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下一個丘成桐?產業界也開始關心這事兒了

語言: CN / TW / HK

蕭簫 魚羊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每年收100個(不用高考的)學生,從大學開始一路唸到博士。我希望這批學生裡, 能產生中國第一批菲爾茲獎得主 。”

丘成桐和沈向洋對談20分鐘,讓清華“不用高考”的求真數院又火了一把。

對,就是那個讓丘成桐離開哈佛全職加入,專門培養“頂尖數學人才”的學院。

在丘成桐看來,想要培養數學大家,靠考試為導向是萬萬不行的:

從歷史上看,偉大的數學家基本上都是10歲、11歲的時候開始發力,對數學產生興趣。

所以我希望,我在國內能夠從很年輕的小孩子開始,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同時要避開“為考試來努力”的不好習慣。

正是出於這樣的想法,2021年,清華求真書院應運而生,並且這兩年已經從全國高一、高二,乃至初三學生中,挑出各類少年英才,執行 不用高考/中考,“3+2+3”本科直通博士 的培養方案。

還專門請到了菲爾茲獎得主這樣級別的頂尖數學家搞起“超豪華小班模式”。

如此大膽的規劃,影響的不止是教育界,現今亦在產業界掀起波瀾。

最新訊息是,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就專門給求真書院捐了一筆錢,以助其“ 聘請知名數學大師、講席教授到求真書院授課,支援求真書院學生和教授的學習與交流 ”。

“得數學者得天下”

據悉,此番捐款的契機,始於楊元慶與丘成桐先生去年的一次見面。

丘成桐 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也是第一位國際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的華人得主。

一直以來,丘成桐都非常關注中國數學事業的發展和人才培養。作為幾何分析領域的開創者,桃李滿天下自不必說,2020年,丘成桐還立下誓願:

(回國工作的唯一願望是)為國家培育一批基礎科學人才,使得中國的科技從根源上改變,成為領導全球科技大國之一。

於是,2021年,求真書院成立。今年4月,73歲的丘成桐正式從哈佛大學退休,成為清華全職教授。

楊元慶對此大受感動:

這份欽佩之情,加上我一直都有對‘數學’的感情,讓我有了要助丘先生,助求真書院一臂之力的想法。

在這份因欽佩而生的“一臂之力”背後,雙方還在“得數學者得天下”這一觀點上,有了最深刻的感悟和共鳴。

在今天,即使身處科技行業之外,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人工智慧帶來的技術變革:網際網路越來越精準的搜尋和推薦,功能越來越便捷的手機,道路上越來越智慧的汽車……

而時代級的科技創新,影響的遠不止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實際上,放眼全球範圍,圍繞人工智慧、晶片技術、航空航天等前沿科技的技術之爭,已呈愈演愈烈之勢。

例如,今年8月,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正式生效,其中就計劃提供約2000億美元科研經費,重點支援美國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研究。

在此背後,數學等基礎學科起到的關鍵作用也愈發在全球範圍內受到重視。

丘成桐就在與沈向洋的對談中提到, 數學是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基石

2020年,美國《國家利益》雜誌亦曾撰文:因為中國人數學好,所以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正在逐漸成為決定性力量。

在大眾認知之中,一直以來有觀點認為,中國在數學基礎教育方面存在優勢,也就是“中國孩子數學基礎更好”。

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的評估結果也多次反饋出,在全球15歲學生中, 中國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知識能力上表現位列全球前列

同時中國學生 學習數學的時間遠高於一般歐美國家

但丘成桐本人一直以來對此觀點不乏犀利評論,多次指出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中國的小孩看不到數學最精華的地方,認為只要將題目做對、將考試考好,就很高興。但數學的真諦不是做題,特別不是做別人出的題,而要自己發掘好的研究方向、好的問題,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不少外界分析也指出,儘管在PISA評估中,美國學生平均數學成績遠不如中國,但實際上美國的 數學教材並不比中國簡單

甚至在中學階段,美國學生就能學習到多變數微積分、群論的相關內容。

整體來說,在美國的中學生群體內部,學生的成就差異極大。

這也就導致了丘先生提到的一個問題:在升入頂尖學府的頂尖人才之中,“美國學生的基礎知識絕對不會遜色於中國學生,相反是要強很多”。

因此,丘成桐決意推動本科教育變革。

這種決心,也是楊元慶“身不能至,心嚮往之”的:

數學科學的發展、數學人才的培養,不僅關乎國家基礎科學科研水平,更關乎到國家重大戰略科技創新和產業革命,關乎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

丘成桐先生在清華創辦求真書院,選拔天資聰慧的少年學子,讓他們從小立大志,心無旁騖做學問,非常可貴。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不僅楊元慶個人給求真書院捐了款,聯想集團也向清華大學發起一筆捐款,用於支援清華大學的人才培養。

並且雙方還更進一步,在 智慧製造、積體電路、未來計算 等重大領域達成戰略合作。

捐出來的錢要做什麼?

