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網友說1000萬不夠,我卻想起了50塊錢的排骨
01
前不久有個小夥中1000萬彩票立馬辭職的新聞。
發到群裡,有人認為中1000萬彩票也不是很多。
包括這事在微博上,最早也是一群人過來表示這錢只夠有房無房貸的人花,還沒買房的話根本不夠,遠沒到“財富自由”的地步。
有時候上網你會有種錯覺,為啥大家都這麼有錢?
你看豆瓣上被吐槽低收入的相親物件都個個年薪30萬,知乎上裝逼的都是年收百萬人在美國,剛下飛機。
所以即便是幻想了1000萬拿到手裡,也覺得遠遠不夠。
但今天我要說的故事,和開頭的引子完全是另一個極端。
在某論壇有這麼一個帖子。相比網友們無處不在的焦慮,樓主的快樂就顯得十分純粹。
樓主說他剛發了3200工資,準備買50塊錢的排骨燉了吃。
從字裡行間都能看到他有多麼開心。 即便這個他感覺收入在其他人看來有多麼嗤之以鼻。
他還打算下個月買個遊戲機,買蘋果來吃,以彌補自己童年遺憾。
只可惜爸爸和奶奶不在了。如果他們多活幾年,我也能讓他們多吃點肉和水果了。
帖子發出之後,不但沒有人對樓主冷嘲熱諷,反而充滿了一種溫暖的感覺。
下面有條熱評是這麼說的:
我最大的感想是成年人能這樣樂觀滿足地活著,真好啊。
回想起來,如今的我們確實被越來越多的慾望綁架了。
現在很多人想的都是要搞錢,現在網上也流行讓大家一切向錢看齊。
但說白了人其實不是為了賺錢生在世界上的。
錢是實現我們目的的手段,錢本身不是目的。
人生中有很多快樂,其實跟金錢沒有必然的關係。
我們生在這個世界上,不說要有什麼太大的抱負吧,歸根究底應該讓自己快樂。
所以才覺得,越是這樣,樓主描繪的50塊錢排骨,恐怕比預約了好幾個月還得看廚師臉色的高檔餐廳顯得更加美味。
02
類似簡單的快樂的帖子,我還看到了不少:
有人說他工作兩年,存了四萬,讓自己開心了好久。
樓主的文字不多,事實上也講了個很簡單的故事:工作了一段時間終於攢到了錢,卻發現媽媽懷疑是肺癌,最後發現只是肺結核,兩個人一邊吃飯一邊哭,還好是虛驚一場。
初看之下,會覺得實在是有點小學生作文。
但恰恰是這種樸實到有些笨拙的語句,反而擊穿了大家內心防線裡最柔軟的地方。對既簡單又真誠的感情我們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共鳴。
有人把這個故事搬到微博上,熱評第一的這句話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最美的文字就是虛驚一場。
除了金錢,我們的健康也很重要,像老黃牛一樣工作到晚年再想著去享受生活,可能會發現身體吃不消,時間也所剩無幾了。
還有很多人互相分享故事,互相鼓勵,這個看似一切向錢看的世界,確實還是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的溫情的。
也會詫異,在網際網路上叫囂著 “年收不到30萬過的不如狗”的另一面,還是有這麼一群單純執著又可愛的人們。
在他們看來,雖然是小城市,但自己攢錢買了房子,就足夠讓人開心了。
回想起學生時代的故事,無論是參加比賽獲得了獎金,還是靠投稿文章和破解軟體拿到了幾千塊。即便只是“財富自由”體驗卡,這麼多年下來,那段記憶依舊鮮豔。
03
一個冷知識是,如果你年收入12萬,你就已經是這個世界上百分之一的存在了。
即便提到12萬很多人會不屑這個價錢在上海連個廁所也買不起。
但畢竟這個世界不只是北上廣深,北上廣深之外還有二三線城市,二三線城市之外還有廣大農村,而在中國之外,還有很多飽受戰亂,甚至是常常餓死人的國家。
網際網路外看不到的,才是整個世界的全貌。
有一個網站叫做globalrichlist,在裡面輸入你的年收入或者總財富,它就會給你估算出你在全世界所有人中排的位置。
一個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事實是,如果你的年收12萬,就已經是那你在收入上就是全球第6000萬富豪,大約處在全球前1.04%的狀態。
這收入在中國二三線城市意味著吃飯,打車不需要太計較價格,同時在北京上海意味著如果沒有家長支援,這輩子幾乎沒有太大買房希望。
換句話說,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在北上廣深買房。
雖然我們常在電影,電視或者是網際網路上看到些年薪百萬,千萬的人,也許十二萬每年的收入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
