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的居家隔離,我收穫了什麼

語言: CN / TW / HK

Matrix 首頁推薦

Matrix是少數派的寫作社群,我們主張分享真實的產品體驗,有實用價值的經驗與思考。我們會不定期挑選 Matrix 最優質的文章,展示來自使用者的最真實的體驗和觀點。  

文章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少數派僅對標題和排版略作修改。

隔離管控還未結束,有些人已經崩潰了,也有些人變得更強了,生活的走向永遠取決於主導它的人。

在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防疫方針的大環境下,不論你在哪個城市,都有可能不定時被隔離在家中,以支援防疫工作。所以在我們行動自由的情況下,可能需要花點時間和精力,為這種不定時的不自由未雨綢繆。

背景介紹

本人在上海疫情隔離管控期間,學到了一些生活技能、看到了一些社會百態、總結了一些人生觀點,藉此機會分享給大家, 希望所有人用不上

自從被隔離開始到這篇文章起稿為止,已經是雙滿月的時間了,這段神奇的經歷的確算是見證歷史,但應該是大家都不希望發生的歷史。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每天的心態都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從最初的期盼早點解封,到如今的即使有防範區可以定時出門買東西,也有很多人質疑出門會讓無疫小區徒增感染風險,而拒絕到線下門店排隊採購;從一開始考慮到感染風險,堅持認為忍一忍很快就會熬過去,從而堅決反對團購、外賣等物資採購形式的一些老年人,現在也因為封控時間過長,亟需年輕人幫助其通過接龍、外賣等渠道採購生活必需品。

鄰里關係達到了現代社會巔峰。以往在電梯裡碰到也不會打招呼的鄰居們,自從開始居家隔離,互相之間變得無比熱絡,甚至已經超越了我印象中 90 年代的那種鄰里關係。如果家裡缺少一些目前不方便購買的必需品,如殺蟲劑、蚊香、印表機墨盒等,乃至家裡電飯煲壞了,只要在小區群裡吼一聲,馬上就有人送到你的樓棟門口,而且基本都是放話說: 只送不賣

居家隔離,對所有人的適應能力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非親身經歷不能感同身受,本文將在多方面講述個人體會。

吃飯這件大事

做飯真的是被逼的

在本次隔離發生之前, 我是不會做飯的。我唯一得心應手的就是用電飯煲煮白米飯,我愛人倒是會做一些簡單菜式,但是由於白天她需要居家辦公,無法騰出大把的時間在廚房製作一日三餐,那麼關於兩口子的吃飯問題,就自然而然落到了居家而不辦公的我的頭上。

自己燒還是吃速食?這是我們剛開始隔離時想到的問題。吃速食的話,比如速凍餛飩、餃子,最大的優點是節約時間,只需從冰箱裡拿出來,到廚房用鍋加熱,煮熟撈出即可食用。近兩年又有一些更方便的產品開始面向家庭消費群體,那就是預製菜,甚至無需起鍋,微波爐加熱即可吃到「大廚味道」,方便快捷、質量相對穩定。但缺點也非常明顯: 在隔離管控期間,實在是很難買到。 在這兩個月時間裡,我只有兩次成功從美團買菜上搶到了幾盒速凍餛飩,之後再沒見到它上架過了。

當然,隨著小區團購的興起,隔三岔五也會有各種熟食售賣,但因為品種相對單一、保質期較短等因素,仍然無法將其作為一個長期穩定的正餐供應渠道。

事態的發展到了幾乎沒有選擇權的時候,也就只剩下自己燒這一條路。我害怕做飯,具體一點其實是由於害怕炒菜、煎炸食物時濺出來的熱油接觸面板導致燙傷。而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圍裙穿好、袖套戴好,也要勇往直前地上了。

