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經濟恢復狀況如何?
概 要
今年 3 月以來,新冠疫情規模性反彈,對經濟的影響集中體現在 4 月份。 5 月份以來,經濟恢復狀況如何?我們可以從疫情範圍、人口流動、物資流動、生產、消費、投資等高頻指標,對復產復工的進度大致跟蹤,以判斷經濟的趨勢。整體來說, 5 月多項經濟指標邊際上有改善,但力度相對較弱,更大幅度的改善還需要耐心等待。在經濟和就業壓力增大時,託底的巨集觀政策或逐步落地 。
1
疫情影響最大階段:暫時過去
本輪國內疫情衝擊最大的階段集中在 4 月份,日均新增確診病例數達到 2160 例,日均新增無症狀感染數量為 17918 例。從 4 月下旬以來,新冠感染病例數大幅減少,截至 5 月 20 日,全國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數回落至 181 例,新增無症狀感染回落至 951 例。
從疫情影響的城市範圍來看,在 4 月份時,出現新增確診病例的城市數量最高曾達到 147 個,這些城市在全國的 GDP 佔比曾達到 70% 以上;截至 5 月 20 日,出現確診病例的城市數量降至 50 個,佔全國 GDP 的比重已經降至 40% 以內。
所以,從新增病例數和波及範圍來看,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理論上來說應該是在逐步改善的。
2
交通物流:或恢復至80%附近
經濟執行的正常化,必然需要人口、物資流動的正常化。 5 月的人口流動相比 4 月有所改善。從城市內的人口流動來看,百城擁堵延時指數已經恢復至正常水平,但這並不能說明人口流動已經恢復至正常水平,因為擁堵指數和人口的流動並非是線性相關的關係。
我們跟蹤的 17 個城市的地鐵客流量資料,相比去年同期仍然下滑了 40% ; 其中上海同比下滑 99.99% ,鄭州、北京都下滑 60% 以上,蘇州下滑 47% ,東莞、南京、廣州、西安、石家莊都下滑 20% 以上;即使是疫情已經過去的深圳,地鐵客流量也比去年少了 18% 。這說明不少城市市區內的人口流動並沒有回到正常。
跨區域的人口流動也有改善,但仍然受到疫情較大影響。 例如,今年 4 月份國內日均航班數降至 3340 架次,而去年同期是 1.55 萬架次,同比減少了近 79% 。而事實上,去年的每天 1.55 萬架次,也沒有回到正常的水平。今年 5 月份國內日均航班數回升至 4542 架次,跌幅有所收窄,但仍然高達 69% 。
相比人口流動,物流的恢復程度要高一些。 5 月上半月,全國整車貨運流量指數小幅回升,同比跌幅從 4 月的 27% ,收窄至 19% 。主要快遞企業分撥中心吞吐量指數同比跌幅從 4 月的 37% ,收窄至 28% ;公共物流園吞吐量指數同比跌幅從 4 月的 36% ,收窄至 26% 。
3
生產邊際改善,消費依舊負增
工業生產端受到疫情的衝擊邊際有所改善。 例如, 5 月前 19 天沿海八省電廠耗煤量同比增速為 -10.4% ,而 4 月份為 -10.7% 。但不同行業受影響程度有差別,鋼鐵生產受到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小,高爐開工率的變化符合季節性規律,和往年同期水平相差不大。
但化工、汽車等產業鏈受到影響較大,最新一週的 PTA 產業鏈負荷率同比仍然低了 12% ,但相比 4 月的 16% 的跌幅有所收窄;汽車半鋼胎開工率在 4 月份相比去年同期降低 5.3 個百分點, 5 月第 3 周已經比去年同期高出 1 個百分點。 預計 5 月份工業生產端受到的疫情的影響或在 5 個百分點以內,但這其中也有房地產和整體巨集觀經濟趨勢性下行帶來的影響。
從需求端來說, 5 月以來房地產銷售改善不大。 房地產市場更多受到自身趨勢的影響,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疫情只是加劇了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壓力。 4 月份和 5 月份前三週, 30 城商品房成交面積跌幅都在一半以上,並沒有明顯改善。
汽車消費的跌幅有所收窄。 根據乘聯會的資料, 5 月前兩週乘用車廠家零售同比增速為 -10.8% ,相比 4 月的 -14.4% ,跌幅有所收窄;廠家批發同比增速從 -42.6% ,上升至 -9.8% 。
根據前面介紹的人流、物流改善情況,預計服務業消費會在 5 月份邊際改善,但大概率還是會出現負增長。
在投資需求方面, 5 月前三週百城土地成交建築面積的同比跌幅仍在 50% 附近,相比 4 月份還在進一步惡化; 5 月第三週,水泥出貨率相比去年同期仍低近 14 個百分點,相比 4 月份 20 個點以上的跌幅有所收窄,但跌幅依然很大; 5 月前三週鋼材成交量同比跌幅仍在 30% 附近,相比 4 月的 34% 有所收窄,跌幅也不小。整體來說,投資需求的改善力度相對較小,這主要是因為疫情只是影響投資的一個方面,房地產經濟的低迷也對投資有明顯拖累。
4
GDP壓力偏大:政策發力正當時
如果按照工業增加值和服務業生產指數測算, 4 月單月 GDP 增速或已轉負,短期的經濟底已經形成; 5 月交通物流、生產、消費改善相對有限,整體經濟或接近零增長;如果 6 月復產復工能夠更快推進,經濟有望短期修復。預計整個二季度 GDP 增速或偏低,往前看,經濟的走勢主要還是要關注疫情的變化。
在當前經濟和就業壓力下,預計積極政策會更快落地,尤其可以參考 2020 年的部分救助方案。例如給居民部門發消費券,汽車消費下鄉,邊際上託底消費;為航空、文旅、餐飲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提供部分財政補貼、低成本融資支援;地方主導的房地產政策進一步放鬆,以延緩房地產的下行;專項債快發快用,支援基建領域的高質量增長。
- 衰退交易盛行,美股“入熊後”出現七週來首次資金流出!
- 美股不見底,A股如何演繹?
- 油價負反饋開啟?
- 張明:證券投資淨流出達到歷史性峰值
- 美國衰退風險:需要正視的遠患
- 近期入場的資金主力是什麼?
- 97.9分!炸出深圳最高積分?
- 證監會、交易所大動作!ETF正式納入互聯互通,對市場影響有多大?
- 6月資產配置報告:反彈向上還有空間
- 龍虎榜資料一覽 | 凱萊英單日淨買入額最多,機構4.92億砸盤山東赫達
- 華理生物衝刺科創板:年入2.26億元,過於依賴單一客戶
- 大宗商品難言見頂,經濟衰退後還有反彈空間?
- 起底“慢病管理第一股”智雲健康(9955.HK)IPO
- 北溪1號將停運10天,德國快要“計劃供氣”了?
- 玄武雲(2392.HK)公開招股,中國最大的智慧CRM服務供應商即將登陸港交所
- 新能源車還有多少上漲空間?
- “綠鞋”護航,打入果鏈!百億AI細分龍頭喊你進場!
- 數字化慢病管理的”中國樣本”今日招股,智雲健康(9955.HK)如何引領黃金賽道新徵程?
- 中天順聯(0994.HK):賦能海洋漁業生態圈,刻畫全新成長曲線
- 中央深改委:加快構建資料基礎制度 加強和改進行政區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