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鐵大資料看,廣州的人口正往哪裡聚?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城市戰爭 (ID:sunbushu123) ,作者:小魚,原文標題:《從地鐵大資料看,廣州人流正在往哪聚?海珠正在“偷襲”天河》,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一個城市的人口,正在往哪裡聚?
這個問題的答案,關乎城市格局的變遷,也關乎房價背後的底層邏輯。
6月24日,廣州地鐵集團釋出2021年的年報,從中可以找到一些有意思的資料,讓人窺探到廣州人口流動正在發生的一些變化。
廣州地鐵運營里程,世界前五,2021客流量全國第二
先說幾個基本資訊:
2021,廣州地鐵總資產達5269.35億元,全年完成廣州市重點專案投資780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4.59億元,營業收入位居全國前列,實現利潤總額4.3億元。
圖源:廣州地鐵
報告還顯示,2021年,大灣區最快地鐵”十八號線首通段 (冼村至萬頃沙) 順利開通,實現了南沙自貿區至中心城區30分鐘通達的時空目標。
至此,廣州地鐵構築起了總計15條地鐵線路、2條有軌電車線路、2條城際線路,總長672.28公里的大灣區線網。其中地鐵線路589.38公里,車站290座,運營線路里程在國內排名第三、世界前五。
2021年廣州地鐵運送乘客28.34億人次,客運量居全國第二,日均客運量達776.45萬人次,佔全市公共交通出行總量的比例為61%,較去年上升4%。
2021地鐵客流爭奪戰,海珠成為最大贏家
和往年一樣,我們最關心的一個話題是:地鐵站的客流量排名。
如上所示,2021年,廣州最繁忙的10大地鐵站依次為:
體育西路 (天河區) 、珠江新城 (天河區) 、嘉禾望崗 (白雲區) 、客村 (海珠區) 、公園前 (越秀區) 、昌崗 (海珠區) 、廣州火車站 (越秀區) 、車陂南 (天河區) 、萬勝圍 (海珠區) 、沙園 (海珠區) 。
毫無懸念,被稱為“宇宙中心”的體育西路仍然是全市最繁忙的地鐵站,而且很有可能也是全國客流量最大的地鐵站!
排名第二的是珠江新城,也是眾望所歸的。
2021年,體育西路站以43.7萬人次的日均客流量繼續穩居廣州第一,主要原因還是兩點,一是靠近廣州最大商圈-天河路商圈,二是靠近廣州最大就業中心-珠江新城CBD。
相比而言,像客村、車陂南、嘉禾望崗是居住屬性最強的三大地鐵站,是不少人到廣州逐夢的第一站。而珠江新城、體育西路是最大的“賺錢目的地”和“消費目的地”。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十大最忙地鐵站,4個在海珠區、3個在天河區、2個在越秀區、1個在白雲區——這一次,海珠區的數量首次超過天河。
為啥呢?
因為廣佛地鐵全線開通之後,把沙園站推到了第十名,去年排在第九名的燕塘站,這一次滑落前十。
而且,海珠不僅僅是沙園站的表現好,其他站的表現也很強。
從整體排名看,體育西路、珠江新城、嘉禾望崗堪稱“鐵三角”,但從第四名開始發生變化:相比2020年,客村站打敗了公園前站升至第四,萬勝圍站從第十上升至第九位,燕塘站退出前十,沙園站晉級前十。
可見,海珠區是2021年客流爭奪戰最大的贏家。
下圖為2020年10大最忙地鐵站,大家可以對比著看看。
如果把時間緯度再拉長看看:
可以發現,從2015~2021年,廣州地鐵站客流量排名發生了這樣一些變化:珠江新城站上升一個名次;客村站上升1名;車陂南站上升2名;嘉禾望崗站上升5名;萬勝圍、沙園站晉級前十。
如上所示,總共有六個地鐵站的排名上升,它們都是廣州人流爭奪戰的贏家,其中有3個在海珠區,2個在天河區,1個在白雲區。
這六個地鐵站,其中有4個位於廣州大道以東。
TOP10站點中,公園前站下降3個名次;昌崗站下降2個名次;廣州火車站下降1名;海珠廣場站、楊箕站退出前十。
總共有五個地鐵站的排名出現下滑,其中四個在越秀區,一個在海珠區,而且這五個站點全部位於廣州大道以西。
這再次說明,廣州人流的分佈正呈現出“東昇西降”的態勢。
誰是廣州最擠地鐵?三號線首超二號線
再來看看各線路客運量排名:
2021年,廣州最繁忙的TOP5地鐵線路依次為:三號線、二號線、五號線、一號線、八號線。
