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協發了又刪 南京二手房取消限購恐將“一日遊”
在新房市場一個月內6次微調收效頗豐後,“包郵區”重鎮——南京終於將樓市鬆綁之手伸向了存量市場。
5月20日中午開始,包括南京本地在內的江浙滬地區房地產從業人員、購房者們之間開始晒出一張海報——核心內容就是南京二手房全面放開限購。隨後15時許,南京房協官微發表《我市進一步加大住房合理消費支援力度》的文章,證實了上述海報的內容,南京市房協祕書長張輝隨後接受媒體採訪時更是直言:“二手房不活起來,新房很難回暖。一二手房梯度消費需要良性迴圈。”正當市場為了久違的不限購歡呼時,南京房協在傍晚間刪除了上述文章。知情人士透露:“該政策應該不會執行了”。
網傳截圖
限購全面取消一日遊
根據目前市場留存的南京房協15點微信,上述取消限購的檔案中主要有三方面:涵蓋優化完善人才購房支援、二手住房交易、住房公積金貸款等。其中明確,自2022年5月20日起,南京本市戶籍和非本市戶籍居民購買二手住房時,無需提供購房證明,滿足新市民等剛需群體合理購房需求,換句話說,南京的二手房限購全面取消。
刪了頭條文章的公眾號截圖
“我們都收到了視窗指導,確實是21號就開始執行了。”南京本地一家房產中介也證實了上述政策的真實性。
那麼為什麼作為江浙滬重鎮的南京,會選擇此時放開二手房限購?一組來自當地媒體爆出的資料可知一二:截至政策出臺前,南京掛牌二手房高達13.5萬套。尤其在限售政策放鬆後,南京二手房掛牌量猛增,新掛牌房源價格更是創新高。
與二手房掛牌量猛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成交量方面的低迷,根據媒體報道,今年以來,南京二手房成交量共計25647套,其中浦口區4181套。與去年同期相比,成交量差距不小。
從房價表現來看,國家統計局5月18日公佈的4月份70城房價指數顯示,4月南京新房價格環比下跌0.5%,這也是南京新房價格連漲4個月後再度下跌;二手房價格環比下降0.6%、同比下跌0.9%,南京二手房價格已連跌7個月,同比也出現下跌。
”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南京能夠放出全面放開二手房限購也進一步說明了政策的寬鬆導向,尤其是南京剛釋出過公積金寬鬆的政策。此次以取消了對外地居民認購的限制為代表的一系列鬆綁政策,說明南京理想的放鬆是一次比較徹底的放鬆。
新房的鬆綁步步為營
南京本地如此大跨越的希望鬆綁二手房,也是看到了新房市場鬆綁後的效果。
資料圖
3月底南京23家樓盤獲得預售許可,已全部開盤。僅僅只6家樓盤購房者報名人數超過開盤的房源量,需要搖號;近一半的樓盤去化率不到1成,城東、城北等板塊的專案甚至“掛零”。
自4月初以來,南京6次出臺樓市新政,在新房限售、限貸端均出現了不同程度“鬆綁”。
如新房限售方面,從原來的辦證滿3年變為備案滿3年,即新房備案滿3年後就可入市交易。而市場最為關注的限購“鬆綁”方面,南京市從溧水和六合區等遠城區起步,逐步放寬至浦口、雨花臺、江寧和棲霞等近郊區域等偏遠板塊。
4月27日南京放寬外地人在南京購房限制,6個月社保可買房。再到今日的全面放開二手房限購,政策強度可謂是步步加深。
“其實一如南京房協祕書長說的,大家都想動二手房市場,是因為學區好的、地段好的、房齡小的二手房,往往會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二手房的交易活躍,也會使得房東資金更加寬裕,有助於促進一手房交易的活躍。”在嚴躍進看來,想要市場整體活躍,二手房的定向鬆綁確實可以考慮。
限購取消時機未到
隨著樓市新政的不斷落地,南京樓市也出現一定回暖。尤其是5月以來新房交量上漲顯著,但與此同時,市場分化依然嚴重,特別是土地市場,至今仍未傳導到。
公開資訊顯示,4月22日,南京2022年第一輪集中供地情況較為冷清,推出土拍20宗地,6宗流拍,14宗基本底價成交,總金額僅191.75億。而去年第一輪集中土拍金額高達992億。
嚴躍進對此也表示,今年各地政策放鬆節奏都非常快,說明壓力確實是存在,南京此次放大招,也是多方面因素導致,房企的專案銷售困難,加之南京的地價本身也比較貴,企業這兩年拿地專案銷售資金壓力也都比較大。
然而,房協在傍晚間的刪帖,給了市場又一盆涼水。
“目前二手房市場的難度要遠大於新房,包括貸款的成數、物業的要求、小業主的不確定。”上述南京當地中介公司負責人直言,房協刪帖後,南京二手房限購取消基本“涼涼”,未來市場並不樂觀。
但包括嚴躍進在內的分析人士認為,此次南京政策的初衷也是說明二手房的限購放鬆也會成為各地採用的模式,此前杭州也針對二手房單向進行了放鬆,充分說明二手房的購房環境不斷優化和改善,但最終如果未能成行,只能說“時機未到”。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實習記者 孫永志
- 美國巨頭同意:賠錢9000萬美元!
- 涉案金額超3000萬元 證監會通報財經大V徐某因涉嫌三宗罪被公訴
- 央行:設立規模3000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點投向三類專案
- 10倍槓桿!奈雪的茶推虛擬炒股被指網上開賭場,股價一年跌超60%
- 4百萬粉絲大V被公訴:搭黑平臺誘導數百人入金,涉案金額超3千萬
- 禿“如其來的“頭頂經濟”,大麥植髮赴港上市信心滿滿?
- OK鏡產業鏈調查:出廠價一兩千,為何終端售價動輒上萬
- 成敗皆電池?灰熊圍捕蔚來背後
- 7家券商連續兩年獲評A類!證券業第二份文化建設實踐評估結果出爐
- 前5月規上網際網路企業業務收入5850億元 同比增1.8%
- 上線“法人數字空間” 廣東多措並舉助穩經濟政策落地落實
- 雲遊戲的希冀和騰訊先鋒的野望
- “天奶”變不合格奶!麥趣爾牛奶塌房,控股股東已淪為“老賴”
- 挖人靠“競拍”!這個行業正上演“搶人”大戰,碩士畢業年薪40萬
- 美國GDP自新冠疫情以來首次萎縮
- A股年中收官,你回本了嗎?
- IPO最前線|大麥植髮:毛利率超七成,去年研發費用不足五百萬
- 盤點2022年上半年全球股市:A股平均跑贏美股9.26%
- 向恆大討債的年輕人,家族生意做得有點大
- 上半年IPO全掃描:A股數量和籌資額雙冠全球 科創板表現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