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外貿工廠決定去做品牌
來源 | 志象網(ID:passagegroup)
作者 | 謝維平
編輯 | 王曉寒
\ 本文共4969字,預計閱讀11分鐘 /
“銷售超過9000萬,利潤不過幾百萬。”這是知乎熱門貼“今年真的有很多私營企業破產和員工失業嗎?”底下的留言。當下,很多貿易工廠,諸如傳統紡織面料工廠的企業,艱難求生,利潤率極低。
但另外一邊,又有一批外貿工廠在疫情後實現爆炸式增長,比如浙江金華一家做火盆、汽爐的公司,通過海外線上平臺賣貨,2021年營收達到4.48億元,同比大增39.72%,淨利潤高達9380萬元。還有一家做升降座椅,擁有自主品牌的公司,2021年營收超過28億,同比增長47.95%。
為什麼工廠端呈現出兩級態勢?
中國供應鏈在過去的20多年裡,依託於代工,做全世界的工廠打磨出一套非常成熟的製造體系。但時間到了今天,受外部環境還有疫情等多種因素推動下,很多工廠或倒逼或主動都開始了轉型,選擇走到臺前去做自有品牌——他們有一部分在國內的新消費浪潮裡搏浪起伏,還有另外一部分走向國際,在跨境電商亞馬遜等平臺上尋求機會,最終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轉型,源於內外交困
2016年,在傳統制造業的科技電子領域呆了大半生的雷平,決定加入浩方。彼時他身邊傳統制造業的同行們,正處於焦慮和困惑的轉型節點。
過去的幾十年是傳統制造業主最為愜意的時光,加入WTO之後,國內製造業大量頭部工廠迎來了蜂擁而至的國際大訂單,依託國內低廉的勞動力,中國成為了全世界的工廠,那是工廠主們躺著賺錢的時代。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工廠主們發現生意越來越難做,發出訂單的甲方要求越來越多,訂單越來越小,與此同時,原材料、工人、管理、合規、稅收、環保等等的成本卻水漲船高。
“這是市場變化的必然,因為消費者的需求正在變得細碎和多元化,產品更新的節奏要求也變了。”更加糟糕的是,還有更多工廠在湧入,惡性競爭也隨之而來。
“毫不誇張的說,現在工廠就是內外交困。”優勝劣汰,有的工廠倒閉了,但更多工廠為了生存開始了轉型。“他們經歷工業時代二三十年的發展,到了網際網路數字時代,出現了轉型的困惑和壓力,他們本身的基因、資源,還有認知的盲區,都讓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不過,很多工廠是完全具備轉型基礎和條件的,在漫長的製造業進化過程中,從OEM到ODM,活下來的哪家工廠不是一身武藝。雷平說,中國的工廠其實非常成熟,只有客戶想不到,沒有中國的工廠造不出來的。
當然這是他們的優勢,也是他們轉型時的問題。
他們只能理解甲方,坐在家裡等著訂單到來。雖然很多工廠一直在做消費品,但他們無法理解消費者,進而缺乏對消費產品定義的能力,因此沒法去“無中生有”、去創造。
“當然這不能怪他們,他們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一位從業者這樣說道。
儲能電源頭部品牌Bluetti決定轉型的時候,正是如此。他們做過安克的代工,一直是憑藉著微薄的利潤度日,代工幾乎掙不到錢,工廠幾百號人吭哧吭哧一年的總銷售額大概2億出頭。刨去各種支出,一年到頭就剩下很少的利潤,基本上只夠工廠運轉。但做習慣了ODM,真正面對消費者時,他們也迷茫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獨家技術貼一下自有品牌,擺上亞馬遜試試水。
