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凱利:在2022年,我們為什麼要保持樂觀?
“我認為到2042年,我們會迎來一場真正的繁榮。”
“當後人回顧2022年,物價飛漲,股市低迷。此時此刻就是下一段歷史的開端。”
——凱文·凱利
凱文·凱利(Kevin Kelly),《連線》(Wired)雜誌創始主編。在創辦《連線》之前,是《全球概覽》(The Whole Earth Catalog,喬布斯最喜歡的雜誌)的編輯和出版人。
時隔5年,凱文·凱利再次來到混沌授課。在KK美國二層小木屋的工作室裡,他接受了來自混沌的錄課邀請。
這是一堂凝結了KK人生智慧的精品好課。撥開資訊的遮蔽,他帶我們看到了世界的進步,和一個值得期許的未來。最重要的是,為我們拆解出一條走向未來 的路徑。
當凱文·凱利再次為未來發聲,我們也再次從一個真正的樂觀主義者身上,汲取了面對未知的勇氣。以下為課程筆記:
授課老師 | 凱文·凱利 《連線》雜誌創始主編,著有《失控》《必然》《科技想要什麼》等全球暢銷書
編輯 | 混沌商業研究團隊
支援 | 混沌前沿課
樂觀主義塑造未來
我們需要保持樂觀的第一個原因:保持樂觀不僅是我們的責任,而且是未來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人們關於未來的設想,大多都是反烏托邦式的。
但我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世界觀。世界,特別是未來的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美好,儘管它的確會存在很多問題。
未來我們要做的大部分事情會是複雜的,困難的;而越是複雜、困難的事情,越是需要預設它會成功。
電影《星際迷航》中有一個設想,手拿通訊器可以和任何人說話。這啟發了許多人開發智慧手機,腦中的藍圖讓他們樂觀地相信這種想象可以成真。從這個意義上講,正是對未來的樂觀願景激發了人們的靈感。
樂觀主義精神是創造偉大、美好事物所必需的,是成功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我說:樂觀主義者塑造未來。
我談論的樂觀無關性格,無關感受,不是對問題視而不見,也不是消滅一切問題。
我談論的也不是反託邦,不是世界毀滅,不是機器人佔領世界……反託邦也不太可能成真。人類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有堅定的雄心壯志。
我談論的是進託邦。進託邦是指,即使能讓世界比去年進步1%,如果每年1%的進步不斷累加,那就是在創造文明。
在過去的兩百年裡,我們取得了穩步進展,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出生時預期壽命都呈上升趨勢。基於歷史資料,基於統計學角度,人類的更大可能性是按照曲線朝可預見的方向繼續下去。
但各種突發新聞讓人們很難保持樂觀。通過新聞報道,我們看到了戰爭,疫情,全球性的動盪正在上演。如果好比壞只多出了1%,這差異會被大量的壞訊息掩蓋。
進步隱藏在我們的常規視野之外,隱藏在新聞中。我們需要回顧歷史,才能認識到這種進步,與真正的趨勢保持一致。
所以再次重申,真正的樂觀主義者不是妄想家,而是現實主義者。當我們想象未來時,樂觀主義者的做法最合理,他們會想象一個期望中的未來並相信這可以實現,如此才能實現目標。
文明的延續需要信任和樂觀
我們需要保持樂觀的第二個原因:文明需要信任和樂觀。
文明的本質就是信任他人,相信他人是善良的,我們與他人互動。樂觀主義者骨子裡相信人性本善,而非人性本惡。
這種互動,從某種程度上講,不僅涉及到我們周圍的人。我們正在建設全球化文明,這需要我們以全新的方式去信任陌生人,去擴大信任圈。面對80億陌生人要想完成合作,需要堅定的樂觀,需要相信好事多於壞事。
