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迪士尼營收同比增長34%,公園度假區營收創新高,盤後股價飆升8%
美東時間2月9日週三盤後,全球最大的娛樂公司迪士尼(DIS)釋出了截止2022年1月1日第一財季報告,相比其上個財季各項指標全面低於華爾街預期,受疫情緩解,更多遊客重啟遊玩迪士尼樂園以及其主題服務,迪士尼業務重回正軌,美股盤後飆漲超8%。
年初至今迪斯尼累計跌幅超6%,仍然落後於標普500累計超4%的跌幅。
具體來看本季度關鍵業務指標:
第一財季每股收益EPS為1.06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為0.63美元。
第一財季營收218.2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209.1億美元。
第一財季Disney+訂閱使用者數新增近1200萬用戶至1.298億,分析師預期1.2575億。
第一財季Disney+訂閱使用者每使用者平均收入ARPU也從一年前的5.8美元/人增長到每月6.68美元/人。
總體達到218.2億美元的營收主要源於主題公園和體驗業務的進一步回暖,具體分業務部門來看:
第一財季媒體和娛樂分發營收達145.9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15%;運營利潤達8.0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4%。
主題公園、體驗、產品營收同比翻倍達72億美元,運營利潤躍升至25億美元,去年同期則為虧損1億美元。
華特迪士尼公司執行長Bob Chapek表示在經歷一整個世紀後,以強勁的業績開啟新的征程:
今年是華特迪士尼公司第一個世紀的最後一年,像這樣的業績加上我們無可比擬的資產和平臺集合、創意能力以及在文化中的獨特地位,使我非常有信心,我們將在未來100年裡繼續定義娛樂。
後疫情時代公園度假村復甦,“外患”不在“內憂”仍在
隨著疫情逐步恢復,迪斯尼的主題公園及度假產品進一步回暖。此前的三季度,迪士尼樂園所在的體驗和產品部門營收同比大增307.6%,四季度,則同比增長99.4%,而2022財年的第一季度,則同比上漲超100%。
全球大部分的迪士尼主題公園已經重新開放,郵輪也再次起航,已經完成疫苗接種的人們都渴望重新回到樂園裡——公司此前的資料也顯示,每名遊客的收入比疫情前的水平顯著上升。
“外患”逐步緩解,然而,迪斯尼的“內憂”卻又多了一個。
1月底,迪士尼聯合創始人羅伊·迪士尼的孫女阿比蓋爾公開呼籲抵制迪士尼。此前由她聯合制作的一部反映幾名迪士尼主題樂園員工真實生活狀態的紀錄片《美國夢和其他童話》在聖丹斯電影節上放映,在隨後的採訪時,阿比蓋爾表示消費者應該遠離對員工待遇不好的企業,包括迪士尼。
在疫情初期由於樂園關閉,迪士尼曾解僱數萬名員工,而去年,迪士尼CEO收入則高達3250萬美元。在壓力之下,迪士尼已經上調了樂園員工的最低工資標準。
流媒體使用者增長放緩,國際內容創作中心發力
Disney+於2019年11月首次推出,就在短時間裡實現了迅速增長,到2020年一季度末,就擁有多達2650萬的使用者,而到了2021財年的年末,這一數字更是飆升近4.5倍,達到1.181億使用者的水平。此次第一財季Disney+訂閱使用者數新也超出市場預期,增近1200萬用戶至1.298億。
隨著後疫情時代來臨,人們開始走出家門,加上奈飛、亞馬遜和蘋果等其他科技巨頭在流媒體領域的競爭,Disney+的增長已經大幅回落,從2021財年的第一季度開始,Disney+的使用者增幅分別是258%、209%、101%和60%。
瑞信的分析師Douglas mitchell本週一釋出一份報告指出,結構性的流媒體業務仍然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包括Disney+是否能夠擴大內容覆蓋,將業務擴充套件到迪士尼/漫威/星球大戰粉絲的基礎之外,以及奈飛等流媒體巨頭增長的放緩,是否意味著迪士尼的流媒體業務也將面臨潛在的利潤減少。
為了應對上述種種困局,迪斯尼繼續深耕內容。1月,迪士尼宣佈成立一個新的部門,以推動其流媒體服務的國際內容創作。由迪士尼流媒體高管Rebecca Campbell負責,直接向執行長彙報工作。
1928年11月,隨著世界上第一部有聲電影動畫片《汽船威利號》在美國紐約上映,迪士尼推出了首個風靡全球的卡通IP——米老鼠,並在此後一發不可收,相繼創造出白雪公主、小鹿斑比、匹諾曹、小熊維尼等經典影視形象,踏上了自己的百年造夢之旅。
腳踏實地的內容生產一直是迪士尼“夢工廠”的基石,而影視製作則是迪士尼IP培育的源泉。從公司成立至今,迪士尼已經制作和拍攝了超過400部電影作品,其背後的生產模式兼顧了原創、改編和併購。為了積極構建IP帝國,迪士尼在自主設計研發動漫產品之外,還斥巨資收購了皮克斯、漫威、福克斯等公司,極大擴充了自己的人才和內容資源庫。
迪斯尼管理層此前的目標是,到2024財年年底,Disney+的使用者數將會達到2.3-2.6億,但是管理層也強調,這一目標的實現路徑將不是線性的。人們將希望寄於2022財年下半年,認為屆時Disney+的使用者會加速增長,因其備受期待的內容將會陸續登陸,該服務也將在更多國家推出。
- 百度騰訊阿里真的是高科技企業嗎?【轉載】
- 三未信安闖關科創板:主營產品市佔率僅0.41%,國產化步伐待加速
- T3出行入駐微信,網約車行業運力爭奪戰升溫
- 社交泛娛樂出海有三難,開發者如何闖關?
- TopHolderX微博數字藏品頭像全面開放!國內社交化數字
- 網約車市場再起波瀾:騰訊、華為相繼入局 聚合模式加速攻城略地
- 首發三週後,蘋果就在印度啟動生產iPhone 14
- 柔宇科技及其法定代表人劉自鴻被限制消費
- T3出行進駐微信交通出行板塊,在南京、成都等全國96城上線
- Meta 展示新研究,僅使用 Quest 頭顯就能實現全身跟
- 健世科技-B(9877.HK)正在招股,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領域的新星
- 核電,大時代的藏寶圖
- 信通院報告披露5G訊息發展的四大硬傷
- 有線電視會像恐龍一樣滅亡嗎?觀點:不會很快消失
- 美團外賣“保衛戰”,張一鳴深入王興腹地
- 中國電氣裝備:以“力”破局,邁出堅實第一步
- 呷哺佈局燒烤賽道 創始人賀光啟詳解跨界戰略
- 那一夜,周鴻禕夢見百萬雄兵
- SEMI:2023年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將破700億美元
- 中國移動政企科創專題:OneOS帶來工業網際網路“鯰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