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B端產品定價考慮因素
編輯導語:B端產品的市場錯綜複雜,定價的高低會影響到銷售、利潤以及後續產品迭代的基調。那麼B端產品該如何定價,需要考慮哪些因素?作者總結了5個需要考慮的因素,分享給你。
軟體型產品定價一直是B端企業的難題。定價的高低,關係到銷售難易程度、產品利潤高低、後續產品迭代定價基調等等。故一款產品產生時,最初的定價非常關鍵。
本文分享本人在工作過程中,對B端產品定價的一些方法和心得。並非絕對正確的方法論,只為些許經驗之談。
產品定價分為幾種情況,第一種,產品從0到1研發完成,開始商業化銷售;第二種,產品已經迭代多個版本,針對新版本的定價。第一種情況,相當於定了產品的基調,從0開始定價,會更難一些;第二種情況可以基於舊版本的定價為參考進行定價,相對容易。
這兩種情況,需要考慮的定價因素都有以下幾個:產品定位、產品銷售策略、競品情況、產品成本及利潤率要求、客戶預期。
一、產品定位
產品定價前,需要先清晰明確產品定位,屬於高階型產品、中等型產品、普惠快銷型產品?想要確定產品定位屬於高中低哪個檔次,除了從產品規劃階段看產品最初的設想定位外,還需要結合市場情況,看在同類產品中,產品是否能脫穎而出,(獨特之處?技術門檻?優質服務?)。不能閉門造成,自己覺得高階就高階,拿到市場上發現跟同類中低端產品差不多,那就尷尬了。
高階型產品,服務於10%的高階大客戶,這類客戶不缺錢,需要的是優質穩定、功能齊全、安全、服務到位的產品。所以產品溢價空間高,可基於稀有性、品牌溢價、獨特賣點等進行定價。這類產品的定價策略更多取決於客戶的預期。但需要注意,高階產品售價太高,會導致往往使用於需要招投標多家比價的專案,如果沒有獨特的突出之處,定價過高也會存在一定丟標風險。
中等型產品,服務於中大型、中小型客戶,這類客戶會參考非常多的類似產品價格,除了關注產品的功能是否滿足需求、效能是否穩定可靠等之外,還關注產品能提供的持續性可回報性收入,比如降本增效指標等、投入產出比等。所以中等型產品定價,更多需要考慮競品價格,以及客戶可接受程度。
低端型產品(普惠快銷),則一般走薄利多銷的路線。服務於中小型客戶,如果是強需求型產品,則定價可不受客戶預期影響,簡單來說,不得不用,如果是弱需求型產品,錦上添花型,中小型企業可用可不用,則定價不能太高,只能薄利多銷。
二、產品銷售策略
產品銷售策略也是影響產品定價的關鍵因素,產品銷售策略決定了產品定價範圍,產品售價決定了銷售策略能否成功落地。銷售策略中有幾種:產品入市搶佔市場策略;重點銷售某款產品的策略。
針對於一款產品搶佔市場的情況,產品入市初期,可能沒有太多知名度,(比如新產品新企業入市,或開拓海外市場等),則需要定出比競品更低更優惠的價格,才有更大機會搶佔市場。(此處只從價格方面來談,不分析產品本身可提供更優質服務或特色銷售模式)
針對一系列產品中,需要重點銷售某個產品的情況,通常會採用 錨定效應 的定價方法。比如新產品入市,老產品退市,又比如重點銷售拓展中小型企業客戶等等情況。客戶對產品的價格是不敏感的,他們只對價格的對比結果比較敏感。
當客戶無法自行判斷產品是否值這個價格時,可以為其提供一個參照物的價格。比如,高階型產品定價為中等型產品的3倍,但實際產品功能並未真正大於3倍,此時客戶經過對比後,通常會更傾向於選擇中等型產品,並且對中等型產品的價格會易於接受。
三、競品情況
參考競品定價是大部分產品定價會選擇的方式。但很容易陷入簡單粗暴的誤區,競品定10萬,那我就定8萬。參考競品情況,除了看產品定價,還需要分析對比競品產品優劣勢、競品客戶群體、提供的服務、銷售模式等。針對於單條,可遵循以下原則,然後綜合評估判斷如何定價:
產品優劣勢比較:產品整體比競品優質,則定價可以偏高,產品比不過競品,則定價需要偏低,從價格上營造優勢。
客戶群體比較:參考競品時,可能會有多類競品,面向客戶群體也可能有所不同,如果面向的是同種客群,則需要重視價格對比;如果面向不同客群,則不需太過重視價格對比。
提供的服務比較:競品產品比我們優質,則需要再對比一下服務;競品服務更好,則要麼提高服務品質,要麼再降低價格。