我認為在新技術助力下,未來可以實現100萬人合作同一個專案。這些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將會給我們帶來極大的震撼和驚喜。
問題中蘊藏著機會和前所未有的解決方案
我們應該保持樂觀的第三個原因是:不應否認問題存在。問題中隱藏著機會和前所未有的解決方案。
通常,我們並非主動自發地發明創造。存在問題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發揮作用,推動我們前進,推動了發明創造。因此,樂觀主義者歡迎問題,而不是否認問題。
大問題需要大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囊括各種協作,各種資源調配。比如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是人類文明程序的一個新階段,我們需要尋求全球性解決方案。我認為新技術將會幫助我們實現這一點。
因此,全球氣候問題這一事實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機遇,樂觀主義者對此會欣然接受。問題的特徵就是無窮無盡、永無休止、層出不窮,這意味著總有進步的空間,這意味著發展的潛力也是無限的。
所以,我認為樂觀是一種責任,我們應該儘可能保持樂觀。
8個當下應該保持樂觀的理由
在2022年,我們有更多應該保持樂觀的理由。我想列舉8個理由,它們也是8大前沿技術領域,我認為新的商業巨頭、企業和企業家將在其中顯現。
很多偉大卓越的產品,20年前還不存在。20年前我們沒有智慧手機,沒有社交媒體,沒有特斯拉,沒有無人機。它們都是過去20年裡的新生事物。那麼,接下來的20年將會有更多變化。
我認為到2042年,我們會迎來一場真正的繁榮,我們應該為之努力。當下就是這場繁榮的開端。
如果你想先下手為強,搶佔突破性技術,這些千載難逢的機遇值得關注。
1)全球化
無論受什麼樣的政治因素影響,無論爆發什麼樣的戰爭,無論國家之間如何緊張都不重要,全球化已成既定趨勢。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自發展了,我們被聯結在一起,這是避無可避的趨勢。
你可以把連線到一同個伺服器上的所有手機,看做是一臺巨型機器。手機是一個個電晶體,將我們所有人聯絡在一起,從而帶來全球經濟一體化。
每當一項新的發明傳播於世界各地,都會將人們聯絡得更加緊密。放眼世界,無論在非洲、南美還是亞洲,學校教授的課程幾乎是相同的,數學、物理、歷史、文學、地理……這是新興的全球文化一體化。
我們的工作方式也變得更加全球化。很多新興公司選擇線上,或者遠端辦公,即使同事就坐在彼此的隔壁。
同時,我們可以獲得全球大資料,比如水源儲備量,哪裡乾旱,這些資訊都可以通過地球監測衛星收集到。
我再強調一次,全球化帶來的機會絕無僅有,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影響將延續數十年。
2)總體城市化
90%的世界人口將生活在城市地區,這一趨勢已經持續了很久,很快就會出現一個數值高峰。大部分人們生活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裡,剩下的土地要麼空著,要麼綠化,要麼用於農業,這是全世界範圍內的趨勢。
也許到時你不必非要擁有物品。你可能沒有車,但智慧汽車可以像優步一樣接你。如果缺少什麼物品,你可以選擇送貨上門服務,用完後再把它寄回去。我們使用東西,而不是擁有東西,這是從擁有權到使用權的轉變的趨勢。
3)綠色能源
隨著城市化程序,就有了第三個趨勢,綠色能源。我們正處在這樣一個歷史時刻,整個地球都將停止碳消耗,通過太陽能、核能或風力發電。
這一全球性巨大轉變將有助於改善氣候。我認為將來50%的交通工具都將是電動的,未來大部分燃油車會切換成電動汽車,一些小型飛機也會使用電能。未來我們將實現全部電氣化。
4)全球互聯