雖然我們平時很少做飯,但得益於有囤貨習慣,家裡的油鹽醬醋等調味品庫存還是比較充足的,這讓我在特殊時期對做飯這件事更加有底氣。

萬事俱備,只欠廚藝。

烹飪學習成果

學習初期的最佳途徑是模仿,第一道炒青菜,在虛心請教我愛人後,從最基本的備菜開始學起,然後是熱鍋冷油、翻炒方法、賞味、放調料等。 出鍋的時候盛出來的除了菜還有滿滿的自豪感 ,這意味著自己從一個只能採摘野果充飢(吃熟食)的猿,變成了能利用工具進行烹飪(自己燒飯)的原始人了,自從點開了這棵天賦樹,一發不可收拾。

從簡單蔬菜開始,慢慢熟悉之後,開始學習做小葷:蒜苗炒肉片、芹菜炒肉末、番茄炒肉末等小炒菜,然後接著就是大葷:紅燒肉、燉豬蹄、香煎翅中、土豆燉牛腩、清蒸鱸魚等。

吃飽喝足,漸漸地也不再滿足於家常菜式了。我作為一個平時一天三頓吃食堂,認為吃飯就是為了填飽肚子的人,以前是斷然不會去看美食節目的。但是在居家隔離期間,我居然點開了東方衛視去年錄製的一檔美食綜藝節目《打卡吧!吃貨團》,邊看邊流口水。 人就是這樣,越是得不到就越想要 ,於是我開始解鎖各種奇怪的美食選單:米布丁、米鍋巴、黃金玉米烙、貴陽洋芋粑、炸雞、迷你旋風土豆等,雖然製作工序比較麻煩,製作兩小時,上嘴兩分鐘,但也算是一種單調生活的調味劑,讓人在隔離期間不至於太過煩悶。

經過一個多月的烹飪學習,在身上收穫了不少熱油燙傷痕跡的同時,也得出了一些小經驗:對於新手廚師,如果家裡有摩托車頭盔這種東西,建議在比較容易濺油的操作時戴上,此款神器 在切洋蔥時也有奇效

烹飪學習途徑

對於沒有烹飪經驗的我來說,《下廚房》是我用的最多的美食 app 了,我會選那些跟做數量較多,評價較好的無門檻上手教程來學習,只需要跟著教程依葫蘆畫瓢,大致都能做出一些看上去還不錯的菜餚來。口味方面因人而異,所以在製作的時候按照自己的喜好,酌情增減調味料即可。當你相中一份菜譜教程的時候,先別忙著下手,到評論區看一看大概率會有意外收穫。有很多教程中沒有細說,但是別人在製作過程中發現的坑,可能 在評論區就會有解決方案

小紅書、短影片平臺等,偶爾也能挖掘到一些精緻的零食菜,因為這類平臺的內容篇幅相對較短,一般不會詳細地寫出每一個步驟,在自己有一定烹飪基礎之後,作為一些感興趣的菜式嘗試一下也是可以的。

囤貨這件事,你真的會嗎?

封控之前,用投資思維囤貨

遇上此次封閉管理之前,我們家還是比較喜歡囤貨的,每次 618、雙 11 等電商活動日,都會屯一些消耗量大、保質期長的日用品,這得以讓我們在封控時期不用擔心常用的日用品被消耗殆盡。事實證明,遇上這次的突發管控, 除了食物之外,其他生活必須的日用品都很難買到 ,要麼因為供應鏈斷了,要麼因為有庫存的商家也被封閉管理了。

不愛囤貨的小夥伴們,平時牙膏、洗髮水這些日用品直到接近用完,冰箱裡的凍品、雞蛋等接近吃完才出門購買的話,在這種常態化疫情管理模式下,可能需要轉變一下思維模式。

著名投資人E 大提出過一個很好的囤貨理論:冰箱保留一個 「底倉」 ,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正常取用,少了就及時補充;然後根據你所在地周邊省市的疫情情況適當 「加倉」 ,來應付突如其來的封閉管理期間生活所需。這樣即使突然被通知明天開始居家隔離,今晚也無需跟其他人一樣蜂擁至超市排隊搶購了。

沒事的時候可以地毯式清點一遍家中的物資,列出現有存貨清單後,根據實際生活需求和儲物空間的空餘情況適當補充,充分做到 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否則一旦進入封閉管理,可能會出現像我一樣,因漏買洗髮水而需要向鄰居借用的尷尬情況。

