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的OPPO,還有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低調往事
“OPPO今天18週歲了”。日前在參與完一場活動、正蜷縮在趕回公司的車上盤算著午飯的我們,突然聽到了這麼一句話。
老實說,我們當時是有點吃驚的。一方面是驚訝於OPPO這個品牌已經創業有這麼久了,畢竟看看他們如今的產品風格,哪裡像有一點“老氣”的影子。
另一方面,這句話也不禁讓我們回憶起了年輕時,OPPO當時產品所留下的種種回憶,以及從它們身上所感受到的,OPPO這些年來的變化。
-
OPPO的“技術路線”,早在mp4時代就有所體現
如果有看過最近在社交平臺流傳的OPPO 18週年紀念短片,你可能會知道,OPPO最早的硬體產品並不是手機,而是頗具時代氣息的影碟機與mp3播放器。
然而可能很少有朋友會記得,早在OPPO做mp3、mp4播放器的年代,他們就已經體現出了和當時許多競爭對手都截然不同的品牌形象。
要知道,當時的主流mp3、mp4本就沒有幾款硬體方案可選。無論是什麼廠商,基本都只能從瑞芯微、ADI、君正這幾家供應商裡做選擇,所能用的晶片型號可以說非常有限。
另外一方面,這些上游晶片廠商為了增強產品的吸引力,普遍都會提供相當完整的配套解決方案。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上游晶片廠商已經把配套的系統、軟體、電路佈局,甚至是完整的參考設計都準備好了。終端廠商理論上只需要“依葫蘆畫瓢”,哪怕自己一點研發能力都沒有,也能造出產品、並投向市場。
沒錯,這其實就是早前在山寨手機行業大行其道的“Turn key”模式。當然,這也就意味著十幾年前的mp3、mp4市場,與曾經的“山寨機”一樣,到處都能見到似是而非、粗製濫造的產品。以至於當時不同品牌產品的“外觀設計”,甚至內在介面和功能的“撞臉”,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但彼時創業還沒幾年的OPPO卻選擇了不“隨大流”,而是在有限的供應鏈條件下,走出了一條極富自身特色的產品路線。
2007年年中,OPPO方面推出了他們的首款快閃記憶體mp4——V3。它採用了當時主流的瑞芯微RK2608主控方案,卻並沒有直接套用公版硬體架構,而是外掛了一顆來自英國歐勝(Wolfson)的WM8750音訊晶片。
以結果來說,V3的硬體成本顯著高於當時其他廠商的“公版mp4”,並且也卻憑藉著好得多的音質表現,使得OPPO一炮而紅。而V3的成功,或許也讓OPPO嚐到了“不走尋常路”的甜頭。於是在那個mp3、mp4百花齊放的年代,OPPO開始很明顯地投入更多成本,在這類產品上走起了“高階、科技”的路線。
2008年,OPPO喊出了“Smart MP4”這個口號。通過深度定製的系統,在mp4上實現了其他品牌所不具備的檔案管理(複製、剪下、刪除)和雙重金鑰加密功能。再加上更新款的外掛獨立DAC(Wolfson WM8987)以及源自新主控的多格式影片相容能力,以S9為代表的“Smart MP4”很快也成為了爆款。
有意思的是,正是在這之後,OPPO的mp4設計思路又一次發生了轉變。從S11到G11、再到S33和K39,OPPO先後探索了全觸屏介面、遊戲模擬器、體感互動、獨立外放音腔式揚聲器,以及CMMB數字電視功能。或許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OPPO已經有了脫離mp4市場,轉型研發手機的打算。
-
從“笑臉手機”到閃充旗艦,早期的OPPO手機不一般
2008年5月,OPPO方面正式釋出了旗下首款手機產品A103。當然,對於大多數OPPO的老使用者來說,可能更願意叫這款產品的另一個名字——“笑臉手機”。
在A103的機身背部,OPPO的設計師創造性地將攝像頭、自拍鏡、揚聲器開孔,以及電池蓋的形狀融合成了一個辨識度極高的“笑臉”造型。再加上品質極佳的金屬機身,以及源自OPPO mp4的獨立音訊晶片設計,也使得A103一上市就受到了大量年輕消費者的追捧,成為了OPPO手機的“開門紅”。