全球互聯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聯絡他人,它讓大規模協作成為可能。它還帶來了虛擬世界、數字孿生世界。在虛擬世界所有事物都有數字版本,我們可以檢查它、操縱它,這就是我所說的映象世界。
元宇宙就是差不多的概念。通過元宇宙技術,通過虛擬疊加現實,我們可以看到虛擬的鯨魚在真實的體育館裡跳躍。可以把不在現場的虛擬人物拉到自己身邊,感受他們的存在。
5)人工智慧
無處不在的人工智慧是最重要的推力之一。它可以應用於農業、金融業、工業、醫療、設計等等領域。
例如在AI驅動下,我們革新農耕,AI驅動的拖拉機可以檢視並跟蹤單支樹苗的生長情況,它可以精準地告訴你哪棵需要澆水,哪棵需要肥料,這就是人工智慧的力量,也是人力無法實現的力量。
但我想著重強調的是,人工智慧並不是要取代人類,而是會改變你的工作方式。它們會幫你完成很多重複性工作。一些不確定的事情,需要一些創新思維的事情,則交給人腦完成。我們將會和人工智慧一起工作,組成團隊。共同思考,合作完成任務。
……
篇幅所限
本文僅佔課程內容1/5
更多未來趨勢,更多精彩,掃碼前往APP看課
預測未來的12個技巧
在暢想發展趨勢時我積累了12個技巧,用來預測一項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
1)跟隨免費的潮流
找出人們在哪些方面使用不花錢的新技術。看看人們有哪些新愛好。看看哪些領域出現物物交換、共享模式。看看哪裡有禮物經濟這樣真正的激情驅動。你不能靠金錢來探測技術的價值。
2)注意力浪費
關注人們如何浪費時間,可以用來預測未來。
主動浪費:我之前提到過,研究人們把空閒時間浪費在哪非常重要。這件事情可能具有潛在價值,只是目前尚未被發現。
被動浪費:還要注意人們被迫浪費的時間,和不喜歡做的事情。比如填寫表格,或其他效率低下的工作。人們不願也不想花時間做的事情往往蘊含機遇。
3)新詞
語言可以被視為判斷新興領域的指標。
語言空白和新詞出現都可能是未來的跡象。如果一個人花費大量時間做了一件難以定義的事,這意味著它先進到尚未有語言能夠表述。最終它會被命名,也可能會成為職業。
看看哪裡發明了新詞,比如出現大量俚語也很重要,這是另一個跡象,表明重要的事情正在發生。
4)推算
預測未來的另一個標準方式是推算。很多人會觀測目前為止的趨勢,然後假設它會繼續下去。有些推算可能是很準確的,它們不像其他事物變化那麼快。比如人口統計,某地的人口數量變化。
但推算可能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它的結果往往是錯誤的。儘管如此,推算仍會帶來有價值的資訊,比如它能幫你瞭解人們期望看到什麼,我們稱之為官方未來。
推算最好用來預測全新的東西,圖表和曲線能幫你感受速率、增長指數等等。但你必須非常謹慎,因為官方未來未必會發生。某種意義上,官方未來可以告訴你,什麼是不可能發生的。
5)觀察空白
觀察兩個不相關領域的重疊地帶,想象它們融合在一起。比如把農業和人工智慧融合在一起,想象人工智慧會對農業有何助益。
你可以做一個遊戲,隨機選取不同的事物,試想二者之間可能有關聯的地方。思考如何連線各領域間的空白地帶,然後去空白處尋找未來。這種方式非常有效,你想象到的可能成為現實。
6)想象不可思議
想象未來可能發生,但目前不可思議的事情,然後反轉假設。對預測未來很有助益。
假設它真的實現了,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是如何實現的?在實現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這是一種對想象力的鍛鍊,你不必設想出全部故事,在虛構故事的同時,你可能會萌生新的想法。
7)場景預設法
場景預設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一些商學院正在教授的方法。
它強調的是,未來是關於可能性的。所以無論未來發生什麼,都必須在可能性定律範圍內才能發生。所以,當想象未來時,要想象我們認為可能發生的極端情況,未來發生的事情必定不會超出那個可能性範圍。