轉型當中充滿了磨合和尷尬。
某一個家用攪拌機工廠,曾經一度是某國際大牌的最大代理商,每年都是最佳代理,當它嘗試在亞馬遜推出一批產品後,卻因為產品的暫停按鍵位置設計不合理反覆收到差評和投訴。
這家工廠的第一反應是,我可是給國際大牌代工的,交付的產品按鍵一直是這樣的,消費者為什麼投訴我們?它不知道的是,消費者習慣早已變化,就連國際大牌的原始設計也是落後的,後來工廠嘗試調整按鍵位置,差評果然消失了。
在這個案例中,使用者給這家轉型企業上了生動的一課。更大的擔憂是,真要踏出轉型那一步,會不會後院起火。
很多工廠擔心自己也去賣貨,去亞馬遜上做品牌,甲方知道了會不會不開心,甚至停掉訂單?“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你跟甲方搶生意了。”甲方訂單雖然沒有什麼利潤,但它保證了工廠的運轉,養活了工廠裡的工人,突然大單沒有了,工廠怎麼辦。
有行業人士透露,大多數工廠主可能會選擇另起一個股權上沒有關聯的公司,外界看起來是多了一個甲方一樣,等到盤子真的做起來了,才擺到明面上來,“至少這樣不會打草驚蛇,讓現在的甲方不舒服。”當然有少數工廠會選擇推出有差異化的產品來規避潛在的競爭。
做品牌成功的喜悅
但真正邁出那一步之後,成功後的長遠價值和喜悅是做代工時代完全不可能比擬的。
位於東莞的企業明軒,在2016年還是大疆等企業的代工廠,生產半成品的碳纖維板。如果足夠努力的話,這對85後夫婦也許可以把這個手工作坊變成國內比較頭部的碳纖維代工廠,走著跟上一輩代工廠企業相似的路徑。
但命運為他們打開了另外一扇門。
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一項叫做匹克球的年輕運動正在興起,對碳纖維版球拍的需求陡增,但供給很少。敏銳洞察到這一趨勢的浩方經理唐芳找到了他們,問他們要不要一起“幹一票大的”。
從2016年開始跟浩方搭檔開拓亞馬遜渠道,做匹克球拍品牌。匹克球拍在北美亞馬遜的月均銷售額從2018年的70~80萬美金上漲到2022年的600萬美金。明軒的銷量也隨時上漲,以50%的市場份額坐穩了亞馬遜匹克球拍頭部品牌的位置。
在浩方的協助下,明軒的品牌Niupipo開始出現在很多美國本土的匹克球大賽當中,贊助球衣、球拍,同時找頭部球星代言。找過來想要收購他們品牌運營商絡繹不絕,前段時間有一家甚至開出了800萬美金的高價,他們斟酌再三,最終還是拒絕了。
浩方負責明軒專案的唐芳說:“我告訴他們,你可以賣掉它,賣掉它你就小小實現了當下的財富自由。如果不賣掉它,搏一搏成功後,你就為你的子孫後代留下了一筆豐厚的財富,將帶來長久的回報。”
同樣抓住機遇的還有儲能電源品牌Bluetti,生產類似於電小二的戶外儲能裝置,國內可能沒有大的需求,”我爸聽說我在做這個,說要是在大街上送我一個,我都不知道怎麼搬回來。”但在海外,尤其是在歐美髮達國家的中老年群體,疫情之後想要遠離都市,自駕到外面走一走的人群越來越多,而Bluetti的能源是必備裝備。
在Bluetti 2020年開始發起眾籌開始,到2022年5月,它的銷量翻了3番,它也不再是一個代工企業,現在自有品牌營收佔到了整個公司的70%,它可以說自己是一個品牌了。
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其中不少在媒體上曝光,比如有一個叫YesWelder的溫州公司,原本是做焊接行業B2B的工廠,走的傳統外貿路線,接一些海外訂單存活,但時代變了,需求正在消失。這家公司的老闆被逼自己做起了品牌,先是在亞馬遜,後來轉型到獨立站,並通過社交媒體和各種論壇,建立了自己焊接裝置的品牌。
