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Adobe 以 200 億美元收購 Figma?
Adobe 收購 Figma 之後會怎樣
今天(2022/9/15)設計圈有個大新聞,Adobe 公佈了收購 Figma 的訊息:
Adobe 決定用 200 億美元(一半股票,一半現金)收購 Figma,交易還需要獲得監管部⻔的批准,預計將在 2023 年完成。
這對於設計界來說是一個爆炸性的新聞,雖然在此前也有徵兆,早在去年(2021)Figma 的最早的兩個聯合創始人之一,與現任 Figma CEO 在大學時期一起建立 Figma 的前 CTO Evan Wallace 從 Figma 離職了,可能在那時就已經決定了 Figma 的命運。
對於這次收購,很多設計師對 Figma 非常的悲觀,相比 Figma 而言 Adobe 更像是一個無情的資本機器,收購來的產品鮮有好下場的,上一個 Adobe 收購的介面設計工具 Macromedia Fireworks 已經死在 2013 年了。
而 Adobe 的舊有產品緩慢又遲鈍的更新,在設計師群體中形成了 Adobe 就是一頭笨拙的大象的印象。在過去,設計師們既不滿意又無法逃過 Adobe 的魔掌,Figma 的出現讓設計師至少在 UI 設計領域上掙脫了 Adobe 的束縛,可惜即使 Figma 在 UI 設計領域戰勝了 Adobe,又拓寬了設計與協作的領域,最終還是被 Adobe 花錢擺平了。
很多設計師對 Adobe 收購最有印象的是 2005 年收購 Macromedia,曾經風靡一時的 Macromedia 產品 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 Authorware 幾乎都死在了 Adobe 手上,其實 Adobe 的買買買從更早就開始了,Adobe 的代表產品 Photoshop 就是 1995 年收購來的,After Effects 是 1994 年收購的,Premiere 是 1991 年收購的。Adobe 代表產品中只有 Illustrator 是自己創造的,可以說 Adobe 從來就是一家靠收購來鞏固市場主導地位,但不擅長自己創新的公司。
Adobe 收購公司列表
不過那些例子時代有點遠,我們看看 Adobe 最近收購的案例 :
- ContentCal 收購後變成了 Adobe Express 中的 Content Scheduler 功能
- frame.io 收購後保持獨立運營,並加入了 Creative Cloud 套餐
- Abstract Notebooks 收購後變成了 Creative Cloud Spaces 的一部分
其中既有收購後就成為產品一部分的,也有收購後能保持獨立運營的,可見 Adobe 現在的收購策略靈活了一些。
預測收購帶來的影響
不負責任的預測一下,過幾年後來看看準確性如何。
Figma 的影響
設計師們最關心的是收費情況,目前 Figma 的提供了基本可用的免費套餐還有教育版,而 Adobe 向來吝嗇,目前 Figma 的宣告 中明確說了 目前沒有改變價格的計劃 ,並且將 致力於保持 Figma 的自主運營 。參考 frame.io 的例子,我覺得在 2 年內這個政策應該不會有變化。而在更遠的未來,Adobe 收購 Figma 的目的就是得到市場主導地位,達到目的後難免會把價格調整到收益最大化的點。
FigJam 很可能用某種形式可能從 Figma 剝離,取代 Adobe 自己做的(沒掀起一點水花的) Creative Cloud Canvas ,看起來 Adobe 很看重協作白板的市場,畢竟 Miro 都有 175 億美元估值。
與 Creative Cloud 的結合,Adobe 一定會讓 Figma 與 Creative Cloud 結合的更加緊密,或許之後會有一些與 Photoshop 、Illustrator、After Effects 通過 Creative Cloud 配合的功能,不過我不包太多期望,Creative Cloud 現在非常難用,Figma 的加入應該也不會改變這一點。
Adobe 的影響
收購 Figma 首先是標誌著 Adobe XD 的徹底失敗,又一次印證了 Adobe 自己出的軟體就是不會成功,Adobe 不是好的土培。Adobe XD 從今年 3 月以來就沒有實質上的功能更新了,不會有人覺得 Adobe 還會給 Adobe XD 繼續投入吧。Adobe XD 的使用者是時候去試試 Figma 了。