一個容易讓人忽略的問題:有些冰箱會結霜。如果平時沒有定期除霜習慣的話,厚厚的霜會讓本就不富裕的冷凍空間變得更為狹小,嚴重影響囤貨數量。家裡有這種冰箱的話,強烈建議 近期抽空進行斷電除霜 ,一旦被封閉管理,就沒有機會騰空冰箱了。

封控期間,合理利用有限空間

若你已經處在居家隔離的時期,合理根據家庭食物消耗情況進行食材採購即可,別因焦慮而過量囤積導致食品過期和腐爛。隨著各地防疫經驗愈發豐富,我相信每個地方的物資儲備工作會做的更充足,採購渠道也會更加暢通,放寬心,你的情況應該不會比我經歷過的更糟。

肉製品是相對容易儲存又很耐消耗的食品,根據疫情發展可以適當囤貨。 綠葉蔬菜和水果較易腐壞 ,如果當地採購渠道暢通,線上平臺物資充足的情況下, 不建議一次性採購太多 ,即便冰箱能放下,因為消耗能力的關係,到後期很容易進入「什麼快壞了吃什麼」的迴圈。根莖類蔬菜,比如西葫蘆、胡蘿蔔等,妥善包裝冷藏後,存放兩三週不成問題。其中土豆的儲存方法是低溫、乾燥和避光,冰箱若是沒有足夠的空間,可以用紙包起來,放在乾燥避光的環境中,存放兩到三週的時間不成問題。

在居家隔離期間,記得 別讓搶菜這件事佔據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不要看見什麼都想買,買回來才發現根本消耗不掉,造成無端的浪費。若是在封控之前就已經做到了物資盤點、適量囤貨,那麼此時只需要適時適量補充即可。

掌握小蔥、蒜苗的種植方法,現在看來是非常有必要的。這類易腐的調料菜品,在家自己種一些,就足夠日常烹調所需。也不用在各種買菜平臺因為一把兩塊錢的蔥,還得強行湊到起送價了。

成癮性食品的現狀

香菸

據我觀察,菸民在封控期間的日子,真的不太好過。雖然各種團購群裡,偶爾還是會有菸酒店的老闆發出香菸的售賣資訊,但是價格上已經明顯上漲了,具體漲幅高低不一,而且購買此類商品一般需要請外賣小哥跑腿,跑腿費在這特殊時期同樣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經常會看到有人在群裡抱怨 「香菸都抽不起了」 。再者因為上海市菸草供應已經完全停止,各類菸草供應商手上的存貨品種是不多的,這也會導致菸民們沒得挑,除非忍著不抽,否則再貴也得乖乖掏錢,經濟負擔一下子就大了。

特殊時期,對某些人群來說是「必需品」的香菸,因為數量稀少,流通價格變高,一下子就變成了所謂的「硬通貨」,所以你會在一些網路文章上看到建議屯香菸以換物資的論調。但實際觀察下來,屯香菸並不是一個好方法。首先,以物換物在公平性上本就很難具體衡量,搞不好最後你還覺得自己虧了。其次如果你打算私自出售而大賺一筆,這件事本身就存在法律風險,所以 此方法不推薦

該圖片由 Snap_it Pixabay 上釋出

最後,如果你是菸民的話,我的建議是 就地戒菸 。理由有三:第一,節約了大筆開銷,連續封控的時期,買菸的開銷佔據很大比重;第二,戒菸後不必再為購買渠道不暢,抽完上頓沒下頓而焦慮,減小心理負擔,身、心健康都得到了保障;第三,平日裡各種導致戒菸失敗的因素和障礙,在居家隔離期間全部一掃而空(買菸比較方便、價格不貴、同事發煙不好拒絕等), 這是你戒菸的最好機會

咖啡

眾所周知,咖啡是我們打工人的「續命藥」。三月中下旬封控剛開始時,「我要買咖啡啊」上了熱搜第一,接著因為一些負面因素,上海就有了「咖市」的別名。咖啡在這種時候也能「續命」嗎?

