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驗| B 端產品元件設計細節及經驗分享(四)
編輯導語:很多同學對於設計語言、設計系統、元件系統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係都一知半解,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從三個不同的視角來剖析三種概念之間的聯絡與差異,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本文源於讀者和粉絲的相關提問,以及我前段時間在做 Ant Design 設計與運營工作中的經驗沉澱和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很多同學問我 「設計語言」、「設計系統」、「元件系統」 是不是一回事兒?總是分不清這些概念之間的關係和區別。
這幾個詞的確容易搞混,廣義上來講,它們都是用來 規範設計質量、提升設計效率的 ,但詳細的追究起來又各有不同。本文就來拆解一下這些概念。
一、元件系統:降本提效的工具
通常我們將“元件庫(Design Components)”和“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s)”統稱為元件系統。
「元件庫」這個概念很好理解,也很常用。元件庫是產品頁面設計的底層系統,它設定了設計質量的底線,並可以 減少重複性工作 ,從而極大 提高設計和開發的效率。
某產品的元件庫
元件系統中基本包含所有介面中經常被複用的 單個元件(Symbols) ,如按鈕、文字框、標籤頁;也包括相對複雜和完整的 複合頁面元件及框架 (Patterns), 即“設計模式”。
設計模式更偏向於 業務屬性 ,用於 特定的、初期 的 業務中會更加高效,屬於高階元件。比如Ant Design 就通過業務設計沉澱出的 Protable(高階表格)、ProLayout(高階佈局)、ProCard(高階卡片)等複合元件和框架,供內部設計師在對應的金融、政務相關的業務中。
AntD 通過業務設計沉澱出的 ProTable
這種複合元件和框架尤其適用於從 0-1 的業務或新功能的頁面搭建:
ProTable、ProLayout 搭建出的頁面
二、設計語言:品牌屬性的體現
設計語言是塑造該產品具備獨特且統一的品牌風格的法則。設計語言把設計作為一種“溝通的方式”,用於在特定的場景中進行品牌內容與資訊的傳遞。它的特點是:
- 具備嚴謹的設計規範: 是產品設計參考的標準和規範,規定了設計的基本原則;
- 是動態的,不斷升級的: 設計語言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市場所流行和認可的設計趨勢,進行補充、迭代和完善;
- 能夠使產品具備統一的品牌屬性: 使用設計語言設計出的產品能夠保持較好的統一性,並帶明顯的品牌特徵;
- 能夠提高設計效率: 設計語言中的規則和元素可以被當成元件,應用於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起到元件的作用,減少重複性工作。
Google 旗下眾多產品線共享同一套 Material Design 的設計語言規範 ,因此其產品中任何一個介面都不會讓人感覺出自 Apple 或 Microsoft 之手。
使用 Material Design 設計語言搭建的頁面
好的產品都打造了屬於自己的設計語言。是設計語言統一了整個產品的風格,並讓產品有了區別於其他產品的個性。
三、設計系統:方法論+工具+流程
「設計系統」也被叫做「設計體系」。「元件系統」和「設計語言」定義了產品和設計應該是怎樣,卻沒有解答 該如何才能做到這樣 。這些問題都由設計系統進行回答。
一個設計系統通常包括以下內容的合集:設計價值觀、設計原則、元件系統、樣式指南、最佳實踐、工具資源和工作流程(SOP)等。
有效的設計系統可以幫助團隊 提高設計決策 ,優化設計與開發的工作流程,降低錯誤風險。建立設計系統也 是團隊管理的一部分 ,有助於為新加入團隊的成員提供指導,同時確保團隊的工作不會因為某位關鍵成員的離開而出現斷點。
目前設計系統主要包括平臺級和公司級兩種:
1. 平臺級設計系統
Apple、Google、Microsoft 為了指導各自生態下應用軟體的設計,都推出了完整的設計系統。
Apple 的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Microsoft 的 Fluent Design 都是值得借鑑的典範,不僅為自家的產品制定了流程和規範,也 規定了其平臺上產品的標準和形式 。
2. 公司級設計系統
有的公司為自身產品和團隊管理打造了設計系統,比如 IBM 的 Carbon 設計系統,還有螞蟻集團的 TechUI 等,都在設計和開發的工作中持續賦能。
本文由@ 元堯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 新手博主如何從0到1?試試這5大步驟【建議收藏】
- 產品設計:單列還是雙列,該如何抉擇?
- 淺聊一下廣義供應鏈的前中後臺
- 產品設計中的延遲資料
- 案例拆解:從抖音FACT 全域經營方法論拆解「東方甄選」的運營策略
- 有價值的“對標分析”應該怎麼做?4000字全詳解
- 一條提示資訊的N種表現方式
- 【大健康案例】私域引流轉化超45%,我只用了一招!
- 客戶成功實戰筆記(18):客戶成功管理三板斧
- 從老闆的角度看電商思維——喚醒購物慾望
- 00後整頓職場:一次精心設計的出圈“群聊”
- 探討 | 品牌升級的兩種誤區和三個步驟
- B端設計師的競品分析方法
- 怎樣搭建媒體廣告商業化體系(二)
- 賦能型內容產品——功能迭代覆盤(一)
- 聚合物流系統(4PL)解決方案該如何搭建?這是我的設計思考
- 網易雲的新App:MUS真的是高顏值高學歷的“探探”嗎?
- 3000字講透什麼是“業務思維”
- 譯體驗|Gartner:建立洞察力驅動的客戶旅程地圖
- 2022-2023設計趨勢ISUX報告· NFT虛擬形象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