不過上面提到的也都是成功的案例,還有一些苦苦堅持沒有見到曙光,依然還在訂單和品牌之間左右搖擺,感受轉型陣痛的案例。
志象網採訪中遇到一個做化妝刷的企業,它做日韓化妝刷代工起家,後來開始接一些歐美網紅的ODM訂單,一年營收過億,這讓它也萌生了在跨境線上平臺上做品牌的念想。
但真實的情況是,做的非常吃力,除了品類差異性沒有打起來,整體審美的時尚感也很難建立起來。基本上是拿著代工微薄的利潤在支撐著虧損的品牌運營,尤其今年獨立站流量變貴、變難,整個勢頭更嚴峻。這可能是另一批自主做品牌不那麼成功的傳統代工企業的普遍寫照。
“亞馬遜第一站”
當工廠邁出第一步的時候,選擇在哪個平臺做品牌,其實變成了一個問題。
服務品牌的浩方一直堅定在亞馬遜渠道,浩方集團副總裁雷平告訴志象網,其實最開始浩方也做了十幾個平臺,但發現很多平臺不過就是在鋪貨,沒有品牌沉澱,基於亞馬遜平臺的特性,以這個平臺作為品牌出海第一站是不錯的選擇。
“作為全球特別是北美流量最大的平臺,亞馬遜的演算法邏輯不是純價格導向的邏輯,它關注使用者的體驗,同時它的推送是關鍵詞、品類搜尋,對於中國供應鏈,對於有產品力的公司來說,只要產品足夠好,在亞馬遜是有空間的。”
亞馬遜還是一個使用者高度敏感,資料反饋及時的平臺,在這樣一個平臺,一個產品大約一個季度就可以完成市場驗證和使用者驗證的閉環,“如果不行就戛然而止,某個產品趕緊砍掉,這樣就不至於在一個錯誤的道路上走到黑。”
雷平說,一個產品在亞馬遜上跑一跑,基本上就知道了它到底行不行,再去做獨立站或者其他平臺,亦或者鋪設線下渠道,“基本上是心裡有數的,因為你被市場驗證過了。”
當然亞馬遜是一個很好的渠道,但不是唯一的出發點,像一些特殊的產品就會選擇在一些特殊的平臺上啟動。比如目前在便攜儲能電源市場已經做到了頭部的品牌Bluetti就獨闢蹊徑。
作為一個品類小眾,客單價略高的硬核科技產品,Bluetti在一開始就選擇了上線眾籌平臺Indiegogo,通過良好的運營手段,在兩個月便籌到670萬美元,創下了Indiegogo相關品類的多項眾籌紀錄。並在接下來的一年多裡,持續保持著高速的增長。
Bluetti海外品牌負責人於洪告訴志象網,最開始其實也是選擇的亞馬遜,但是亞馬遜不能積累客戶資源,所有的客戶都在亞馬遜手上,Bluetti只能通過亞馬遜站內信在半匿名的狀態下與客戶溝通,在產品足夠獲得市場驗證之後,Bluetti認為必須跳出亞馬遜去做品牌。之後決定基於Shopify的服務進行獨立站的建設,才逐漸有了品牌口碑與種子使用者的積累。
做獨立站後,Bluetti的主要工作是使用者運營和品牌宣傳,使用者運營主要包括郵件營銷、私域群組運營、老客戶關係維護等等,同時也在Facebook這樣的社交媒體上做品牌宣傳,當然整個品牌的運營策略也都是基於這一品類高客單價,使用者偏向大齡群體這一獨特性制定的。
誰可以走到最後?
雷平這幾年接觸了很多的老闆,他們要不然就是技術出身,要不然就是工廠的供應鏈出身,同時具備品牌、營銷、供應鏈、技術的人很少。“做工廠就這麼二三十年,當你積累熟了,成了老司機之後,你的青春也就過去了,時代的視窗也就關閉了。”
對於工廠這一批創業者來說,留給他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但轉型的本質其實關乎的都是生存,“無論你做什麼,最當下的目標都是為了生存。”工廠要活下去,沒有利潤,未來在哪裡,公司的良性迴圈機制在哪裡?
