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黃金”被叫停,個人外匯期權停發新產品,銀行為何緊急“避險”?
撰文 / 周夢婷
編輯 / 孫月
當前,已有包括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叫停了紙貴金屬業務。而早在2021年,銀行們就已開始調整紙貴金屬業務,從各家銀行公告和市場分析來看,原因主要集中於當前貴金屬交易市場風險較大,避免再次出現類似“原油寶”那樣的黑天鵝事件。
曾經紅紅火火的銀行“紙黃金”投資產品,如今卻意外走向了末路。
8月6日,招商銀行在官網釋出公告稱,為順應市場形勢變化,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將停辦個人紙貴金屬雙向交易業務、個人實盤紙黃金紙白銀買賣業務及“招財金”等業務。
招商銀行稱,上述業務的持倉客戶及現貨庫存客戶請於2022年10月17日前擇機自主平倉。
圖源/招商銀行官網
當前,已有包括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叫停了紙貴金屬業務。而早在2021年,銀行們就已開始調整紙貴金屬業務,從各家銀行公告和市場分析來看,原因主要集中於當前貴金屬交易市場風險較大,避免再次出現類似“原油寶”那樣的黑天鵝事件。
“投資者應充分認識到,包括黃金在內的貴金屬價格並非只漲不跌,不是一成不變的‘避險工具’。投資者應及時關注國際金融市場變化,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適當調整投資倉位,更有效地防範投資風險。”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告訴《財經天下》週刊。
與此同時,招商銀行此次叫停的還有個人雙向外匯買賣業務。而早在2021年7月,招商銀行就宣佈停止發售個人外匯期權新產品,叫停了個人外匯期權業務。
種種跡象表明,銀行已經開始遠離貴金屬、外匯期權、大宗商品等高風險金融市場。
多家銀行收緊貴金屬業務
在招商銀行之前,已有多家銀行宣佈對貴金屬業務做出調整。
7月4日,工商銀行在其官網表示,自北京時間2022年8月15日9:00起,工行將暫停代理上金交個人貴金屬延期交收合約的開倉交易和代理個人黃金現貨實盤合約的買入交易,代理個人延期交收合約的平倉交易和代理個人黃金現貨實盤合約的賣出交易不受影響。
7月15日,工商銀行再發公告《關於暫停賬戶黃金、賬戶白銀業務開倉交易的通告》表示,為順應市場形勢變化,自北京時間2022年8月15日8:00起,將暫停賬戶黃金、賬戶白銀業務開倉交易,客戶已設定且未成交的開倉掛單將自動失效,持倉客戶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
對於有持倉餘額的客戶,工商銀行則提出建議,謹慎控制持倉規模,注意防控自身風險。給出的理由是,“考慮到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不確定性”。
僅僅三天之後,建設銀行也釋出了對賬戶黃金、白銀等貴金屬業務的收緊調整公告。建設銀行表示,自北京時間2022年8月15日7:00起,暫停賬戶貴金屬業務黃金、白銀的買入、轉換交易及定投計劃的設定與變更;暫停賬戶貴金屬雙向交易業務黃金、白銀的空頭開倉交易。
建行稱,對於已設定的賬戶黃金、賬戶白銀、賬戶鉑金定投計劃將自動終止。客戶相應業務原有持倉的賣出、空頭平倉及暫停交易前的有效委託掛單不受影響。
而早在去年,就有銀行開始調整紙貴金屬業務。2021年7月,招商銀行釋出多條公告,調整多項個人貴金屬業務。同月,郵儲銀行也表示,暫停網點櫃面、手機銀行、個人網銀等全渠道的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貴金屬業務的現貨實盤類新開戶交易。
當前,華夏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等銀行皆釋出了暫停紙貴金屬交易的公告。
據業內人士分析,商業銀行逐步退出代理上金所個人貴金屬業務,是按照監管部門要求作出的整體舉措。整體清退思路基本為:暫停新增客戶——提高交易門檻和風險測評標準——暫停新開倉——關閉符合條件的無持倉客戶賬戶——壓縮客戶體量、交易量——少量存量客戶——完全暫停此業務。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停辦賬戶貴金屬業務,短期看,由於交易成本上升,個別新增開戶受限,可能導致部分銀行相關的貴金屬交易業務客戶減少,相應手續費等服務類中間收入也會有所降低,但由於此類業務佔銀行整體營收利潤的比重不高,對銀行整體經營影響有限;同時對投資者而言,這有助於落實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減少潛在的投資糾紛,更好地維護金融機構市場聲譽。
有分析人士認為,未來基於保護投資者權益和合規考慮,預計商業銀行會逐步關閉貴金屬賬戶交易,對於投資方式較為穩妥的投資者,建議購買實物類黃金,例如金條等。
銀行為何叫停貴金屬交易?
