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刷視訊,抖音的產品設計妙在何處?

語言: CN / TW / HK

在短視訊領域,抖音(TikTok)無疑是全球範圍內最熱門的短視訊平臺之一。

“抖音5分鐘,人間2小時”用來描述我們對抖音的“上癮”程度再準確不過了。

人們對抖音“上頭”,除了依賴於它的神級演算法機制,其實還和抖音自身的產品設計有關。

抖音究竟是如何令大家“沉迷式”玩耍的,今天小摹帶大家來深扒下抖音,看看產品設計中那些有意思的細節。

一、AB test測試不同版本實際效果

在產品迭代的過程中,使用ABtest方案驗證產品優化的好壞,是非常普遍的情況。

通過ABtest同時上線不同的方案,根據線上的實際轉化效果資料,幫助決策者客觀選出最合適的方案,從而避免經驗主義帶來的使用者流失等問題出現。

不難發現,我們常會在抖音中發現頻繁改版優化的痕跡,例如長按視訊後彈出的“轉發”選單介面,其中倍速播放、私信、分享的位置及互動曾多次變動,最終調整成現在我們看到的樣式。

圖片

二、產品設計不應打破使用者熟悉的產品形態

抖音團隊在對抖音進行產品設計時,所有的創意都是基於其產品形態進行的拓寬和延伸,下面我們來一一分析:

1)主頁面

相較於大多PC端播放器的橫屏播放而言,抖音的豎屏全屏播放更容易讓使用者獲得沉浸式體驗,視覺衝擊力更強。

當我們開啟快手或秒拍時,發現視訊多以列表形式展現。

一屏中展現的短視訊越多,給使用者選擇的權利也會越大。

但要知道,選項越多,使用者越難沉浸式體驗,通常需要下滑兩三屏,才會找到想看的內容,難免有些意猶未盡。

圖片

2)開屏廣告

開屏廣告可謂是當今主流App的標配,廣告一般以圖片/視訊的形式展現,展示時長3-5s,期間可以通過點選或“搖一搖”進入廣告落地頁,如若什麼都不操作,便會自動關閉進入App首頁。

但90%的開屏廣告都會面臨一個問題,投放的廣告很難與App本身建立起持續的關聯,使用者點選“跳過”後,轉化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圖片

然而抖音卻利用了自身的產品形態與開屏做了緊密結合,開屏廣告以全屏視訊為主,3-5s展示後,顯示抖音的元件佈局,與普通短視訊沒有太大的區別。

圖片

若使用者對廣告內容感興趣,可長時間觀看廣告視訊,同時還能點選“檢視詳情”跳轉至廣告落地頁檢視或填寫表單,與商家建立更深層的聯絡。

如此一來,抖音給使用者營造了更為沉浸式的觀看體驗,也減少了開屏與App本身的割裂感,可以說將使用者體驗做到了極致。

3)圖文計劃

2021年,抖音官方推出了圖文計劃,經過一年的沉澱,抖音圖文每日使用者閱讀上百億次,超七成使用者每天都會看數十篇圖文內容。

使用者上傳多張靜態照片,可以大大降低創作門檻,並且圖片輪播,也可以給觀看的使用者展現近似短視訊的觀看體驗。

圖片

4)直播間機制

在刷短視訊的過程中,抖音官方時常會給使用者精準推流直播間相關資訊。

其展現形式與短視訊沒有太大的區別,為便於區分,在介面中下部分顯示“點選進入直播間”按鈕,在使用者暱稱位置標識“直播中”字樣。

短視訊與直播間的過渡流暢自然,直播間資訊流中的引導話術,很大程度能刺激使用者進入直播間,為下一步購買轉化做好準備。

圖片

5)本地生活服務

雖說抖音是一個視訊內容創作平臺,但本質上還是一個流量平臺。在抖音嚐到了直播購物的甜頭後,今年又開始佈局本地生活服務專案。

例如,一名消費者入住一家網紅民宿後,只需要拍視訊打卡上傳抖音,甚至拍幾張照片,以圖文模式上傳,再加上民宿的團購券,一條短視訊就搞定了。

而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這樣一條短視訊可以簡單劃過,也可以點選左下方團購券詳細檢視,直至產生購買消費行為。

圖片

本地生活服務的展現形式更多以達人種草為主,與日常咱們經常使用的小紅書、大眾點評的產品邏輯一致,廣告植入的痕跡比較自然,使用者體驗抖音的確拿捏住了。

三、情感化設計更貼心

七夕當天,你會發現點讚的“愛心”圖示變成了玫瑰花,多次點選會出現滿屏的玫瑰花,讓點贊變得更具趣味性,並且也能與使用者在節日情感上會產生更深的共鳴。

圖片

當刷視訊的時間過長時,抖音官方會不定時以動畫短片或真人出演的形式,給使用者推送休息的關懷提示。

圖片

寫在最後

當然,抖音並非全無缺點,例如,釋出視訊時,先選音樂的操作就讓大家吐槽不已。

但總的說來,抖音的產品設計始終圍繞產品的基礎形態在不斷創新,讓使用者、商家及平臺三方都能得到最大利益,滿足各方述求。

如今,短視訊填充了我們碎片化生活,未來抖音發展如何,我也十分期待!

下面是抖音的原型模板案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一下~

短視訊類App-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