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晶片“一哥”IPO失利:估值砍掉200億,或推遲明年上市
自動駕駛 在資本市場不香了 。
原本IPO估值可以達到500億美元,眼下IPO不僅要推遲,估值也大幅 縮水近一半 ,僅有300億美元。
這家公司是 Mobileye ,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獨角獸。
按計劃,Mobileye將會在今年中上期上市,然而眼下美股震盪,半導體股價也持續疲軟,如果保持這個狀態的話,IPO也將 推遲到明年 。
其實自動駕駛的寒氣已經傳遞到各個角落,和前兩年不斷湧進熱錢相比,眼下的資本環境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激情。
英特爾的當紅炸子雞都過的如此 艱難 ,其它自動駕駛企業更是勒緊了褲腰帶。
01 華爾街凜冬已至
在去年底,第一次有訊息稱Mobileye要 獨立上市 ,其實在6個月前,Mobileye的上市仍然是順利的。
今年3月,英特爾公司宣佈了一則訊息,稱Mobileye已經向美國證劵交易委員會祕密提交Form S-1註冊宣告草案,擬首次公開發行Mobileye新股。
彼時自動駕駛賽道正熱,各種資本市場都在看好這個行業。Mobileye則穩紮穩打,產品線已經覆蓋 前裝和後裝 市場,其技術被奧迪、寶馬、通用、沃爾沃、特斯拉等 20多家汽車公司 所使用。
來源:Mobileye
當時Mobileye要獨立上市,幾乎佔盡天時地利,連路透社對Mobileye的估值都 達到了500億 美元。
如果能夠達到500億美元,意味著Mobileye將成為今年美股市場 最大的IPO 。
然而風水輪流轉,僅僅過了半年,估值就 大砍40% 。
英特爾現在預計,IPO對Mobileye的估值最高為300億美元,遠低於最初期望水平。
這是Mobileye的第二次上市,相比於第一次獨自衝擊資本市場,這次在英特爾的帶領之下,本來應該有更高的估值,但整體形勢卻 不容樂觀 。
近期投資者對 美聯儲加息 和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的擔心,對IPO的興趣不如往日。
全球資料處理公司Dealogic資料顯示,今年年初以來,美國的傳統IPO融資規模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從266.7億美元驟然 下滑至23.3億美元 。
就在8月,美國通脹資料超預期使得歐美股市集體暴跌,美股道指出現 單日千點暴跌 。
在美國整體大環境下,不僅是英特爾的計劃趕不上變化,資料顯示, 蘋果跌近6% ,元宇宙龍頭Meta跌超9%,英偉達股價也大幅下挫。
就連世界首富馬斯克都在為美國的形勢做準備,在今年先後 出售約800萬股 特斯拉股票,套現金額達到70億美元,並在推特上直言:“美聯儲大幅加息有通縮的風險”。
其實除了整體環境下行之外,自動駕駛的風口也趨於理性。
來源:Mobileye
巨集景智駕創始人兼CEO劉飛龍告訴超電實驗室,對於自動駕駛企業來說,單純講商業故事不再性感,市場更想知道他們怎麼去落地、賺錢。“現在投資人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 專案如何落地量產 。”
雖然自動駕駛成為近幾年熱點,但真正細數下來,自動駕駛其實一直 存在爭議 ,馬斯克也坦言,自動駕駛帶來的挑戰遠超他的想象。
主流自動駕駛廠商通用旗下的Cruise也表示,自動駕駛車輛上路仍然是需要人工協助。這樣看來,自動駕駛的意義何在?
02 晶片“一哥”Mobileye
Mobileye於1999年成立,創立初期的目標是為汽車 裝上眼睛 ,主要是在汽車計算機視覺領域,協助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保護乘客的安全,並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2007年,Mobileye推出了自己第一款晶片產品Eye Q1,並得到一筆高額投資,高盛的1.3億美元。EyeQ系列發展勢頭越來越猛,在2014年Mobileye在紐交所成功上市,成為了以色列公司的 IPO之最 。
來源:Mobileye
在此後幾年,Mobileye和新能源汽車巨頭製造商特斯拉提供自動駕駛技術,同時也和英特爾的自動駕駛部門展開合作,雙方合作實現雙贏。Mobileye的產品線已經覆蓋了前裝和後裝兩大市場,到2016年全球汽車安全駕駛系統的 70%以上 的市場份額都是Mobileye所奉獻。
2017年自動駕駛的風吹的正盛,英特爾用 153億美元 收購了Mobileye,英特爾用直線上升的盈利值證明了Mobileye選擇的正確性。
加入到英特爾的Mobileye,銷量成倍的增加,在2018年的收入為6.98億美元,2019年、2020年分別達到了8.79億美元和9.67億美元,到2021年已經攀升到了13.86億美元, 增長了兩倍之多 。
彼時的Mobileye風光無限,是名副其實的自動駕駛晶片“一哥”。
當時由於被收購,Mobileye也在紐交所 退市 。
2021年底,Mobileye銷量增長最快的時間節點,英特爾宣佈要把Mobileye拆分上市,但目前看來Mobileye的第2次的上市之路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順利。
