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公式計算研發工作優先順序

語言: CN / TW / HK

我最喜歡的一張激勵海報上印著吉薩金字塔,標題處寫著「Achievement」;它底下的解釋有些諷刺,但非常有說服力:

當你有遠見、決心和無窮無盡的可消耗勞動力供應時,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不幸的是,於我們而言——作為產品經理的我們——我們或許有遠見和決心,但卻很可能缺乏無窮無盡的可消耗的勞動力(和時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對團隊的工作進行優先順序排序。我們必須確定哪些成果唾手可得:相較預期的成果而言,這些工作可以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地完成。

幾年前,我編譯了這個優先順序排序框架的早期版本,並將它投入Voice123,Bunny Studio和Torre等多家公司的團隊進行測試。經過多年的調整、改進和驗證,我想公開分享它——Prioridad

一、需求、事務和缺陷,如何確定三者的優先次序?

產品經理和研發團隊通常會處理三種類型的工作:需求、事務和缺陷。

缺陷(Bug) 是與規格相比,會導致意外行為的產品漏洞,通常由開發團隊產生;而事務是產品設計中導致使用者體驗不佳的缺陷,通常由產品經理或產品設計師產生。

首先,我們需要一個用於確定需求、事務和缺陷三者優先次序的方法——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業務性質、產品所處的階段(跑通PMF前/後)和團隊規模。兩種常見的方法分別是基於產品卓越性,或基於時間分配確定優先順序。

01 基於產品卓越性排序

這種排序基於一個前提:擁有一個(近乎)完美無缺的產品,至關重要。對於「產品即業務」的公司而言,這很常見,比如SaaS產品和視訊遊戲。基於產品卓越性的工作優先順序也很容易確定:

  • 總是先修復缺陷

  • 然後處理事務

  • 最後再開發新需求

它對產品經理和研發成員都適用;但是,對尚未跑通PMF的產品不太適用:預設情況下,此時產研團隊應該專注於實現達到市場需要的新需求,而事務和缺陷往往只在需求完成後才解決。

02 基於時間分配排序

這種排序方法的前提是,即使產品存在一些缺陷,持續推出新的產品功能依舊是必不可少的。它適用於「產品是業務推動者,而非業務本身」的公司,例如Steam V.S. 羊了個羊——前者屬於服務型產品,後者屬於流量型產品。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嘗試在三種工作之間平均分配精力,將產品團隊和研發團隊的可用時間劃分為三週的迴圈:

在某些情況下,比如實現複雜功能或償還大量技術債務時,這樣的迴圈是行不通的。需要注意,儘管開發團隊可以在解決事務和實現新需求時修補技術債,但仍需要時常為它分配特定的解決時間。

無論你採用哪種方式,每組任務、需求、事務和缺陷都有自己的優先順序排序邏輯。

二、如何確定需求/事務的優先次序?

確定多個需求/事務的優先順序,可以結合優先順序係數輔助完成。優先順序係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核心KPI (Core KPI ) 反映的是產品的核心互動。 於Bunny Studio而言,核心KPI是完成的專案數量;對Voice123來說,核心KPI則是提交的專案和提交的資訊。

核心效果指標(Effect in core KPI 指新需求/功能或事務釋出後,核心KPI的預期增量,可以用一段時間核心心KPI的絕對數量、與之相關的收入增長或各自的百分比來估計。下面是一些參考指標:

  • 50, 000 次授權/年

  • 300 萬專案收入/月

  • 提升 20% 的功能使用率

  • 線上收入佔比提升 20%

此外,核心效果指標也可以是一個結合多個因素計算得出的指標。 因子是否相乘或相加取決於它們是否相互複合。如果需要相加,那麼所有因子在相加前,都需要遵循統一的資料基準進行標準化,比如使用 1 到 10 的評分體系。

舉個例子,Torre的大多數團隊會為每個新需求,分析下面這些複合因素:

