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連跌四周跌至俄烏戰爭前水平

語言: CN / TW / HK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華夏能源網

26日,已經連續四周下挫的國際油價,還在持續走低。

WTI原油跌至78美元以下,報77.9美元/桶,相比上個月末97美元/桶的價格,已經跌去近20%。布倫特原油的境遇也差不多,目前報85.33美元/桶,相比上個月末的高點跌幅為19%。

值得一提的是,77.9美元也是今年1月以來的最低價格,彼時全球原油供需還沒有受到俄烏戰爭爆發的衝擊。如今,隨著油價連續下跌,疑問也隨之而來:市場為何無法支撐油價維持在高位執行?

歸根結底,從去年開始,國際原油市場的供需就持續處於緊平衡狀態,供需差約50萬桶/日。這帶來的結果,就是任何明顯的利好或是利空訊息,都能夠刺激到市場投機者的情緒,造成原油的大幅度波動。

今年以來,布倫特油價單日波動幅度大於5%的天數達21天,在過去三十年來排名第六。同時,由於目前脆弱的供需平衡狀態,在短時間內無法得到改善,大幅震盪波動的原油市場很可能會貫穿全年。

“後市來看,大幅波動基本已成定局,但其實並不需要擔心油價會崩潰。”一位原油市場的投資人告訴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任何原油震盪的年份,都是大事頻出的年份,今年也不例外。今年種種局勢表明,油價並不存在崩潰的根基。”

金融市場踩踏式殺跌

這一輪油價下跌的初始,是在9月21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75個基點到3%-3.25%之間,這是美聯儲今年以來第五次加息,也是連續第三次加息75個基點。

不過,如預期一般的加息,並不是壓垮原油市場的“稻草”。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之後的講話,才真正讓市場上的每個人感到寒意。

鮑威爾表示,在失業率僅小幅上升的情況下“軟著陸非常具有挑戰性,可能性會降低”,因為貨幣政策需要“更加嚴格或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嚴格”。

如果說在今年初的加息之後,美聯儲對外的表態還讓人對經濟抱有一些期望的話,那麼這一次加息之後,美聯儲的態度似乎是放棄了尋求經濟的“軟著陸”。

“這樣的表態疊加失業率預期大幅上調,通脹預期也被調升,上調2022-2024年PCE通脹及核心PCE通脹預期,事實上也反映了美聯儲含蓄承認經濟衰退不可避免。”隆眾資訊原油分析師吳燕告訴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說。

而在美聯儲激進的加息政策之後,歐亞非共有七家央行都紛紛宣佈加息:英國央行如期加息50個基點,瑞士央行加息75個基點,挪威央行加息50個基點,印尼和菲律賓的央行各自將政策利率上調50個基點……

可以說,目前除了日本依舊保持貨幣寬鬆政策之外,其餘主要國家均已進入了緊縮的週期。而這一週期對原油的主要影響,就在於需求。

“目前市場的緊平衡狀態會很容易就被打破,當需求側出現了全球加息這樣的重大不利因素之後,市場對於油價的心理預期很快轉空,進而出現了此次的連續下跌。”金聯創原油分析師奚佳蕊告訴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

此外,由於加息給美元帶來了相對更穩定的儲存渠道,誘使一部分風險偏好較低的資金撤離原油市場。而隨著資金的撤離,市場上出現了擠泡沫的過程。8月底,WTI的總持倉量已降至147萬手附近,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近30%,與2014年末大致相當。

值得一提的是,彼時的油價還在40美元/桶左右,儘管市場狀態與2014年大相徑庭,但從情緒面上看,目前金融市場對於油價的看法並不樂觀。也是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大概率仍將出現大幅震盪並逐步下挫的行情。

眾多機構依然堅持看多

不過,即便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依然有機構看好油價。一些華爾街投行堅稱,油價會在第四季度反彈。

摩根大通表示:“儘管人們對全球經濟狀態感到擔憂,但我們的供需狀況繼續表明,從10月份開始,夏季觀察到的油市供過於求的情況將變為供不應求。”而他們的分析師預計,布倫特原油價格將在第四季度達到101美元/桶,在2023年達到98美元/桶,這意味著油價將在第四季度至少上漲約17%。

其餘幾家大型投行的預期差不多,最樂觀的當數高盛集團,預測第四季度油價將達到125美元/桶。而摩根士丹利預計相對保守,為95美元/桶,同樣高於目前的油價水平。

促使他們做出這些預測的原因也很簡單——供應不足。在摩根大通看來,全球第四季度石油需求將反彈約150萬桶,尤其是在冬季天然氣短缺,促使更多人轉向使用石油的情況下。

此外,對俄羅斯海上石油出口的禁令將於12月5日生效,意味著至少會造成90萬桶的供應短缺;來自美國政府的戰略石油儲備已經所剩無幾,很快就會停止對市場供應;而伊朗核談判的進展不及預期,短時間內達成協議可能性很低。

因此,他們並不認為目前連續的下跌是市場的常態。而持有類似觀點的還有一方勢力——歐佩克產油國,而他們對於油價的控制手段,要有效得多。

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長本·薩勒曼王儲就表達過對現狀的不滿,他認為目前的期貨市場與原油的實物市場存在著嚴重脫節,參與前者的市場主體遠不及後者。而奈及利亞能源部長則聲稱,如果油價進一步下跌,歐佩克將“被迫”達成一份新的減產協議來支撐油市。

石油公司面臨挑戰

今年上半年,全球油價的狂飆猛進,讓幾乎全部石油企業都笑開了花。

8月14日,全球第一大油企沙特阿美公佈了2022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財報。資料顯示,沙特阿美Q2及上半年淨利潤均實現了公司自2019年IPO以來的季度盈利紀錄,分別達到了484億美元和879億美元,也讓這家公司成為全球最賺錢的企業。

而五大國際石油公司在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也堪稱驚豔。根據bp、殼牌、道達爾、雪佛龍和埃克森美孚公佈的半年報來看,五家公司二季度淨利潤總額逼近4000億元人民幣,整個上半年的淨利潤總額則超過了6000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紀錄。

國內企業的情況也差不多。中石油、中海油兩家以勘探開發為主營業務的石油公司,上半年分別獲得了823.9億元和718.9億元的淨利潤,其中中海油在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超過了去年全年,創下了歷史同期最好的水平。

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石油公司,他們取得的利潤均高於歷史上油價更好的時期。這種現象一方面反映出原油需求的旺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石油公司“低資本開支”的策略。

然而,隨著油價接連下挫,那些以原油勘探開發為主業公司的“高光時刻”,或許就只能停留在上半年了。

“在高油價時期,勘探開發企業所取得的高額利潤雖然看上去光鮮亮麗,但實際上是很難維持的。高油價會傷害需求,特別是在目前全球進入緊縮週期之後,對需求的傷害會更加明顯。”上述原油市場的投資人告訴華夏能源網。

另外一方面看,油價低一些並不是壞事,對像中石化這種以煉油化工為主業的企業來說,意味著成本可以得到控制。作為上半年“三桶油”中業績表現最差的公司,中石化或許可以大大緩一口氣了。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目前的油價水平還是不錯的。勘探開發業務能賺到錢,煉油化工業務也不必承擔那麼高的成本。”上述投資人表示,“中國的石油企業有著國內市場的支撐,全年業績還是會有一個好的收尾。”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