讓Mobileye上市是英特爾製造英特爾晶片工廠的“ 一步棋 ”,Mobileye的上市可以減輕未來英特爾增資研發業務帶來的財務上的壓力。
在2021年Mobileye各項指標都達到了最高,不僅拿到30多家車企的新訂單,特別是Eye Q 晶片在年底累計出貨量 突破1億顆 。
來源:Mobileye(camera system view)
據研究機構 Guidehouse Insights資料,Mobileye在全球先進自動駕駛輔助視覺系統市場上佔有 約80%的份額 。這無疑在為上市做準備,給投資者吃一顆定心丸。
然而自動駕駛風口持續多年,並不意味著Mobileye可以高枕無憂。
Mobileye背靠英特爾,主要佔據L3及以下市場,對外提供的是演算法與硬體服務。目前幾乎所有車企都開始發力L4、L5高級別自動駕駛。
在這個背景下,英偉達高通逐漸成為新寵,目前包括蔚小理、以及賓士、沃爾沃等車企,都開始採用英偉達Orin的方案,一些極狐、阿維塔、吉利等車企也開始採用華為的方案。
Mobileye從之前的王者逐漸失色。藉助此次IPO,Mobileye或許能夠重振旗鼓,恢復 技術領先地位 。
03 自動駕駛的風口停了
幾年前,大量資本湧入自動駕駛賽道,無論初創公司還是老牌企業,都開始加入這個賽道。
而自動駕駛整體行業似乎還沒有迎來春天就要“喜提”寒冬。隨著小鵬、特斯拉等自動駕駛車輛 頻頻出事 ,不少車主成了自動駕駛的“小白鼠”,就意味著自動駕駛不管是在技術還是在消費者接受度方面,都差不少火候。
不少信誓旦旦要讓智慧化代替人工的自動駕駛公司,都嚐到不少苦頭。
13年前,美國的自動駕駛行業開始發展,導火索是Waymo的前身—— 谷歌自動駕駛 部門獨立。
來源:Waymo
2015年,Uber的CEO TravisKalanic創立自動駕駛部門,並放言自動駕駛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 完全代替人類 。
一年之後Uber的對手Lyft為了不掉隊,也急衝衝的加入進來。Lyft 的CEO John Zimmer預測,2021年,Lyft的大多數出行服務將由自動駕駛來接客。2025年,私家車會成為過去。
讓Waymo感到尷尬的,是一場乘客體驗的直播,一個錐形路障讓這輛汽車卡住了 整整14分鐘 ,導致街道擁堵,這場直播事故也導致了Waymo的解體。
截至目前,自動駕駛領域已經吸走了Waymo幾十億美金。正如Waymo前員工Tim Papandreou所說,這個行業在過去10年裡,一直處於 只開花不結果 的狀態。
投錢不見成果,這也是自動駕駛目前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根據投資者網站pitchBook的資料,聚焦自動駕駛技術的公司得到的總體投資大幅減少,在第二季度,自動駕駛全球風險投資金額 不足10億美元 。
其實不止這些頭部企業,前谷歌Waymo CTO Chris Urmson一手創立的自動駕駛公司Aurora,在近日也遭遇到了生存危機。
據外媒報道,8月初,Chris Urmson寫給董事會的備忘錄顯示,Aurora目前經營遇到危機,公司要開源節流,削減成本,甚至在 考慮賣身 。
來源 :英特爾
公司將通過裁員、降薪以及出售資產等方式節省開支,還會考慮賣給蘋果、微軟等這些不差錢的公司。
越來越多自動駕駛公司已經明白,短時間內,要想得到真正的自動駕駛是 幾乎是不可能 。
小玩家支撐不下去已經出局,倖存者抱團取暖。由於資金的大量投入、技術的研發再加上落地的困難,一些企業迫不得已,賣身或者轉行。
幾年前,不少人幻想真正無人駕駛的出行場景。目前來看,夢想照進現實還 需要很多時間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超電實驗室”(ID:SuperEV-Lab) ,作者:曹婷婷,編輯:在洲,36氪經授權釋出。
- 造謠“黃豆醬中小便”者拘留十日,盤點那些年被謠言毀掉的快消企業
- 海外new things | 遠端僱傭平臺「Remofirst」融資1410萬美元,Mouro Capital及QED Investors領投
- 中美元宇宙基礎設施差距有多大?
- “無印良品”打敗“無印良品”
- 海外new things | 為輪椅設計智慧座墊的初創公司「Kalogon」種子輪融資330萬美元,能調節壓力促進血...
- 從“剁手買”到“動手做”,這屆年輕人熱衷親自搞家裝
- 中國新出海故事:人、疫情與紐帶
- 幾十家排隊申請產品上市,“顏”中新貴浮出水面
- 虧損5個億 海昌海洋公園為何還瘋狂購買IP?
- 資本持續湧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小巨人”集中在東部
- Itsme關停、網易入局,動態捕捉 社交的風到底往哪吹?
- 拉夫勞倫,被店員玩成了微商?
- 業主直接獎中介人員22萬和iPhone14!上海浦東一半中介可能都盯著這套房
- 專攻資料安全十七年,「明朝萬達」迎來千億市場爆發
- 手術機器人遇險,大洗牌在即?
- 我在越南做孵化器,今年一半客戶來自直播帶貨
- 火爆全網,抖音“卑微文學”讓數萬人做“舔狗”
- 窮廟富和尚,威馬鉅虧沈暉卻年薪超12億,是何小鵬933倍
- 攜程、復星旅文、錦江們的Q2:國內低迷,國外賺錢
- 心動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