場景預設法並不是要預測未來,而是設想諸多可能出現的場景,試圖填充可能性的空間。這樣你就不會對未來發生的事情感到驚訝,因為你已經預先設想過它們。
……
篇幅所限
本文僅佔課程內容1/5
更多預測技巧,更多精彩,掃碼前往APP看課
一億創造者的世界即將到來
1)我一直是個創造者
我在書堆里長大,中學時在當地圖書館做小助理。
當時我發現了一本20世紀60年代的神奇書籍,書名是《如何建立一個自然博物館》。這本書改變了我的生活,它給了我非常明確的指示,告訴我如何在自己的地下室建立一個自然博物館。
我仔細閱讀這本書,儘可能照做。因為當時只有12歲,我翻騰出一些家裡的物件,也會纏著父母幫我購置物品。就這樣在地下室開了一個展覽。
後來,在中學時,我又如法炮製了一個化學實驗室。
所以,在網際網路技術出現的很久之前,我就一直通過書本和資訊學習如何製造東西。比如在紐約北部的農村,弄了一個花園;比如自己製作蜂箱養蜂;我甚至自己建了一座很大的房子,自己動手砍樹,打造木材,用舊磚頭,石頭是從小河床上撿來的。
我也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包括旅行。我騎腳踏車穿越美國,徒步走過阿帕拉契亞山道。那時我有大把時間,但沒什麼錢。順便說一下,能為一些事情支付時間,比支付金錢更重要。
旅行時,我邊走邊拍,現在仍儲存著一些以前用過的老式膠片相機。後來,我把照片整理成一套書,名為《消失的亞洲》。這套眾籌出版的書,印了4000冊,對於同類的書來說,這是非常好的成績。
這一切的關鍵在於我一直是一個創造者。現在只要有機會我仍會做一些創作,我給房子周圍做藝術裝飾,彩色玻璃,門廊。做藝術品,做小鎮模型,鐵路模型。
2)創造者經濟
我想強調的是,我親歷了時代發展,今天的工具和技術,能讓你做到曾經無法實現的事情。
舉個例子,網際網路出現之前,《全球概覽》像如今的網際網路一樣,在小範圍內教人們如何製作。如何搭建房屋,如何建造蜂窩,如何自己修理汽車。
我被它征服了,這是一本寶典,是自教自學之人的最佳讀物。更驚人的是,這本書是自行出版的。它告訴人們如何創造,也身體力行地自己創造。
當時最先進的IBM的電子印表機,一臺寶麗來相機,就用這兩樣裝置,造就了《全球概覽》。製作人不是富豪,也不是出版商,只是一群朋友聚在一起,做出了一本銷量百萬的書。後來我與他們合作,為他們工作。
所以,新技術提供了成功的新途徑。這就是我想強調的感悟之一。有些人或許已經在抖音上獲得了成功,但總會出現比抖音更新銳的技術為更多的人提供新的途徑。
《全球概覽》就是早期創造者經濟的成功案例之一。
我在《全球概覽》工作時,書籍是資訊的載體。但很快網際網路就出現了,提供了獲取資訊的新渠道。許多人在網上尋找攻略,我也開始轉戰網際網路,在網上釋出資訊。
我有三個孩子。為了給他們建議,我列了一張大學生活的必備工具清單,找到一個塑料箱,裝上那些工具,拍照分享到網上。最後這份清單演變成一本書。這本眾籌完成,自行出版的《酷工具》成了亞馬遜全類書中第15位暢銷書。
這就是一個人的力量。創造者經濟為一個人,或小團體提供了可以成功的道路。你可以單槍匹馬地起步,產生影響力,然後站穩腳跟。
創造者經濟成為了日漸重要的經濟模式。它不可能成為主流模式,也不會是唯一的模式,但對很多人來說是可嘗試的模式。
3)1000粉絲理論
一份對美國年輕人的採訪中顯示,想在一個充滿激情的領域中成為創造者的人,比想成為宇航員的人多了3倍。可以自己掌控時間和命運,這是人們的渴望,
但在大企業佔主流的世界裡,創造者需要一個金字招牌安身立命。
所以,我提出了名為“千名鐵粉”的方案。這個方案是一條中間道路,既不是默默無聞,慘淡收場,也不是追求一鳴驚人,銷售百萬。今天,數以萬計人以他們的“千名鐵粉”為生。
我把鐵粉定義為,會購買你所創作的任何東西的人。
如果你是歌手、音樂家,他們會為你的單曲和唱片買單、會跑200英里就為了聽你唱歌。如果你做雕刻、公仔手辦,他們是首當其衝的一批顧客,會不惜代價地地預購你的新品手辦。鐵粉想擁有你出產的一切產品,樂此不疲。
關鍵在於,如何獲得1000客戶或粉絲?