該圖片由 freevectorsnet Pixabay 上釋出

事實上由於居家隔離,有很多人在家並不需要工作了,即便需要居家辦公,因為節省了通勤時間,大多數人也不需要像在公司上班一樣早起。既沒了提神的需求,也沒有了咖啡社交的圈子,曾經消費量全國第一的地方, 咖啡的地位也逐漸不保 。真實的情況是,因為需求量太少,我們小區裡關於咖啡的團購幾乎就沒有成功過。

剛被封在家的時候,我還抱怨過家裡沒有一臺咖啡機挺不方便的,而現在,即便有咖啡機,恐怕我也懶得起身去泡一杯了。

快樂水

據傳,可口可樂在四月初榮登「硬通貨排行榜」第一名,這點毫不意外,居家隔離躺平的時候,誰能拒絕一瓶快樂水呢?

但是,在此不得不潑一盆冷水,想要 屯可樂換物資也是不切實際的 ,以物換物的話,鄰居們並不會因為它是可口可樂而多給你一顆菜,畢竟正餐吃飽吃好,才是封控期間大家的根本訴求。

該圖片由 Maria Saveleva Pixabay 上釋出

實地介紹一下可口可樂這類快樂水在上海的現狀: 買得到,價格漲幅在可接受範圍內 。京東上一箱 24 罐裝規格為 330ml 的可口可樂售價大約在52元左右,目前在上海市各大外賣平臺,不含運費能買到手的價格大概在 70 元到 80 元左右,漲幅在 30% 到 50% 不等。雖然漲幅挺高,但由於總價偏低,並且買一次能喝好久,所以總體仍在可接受範圍內。

啤酒、各類飲料跟可樂的供貨情況大致相同,但品種相對較少,饞的話還是有渠道可以買到的,漲價幅度基本和可樂等同。

居家隔離,也要記得開心

遊戲機,你的居家娛樂好夥伴

非常慶幸家裡有一臺 Switch,在最初的一個月裡,白天除了研究菜式的時間,基本都貢獻給它了。

自從兩年前買到家之後,只玩過曠野之息,其餘時間一直處於吃灰狀態。想必很多人的情況跟我差不多,平時上班挺忙,回到家看看電視就差不多洗洗睡了,週末的時間也不見得就能屬於自己,可能純粹是補覺日。這下可好,白天除了搗騰吃飯的時間,都可以拿來玩遊戲了,順帶把塞爾達無雙給通了。不得不說,這兩部塞爾達,故事情節一部承前一部啟後,加上大量精美的動畫片段,給玩家描繪了一個完整的虛擬世界。上一次給我這種感動的遊戲,還是 2005 年 6 月的「魔獸世界」。

近期《Nintendo Switch Sports》也上線了,全程體驗下來,除了足球的點球模式,雙腳基本不需要挪動,家裡只要有足夠手臂揮舞的空間即可開玩,作為一款輕鍛鍊的遊戲,也非常適合所有家庭成員一起參與。

該圖片由 joatseu Pixabay 上釋出

當然如果你覺得只需要有手機和 Wi-Fi ,就可以通過刷抖音或者玩手遊的方式來度過這段無聊的日子,那也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有一臺像 Switch 一樣的娛樂裝置,更容易將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帶動起來,而不至於被念 「天天只知道打遊戲」

追劇,消磨時光的利器

不管家裡幾口人,追劇這件事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擁有姓名。居家隔離期間,吃過晚飯,開一罐價值 3 元的可口可樂,在沙發上選一個喜歡的姿勢,快樂立馬就來了。