到銀行炒“紙黃金”,一度成為不少理財人士的選擇,但如今這一市場正在發生變化。
今年以來,受美聯儲加息等多種因素影響,國際金價大幅度震盪下跌,倫敦現貨黃金價格從3月8日最高超過2070.42美元/盎司,到7月21日跌至近一年來的最低價1680.2美元/盎司,截至8月10日,倫敦金現收盤價為1791.3美元/盎司。近5個月來,倫敦金現跌幅超過15%。
“貴金屬及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如此之大,也使交易風險顯著上升。商業銀行收緊貴金屬等業務,主要是為了降低交易活動的潛在風險,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董希淼向《財經天下》週刊說道。
貴金屬與原油等商品一樣,都曾因期貨交易引發投資者鉅額虧損。而說起銀行在期貨方面的交易,就不得不提曾經轟動一時的黑天鵝事件——原油寶。
2020年4月21日,凌晨2點30份,美國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報收-37.63美元/桶,成為自原油期貨問世以來,唯一的一次負數結算價,這意味著投資者賣一桶原油,買家不僅不給錢,投資者還要倒貼37.63美元,中國銀行原油寶也因此虧損慘重。
原油寶是中國銀行推出的一款與石油期貨掛鉤的理財產品,本質與原油期貨類似,油價也以美國芝加哥的WTI原油期貨為準。
當時恰逢疫情爆發,原油需要急劇減少,但是國際市場上的原油產量卻瘋狂上漲,供遠遠大於求。如若期貨合約到期沒有賣出去的話,就要進行實物交割。但期貨市場的投資者肯定不想要原油,大家都只想把手裡即將到期的合約賣出去,這個時候的原油期貨已經沒有人願意接手,於是,原油期貨合約價格出現自由落體式下跌。
原油寶的投資者眼睜睜看著,原油期貨大跌至近-40美元/桶,當日全天跌幅約為305%,投資者的本金不僅全部賠進去,還要倒貼給中國銀行錢。據當時媒體報道,有一位投資者虧光了388.46萬元的本金之後,還倒欠銀行530多萬元,合計總虧損900多萬元。
最後在多方壓力下,中國銀行承擔投資者20%本金損失。後續,中國銀行因為此事還被監管部門罰款5050萬元。
而銀行現在的紙貴金屬產品與當年“原油寶”產品運營機制類似,原油寶事件之後,國家對金融市場風險防控和監管越加嚴格。
2021年底,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共同釋出了《關於促進衍生品業務規範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
在《意見》的起草背景中提到,整體上看,中國衍生品市場的制度規則有待完善,金融機構專業管理能力有待提升,與衍生品交易活動相關的各類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存在金融管理的薄弱環節,風險事件偶有發生。
一位衍生品市場的資深管理人士對媒體表示,“這份檔案是‘原油寶’事件的後續反應”。
該《意見》在投資者保護方面的要求著墨更多。《意見》明確要求,金融機構應當堅持主要面向非個人投資者開展衍生品業務的原則,嚴格實施合格投資者標準審查。同時,銀行保險機構不得通過櫃檯與個人客戶直接開展衍生品交易,其他金融機構確需為個人客戶提供衍生品交易服務的,應當對個人客戶制定更為審慎的參與要求。
此外,《意見》對銀行開展紙貴金屬業務也作出了明確要求,金融機構發行的不涉及標的物實際交割的記賬式貴金屬、大宗商品、外匯類等賬戶類產品參照本意見管理;銀行保險機構原則上不得開展場外衍生品跨境非套期保值交易,另有規定的除外。
外匯期權也被叫停
與紙貴金屬一同被叫停的,還有個人外匯期權業務。
2021年7月27日,招商銀行宣佈,對於個人外匯期權業務,即日起停止發售新產品,全部存續產品到期後,不再向個人客戶開放,叫停了個人外匯期權業務。
在此次招商銀行的公告中,招商銀行宣佈,個人雙向外匯買賣業務也即將停辦。
招商銀行並不是第一家叫停個人外匯買賣的銀行。2021年8月,華夏銀行表示,於當年12月1日起,暫停個人外匯買賣業務。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叫停個人外匯期權,與匯率市場的波動加大有關。2022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持續走低。4月19日之後,更是呈現大幅下跌。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從4月19日收盤的0.1564,到5月13日持續下跌至0.1473,而截至8月11日15:52,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收盤價為0.1484。
圖源/新浪財經
“部分貴金屬業務以及外匯產品、商品期貨、金融衍生品等投資風險較大,部分業務交易帶有槓桿,對投資者的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要求較高,不適合普通投資者。”董希淼表示,對於普通投資者,如果沒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和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建議參與高風險投資活動。金融管理部門應督促商業銀行落實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 “永輝系”分崩離析
- 趙偉: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上調,訊號作用較強(國金巨集觀)
- 誰的諾安基金:“多事之秋”背後的股東博弈
- 天價分手費再現!讀客文化高管離婚獲上億股權,原出資額不到12萬
- 八馬茶業再戰IPO,研發人員僅11人,這次能打破茶企上市難嗎?
- 特色農產品如何“闖出去”?
- 股民準備吃肉?史上第二貴新股來了!一簽要繳近15萬元,寧王迪王訂單暴增
- 60歲季明辭任江蘇銀行行長,57歲副行長葛仁餘將升任行長
- 流動性遭遇戰打響,美股繼續割“韭菜”
- “大怨種戒指”?DR迴應800元可刪購買記錄,網友炸鍋了
- 威馬虧損遠超“蔚小理”!創始人卻掙12億
- 財務總監涉嫌犯罪,會有財務資料真相嗎?
- 港股今年最大規模IPO來了,但萬物雲不再有估值神話
- 柔宇科技及其法定代表人劉自鴻被限制消費
- 重磅!南方基金總經理楊小松:立足本源,打造具有數智基因的資產管理能力
- 東方盛虹激進擴張背後:千億債務懸頂,新專案未達產新專案又開工
- 養老金變了!哪些人到手的錢多了?
- 紫燕食品上市背後,滷味賽道的大變局
- 2022老年聽障社會問題報告:中國助聽器佩戴率僅5%-10%
- 400萬財經大V私募被登出,起底“股神”徐曉峰的翻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