數字分頻技術來增強高、低音特性,通過三重實時聽感優化演算法來智慧計算並優化補償聽音效果。得益於此,這兩款產品都突破了千元門檻,應該已經是目前國產TWS耳機的一流水準。

(圖源:華為官方)

雖然兩家廠商的調校方式不同,但確實已經在朝著“計算音訊”的方向靠攏,特別是華為FreeBuds Pro 2,也能動態監測耳道結構並進行優化,與Bose的技術非常相似。可見,計算音訊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只是大家都還處於探索階段,並未達成一種共識。不過,針對耳道結構進行的個性化調音可能會成為接下來各大廠商研發的重點,畢竟蘋果、Bose、華為等都看好它,可見還是有很大可行性的。

進入到智慧化、數字化時代後,似乎很多事情都與演算法、算力脫不開關係。你開啟手機隨手拍一張照片,背後就有演算法在幫你實時優化。開啟App點外賣或網購時,你所看到的商品同樣是基於演算法分析後所呈現的。 我們的生活已經被各種各樣的大資料和演算法圍繞,它們分析我們的習慣和喜好,智慧地推薦給你最喜歡的產品或行為方式,讓生活變得更為智慧。

(圖源:Bose官方)

而今,小巧的耳機身上也將獲得演算法加持,對於耳機音質提升應該也會相當顯著。國產品牌想要讓產品再上一個臺階,提升耳機音質效果,或許也應該在演算法方面做更大的投入。如果能通過科技手段全面增強耳機的各方面表現,未來或許有機會超越老牌音訊廠商,成為音訊行業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