如果你能每天得到一個新粉絲,只需三、四年左右時間,就能積累1000個鐵粉。大多數人都可以做到,找到熱愛你作品的人。但你必須直接和粉絲打交道,出版商、影視公司、經紀人,這些中間環節都沒有。
如果你的鐵粉每年願意花100美元購買你的產品,你就會年入10萬美元。雖然不算鉅額財富,但可謀生。而且,這些數字可以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更進一步,如果你的鐵粉變成你的宣傳者,他們還會向其他人推銷你的作品。
多年前,我分析出這個結論。那時網際網路剛剛出現,如今數以萬計人依靠千名鐵粉,獲得收入。
即使像Facebook這樣的大公司,也是以鐵粉為基礎起步的。
即使你有雄心壯志,想要做大做強,也得從千名鐵粉做起。沒有一千,何來百萬?
如今,我們有了更多促進創造者經濟發展的工具,例如區塊鏈、分散式自治組織等。這些新興工具,符合去中心化模式的邏輯。使得個人或小團體也可以有力量成功地創造一些東西。
我覺得很快全世界會有一億創造者,與觀眾和客戶直接接觸。他們使用新工具、新技術來獲得一種新的成功和自由。
我們有兩個選擇:可以做大做強,擴大規模,為大企業工作。但也可以實現自我,走屬於自己的路,走千名鐵粉之路。選擇在自己手裡,自己掌握主動權,會達成所願。
篇幅所限
本文僅佔課程內容1/3
掃碼前往APP,觀看完整版課程!
- 3000 企業創始人、高管面對企業瓶頸的共同選擇是?!
- 匯川董事長朱興明:快樂創業的8個原則,首先要找到“1”!
- 千億市值“工控小華為”創始人朱興明:我如何用“一思維”快樂創業?
- 劉擎:快速變化的時代裡,如何成就美好生活?
- 為什麼每逢大危機,貝佐斯總能力挽狂瀾?
- 為什麼王興說,絕大多數人都低估了貝佐斯?
- 一個雞蛋融資6個億,黃天鵝創始人:品類,就是我的一切
- 周巨集騏:所有答案,都藏在你的商業模式裡
- 抖音電商總裁魏雯雯:抖音電商的10個真相
- 申晨:能把產品賣出去的10個底層邏輯(二)
- 微軟中國CTO韋青:真正厲害的人都有工程師思維
- 小米生態鏈爆品手冊
- 凱文·凱利:在2022年,我們為什麼要保持樂觀?
- 申晨:能把產品賣出去的10個底層邏輯(一)
- 熊貓傳媒申晨:當下營銷的10個底層邏輯
- 李善友:心的信念
- 清華大學肖星:企業平均存續只有4-5年,活下去才是頭等大事!
- 2022年下半場,如何提升創新領導力?
- 峰瑞資本創始合夥人李豐:未來10年,中國的6大機會|混沌學園
- 對話有贊白鴉:保持增長的三個關鍵問題和未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