該圖片由 Andrés Rodríguez Pixabay 上釋出

我利用這段時間,把之前攢在備忘錄裡沒來得及看的一系列精選劇集追個了遍,甚至還二刷了一些特別喜歡的劇集。平時跟我一樣沒時間篤篤定定躺在沙發上觀影的你,愛優騰之類的影片會員在這種時候該開就開吧。記得 按月開通 ,既節約鈔票,又不會因為廣告浪費寶貴的休閒時間。這要是在平時,大塊大塊的追劇時間那是可望不可及的,反正外面的世界都已經這樣了,安安心心呆在家裡就是對防疫工作最大的支援,那就讓我們來好好享受一下這難得的休閒時光吧。

畢竟,退休前也 不一定會有第二個這麼長的假期 供你揮霍了。

抱怨沒有用,不如提升自我

利用學習來對抗焦慮

在此之前絕對沒有想到,隨著新冠疫情的事態升級,有一天我需要被隔離在家整整兩個月。事業單位、國央企還好,收入的影響不會特別大,但是大部分的中小企業自從 2020 年初那場疫情開始,就一直勉強在存活的紅線邊緣掙扎。當疫情防控越來越嚴格,每個人就不得不重新審視和考慮,以後的日子裡是否需要探索一些 在家就可以獲得收入的工作方法 ,以便應付這類突如其來的狀況,不至於一下子墜入窘迫之境。

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我雖然無法居家辦公,但還是儘量保持著工作時的生活作息。一方面,我希望在通知解封或返崗召回的時候,能保持一個良好的身心狀態。另一方面,如果不進行作息管理,很可能會被本能的惰性帶進無意義的嗜睡狀態——沒有睡飽了的滿足感,反倒更加疲憊。浪費時間同時,還會活在對自我的愧疚之中。

保持自律的生活作息之後,自然而然,本該工作的時間就空出來了。利用這段時間,強化本職工作的專業知識之餘,也可以嘗試學習一些新的工作技能。 這是最好的自學時間 ,只要家裡有一臺電腦,甚至只需一臺平板、手機,就能獲取到你想學習的資料和教程。學習讓我即便隔離在家,每天也很充實,不會焦慮。

自學更講究方法

之前看到過一個論點:學習是一件反人類的事情。大致意思是,早期人類社會因為食物匱乏,能量顯得極為珍貴。少做深度用腦可以節省能量,使得人類在極端條件下繁衍下去,而喜歡深度用腦的基因就在自然選擇之下被淘汰了。

關於自學,我深有體會的四個字是 「興趣使然」 。你一定會有跟我同樣的感受:做感興趣的事情,不知不覺就過了幾個小時;做不感興趣的事情,不知什麼時候眼皮就自己合上了。學習這件事,沒有興趣,一定很難堅持下去。

所以在選擇自學方向的時候,不妨先問問自己,對什麼方面比較感興趣,然後有方向性地去尋找相關學習資料,雖說我們不可能在居家隔離期間達成 一萬小時定律 ,成為某方面的世界級專家,但一兩個月的時間裡,也足以讓你將某些技能從入門到精通。

自學之路註定是孤獨的, 難點在於持續的自律和堅持 。此時此刻一定不要忘記自我犒賞。設定一個學習目標,在達成目標之時,好好地獎勵自己。可以是平時不捨得吃的一頓星級餐廳美食,也可以是躺在購物車裡沒捨得買的數碼產品,甚至是一趟心心念唸的旅行。當你達成心中的目標時應該清楚,因為自己的自律和堅持,在帶給自己不平凡的人生閱歷的同時,也節約了一筆不菲的學習開銷,你比所有人都值得這一份犒賞。

強身健體別忽略

這次疫情隔離在家,網友們開玩笑說:咱們的活動空間,只剩下了房產證上的使用面積,公攤面積都去不了。當活動空間被侷限在家裡,時間長達數月之久,你必須在意的一個問題是自己的身體狀況。

四月初,我用一個周的時間,從起床開始戴上 Apple Watch 直到晚上睡覺,實際考察了一下一整天的行走步數,平均每天不到 4000 步。在封控之前,我的日均行走步數大約在 10000 步到 12000 步這個範圍,也就是說,居家隔離導致我的 日常活動量只剩下了平時的三分之一 左右。