  • 與使用者用途的相關性:使用 0-10 的衡量等級,0 代表「沒有解決使用者需求」,10 代表「總能解決使用者需求」。

  • 使用者粘性:每週潛在的互動數量。

  • 新功能的總可尋市場:以可能使用新功能的人數為計量單位。

  • Wow因子:用 1-10 的評分衡量,1 分代表「不怎麼樣」,10 分代表「和我第一次看到iPhone一樣令人印象深刻」。

  • 轉化率提升:指增加的訪客成為註冊使用者的可能性,測量範圍可以從 0 到 100% 或更多。

  • 價值感知速度:以 1/d 為單位,其中d是新使用者在註冊後感知價值所需的天數。

  • 病毒式傳播:一個普通使用者在使用Torre的前 30 天內會給Torre帶來多少新使用者。

  • 病毒傳播速度:以 1/d 為單位,其中d是新使用者傳送第一個邀請給其他人可能需要的天數。

  • 公關 潛力:以 1-10 的評分衡量,1 分代表「沒啥可吹的」,10 表示「媲美首次登月」。

這些因素適用於Torre大多數團隊,但並不適用於所有團隊。例如,SEO團隊就使用每月搜尋量、競爭力、使用者生成內容(UGC)等其他因素指標。

成功機率(Chance of success) 是一個 0%-100% 的估計值,用於捕捉交付的努力能夠達成核心效果指標的可能性。這最開始會是一個大膽的預估,但通過後續的原型設計和分割A/B測試,可以降低其不確定性。

實現複雜度(Implementation complexity) 用於衡量實現新功能或事務所需的工作量。理想情況下,這個估計值會受到產品經理、產品設計師和技術主管意見的影響。這個值可以是工時,也可以是斐波那契數列。

例如,預計能將核心KPI提高 30%、成功機率僅為 10%、需要耗費 15 個工時的工作,其優先順序係數將如下所示:

無論為每個變數選擇怎樣的計量單位和度量標準,確定優先順序順序時,對所有新需求/事務應用相同的單位和參考標準是最重要的。

三、如何確定缺陷的優先次序?

確定缺陷修復的優先順序時,一個最重要的判斷因素是該缺陷是否阻礙了使用者。 在本篇指南的語境中,使用者無法繼續完成預期的使用,就是被阻擋了。

  • 最高階:妨礙大多數使用者使用產品的缺陷

  • 高階:妨礙少數使用者使用的缺陷

  • 中級:大多數使用者遇到但不妨礙使用的缺陷

  • 初級:少數使用者遇到但不妨礙使用的缺陷

四、關於優先順序排序的實用技巧

  1. 始終使用相同的公式進行優先順序排序。 用相同的計算公式比較多項工作,優先順序排序才能奏效。

  2. 在每項工作的標題上新增優先順序值。 這將能讓你更輕鬆地根據優先順序係數,完成專案/產品管理面板的排序。

  3. 每項工作都要記錄下計算方式、計算者以及結果日期。 這會幫助其他成員更好地理解你的預估值來源,並對估算結果提出質疑;還將幫你確定估算是否過時,以及是否需要更新。

  4. 培養直覺。 進行數百次數學運算後,你將會發展出無需手動計算,就能確定工作優先順序的能力,並且結果仍然具有很高的準確性。

# Liga總結

Prioridad是一個經過多次實踐和驗證的框架,通過引入「優先順序係數」概念,量化並確定新功能、產品設計缺陷(事務)和產品使用缺陷(Bug)的優先次序。

優先順序係數通過綜合新功能的預期效果、成功機率和工作量等指標,幫助敏捷團隊更直觀地掌握和分析研發工作的重要性。


原文作者:Alexander Torrenegra

文章出處:Medium

瞭解更多敏捷開發、專案管理、行業動態等訊息,關注我們 LigaAI@oschina 或點選LigaAI - 新一代智慧研發協作平臺,線上申請體驗我們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