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三年,中國5G發展推到十字路口

語言: CN / TW / HK

2022世界5G大會展臺(圖片來源:由鈦媒體App拍攝)

一場非常普通的5G通訊會議,卻意外被“北航教授炮轟三大運營商”訊息所引發熱議。

8月10日舉行的2022世界5G大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學院創始院長在元宇宙論壇演講中直言,雖然中國投資上萬億搭建5G網路,但消費者端現在沒有5G應用。而國內運營商目前靠(人為)降低4G速率,來強迫使用者轉換(升級)購買5G資料服務包。“這不是商業正路。”

但相比之下,三年投資4016億元建設5G的運營商們,卻紛紛表示對5G商業化發展感到滿意。

5G大會主論壇上,中國聯通董事長劉烈巨集指出,5G商用已實現從0到1的傳播,正實現從1到N的飛躍;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認為,5G應用從“樣板間”向“商品房”加速轉變;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指出,基於超3000個5G定製網專案,公司將以雲網融合為基礎,以應用為驅動,發展5G應用生態,構建雲網邊端一體化的安全防護能力。

如今,5G商業化進入第三年,5G產業發展正在進入到十字路口。 當新冠疫情、氣候、糧食、能源、戰爭、通脹、脫鉤等多重因素下,中國5G發展面臨“冰火兩重天”困境:

運營商及下游裝置獲利方對5G產業發展十分看好;但同時,中國砸下4000多億元建設5G,消費者個人卻沒有感受到5G“大頻寬、低時延、廣連線”特性;以華為海思為代表的企業面臨美國打壓,國產5G先進晶片仍無法實現自主可控等。

正如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所說,現階段我們只做到了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的“5G場景三角”當中eMBB(3D/超高清影片等大流量增強移動寬頻業務),對於高可靠、低延時以及海量通訊基本還沒開始。“但是毫無疑問,5G的發展將改變整個社會。”

被“妖魔化”的5G,對個人真的沒有意義嗎?

2019年6月6日,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正式對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四家頒發5G商用牌照 ,意味著中國正式開啟5G商用。

如今,三年已到。從工信部公佈的最新資料來看,中國5G網路基站、手機端、應用端覆蓋速度仍然很快。

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6月,中國5G基站數量達到185.4萬個,已部署5G行業虛擬專網6518個,終端使用者超過4.5億戶,全國運營商5G投資達到4016億元。

目前,5G已經在97個經濟大類裡的39類行業進行了應用與商用落地。其中,“5G+工業網際網路”工程建設專案超3100個,5G應用創新案例數量超過2萬個,已覆蓋工業、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加上移動流量、手機資訊服務等消費, 5G累計直接和間接帶動經濟產出8.56萬億元,經濟增加值達2.79萬億元。

不過,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在2020年11月接受財新採訪時卻質疑,5G對消費者個人沒有什麼意義,當時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我們5G技術很不成熟,幾千億級的投資已經投下去,運營成本極高,找不到應用場景,今後消化成本是難題。5G技術應該用於工業互聯。如果應用工業互聯的話,現在的基礎是不成熟的,但現在走的是另一條路,對應的是手機等民用產業。”樓繼偉指出,手機的4G網路速度本身已經很快了,所以對個人使用者來說,5G沒有意義。而對於工業互聯來說,5G技術不成熟,找不到應用場景。

隨後,工信部主管期刊《通訊世界》則對樓繼偉的這段話進行反駁,認為樓在對中國5G發展釋放消極言論,並稱適度超前建設5G有風險但也是機遇。5G產業發展投資與回報情況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工業級市場需要培育等。

兩年後的今天,鈦媒體App從2022世界5G大會現場觀察到,儘管運營商讓5G技術在工業生產、智慧農業、智慧礦山、AR遊戲等部分場景實現了應用與商用化。但從消費端來看,一個現實問題是,我們手裡使用的5G網路應用,並沒有表現出3G跨4G時代那樣“顛覆”,部分5G應用頻次也低於預期。

以5G訊息為例。作為傳統簡訊業務的升級,5G訊息一直被稱為5G時代的殺手級應用。但佈滿驗證碼的手機簡訊,並沒有明顯感受到5G訊息“強觸達、去App輕量化、流量公平”三大優勢。

鈦媒體App在展廳現場注意到,中國移動公佈的5G訊息應用是指,個人分享地圖、連結以及各種App,或是對中國聯通的簡訊賬號傳送指令,但這與微信傳輸資訊方式無差異化。

據中國移動披露的資料顯示,截止2022年6月底,5G訊息已覆蓋10大行業超過4800家企業,應用接入數量超6000個。 但移動5G訊息升級月活規模僅為6200萬人。

當然,部分場景下5G訊息還是有很大用處的。例如醫院的大螢幕叫號系統,就是通過5G訊息技術發揮作用。

魏少軍表示,現在5G主要發展eMBB,剩下的兩個頂角——mMTC(大規模物聯網業務)以及uRLLC(低時延、高可靠連線業務)產業發展仍在緩慢進行中。“我個人覺得,它可能需要找到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去發展,而不是用傳統的運營商模式發展,也不是靠以往的典型App應用去發展,可能有更重要的發展模式。”

實際上,中國是全球唯一採用全部獨立組網(SA)技術的國家,而且中國是全球5G統一標準的最主要的貢獻者。“未來5G的應用發展,一定要找到好的商業模式。不要追求高精尖的東西,而是要在一個方向上發展到全球最好。發揮中國在5G的長項,積累的優勢,未來幾年中國都會向前邁出一大步。”魏少軍表示。

東南大學教授尤肖虎則認為,5G垂直行業應用成功與否,是中國能否順利推進6G研發的基礎。5G可能要做一些適應性的改造,變成一種普適性的技術,從而更好實現應用。“如果中國想引領世界通訊發展,5G垂直行業生死攸關,甚至是華山一條路,不僅要做好,而且一定要勇於突破。”