無論是這次聯想集團、還是楊元慶個人的捐贈,核心都是要用在人才上。

一方面是聯想集團捐資設立的“清華之友——聯想自強獎勵金”,用於支援“自強計劃”人才的培養。

清華大學的“自強計劃”,是專門為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學生設立的招生計劃,通過優惠錄取認定(高考分數加分)的方式,讓出身寒門但成績優異、德才兼備的學子也能上清華。

通過“自強計劃”認定後,清華除了會為這些學子安排學習發展指導和個人導師等幫助,還會通過勤工助學、獎學金等方式緩解他們的經濟壓力。

據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介紹,這十年以來,經過“自強計劃”認定的很多學生,畢業後都順利考上了研究生、出國留學讀博,或是進入國企等工作,更好地實現了自我價值。

例如,因車禍導致小腿截肢的安徽少年周桐,就因成績優異通過了清華大學的“自強計劃”,獲得降40分認定,並在2021年高考中以684分進入清華大學就讀。

這次聯想和清華設立的“清華之友——聯想自強獎勵金”,也是用於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完成學業、開展社會實踐和實習就業,讓教育更加公平。

另一方面則是楊元慶給清華大學求真書院的個人捐贈,目的是聘請更多大牛為數學人才授業解惑。

這也與求真書院的培養模式有關,目前已經有三位菲爾茲獎得主為數學人才上課,其中一位還是全職加盟。

包括2018年菲爾茲獎得主 Caucher Birkar 負責講授代數方面的知識點。

國際著名低維拓撲、群表示論和量子場論專家、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系教授 Nicolai Reshetikhin 將講授量子數學。

哈佛大學 Wilfred Schmid 教授每年定期來書院講學三個月,並將以哈佛大學數學系最出名的一門課Math 55為藍本,為書院學生開課。

所謂術業有專攻,這幾位教授講授的也只是龐大數學體系下的一部分內容。

如果能聘請更多數學系大牛授課或講學交流,或許就能幫助更多書院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更擅長的研究方向,在數學某一細分領域鑽研出成果。

至於聯想這次捐贈,也是希望能夠為培養出國家所需要的 數學根基紮實、複合學科型的基礎科研創新人才 盡綿薄之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聯想與清華在捐贈之外進行的戰略合作,同樣與人才有關。清華大學會為聯想提供更多人才,聯想則為這些人才創造更多資源、提供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

清華大學將依託優勢教育資源,為聯想集團培訓技術、管理、經營等多方面的高層次人才,聯想集團將積極支援清華大學的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建設、畢業生就業等工作。

同時,雙方還會在以數學為基礎的更多學科領域中,進一步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落地:

聯想與清華大學將圍繞科技與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設立“積體電路”、“智慧製造”、“計算機體系架構”3個產學研深度融合專項。

同時,雙方也將開展“核心部件”、“雙碳戰略” 等方向課題的深入研究,促進基礎研究和交叉創新的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這背後本質上是產業界對於基礎學科建設的推動,併為學科建設的成果提供加速落地的方向。

但其實,基礎科研和產業界的進展,本就是彼此關聯、相互促成的結果。

基礎科研與產業界相輔相成

放到更大的視野範圍下來看,整個基礎學科的發展路線,同樣決定了產業界發展的速度。

對於產業界而言,清華大學求真書院成立的意義不僅在於推動基礎學科的發展,其匯聚人才的效應也終將加速產學研落地,使產業界受益。

如最早於2005年成立(如今已經與智班和量信班合併)的姚班,就是專門為培養電腦科學人才設立的實驗班。

當時,姚班的目標是成為與MIT、普林斯頓大學等國外計算機一流名校。

而就在十幾年過後,清華大學也確實在全球US News高校排行榜中取得了計算機TOP 1的位置,超越了MIT等一眾高校。

如今,從姚班畢業的樓天城、印奇、唐文斌、胡淵鳴、漆子超等人也都已經在產業界有所成,各自在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慧和AR等領域成功創業。

而求真書院的成立,則是進一步地將目標從電腦科學這樣的學科,放到了更基礎的數學上。

這也意味著它所能匯聚的人才,不僅能進一步帶動整個數學基礎學科的發展,更進一步地輻射的產業範圍也會更大、影響更加深遠。

反過來說,對於學術界而言,聯想這樣的捐贈也進一步提升了大眾對基礎科研的關注度,加速推動重要技術的研發和落地。

任何一個新產業、一類新技術的出現,背後一定有數學的推動。

以這幾年發展得如火如荼的航天產業為例,如今所有火箭的製造,就都離不開一個非常基礎重要的數學公式——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火箭方程)。

而在晶片設計上,背後關鍵的軟體工具EDA,本質也是將晶片的物理架構和各種資料傳輸方式, 用一套完整的數學模型 表示出來,並轉換為計算機所能理解的演算法和格式,最終輔助工程師設計晶片。

不止是航天、晶片這些與硬體體系高度相關的產業,包括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學科背後,同樣需要一套完整的數學體系支撐:

人工智慧領域,大到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演算法模型,細分到各個具體領域如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所用的各種理論基礎,核心都是資料經過各種複雜數學公式的運算和處理,最後輸出的結果;

生物醫藥中,無論是小分子藥物的查詢和發現、還是定量描述生命物質運動的過程,核心也需要通過構建數學公式和大資料等方式,來作為後續實驗的理論支撐……

而隨著如今這些科研技術在產業界方面的重要性提升,數學等基礎學科起到的關鍵作用也愈發顯現。

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學界和工業界也正在把更多關注聚焦到數學基礎科研上。

中國科技企業,越來越多地展現出長線思維,並以實際行動支援數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背後體現的正是當代科技企業的社會擔當。

— 

點這裡 :point_down: 關注我,記得標星哦~

一鍵三連「分享」、「點贊」和「在看」

科技前沿進展日日相見~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