從 Photoshop Design Space 到 Adobe Experience Design 再到 Adobe XD,一路看來還是唏噓不已,從對抗 Sketch 到面對 Figma 崛起,Adobe XD 不乏一些亮點,但它行動的太慢了,太保守了,彷彿是蒸汽機車配上鐳射雷達,與時代的需求相去甚遠。
中國使用者的影響
對中國使用者最大的影響是 Figma 設計社群,由於 Adobe 在國內有運營主體,國內使用者訪問旗下產品的就得受到合規問題的影響。之前由於中國政府的合規要求,Adobe 就對國內使用者關閉了 Behance 的訪問。而 Figma 設計社群面臨同樣的問題,很可能因為某些人發了在國內不合時宜的設計圖而導致設計社群必須遮蔽國內使用者。
而因為被 Adobe 收購,會有國內伺服器或者官方中文版,我估計短時間不會發生,因為 Adobe 的雲服務要入華是個非常複雜的事情,即時 Adobe 想要做,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做成的。
可見的未來對國內使用者有利的是,買 Figma 可以開發票了 。
對設計領域未來的看法
對於有些人來說,這可能不是一個好訊息,因為 Figma 的故事到頭了,一個有望超越 Adobe 的夢結束了,Figma 夢終結在 200 億美元下。
介面設計工具的戰爭結束了,原本不可一世的 Adobe 被 Figma 拿著 2 把新鑄的聖劍 「Web」 與「協作」打得丟兵卸甲,而最後 Adobe 靠認輸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有些戲劇性但又在情理之中。
輿論中 Adobe 必然因為這次收購更加被罵,因為其過於自大而遲鈍,也因為它收購了其直接競對,有壟斷市場之嫌。而 Figma 的使用者非常的沮喪,因為很多 Figma 使用者原本就是因為想逃離 Adobe 才使用的 Figma,這下尷尬了。
不過大部人的感受是很可能經過幾個階段:短期: Figma 藥丸;中期:好像什麼都沒有變化;遠期:果然是 Adobe;
對於介面設計工具而言,Figma 被 Adobe 收購,意味著全球市場很大概率被 Adobe 完全整合,參考 frame.io 的策略,尤其是企業市場,很多公司原本就需要 Creative Cloud 套件,如果 Figma 也加入其中,Figma 對這些企業的吸引力就更大了。除非國內國外形成完全割裂的設計生態,國內做介面設計工具的不確定性又增加了不少。而且 Figma 也暴露出來一些自己的問題,這個故事沒原來那麼好講了。
期待新的介面設計工具的誕生,我認為未來會有一個基於 Web 的介面設計工具,並且是經過 Figma 的歷史,它將會是開源的,更開放的。而這正是因為 Figma 被 Adobe 收購導致的,因為它讓出了人們心中的位置,人們會期待這樣一款工具的誕生。生態位被讓出來必然有新物種將去佔據(不過不可能是 Penpot ), 因為作為開源專案它用的是 Clojure 語言)。
沒有下一個 Figma 了,Figma 就是最後一個 Figma
原文地址: https:// moonvy.com/blog/post/20 22/adobe-to-acquire-figma/
來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四喜茶茶
【知乎日報】千萬使用者的選擇,做朋友圈裡的新鮮事分享大牛。點選下載
此問題還有36 個回答,檢視全部。
延伸閱讀:
Adobe 宣佈約 200 億美元收購 Figma ,從商業角度如何解讀此舉?- 如何看待 Adobe 以 200 億美元收購 Figma?
- pandas 在使用時語法感覺很亂,有什麼學習的技巧嗎?
- 近年來,遊戲行業的分工與工作流正在經歷哪些變化與趨勢?
- 設計師在設計面板的時候會考慮植入彩蛋麼?彩蛋數量會有做預估麼?
- EVA裡真嗣檔案上的鹼基序列是什麼格式?
- 甲醛檢測合格,為什麼家裡味道還是很大?
- 俄烏衝突以來,為什麼數字貨幣一直在跌,是否有避險屬性,如何理解數字貨幣在金融市場的作用?
- 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有什麼區別?
- 在遊戲行業的專業人士眼裡,遊戲行業目前的情況如何?
- 國慶節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儀式是一種什麼體驗?
- 流量時代,做資料、打投、抱團...我們的生活是否已經被「飯圈邏輯」裹挾了?
- 想要自己做一款遊戲,需要學習哪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