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炒股,K線圖就是心電圖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K線圖,就是心電圖。
文 | 黑麥
我從小就對數字有一種牴觸情緒,這種情緒可以追溯到三年級時期的速算本,那些由加減乘除聯接的數字讓我倍感壓力,從那時起,我對數字變得越發的不敏感,這直接導致了我在閱讀資料時,會忽略掉那些隱藏在數字背後的含義。
這也註定了我會是一位失敗的投資者。 當然,把“投資”這麼龐大的字眼兒用在我的這點資金上是有點過的。不過,我好像也從來沒把理財投資當作一件大事,因為在此之前,我所讀到過的巴菲特、索羅斯等名人的言論,都是在餐廳的公共廁所裡。
《獵狐》劇照
我第一次嘗試投資,是在2020年初,那會疫情在全球蔓延,我抱著“亂世買黃金”的想法,打開了某支付軟體,賭上了全部的年終獎。這個賭注下得比我想象中輕鬆,因為在輸入完付款密碼後,一切彷彿都沒有改變,那些錢看似只是換了個賬戶。 當然,那二兩黃金也不會在我手中變大或變輕,它只是一組數字,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變成一條曲線 ,想到這裡,我默默地關上軟體,祈禱好運降臨。
《大空頭》劇照
兩個月後,單位開始復工,我甚至已經忘了那筆交易,有天和同事在樓下抽菸,有人提起自己買的虛擬貨幣,我這才想起手機裡的那根小金條,隨即開啟手機,發現它已經默默無聞地為我帶來了一些收益,我毫不猶豫地點選了賣出,並鼓勵一位同樣買了黃金的同事也抓緊賣出。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天的國際金價是371元每克,兩個月後,這個數字突破了400元每克,三個月後,又變成了423元每克。
同事對我很失望,嘲笑我沒有魄力。但我卻從那不到5%的盈利中感到了一種滿足,我甚至體會到了一種戰勝數學,把握命運的強烈快感。 如今,再追溯那種快樂的源頭,基本可以用四個字概括——不勞而獲。
《股瘋》劇照
如果你上過牌桌,就會聽過這麼句話,寧千刀萬剮,不胡頭一把。這個詛咒很快變應驗了。我把買黃金掙錢的故事分享給了一個朋友,他讓我多關注時局,跟著新聞買,在他的指點下,我又在支付軟體上買了兩款軍工基金,期待著好事再次發生。
不料,國際形勢瞬息萬變,我栽倒在了這兩隻基金有史以來的最高點。朋友不慌不忙,安慰我說, 擺在你面前的路有兩條,一條是捨棄,一條是等待,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登山的人,既然到過一個高點,你還會不會去下一個高點 ? 顯然,朋友的問話不需要回答,但在那之後,我也再沒見過那兩隻基金登頂過那樣的高峰,一直到今天。
《大空頭》劇照
經歷了這次失敗,我決定找個專業人士來輔佐。恰巧,我有個做股票經理的朋友,他自稱還做過私募,於是我連夜給他發了微信,約了會面。這個哥們口才好,它能把股票講成評書,第二天晚上6點到半夜1點半,他只喝了一口水,從他嘴裡不時冒出一些大詞,例如“縮放量”“市淨率與市盈率”“資本化證券”等等,在他著重講解“陰跌”和“止損”的時候,我感到自己困得要睜不開眼了。
我先後請他吃了十幾次飯,其中還有兩頓米其林,他不時掏出手機向我炫耀財富的增長,卻從不告訴我要去投資哪一隻股票,每當我問到這個問題時,他都會讓我想,對哪個行業最敏感且有知覺,我毫不猶豫地說“餐飲”,引來他鄙夷地搖頭。
《無間雙龍:這份愛,才是正義》劇照
實話實話,找一隻股票比找物件可難多了。 通過耗時兩個月的觀察,在2021年初一眾跌到谷底的股票中,我鎖定了6xx196這隻醫藥股。2021年三月,我眼睜睜地看著它從39塊3毛6,漲到91塊6毛9,又眼睜睜地看著它跌倒50塊之下。此時我內心只有一個聲音,“衝”。