但如果我們回到現實,去菜市場,加油站,門口的小餐館看看,只要我們有房子,月薪一萬其實已經可以過上非常滋潤的生活,其實已經是世界前1%的收入。
即便你的收入只有12萬的一半,其實也已經是前7%了。
行走在這個大城市裡茫茫人海中,真沒有感覺到自己是全球前百分之一。
或許是太多的焦慮,太多的負擔,太多的網上吹逼讓世界都顯得有些不真實了。
當然,我並不是說因為世界上有比你更慘的人你就不能說自己苦,只是或許一味抱怨慘痛終究只會讓悲傷加劇,到頭來,換個視角看世界,或許會有不同的發現。
說起來,前段時間看到在社交軟體soul上,一位網友晒保時捷和一張123萬的保時捷汽車訂購單。系統會給圖片標註,“系統識別該圖片曾在站內出現過”。
在笑過裝逼不成反翻車的例項後,似乎心理也平衡了一點。
必須承認的是,哪怕今年是那英發表重要講話十一週年, 也確實有一些網友需要用各種虛偽來“點綴”自己的生活。
有時候那些網上所展現的被無數人嚮往的生活,在現實裡可能只是經過複製黏貼擺在你面前的一齣戲罷了。
當社交平臺上藉著“挑戰大學生一個月花XX”的名號花式分享著自己精心包裝的幸福生活後,不免有些審美疲勞了。
不得不說,看著這些千篇一律的文章,所帶給我的幸福感,恐怕還沒有這篇26歲終於裝上空調的文章給予我的萬分之一。
不奢望有什麼大富大貴,在我們總是想方設法通過把別人擠下去從而過上“人上人”的生活的時候,對她而言,夏天能吹到涼爽的風,冬天能溫暖的睡著,媽媽能買上保險,和媽媽吃上簡單的飯菜,就是自己努力的意義。
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因為自己的經歷感動了網友,她想到的依然還是幫助別人。
我一直覺得,幸福不是經過和別人對比後總結出的客觀定義,而是因為一點一滴生活中的小事積累起來產生的主觀感受。
04
看了知乎一個答案,來自知乎使用者@KIWI,她在勸解一個月薪7000,在上海活不出“品質生活”的答主時寫道:
結尾處答主是這樣總結的:
收入多少不是決定因素,請享受自己買得起的快樂就好啦。月薪7k,就過著把這7k能統統換成快樂的日子。
五月天有首歌,叫《生存以上生活以下》,其中一句歌詞這樣唱道:
小時候 只要看天空
枕著白雲 就覺得全世界都擁有
長大了 擁有的更多
為何感覺 到越來越匱乏越貧窮
答案其實很簡單。
什麼都有了,什麼都想開了並不會讓人快樂,只會讓人逐漸失去活力,失去慾望,漸漸覺得“什麼都沒有意思”,然後在平靜中失去快樂。
馬雲說他一開始並不想創辦阿里巴巴,也不想賺這麼多錢。丁磊說他創業過程中,賺錢只是帶給他快樂的很小的一部分。還有許許多多早已財富自由的大佬,依然奮戰在第一線,然後說自己不是為了錢。
大家都說他們是在裝逼,但我理解他們。
他們都只想保留住心中那一點慾望,那一點火。
那種火就是青春和活力本身,失去了,那青春真的就一去不復返了。到了那個時候,買再多奢侈品,吃再多山珍海味,可能也沒辦法動搖你的心半分。你的心已經死了,下面等著的就是軀殼漸漸死去。
想起羅翔在《畢業坦白局》裡說的一段話。
有個女生問他,人生該不該“隨波逐流”。
羅翔說:死掉的東西一定是隨波逐流的, 為什麼大家那麼忙,因為在忙亂中我們忘記了自己還活著。
那麼,不必嘲笑50塊的排骨,不必嘲笑26歲的空調,為了這些生活中的小事而開心的一瞬間,或許也是我們鮮明地活著的證明。
-END-
【推薦閱讀】
點選下方按鈕 關注
回覆 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 “性癮者”
- 看網友說1000萬不夠,我卻想起了50塊錢的排骨
- “他這麼帥,幹嘛還要去嫖娼?”
- 為了長高,他們把自己的骨頭敲斷
- 翟山鷹的視訊把我看樂了
- 日本論壇現在流行把中國叫“爸爸”
- 買幣三天,“二舅幣”治好了我的“物質外耗”
- “我們這月入2萬的窮人啊”
- 給大家推薦一部網約車司機反殺釣魚執法的“大片”
- 短視訊裡的水果帶貨,達爾文看了都想罵人
- 哪個天才想出來的“付費打工”
- 十年前的今天,真的有人錯過了高考嗎?
- 我們在上海,我們在自救
- 說說疫情中上海被“驅趕”的群租阿姨
- 微博強制顯示所在地,真的能抓“五十萬”嗎?
- 可王冰冰的“人設”是你們意淫生造出來的啊
- 從大學生挑戰一萬過一個月說起
- 突發奇想,乾脆來建立一個公共放屁區吧
- 吵翻了的大資料老公老婆,還是必應最離譜
- AI識圖能有多野?
- 為什麼流汗黃豆表情,總是讓人氣急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