正如當年在mp3、mp4市場不願“隨大流”一樣,OPPO對於“造手機”的追求,當然也並未僅僅停留在簡單、廉價的功能機層面。
2011年在經過了大量的預熱後,OPPO正式釋出了首款智慧手機產品Find(X903)。並且這也是一款相當不同尋常的產品,因為它不只請到了當時的影帝萊昂納多拍攝宣傳片,更重要的是,作為OPPO的首款智慧手機,初代Find採用了全金屬機身+側滑蓋全鍵盤的設計。不僅如此,它甚至還擁有一個相當深度定製的系統UI介面。
一方面,從Find的身上便不難感受到OPPO想要“殺入”高階商務市場的打算。另一方面,既然初代產品就如此“下本”,OPPO對於智慧手機的認真程度也就可見一斑了。
當然,熟悉OPPO早期產品的朋友會知道,後來Find系列並沒有被限定在“商務”這個主題上。取而代之的,則是它成為了OPPO各種最新技術、最新工藝、最新設計的“試驗場”。2012年6月,OPPO推出了彼時全球最薄的智慧手機Finder,機身厚度僅6.65mm;隨後在2012年12月,OPPO釋出了國內首款配備1080P解析度螢幕的機型Find 5。
到了2014年3月,隨著OPPO Find 7的亮相,也再次迎來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OPPO在這款機型中首次配備了自研的VOOC閃充。並且VOOC閃充的充電介面卡、USB線纜、USB介面、電池和充電協議均為OPPO自研,與“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這一深入人心的廣告語一起,OPPO也首次在智慧手機核心技術上走在了行業前沿。
-
其實,OPPO這些年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第一次”
平心而論,自Find 7之後的OPPO智慧手機產品,基本上就已經沒有太多“回顧”的必要了。因為它們距離現在也才不過6、7年的時間,許多朋友對這些產品都不會陌生。
因此我們只做了一個簡單的列表,將這些年來由OPPO首發的一些技術、設計列舉出來。
2014年10月,OPPO釋出N3,搭載了全球首款電動旋轉相機模組與施耐德光學鏡頭。
2016年2月,OPPO在MWC上首次釋出SuperVOOC超級閃充技術。
2017年2月,OPPO在MWC上釋出5倍光學長焦技術,並展出了搭載潛望式鏡頭的工程機。而這款機型,也成為了整個業界第一款有據可查的5倍光學變焦安卓機型。
2018年6月,OPPO方面宣佈Find系列迴歸,並推出了搭載升降式模組的Find X。這款機型也成為安卓陣營第一款支援3D人臉識別的產品,打破了安卓手機不能使用人臉支付的技術空白。
2018年8月,OPPO釋出R17系列,其中的R17 Pro既是R系列最後一款產品、也是第一款以“Pro”結尾的R系列機型。其在後攝模組中搭載了ToF測距元件,同時也是國內市場第一款具備物理可變光圈的安卓手機。
2019年2月,OPPO在MWC期間釋出Reno 10倍變焦版機型,首次在業內實現了最高60倍的遠攝變焦能力,在亮相時間和變焦效果上均領先於友商後來推出的50倍變焦技術。
2019年9月,OPPO在上海釋出Reno2。在業內首創影片超級防抖功能,並且這一功能很快就被友商大量“借鑑”,最終更是成為中高階機型的標配。
2019年12月,OPPO釋出了旗下首批雙模5G手機Reno3系列。其中,Reno3首發聯發科天璣1000系列主控,而Reno3 Pro則打破了當時但凡5G手機都又重又厚的“設計魔咒”,第一次令5G手機具備了輕薄的身形。
2020年3月,OPPO釋出Find X2系列,在“億級畫素”大行其道的市場背景下,定製了“僅”4800萬畫素的大底感測器,並強調對焦效能。而後來的行業發展也證明,OPPO這一選擇才是正確的,4800萬或5000萬大底CMOS直到如今都是旗艦機標配。
-
結語:在低調的節奏下,OPPO正實踐“致善式創新”
說到這裡,其實我們三易生活此次對於OPPO這18年曆史的回顧,基本上也就接近尾聲了。可能有的朋友會說,OPPO後來不是還推出了自研晶片馬里亞納,不是還有互聯絡統潘塔納爾嗎,為什麼不講呢?