股民之路沒有坦途。 是的,自從入手這隻股票後,它總在±2%之間徘徊,我天天等著公告,像《我愛我家》裡的老傅關心四川柑橘供應鏈一樣,準時準點分析行情,順便看看輔助訊息,國內的,國際的,民生的,政治的,生物經濟會是風口嗎?2023會發生哪些變革?有那麼一段時間,我感到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名醫藥行業的從業者,有天夜裡,我夢見賈圓圓對我喊道,“二叔!你的2分錢馬上就翻倍了。”
《我愛我家》劇照
夢確實是反的。今年春節過後,股市變得莫名難懂,K線圖,成了我的心電圖,資料圖形一落千丈時,我的心也跟著跌落谷底。 每天早上九點準時起床,期待著前日的低點能落在蹦床上,誰能想到,那觸底的數字已是次日的高峰。只要我一開啟炒股軟體,就會為損失的錢所困擾,隨即會進行一頓操作。一天後,我常常發現自己又一次踩雷,精準地在高點買入,精準地在低點拋售。我就像從內蒙倒賣煤炭到山西的中間人,週而復始,重蹈覆轍,更要命的是,為了維持股票賬戶裡的錢數,我還不斷往裡補倉,那個倉就像“封控區”一樣——只進不出。
股票經理和我同時期購入醫藥股,在經過了數次操作後,盈利30%,類似的操作,卻產生了質的不同。他笑笑說,你想抄它的底,它抄了你的家。 股票經理告訴我,最好的“財富密碼”就是“忘記密碼”。 他的這句話頗具哲理,他把故事裡的資金比作薛定諤的貓,於是我也試著不看,不再理會,把目光轉移至下一隻股票。
《大時代》劇照
所謂的內部訊息,無非是火鍋局上的邊角料,從朋友口中得知某款電動汽車熱賣;某名牌不鏽鋼鍋開始降價;某寶的某牌帳篷無人問津;某地音樂節旁邊矗立著許多發電風車;某樓市云云,某就業率云云,某整體經濟下行雲雲……我想在這些瑣碎的新聞中殺出一條血路,抽絲剝繭。
有天晚上,我和股票經理在美術館附近吃完飯閒逛,我向他坦言,自己當初買股票其實有一點私心,想著掙錢了再買葡萄酒相當於有了贊助,而現在我不得不開始戒酒。他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困擾,開始跟我講康波,講北向資金,不記得走了多遠,他又從327國債講到了解放南路,直到走進了三聯書店,他還在講。他懂得可真多,我心裡想。
《華爾街之狼》劇照
他講累了,我們就各自選書,我買了一本名叫《船在海上》的小說,在門口等他,幾秒鐘後,我眼睜睜地看著他拿著一本書去結賬,書名是《股票零基礎》。
(提醒讀者:本文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與指向,且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炒股記》是我的“中年奇遇記”的第二篇,往後,還會有更多的中年小故事和大家分享。
排版:踢踢 / 稽核:小風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轉載請聯絡後臺 。
大家都在看
- 這條侮辱女性廣告被罰70萬,她做出的維權範本
- 猴痘疫情已擴散到亞洲,為何還不是“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回不去的家,上不了的班”:在北京工作的廊坊人
- 買房一年後,我還是決定提前還貸
- 那些悄悄搞副業的年輕人,真的賺錢了嗎?
- 這群大學生,是未來能源的“超級玩家”
- “養寵大國”日本,是如何阻止棄養虐待寵物的?
- 徐賁:網際網路上的人群為何越來越極端化?
- 當一切迴歸正軌,我們會以什麼方式開啟新生活
- 雞蛋漲價,誰才是幕後推手?
- 最是那種覺察不到的用心,讓人溫暖
- 中年人炒股,K線圖就是心電圖
- 疫情下的醫療供應鏈:國內人工血管短缺,國外造影劑斷供
- 小象莫莉回家,動物園的它們如何不再忍受圈養之苦?
- 拿什麼滿足你,進擊的“成分黨”
- 中國大陸最高“樹王”:一棵30層樓高的“神樹”
- 14年過去,一家醫院和一群地震傷殘患者的災後餘生
- 外賣女騎手,被困在“過渡經濟”裡
- 三胎的代價:誰來為職場媽媽買單?
- 大廠裡的“95後”:我真的適合這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