最繁忙的5條線,三條經過天河 (一號線、三號線、五號線) ;三條經過海珠 (八號線、二號線、三號線) 。
還可以看出,三號線10年來首次超過二號線,八號線反超六號線。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統計的三號線,不包含三號線北延段 (機場線) 。
從趨勢看,三號線、二號線並駕齊驅,穩居第一檔;五號線獨列第二檔;一號線、八號線、六號線並駕齊驅。
再把時間維度拉長看看:
下圖為2010~2019年廣州地鐵線路日均客流增長情況:
外交部發言人為廣州地鐵點贊
其實,廣州地鐵算是廣州非常靚麗的一張城市名片,很值得吹一吹的。
近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點讚了廣州地鐵,其在個人微博展示的正是廣州18號線,該線路連線廣州東站與南沙區萬頃沙,是國內首條全地下160公里時速地鐵,也是大灣區最快地鐵。
廣州市民把廣州地鐵親切地稱為“羊角”,其日均客運量達900萬人次 (2019年) ,地鐵佔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已達到近6成。
除了擁有最快地鐵、最擠地鐵,廣州地鐵目前運營里程穩居全國第三、世界前五,其城市能級可見一斑。
廣州地鐵還有這些不俗的成績:
據廣州日報,廣州地鐵2021年在科技創新上的投入達到45347萬元,獲得國家專利授權164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7項,技術和知識輸出覆蓋城市48個,全年牽頭和參與重大科技專案25項。
2021年9月,廣州地鐵與騰訊公司聯合釋出了新一代軌道交通作業系統——穗騰OS2.0,這是全國首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於工業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的軌道交通智慧作業系統,已成功運用於“大灣區最快地鐵”十八號線。
更硬核的還有,廣州地鐵車輛的70%由廣州造:
想不到吧?廣州除了造車、造火箭,還能造地鐵!從地鐵製造到地鐵運營,再到站城一體化開發,廣州在地鐵產業鏈方面已經形成一個“閉環效應”。
從廣州地鐵3號線開始,廣州地鐵的車輛逐漸實現“廣州製造”,據廣州日報報道,目前70%的地鐵車輛出自“廣州中車”,廣州中車是怎麼來的呢?
2010年,廣州地鐵集團和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廣州南車城市軌道裝備有限公司註冊成立,2016年更名為“廣州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 (簡稱:廣州中車) ”。
據悉,廣州中車已成為帶動廣東全省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領頭羊,廣州地鐵3號線、7號線、9號線、知識城線、14號線、8號線北延長線、22號線、海珠有軌電車、黃埔有軌電車等車輛均由廣州中車生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城市戰爭 (ID:sunbushu123) ,作者:小魚
- 曾經差點倒閉的航運公司,暴賺之後為何惹非議?
- 老馬和小扎,要把40億人帶進Web3
- 躲不開資訊操縱,是人類的大腦過時了嗎?
- 種植牙真的要便宜了?
- 儲存在工作記憶中的究竟是什麼?
- 歐洲正經歷五百年來最嚴重乾旱,這對經濟意味著什麼?
- 吃再多益生菌,我的腸胃也不好
- 天氣熱的邪乎,是時候關注一下氣候危機了!
- 深圳“零首付”樓盤被緊急叫停,發生了什麼?
- 我在澳洲當藍領,即將攢到100萬
- 沒有玲娜貝兒,迪士尼依然是“神奇王國”
- 如何撰寫深度研究報告?
- 16.5萬的愛馬仕腳踏車,都誰買了?
- “每日優鮮”讓人想起了VCD大戰
- 拉美跨境電商邁入深水區
- 創傷預警,真的能避免二次傷害嗎?
- 怕什麼來什麼,美國經濟衰退正在“自我實現”
- 隱私的成本,到底有多貴?
- 提前還貸,成了年輕人理財新方式?
- 更安全的電池,成了儲能新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