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消散後,上海這個產業將進入快速增長軌道
隨著上海按下復產復工啟動鍵,中國北斗產業技術創新西虹橋基地也正在加快恢復產能。之所以如此急迫,是因為北斗產業的應用確實時不我待——比如上海華測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以北斗高精度為核心的普適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需要在今年汛期來臨之前充分保障地質監測預警工作;上海聯適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北斗終端農機自動導航駕駛系統,需要抓緊當前的寶貴農時助力春播春耕。
這兩個例子,只是快速發展的北斗產業的一個縮影。事實上,北斗作為全球四大導航系統之一,儘管起步較晚,但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呈現出快、廣、新、大的特點。
“快”是速度快,根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的統計,我國北斗產業規模在“十一五”末僅為505億元,到“十二五”末就達到1735億元,再到“十三五”末達到4033億元,十年間的年均增長率達到23%;從整數關口看,2013年我國北斗產業規模邁入千億大關,2016年就邁入了2000億大關,2018年邁入了3000億大關,2020年邁入了4000億大關。
“廣”是應用廣,北斗系統的定位導航授時、全球短報文通訊、區域短報文通訊、國際搜救、星基增強、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等7類服務,已在產業發展、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救災減災、農林牧漁、城市治理等各行各業開展應用。
“新”是場景新,作為全球領先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在珠峰高程測量、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沉管建設、5G+L4級智慧駕駛重卡等尖端領域率先應用,經受住了複雜情況的考驗,顯示出北斗過硬的產品質量。
“大”是市場大,北斗系統根據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的不同需求提供定製服務,目前已在全球一半以上國家和地區應用,逐漸成為叫得響的“世界品牌”。
當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華中鄂豫湘地區、西部川陝渝地區五大北斗產業集聚區域,而上海則是北斗產業發展的重鎮。儘管肆虐的疫情延緩了上海的北斗產業發展步伐,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疫情消散之後,上海的北斗產業將進入快速增長的軌道。
從機遇看,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北斗產業將迎來四個方面新的機遇:一是新基建建設機遇,國內諸多城市都提出建設“智慧城市”,而北斗本身為資訊化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將加快提升佈局密度。
二是產業化帶動的機遇,比如隨著航空航天包括無人機、智慧汽車、智慧機器人等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元宇宙”建設的加速,這些產業對於北斗產業的直接需求更加旺盛。
三是場景化應用的機遇,北斗產業在農業生產、物流運輸、城市管理、能源供應、防災減災等領域,還有大量的深度應用場景,能夠顯著提升工作效率。
四是大眾化普及的機遇,除了大眾最常用的地圖導航之外,北斗產業在運動狀態監測、居家養老應用、寵物位置監控等領域,也將更多走入大眾的日常生活。
從突破看,隨著產學研用一體的深化,北斗產業將在四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具體來說,產業規模有望實現新突破,全國有望連續邁過5000億元和6000億元大關,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有望達到千億規模。關鍵技術有望實現新突破,包括北斗“天地一體化”增強服務技術、面向規模化應用的北斗高精度晶片研發製造,“北斗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地圖”融合應用技術等領域。基礎能力有望實現新突破,比如上海提出要形成輻射全國的“星地一體化”北斗高精度服務能力,推動制定不少於10項北斗高精度國家標準,建成國際領先的城市級“智慧雲+定位網+孿生圖+應用端”的時空智慧底座。融合應用有望實現新突破,北斗在城市治理、智慧交通、無人系統、大眾消費、航空應用等領域將會更加廣泛,短報文通訊在海洋、船舶、電力等關鍵行業的應用將會加快普及。
從使命看,北斗產業和企業需要進一步發揮經濟社會綜合效益,做好三篇大文章。一是做好“深化應用”的大文章,就是要激發北斗產業的規模效應,作為全球導航產業服務商,北斗產業只有進一步擴大應用,才能有效降低邊際成本;同時北斗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諸多領域都擁有廣泛的應用場景,現有的覆蓋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二是做好“融合創新”的大文章,就是要激發北斗產業的衍生效應,北斗產業的產業鏈長、關聯性強、可塑性高,通過大力實施“北斗+”和“+北斗”,特別是與新一代通訊、區塊鏈、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深度融合,能夠激發出更多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有利於更好促進國內大迴圈。三是做好“升級服務”的大文章,就是要激發北斗產業的品質效應,在“數字中國”建設的大背景下,北斗產業不僅僅侷限於定位服務,而是能夠在數字新基建、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字化治理等領域,提供更加優質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加快我國經濟社會數字化發展的步伐。
展望未來,北斗產業的發展,需要研發機構、企業、資本、政府四方力量協同發力。要發揮研發機構的力量,重點是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同時企業要積極建設新型研發機構,資本要給予風險投資支援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府要加大基礎研究支援力度。要發揮企業的力量,重點是產品製造和服務供給、特別是培育使用者消費習慣,同時研發機構要予以技術支撐,資本要加大對實體企業的支援力度,政府要加快新產品在純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中的應用。要發揮資本的力量,重點是充分發揮資本活水作用、匯聚支援產業發展的“大江大河”,同時研發機構要積極探索智慧財產權轉化形式,企業要積極引進合理的投資結構,政府要加強資本監管和做好投資引導。要發揮政府的力量,重點是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支援研發機構、企業、資本的健康發展。
作者為華略智庫主管合夥人、首席研究員、長三角研究院院長
- 民生證券:給予臻鐳科技買入評級
- 逐一擊破使用者痛點,中科藍訊六大核心技術撬動無線音訊市場
- “沒有底線!”兒童電話手錶內建遊戲,還誘導充值
- 計算正向智算跨越
- 亞信安全:金鷹基金投資者於6月28日調研我司
- 顯示卡價格半年暴跌57%!A卡幾乎全線破發
- 普通人如何做好抖音短影片宣傳?
- 小米12S實測效能提前洩露,遊戲不虛iPhone
- 新一代網際網路漸近,Web3.0下一步爆發或在應用層
- 五部門發文提升消費品工業數字融合應用能力
- “元宇宙”概念的當紅炸子雞,騰訊都有股權!
- Spotify 安卓 App 出現卡啟動屏的問題,官方稱正在調查
- 星空有約|“年度最小太陽”將現身天空
- 谷歌工程師研發人臉識別程式,可識別超70萬張二戰時期老照片
- 微軟警告:高風險蠕蟲病毒正逐漸感染大量 Windows 網路
- 特斯拉:在中國大陸已建設開放 1200 多座超級充電站
- 破解卡脖子難題,AI產業彎道超車靠什麼達成共識?
- 市值暴跌超6000億美元,Meta繼續在元宇宙裡“突圍”
- 好奇號:令人驚歎的火星圖景,漫遊火星的攝影師
- 2022年菲爾茲獎,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