做品牌更多的是補短板的過程,認知、人才、資源的短板,如果可以快速嫁接起來,那也許就可以在做訂單之外,尋找到另外一條出路。
但這是理想狀態,並不是所有的工廠都可以實現轉型,這可能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雷平見到過很多搖擺不定甚至中途放棄的案例。因為經歷了太多的案例,浩方到了後期,為了篩選合作伙伴定下了一個四項基本準則。這些準則對於想要轉型的工廠擁有普遍性的參考價值。
第一,工廠產品是主流的類目,不能太偏的類目,而且一定要是To C端的。如果產品之前被一些大賣在亞馬遜上賣爆過就更好了。
第二,產品實力要很強。亞馬遜是一個非常公平的平臺,在這樣一個白熱化競爭的環境裡要脫穎而出,產品需要具備高效能、低成本、差異化和對使用者反饋快速反應等多種能力,同時還要能經受交付後退貨率的考驗。
第三,企業老闆做品牌的意願一定要強。驗證能否做品牌的過程其實會有很多起起伏伏,老闆必須要有很堅定的品牌意識和戰略轉型的意願,要堅持長期主義。
第四,資金實力其實也很重要,做品牌需要長期的投入和長期的積累,無論是備貨,還是營銷投入,以後產品迭代,都需要資金的支撐。
有人也許轉型成功,但更多的是失敗的案例,而且傳統代工工廠轉型,只是工貿一體的一部分。
志象網在採訪當中發現,市場上正出現另外一批整合者。這些創始人並非起於工廠,沒有工廠轉型揹負的思想包袱,但非常懂得整合,他們是契合工貿一體主題的另外一股勢力。
怡趣就是這樣的一個案例,創始人出身於華為,對技術和市場營銷有著非常深厚的積累,見過大世面,從一開始,對於產業鏈哪個環節更有價值,有清醒的認識。怡趣一開始主攻的是LCD顯示技術投影儀,在此之前市面主流的是DLP技術,技術掌握在美國公司德州儀器手裡,而且價格偏貴,很難普及。
不過在此之前行業成熟的工廠不多,也都是找一些做手機平臺的公司代工,退貨率非常高,給怡趣造成很大的困擾。後來他們決定自己做工廠。在華南這片土地,要整合各種資源辦一個工廠並不難,難的是讓技術整合成一個真正受市場和使用者歡迎的產品。
建立自己的工廠以後,怡趣給市面上很多銷貨商供貨,他們有些在國內的天貓和京東,有些在亞馬遜,他的工廠現在每個月向市場輸送超過七八萬臺投影儀,是國內排名前三的LCD技術投影儀工廠。
但怡趣在做好代工,通過銷量讓LCD技術在大眾層面更加普及的同時,也開始在考慮做自有品牌。
現在怡趣著手開發自身的品牌,主打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預計兩三個月之後就將面向市場。國際方面,怡趣的第一批貨已經寄到了亞馬遜美國海外倉,正好趕得上亞馬遜的會員日活動。
隨著怡趣這種掌握產品頂端研發等核心技術,並擁有整合能力的競爭者的加入,對傳統代工工廠來說,轉型和升級的時間不多了。
本文為志象網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絡小助手授權
- 多倫科技:上市即巔峰,車檢站的故事還能講多久?
- 自動駕駛,一場關於信任的戰爭
- LG 電子收購韓國電池製造商,將進軍電動車充電樁市場
- AOKZOE 掌機詳細配置公佈:R7 6800U+LPDDR5X 記憶體
- 高階軟體如何建“圈”?成都與13位“主角”開了一場座談會
- 美國真相:德堡生物實驗室安全迷霧
- “撤離中國”這步棋,蘋果是虛晃一招麼?郭臺銘的話值得警惕
- 滄海一粒沙,航天人來瞄準它。神舟十四如何做到超遠距離精準對接?
- 宇宙的熵增過程,它會有盡頭嗎?這或許與宇宙大爆炸有關
- 羅永浩、王自如公開辯論8年後,他們早已不是當年的自己
- 嘴硬,車企的傳統藝能
- 年輕人捧紅的做飯生意經:博主多種方式變現
- Rufus 已支援繞過 Win11 22H2 強制登入微軟賬戶要求
- 人類為何需要“夢幻工程”?
- 地外返回樣品首次!嫦娥五號月壤樣品中發現賽石英和斯石英
- 在這裡,看見2億年輕人的興趣、慾望與新流行
- 清華丁勝團隊Nature發文:孕育生命,不一定非要生殖細胞
- 奶奶又能跟我說話了!亞馬遜Alexa讓摯愛聲音永生
- 馬雲退休是個“煙霧彈”?阿里上市不到8年,他套現了近1000億
- 谷歌開始卷自己,AI架構Pathways加持,推出200億生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