值得警惕的是,身體肌肉用進廢退,長期保持低消耗量,最終會導致身體機能嚴重下降,一些疾病也會隨之而來。不管你被封在家裡多長時間,一週也好一月也好,仍然 需要保持適量的運動 ,以維持身體的正常機能。

這時我又開始慶幸家裡有一臺 Switch,健身環和一塊瑜伽墊,讓我每一個無所事事的晚上,可以盡情在客廳揮灑汗水。

四月上旬,劉畊巨集的健身直播間一炮而紅,熱搜持續了近一個月,我也已經跟著直播間跳了快一個月的毽子操,體重雖然沒什麼變化,但小腹明顯平坦了一些。

運動安全是需要特別留心的。因為交通管控的原因,目前如果在家發生意外, 去一趟醫院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不但需要經過層層審批,在交通工具的選擇方面也存在很多障礙。而且,醫療場所人員相對聚集,去醫院治療存在感染風險。不單單是運動方面,隔離期間各方面人身安全都是需要留心的問題。

關注心理健康

關於物資引發的心理問題

免費物資發放的公平性,是居民們最關心的問題。此前關於這方面的矛盾和衝突層出不窮,也誕生了以物資發放次數和質量,來作為二手房銷售亮點的笑談。

除了徐彙區的幾個神級街道之外,大部分街道的居民,還是需要通過小區裡的團購、外面的保供超市和外賣平臺小商家,來補充家中日常生活必需品。

有句話叫人比人氣死人。如果一直在關注街道與街道之間,物資發放公平性的問題,非常容易讓你在隔離期間心態嚴重失衡,焦躁易怒甚至惹出禍端的同時,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及時與鄰居、樓組長、小區居委會深入溝通,有困難及時提出,通常這時最能幫上忙的是你的鄰居。 切忌到無米下鍋之時再求救 ,因為當求助資訊過於集中的時候,會產生嚴重的滯後性,得到救助往往需要花費數倍於以往的時間。

謹防陷入「資訊繭房」

疫情期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則新聞:在四川北路海寧路路口,一位來上海看病的老先生,因為突發疫情管控居無定所,只能露宿街頭。好在最後上海虹口公安分局北外灘派出所民警,將其妥善安置到醫院進行住院治療,讓我揪著的心終於放下。

我無法評價這種城市管理衍生出的相關問題,但我知道每時每刻,一定會有類似的情況不停地在城市的某個角落發生。 長期關注疫情的負面資訊,很容易陷入到負面資訊構建的「資訊繭房」當中 ,讓你不停地想要從網路中深挖某一件事的來龍去脈。這時我建議你放下手機,跟家人、朋友打個電話,聊聊天,說不定傾訴一番之後會讓你感受好一些。

頻繁檢測,也會帶來焦慮

沒有體驗過居家隔離的人,可能無法理解隔離期間的睡眠質量,會比正常工作時期更糟糕這件事。正常生活節奏中,我們的睡眠連續性很強,一般晚上睡下去之後,直到早上才會起床。然而隔離期間, 連續睡眠竟成了一種奢望

封控初期,為了儘快辨別陽性患者,幾乎每天都需要做核酸檢測,但核酸取樣的時間卻是不固定的。有可能是早上 5 點,也有可能是 6 點或者 7 點,有時你早早地起床等待做核酸,可能卻輪到了下午做。包括居委會在內,得到通知的時間也取決於這批負責取樣的醫護人員,在上一個小區取樣完成的時間。

最終的結果是,我們經常會在早上 5 點到 8 點的任意時間段,被突如其來的拍門聲嚇醒,然後睡眼惺忪地出門排隊等待取樣,取樣完畢後,根據當時的時間情況決定是否睡個回籠覺。如此一來,睡眠質量可想而知。

後來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三區劃分,我們小區因為一直保持無感染狀態,被劃分為防範區之後,做核酸的頻次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兩次的抗原自測。巧合的是,抗原自測上傳時間也不是固定的,每天早上由樓組長在微信群裡臨時通知今日的抗原自測上報時間,為了不錯過通知,迫不得已,我每天臨睡前都必須將這棟樓的微信群聊關閉訊息免打擾模式, 第二天在微信的通知聲中不定時醒來