銷售模式比較:只看產品價格,不能看出客戶整體需要付出的總體成本。可以從產品銷售模式進行對比,比如一次性售賣、連年訂閱收費、包括雲資源價格等。對比整體投入產出比。
四、產品成本及利潤率要求
產品定價的關鍵指標之一就是利潤率,但不同B端企業對產品成本和利潤率的計算方式不同。軟體和軟硬體結合的產品成本計算方式也不同。
有的企業對軟體研發成本不單獨計算在每一款產品成本中,而是統一作為企業總成本支出中的x%來考慮。有的企業每研發一款產品,都會詳細計算軟體研發成本。
通常來說, 軟體成本分為一次性投入成本+單客戶投入成本 。一次性投入成本可以簡單理解為產品研發成本(部分企業直接記為0)。單客戶投入成本即為每次售賣新增成本,可能包括:雲資源成本、安裝部署成本、各類免費服務(運維售後等)成本、銷售成本、基於客戶需求定製化開發成本等。
硬體有幾種情況,要麼是外採硬體,要麼是自研硬體。針對外採產品,每次銷售的成本計算都需要計入採購成本價。自研硬體成本計算大致分為研發成本、製作成本。(本人未接觸過自研硬體情況,此處不做太多介紹)
針對於軟體產品定價需要考慮一次性投入成本+單客戶投入成本的情況。不能直接以 銷售利潤率=(銷售單價-總成本)/銷售單價 來計算,這種計算方式為一次性買賣的計算,多用於專案型產品,為客戶量身打造的產品,可以這麼算。但作為標準化產品,需要不斷復賣的情況下,可以以一段時間內的銷售指標來計算。
比如產品未來一年內,計劃銷量為10,則可以將一次性投入成本分攤在10個客戶上, 銷售利潤率=(銷售單價-一次性投入成本/10-單客戶成本)/銷售單價 。
針對於軟體定價只需考慮單客戶投入成本的情況就比較簡單, 銷售利潤率=(銷售單價-總成本)/銷售單價。
但如果只以成本和利潤率計算公式來作為產品定價依據,很可能導致產品定價不符合市場情況,銷售存在阻力就會較大。
五、客戶預期
產品定價還需要考慮客戶預期價格,如果面向的客群,接觸過類似產品,或者熟知有相似功能的產品價格,則產品定價時,需要考慮客戶的預期價格,不能高太多,會馬上勸退部分預算不足的客戶,也不能低太多,會讓客戶懷疑你的產品價值。那麼怎麼獲知客戶預期價格呢?
如果定價人員沒有直接接觸大量客戶進行調研,或者本身缺乏行業經驗,那麼可以多跟接觸客戶較多的一線同事溝通交流,比如銷售、售前,接觸客戶較多,對價格的敏感度也相對較高。
基於以上5點的定價考慮因素,大致就能制定出符合市場情況、有助於銷售策略執行、滿足於銷售利潤率要求、符合客戶心理預期的價格。
但是B端產品的銷售市場錯綜複雜,產品只有一個價格,是無法滿足企業不同的銷售模式的,比如有的企業是直銷模式、有的企業是分銷模式。此時就需要使用 產品折扣體系 ,來滿足不同銷售模式下的銷售價格需求。關於產品折扣體系的制定,下一篇再細談。
本文由 @llhy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源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 B端產品之許可權設計(RBAC許可權模型)
- “超長西瓜”特效出圈背後:特效審美的新進路
- App Store轉化率下降背後的思考與分析
- XLG實戰|啟用存量的活躍率:吸引 激勵 KAM
- 開發說這個需求做不了,你會如何應對?
- 網際網路並不“虛”
- 目標、計劃與執行,讓夢想照進現實!
- 有沒有發現,“點選”開始變少而各種手勢越來越多了?
- 畫圖:我最喜歡的工作方法(沒有之一)
- Axure9 教程:可模糊搜尋的多選效果
- B端客戶業務快速上手之方法論!
- 老闆認為戰略挺清晰,執行層又覺得自己沒問題
- 如何構建產品集合頁?
- 詳解|響應式柵格系統的斷點,到底應該怎麼用?
- VUCA時代,企業戰略必須遵循的3大原則
- 建議收藏!為情感愉悅而設計
- “企業微信”的20年:騰訊是如何連線人和企業?
- 遊戲類社群,應該怎麼玩?
- 流量見底的今天,賦予了B端新的生態位,可能會成為新趨勢
- 社會網路學對產品經理有什麼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