此外,網路安全也是5G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接受鈦媒體App採訪時表示,5G與4G網路安全搭建並不一樣,5G有邊緣雲,再通過它的核心網向政企客戶,提供大量的公有云、公有資料分析和公有的應用服務。而通過網路安全防護,從而讓政企掌控5G構建出的數字化網路技術。

鈦媒體App注意到,2022世界5G大會上並沒有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位元組跳動等網際網路企業的身影,也沒有相關產品展示。中國信通院釋出的《中國5G發展和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簡稱5G白皮書)顯示,阿里、騰訊主要在5G雲遊戲領域涉及一定的商用化,以及中國組建5G核心網方面,阿里有參與其中。

5G如何解決地面網際網路覆蓋問題

儘管中國地面5G產業應用還處於逐步發展階段,但中國已經對5G+衛星網際網路、5G+元宇宙應用場景進行了提前部署。

中國信通院釋出的5G白皮書顯示,利用5G技術支援衛星通訊,可提供低成本的移動寬頻接入和資料回傳服務。

2020年,國家發改委首次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範疇,“鴻雁”、“虹雲”、“天啟”、“天象”等多個低軌網際網路星座計劃陸續推進;2021年4月,對標SpaceX“星鏈”的央企中國衛星網路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21年7月25日,中國首次利用低軌寬頻衛星與5G專網融合試驗,構建起北京、濟南兩地5G專網間的骨幹網路,代替了需要預先鋪設的地面光纖。

鈦媒體App瞭解到,同5G相比,衛星網際網路具有廣覆蓋、低時延、寬頻化、低成本的特點,可解決現有世界上超30億人無法使用網際網路,包括農村、沙漠、海洋等70%地理空間未實現網際網路覆蓋的問題,與5G網路形成互補,形成無縫銜接的通訊網路。

2022世界5G大會上,鈦媒體App獲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華為公司均正在開展手機直連衛星相關工作。

華為計劃開展6G天地融合計劃

其中,中國移動在包括在技術層面開展NTN(非地面網路)技術、星地同頻等關鍵技術研究,在標準層面開展衛星網際網路3GPP、NTN-NR、NTN-IoT標準制定,包含手機直連衛星應用內外標準,生態構建層面進行智慧天網、NTN試點等;中國電信則建立“天地雲網”能力體系,實現陸海空天泛在連線、雲網邊端智慧協同等工作。

華為也在開展相關工作。據華為公司披露,其計劃在6G+衛星網際網路、星地融合中獲得前沿技術領先。在這背後,應該將需要超過3000顆通訊衛星組成星座,才可以實現6G星地網路覆蓋。

至於元宇宙,由於包括消費級XR裝置、AR影片等場景,需要大量5G的高吞吐量、低時延計算能力。因此,中國移動、華為、中興等公司都開始部署了相關5G+“元宇宙”概念產業應用。

“5G時代為包括超高清影片展播和雲遊戲在內的沉浸式體驗開啟大門。”中國移動咪咕文化業務發展事業群副總經理朱佳偉表示。

華為沒了5G晶片,國產化仍需提升

2020年10月,華為釋出了全球首款5nm 5G SoC麒麟9000系列晶片,用於Mate40系列手機上,但這顆晶片也成為了華為海思麒麟的絕唱,也是華為最後一款自研5G晶片產品。

過去兩年,由於美國打壓制裁,華為沒辦法自研5G晶片,也讓美國高通、聯發科快速補空,佔據了市場。

實際上,晶片半導體是5G終端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之一。隨著5G網路技術的快速進步,加上華為自研5G晶片終結,今年8月9日通過的美國《晶片法案》限制中國半導體自主發展等因素影響,晶片國產化越來越被終端廠商得到重視。

(圖片來源:鈦媒體App綜合資訊統計整理)

據鈦媒體App統計,5G網路裝置晶片中,伺服器CPU、基帶晶片、射頻晶片,儲存晶片等市場,英特爾、AMD、高通、三星、SK海力士、英飛凌(Infineon)等海外晶片大廠仍佔據一定份額,國產晶片依然難行。

僅光通訊晶片為例。高階光晶片仍由美國II-VI、博通等美國企業主導,國內廠商的技術能力比國外落後。目前,50G及以上光晶片國內企業正處於攻關階段,僅有部分樣品測試,未來2-3年有望批量生產。

中國電信天翼物聯科技研究中心郭浩表示,未來如果美國製裁導致某些晶片領域的國內廠商被迫停產或退出,勢必會引起國外產品漲價,屆時運營商的5G建設與運維都將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同時,漲價還會讓國外企業不再向中國供應某些高階晶片產品,5G的建設只能用效能低的國產產品,中國5G網路的效能、覆蓋能力將會大打折扣。這對於中國推進5G發展程序而言,也將帶來負面影響。

尤肖虎認為,在行動通訊領域約有80多款核心晶片,依然依託於全球供應鏈的採購發展。下一步,在逆全球化趨勢下,中國應該需要在行動通訊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高效之間折中解決難題,從而讓中國掌握安全可控的通訊晶片供應鏈。

“80多款晶片,每一款晶片我們都自己去做,第一恐怕是不太可能的,第二可能也做不到最好,成本也不那麼容易去控制,所以我還是認為要去開放、合作,同時也要有限制應對措施。”尤肖虎稱。

2022世界5G大會開幕式上,工信部副部長張雲明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緊抓5G發展歷史機遇,著力提升5G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鼓勵產業鏈上下游通力協作,加快彌補核心晶片、關鍵器件等領域的短板弱項,提升產業鏈韌性和供給能力。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