這段時間做過的抗原自測

不停地核酸取樣和抗原自測,會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最開始做抗原自測的時候,等待試紙反應結果期間的那種忐忑和不安,直到現在仍記憶猶新。

在這種長期睡眠不足、頻繁檢測的狀態下,需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多與外界溝通和交流,將壓抑在心裡的焦慮和不安釋放出去,然後繼續配合和支援防疫工作,期盼早日解封。

隔離期間必備生活技能

房屋維保

在封控環境下,生活中遇到的尋常問題,解決起來都會變得異常不便。

比如最近,我們家衛生間洗拖把的水龍頭,開始不停地漏水,猜測是因為水龍頭老化,閥芯密封性出現問題。以前的話,直接請物業的水電師傅上門更換水龍頭是最省時省力的方法。抱著僥倖的心理還是先撥通物業電話求助,得到的回覆是水電師傅被隔離在其他小區,暫時無法提供服務。

關不緊的水龍頭

此路不通,轉念想起前幾年在小區附近的五金店買過東西,並留存過老闆的電話。一番聯絡後,我順利地通過跑腿小哥採購到了一個新的水龍頭,老闆還附送了一卷生料帶。上網隨便找了幾個水龍頭更換的影片學習了一下,摸清所有步驟和注意事項後我就自己動手更換了。

先關掉總水閥,拆卸壞掉的水龍頭,清理管道積水後給新的水龍頭順著絲口纏上生料帶,對準管道用扳手擰緊,接著封好裝飾蓋,最後開啟總水閥後驗證密封情況,困擾我好久的滴水聲終於被解決了。

新水龍頭安裝完畢

觸類旁通,類似於更換廚房、衛生間的整合吊頂燈、下水道排水管等, 在有一定安全知識和準備的前提下,自己維修保養並不複雜 ,網上也很容易找到相關教程,先學習再操作即可。

善用網際網路產品

在特殊時期我們會更加需要依託網際網路產品。所以會發現,居家隔離期間生活上存在困難的,大部分都是對網際網路產品不敏感的老年人,不會點外賣,不會線上買藥,也不會上傳抗原自測結果,通常需要熱心鄰居幫忙解決各方面的生活難題。

封控初期,雖然大部分商家仍然處於營業狀態,但在崗的外賣員已經無法承載爆炸式的訂單數量,三公里距離以內的跑腿訂單在餓了麼和美團外賣上,打賞金額加價到 30 元也無人接單。這時開啟順豐速遞小程式,點開同城急送模組,你會發現裡面也有一項業務叫「萬能幫買」,僅僅打賞 10 元就有快遞小哥接單。現在這項業務已經下線無法找到,但在當時的情境下也給我們打開了思路。

雲文件產品在各種團長手中,變成了得心應手的好工具。大家通過接龍確定需求後,團長將內容轉換成雲文件表格,並讓購買人到表格中確認需求和價格,依次付款,完成後隱藏該行,讓未確認的鄰居能更快地找到自己的訂單。團長不需要新增任何一位鄰居的私人微信,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敲定交易內容,高效且方便。

經此一役,我改變了什麼觀點

想說想做別猶豫

我與父親之間是典型的中式父子關係,通常我們的聯絡間隔,是以月為單位計算的,平時有事需要電話溝通,說完事情便直接結束通話電話,連再見也不會說。雖然彼此都互相關心和牽掛,但卻羞於表達。

這次居家隔離讓我們邁出了很大一步,反正閒在家裡,有事沒事打個影片電話,跟父母溝通一下當下情況,順便問一問他們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和需要,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一聊,暢快溝通的感覺非常不錯。

平時說忙得沒時間回去,一到週末只想補覺和葛優躺,父母也知道忙是藉口,其實回趟家也就一小時車程。等疫情過了,一定常回家看看,跟父母坐著喝喝茶、聊聊天,一起出去兜兜風,吃吃飯。

