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感興趣”形同虛設,YouTube是在耍使用者?
推薦演算法作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最為劃時代的工具,如今早已浸透在網際網路的幾乎每一個角落。而通過收集使用者行為的相關資料,網際網路廠商在大資料基礎上拿出的推薦演算法,甚至可以做到“比你還懂你”。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活在推薦演算法構築的資訊繭房裡,為此部分廠商也給予了使用者拒絕推薦演算法的權利。
當下從微博到微信朋友圈,幾乎各式各樣的廣告在邊角除都有類似“不感興趣”這類選項,而在知乎、微博、B站等以UGC內容為主的平臺上,“不喜歡”也成為了使用者規避某一類內容的武器。
然而最近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不喜歡”或“不感興趣”按鈕其實只是個擺設,它並沒有起到實際的作用。據Mozilla基金會、沒錯就是火狐瀏覽器背後開發團隊的研究發現,YouTube上的“不喜歡”和“不感興趣”按鈕幾乎不起任何作用。
根據研究人員基於超過兩萬名YouTube使用者的資料發現,“不感興趣”、“不喜歡”、“停止推薦頻道”和“從觀看歷史中刪除”等按鈕,在阻止類似內容被推薦上基本無效。即使是在最好的情況下,在使用者明確拒絕某一類內容時,YouTube仍有50%的概率會將相關內容推薦給使用者。儘管許多朋友可能會認為這項研究結果純屬無稽之談,畢竟YouTube的資料顯然只有谷歌才知道。
為了確保這一研究的科學性,研究人員還使用了Mozilla基金會開發的一個名為“RegretsReporter”的瀏覽器外掛。據悉,這一外掛會在後檯安靜地監視使用者行為,並匿名跟蹤使用者在YouTube上瀏覽了多長時間和觀看的視訊列表,並在參與者觀看的YouTube視訊上覆蓋了一個通用的“停止推薦”按鈕。隨後將參與者分為不同的兩組進行對照,其中一組點選不喜歡、不感興趣、不推薦頻道,另一組則沒有任何操作。
在研究人員收集的44000組有效資料中,他們發現“不喜歡”和“不感興趣”的選項只有11%和12%的有效率,“不推薦頻道”和“從歷史記錄中刪除”的效果略勝一籌,分別阻止了43%和29%使用者主動規避的內容。並且令人十分意外的是,對於這一結論,YouTube方面居然還大大方方的承認了。
YouTube發言人Elena Hernandez日前就表示,這其實是平臺故意的,因為他們不會嘗試阻止與某個主題相關的內容。
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類似的情況在TikTok、Instagram也有出現,使用者抱怨即便當他們明確不想看某樣內容時,類似的推薦仍然存在。
事實上,“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的奧卡姆剃刀原理無疑是網際網路廠商的圭臬,幾乎沒有廠商會在產品中設計無效的功能。因此YouTube方面將“不感興趣”這類選項無效化,顯然也有著自己的考量。
按照YouTube方面的說法,其並不尋求阻止與某個話題、觀點或創作者相關所有內容的推薦。換而言之,比起使用者體驗,他們更願意保護言論自由。當然,這樣的說法雖然不能說是錯誤的,但問題是既然YouTube打定主意要保護言論自由,為什麼還要提供“不感興趣”這樣的選項呢?
或許,這是因為YouTube既想要讓使用者滿意,也希望不阻止任何內容被推薦。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不僅是YouTube,絕大多數平臺提供的“不感興趣”按鈕都只是“安慰劑”。箇中緣由也非常簡單,畢竟使用者點選“不感興趣”這類按鈕,與網際網路廠商的商業利益是相抵觸的。
誠然,這類功能可以在客觀讓使用者接收的資訊維度變窄,並最終演變到只接收相同內容的資訊繭房狀態,但使用者陷入資訊繭房對於網際網路廠商來說是有利有弊的,雖然好處是使用者會沉迷、但壞處卻是使用者價值的縮水。
這一邏輯其實不難理順,如果使用者只對某一類內容感興趣,自然也就意味著對平臺上的其他內容無感,那麼廠商就只能圍繞這類內容推送廣告或是進行其他方式的變現。再加上,無論使用者對某一類內容有多麼的沉迷,但畢竟凡事過猶不及、山珍海味吃多了也會反胃,時間長了使用者就難免出現“脫敏”的情況,這時候為使用者推薦其他內容也是必須的。
對於網際網路廠商而言,“最優質”的使用者無疑是對什麼內容都感興趣的使用者,這也就意味著平臺中的任何內容都是有效的,這樣才能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所以網際網路廠商想要實現利益的最大化,當然就會讓“不感興趣”這個功能形同虛設,只有這樣使用者才能看到更多的內容,才會在平臺上花費更多的時間。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三易生活”(ID:IT-3eLife) ,作者:三易菌,36氪經授權釋出。
- 造謠“黃豆醬中小便”者拘留十日,盤點那些年被謠言毀掉的快消企業
- 海外new things | 遠端僱傭平臺「Remofirst」融資1410萬美元,Mouro Capital及QED Investors領投
- 中美元宇宙基礎設施差距有多大?
- “無印良品”打敗“無印良品”
- 海外new things | 為輪椅設計智慧座墊的初創公司「Kalogon」種子輪融資330萬美元,能調節壓力促進血...
- 從“剁手買”到“動手做”,這屆年輕人熱衷親自搞家裝
- 中國新出海故事:人、疫情與紐帶
- 幾十家排隊申請產品上市,“顏”中新貴浮出水面
- 虧損5個億 海昌海洋公園為何還瘋狂購買IP?
- 資本持續湧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0%“小巨人”集中在東部
- Itsme關停、網易入局,動態捕捉 社交的風到底往哪吹?
- 拉夫勞倫,被店員玩成了微商?
- 業主直接獎中介人員22萬和iPhone14!上海浦東一半中介可能都盯著這套房
- 專攻資料安全十七年,「明朝萬達」迎來千億市場爆發
- 手術機器人遇險,大洗牌在即?
- 我在越南做孵化器,今年一半客戶來自直播帶貨
- 火爆全網,抖音“卑微文學”讓數萬人做“舔狗”
- 窮廟富和尚,威馬鉅虧沈暉卻年薪超12億,是何小鵬933倍
- 攜程、復星旅文、錦江們的Q2:國內低迷,國外賺錢
- 心動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