是的,我們當然不會忽視OPPO近年來在自研晶片、自研系統、“萬物互聯”,甚至是AR眼鏡、雙芯智慧手錶等領域,所取得的成績。
但在我們看來,這些東西與其說是OPPO的“歷史”,不如說更像是OPPO方面正在創造的一個未來世界的預演。“馬里亞納”很強,但其6nm製程與本身接近SoC的計算+記憶體完整架構,才更令人“想入非非”;“潘塔納爾”是很有誠意,但其本身很快就會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的產品上上線,此時去做分析意義還並不那麼大。而至於AR眼鏡、智慧手錶,甚至是OPPO的智慧出行和大健康戰略,這些東西更是都並不“玄乎”。
VOOC閃充這些年來已經成為了一個業界通用標準
畢竟,縱觀OPPO這18年來的產品歷程不難發現,他們一直都是一家不擅長吹牛,會選擇默默研發、直到技術足夠成熟,才“捨得”一鳴驚人的品牌。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如今手機上的10倍混合長焦技術是OPPO發明的
老實說,託這種品牌文化的“福”,OPPO其實沒少被外界誤解,也沒少受委屈。但也正是因為OPPO總會默默地先把技術做好、做成熟,然後再端給消費者,這就使得他們極少會出現牛皮吹得很大、最後體驗卻令人失望的產品。特別是對於那些平日裡不怎麼關注技術、不瞭解這個行業的消費者來說,“選擇OPPO”在很多時候都會是一個更加明智、省心的決定。
或許,這也正是OPPO創始人兼執行長陳明永,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講過的“致善式創新”。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即將亮相的新品,“馬甲”的策略明顯有所調整。
這款微信小遊戲走紅背後,原因其實並不複雜。
- 影片|摺疊屏旗艦還能怎麼“卷”?vivo X Fold 首發評測
- 拼多多海外電商平臺Temu上線,但砍一刀卻沒了
- 會洩露隱私的瀏覽器,再次暴露了PC市場的無奈
- 攜手Discovery,“發哥”要在影像方面自證實力
- 騰訊ROG遊戲手機6天璣至尊版首發評測:為玩家而生的聯發科旗艦機
- 18歲的OPPO,還有這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低調往事
- 測過諸多老機型後,我們發現了高通成功的奧祕
- 蘋果全系秋季新品搶先玩:乾貨滿滿,全是細節
- 從實際體驗出發,我們該如何“用好”智慧手錶
- 元宇宙也有地產泡沫?炒房客這下血本無歸了
- “雙向、對等、不越界”,揭祕OPPO的互聯未來
- 在Ryzen 7000身上,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未來
- 設計超前卻打不了遊戲?一款“變種機皇”的悲劇
- 給已完全落伍的老機型更新系統,還有必要嗎
- iQOO Z6首發評測:遊戲·影像·快充“小鋼炮”
- Redmi K50至尊版評測:全方位進化,不負“至尊”之名
- “刪除”應用版本號是Android的無奈,也是進步
- 一款罕見的“異構四核”處理器,見證了王者的隕落
- 需要訂閱才能用的車輛功能,會讓汽車黑客成為趨勢嗎
- 從400萬到2億,智慧手機的“多畫素合一”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