我們經常會在電話中跟好朋友說「好久不見了,改天抽空一起吃飯吧」,掛了電話之後就像忘記了一樣,再也沒人提起這檔事了。我上次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去年的五一,跟在浦東的大學朋友說的,一年過去了也沒兌現,現在的情況下甚至都無法兌現。趁有時間多出去與朋友見面、吃飯吧,別因為洗頭麻煩、化妝麻煩而一拖再拖, 誰也無法預料見面吃飯這件事情,是否會在今後變得更麻煩

我需要兩臺冰箱

有多少人跟我一樣,認為家裡只能放一臺冰箱。在疫情之前,我一定會對一個家裡放兩臺冰箱這件事嗤之以鼻,每週出去買兩次菜不就省了 0.4 個平方的使用面積?按實用主義來看,這個觀點並沒有什麼問題。

直到我看到別人家放了一臺正常的冰箱和一臺立式冰櫃,裡面琳琅滿目的凍貨如同進了超市一般,瞬間我明白了,多出來的一臺冰櫃並不是為了減少出門買菜的次數,它直接將家裡吃飯的質量 拉高了一個檔次

傳統的冰箱分為保鮮區域和冷凍區域,保鮮區域的空間一般都會比冷凍區域的空間大上一些,普通家用三門立式冰箱總容積大約在 200L 左右,冷凍區域的可用容積大約只有 70L,那麼去菜市場買菜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是:今天買了豬肉和雞肉,就不買牛肉或魚肉了,因為冷凍區域的空間不足以塞下更多的東西了。如果平時喜歡吃火鍋,那麼牛肉片、羊肉片、各類丸子,這些凍品就更是典型的 空間殺手 。為了在家吃一頓火鍋,幾乎需要特地騰出半天時間去超市採購一番,現買現吃,還得算著量買,否則吃不完的話,冰箱也沒有多餘空間去儲存。

想象一下,如果這時家裡還有一臺 200L 的立式冷櫃,專門儲存冷凍食品的話,可以給吃飯這件事帶來多少變化?

首先,我可以在菜市場採購時既要又要,因為儲存空間不是問題, 沒有了計劃吃飯的束縛 ,幾乎可以在任何一天想吃什麼就拿什麼出來,品種多樣性的問題有了更方便的解決方案。其次, 採購渠道徹底拓寬 ,以往只能去小菜場或連鎖超市零星採購,有了另一臺冷櫃之後,完全可以從山姆、開市客這類超市採購大包裝商品,或者趁電商做活動的時候,大批量採購,獲得更低的商品單價。再者,應對疫情封控這類極端情況,多一個冰櫃之後,至少也能保證在兩三個月的時間內,獲得優質且豐富的食物供應。

如果家裡多一臺冰櫃,像這種佔位置的食品也能隨心所欲加入購物車了。

關於冰箱的選購,已經有作者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探索,可以移步這裡檢視: 《疫情當頭,有冰櫃不慌:美的 96L 冰櫃體驗與選購思路分享》

如果世界回不到 2019 年的樣子,該怎麼辦?

2020 年新冠剛開始流行的時候,我曾想過這麼一個問題,難道我這輩子出門都需要戴口罩了嗎?這讓我覺得太荒唐了。

經過這次奧密克戎的肆虐,我開始明白,與其奢望病毒儘快滅絕,或者毒性降低到無需特別關注的地步,不如先從自身出發, 對任何可能發生的情況提前做好預案 。無論是馬上解封復工復產,還是繼續支援防疫居家隔離,我都已經做好了相應的對策,不會為突然被通知復工而慌亂,也不會為需要繼續封控在家而焦慮。

因為我已經有了一種更好的生活理念, 無論世界將變得如何,都有相應的對策支援我好好生活下去。

最後,我相信疫情終究會過去,太久沒看到陌生人的笑臉了,我想他們了。

> 下載少數派 2.0 客戶端、關注 少數派公眾號,解鎖全新閱讀體驗 :newspaper: 

> 實用、好用的正版軟體,少數派為你呈現 :ro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