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遭遇戰打響,美股繼續割“韭菜”
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一些機構和所謂的專家充分展示了市場的“不靠譜”,發表各類極端言論左右著市場情緒。
簡單來說,大致分為:
1、股市崩潰論,認為資本市場崩潰擠壓財富效應,才可以根本上抵消通脹壓力(如對衝基金潘興廣場資本部管理公司阿克曼)
2、儘管短期市場面臨嚴峻挑戰,仍不妨礙給予積極評價,高盛在9月中旬的報告還堅持年底標普500指數會重上4300點。
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令市場無所適從, 普通投資者就往往會因為心理偏愛去尋找觀點,一顆顆韭菜由此誕生。
在我們進行市場分析與驗證時,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能被表面資訊所矇蔽, 要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與邏輯,以求在錯綜複雜的市場聲音中保持獨立分析 。
本文重點討論:
其一,美股此次調整大概要到何種程度?
其二,在當下市場環境下,如何選擇“好企業”?
“拐點”兩大要素
在先前的文章中,我們對資本市場的調整有如下認識:資本市場起伏關鍵在於通脹預期,影響通脹預期的要素不僅來自市面中廣泛討論的“供給關係”, 重點更在於巨集觀經濟效率與成本倒掛 ,效率增長落後於工資增長幅度,這是長期通脹的根源, 看待通脹下行的觀點應該是效率的提升,也就是大量低效“殭屍企業”的退出和破產。
上述乃是建立了巨集觀經濟與資本市場的相關性分析,本文我們再從金融和資本市場角度進行研究,以求可以接近真相。
債市與股市具有鮮明的“對衝”關係,換言之,當資本市場風險係數放大之時,出於風險厭惡等因素考慮,市場資金會偏向於風險係數較低的債市以規避風險,隨著債市資金的增加,債券收益率開始下降(賬面價值縮水),債券投資價值衰減,實現資金從股市到債市,再到股市的一個迴圈。
基於此邏輯,我們製作了標普500盈利收益率(市盈率倒數)與美十年國債收益率的走勢關係,見下圖:
在以風險規避和追逐收益為主基調的資本市場中, 股市的盈利收益率不僅要夠大(市盈率夠低),較之債市要有足夠的風險補充,滿足上述兩大訴求,也就是“拐點”和“觸底”開始。
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2021年中標普500的盈利收益率幾乎是歷史低點,與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和2008年金融危機點數極為接近,彼時美股已經嚴重偏離了內在價值,泡沫泛起,但奇怪的是2021全年市場並未如內在價值分析學派所預料的那般垮塌,一直到2022年中市場才開始回撥。
主要原因在於低息貨幣環境,債市收益率降到歷史最低點,無風險資金被“逼”到股市(風險補償訴求低),這也就維持了美股繁榮。
這也就勾勒了資本市場資金流動要素,其不僅取決於 內在價值學派所強調的估值高低(市盈率是否偏離正軌),也在於風險補償訴求的高低 ,兩大要素互相影響,單純看某一項指標並不客觀。
2022年美聯儲啟動加息之後,一方面導致了長期利率的快速上行,尤其在8月通脹資料公佈之後十年美債資料幾乎呈直線飆升;另一方面,由於風險補償訴求上行,盈利收益率不得不隨之上行,市值處於壓縮週期。
根據美聯儲以及鮑威爾最新表態,2022年末聯邦基準利率水平會在4%左右,其對應的風險補償機制會將標普500盈利收益率逼到6-7%的水平,這也就意味著標普500指數仍有極大的壓縮空間,當然若經濟衰退,企業利潤侵蝕嚴重該數字將有進一步放大的空間。
以上分析重在強調邏輯,並不側重“押寶點數”,目的在於以此框架對市場有更為清晰的見解,總結此部分為:
其一,在未來的三個月內通脹預期仍然是美股核心要素,這決定著無風險收益和風險補償力度,這些都是決定股市溢價的能力的核心因子,結合之前的分析,企業破產數量飆升就是通脹全面下行的拐點;
其二,債市和股市的對衝機制決定了市場的有章可循, 若盈利收益率能逼到7%以上的高點(近20年高點),股市誘人的投資價值將逐漸顯現, 若通脹持續下行,股指的拐點也就不遠。
流動性恐慌蔓延
儘管我們在上文闡述了債市和股市的對衝關係,這在理論上也是合理的,不過當市場面臨重大拐點時,此關係則會在短期內“失真”。
以當前美股為例,已經正在遭遇面臨流動性困境,簡單來說, 股市撤出資金並未流向基於對衝流向債市,投資者選擇大量持有現金,靜觀市場觸底。
上圖為我們整理的美國散戶和機構的持倉情況。過去十餘年內,股市和債市確實如前文所言有著密切的相關性,當前散戶明顯更偏愛現金,同期減持債市和股市,對衝性關係並未展示,不過在2018年的加息週期內則表現了一定對衝特性(同樣偏愛現金,操作上更多減持股票而增持一部分債券)。
2022年的情況與2008年更為接近,現金偏好上升,債券和股市雙雙減持,但邏輯上略有不同:20008年次貸危機導致了全球金融系統流動性緊缺,投資者對金融機構的信心整體下滑,也就出現了債券的集體贖回(亦可稱之為債券“擠兌”), 2022年除信心因素之外,亦有對加息週期的不確定性,長期利率持續上行,使投資者不斷調整債券的收益預期。
我們再看流動性的又一個指標,美國BBB級公司債實際收益率情況。我們知道此類債券幾乎等同於垃圾債券,在流動性充裕之時,資金買入此債券獲得高收益,一旦流動性回撤,此類債券風險最先暴露,資金率先撤離,甩賣債券導致收益率飆升(賬面價值縮水),分析機構往往用此指標去判斷市場的流動性偏好情況,見下圖:
在歷史上,每每BBB級公司債券收益率飆高,就是股市崩盤的前兆,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2008年次貸危機,2000年疫情初的連環熔斷等等。如今,此收益率幾乎呈垂直上升趨勢,換言之, 當前流動性回撤尚未觸頂,資本市場距離調整仍有相當距離。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該債券收益率已經創下十年來新高,其高點究竟會在何處我們尚不得而知,只是提醒大家在流動性偏好尚未觸頂之時,資本市場調整預期是不能過於樂觀的。
科技成長股尚未觸底
在此之前我們一直在強調隨著風險係數的累計,市場風格也在切換之中,簡單來說,也就是由追逐成長股到對價值股的認同。
為便於對比,我們選擇成長股和價值股的兩個代表行業進行對比,科技和公用事業企業,前者是近年來市場追逐的熱點,而後者則又因為利潤穩定,股息確定是不折不扣的價值股。
由於“定性”以及企業發展週期的不同,兩類企業對投資者的回報邏輯是完全不同的,其中公用事業單位ROE由於行業經營成熟,幾乎無成長性可言,ROE也就極為穩定,投資者對此類企業的投資賺取的往往是企業經營效益(通過股息分紅形式回報投資者),相比之下科技企業ROE極為不穩定,近年來更是回到了負數區間,市場更看重行業的成長性,以此給予高溢價能力。
可以概括性地說, 投資者對公用事業單位的投資更看重經營質量,而對科技企業則往往以“押賽道”為主 ,在流動性充裕之時,買對賽道就可以獲得流動性溢價帶來的收益。
反之當流動性回撤,首當其衝的便是此類企業, 當流動性回撤尚未觸底之時,是以高成長性為主要特色的企業估值回撥就不到結束之時。
在資本市場分析中,我們常將價值投資視為尋找優質財報企業,然後得出“好企業等於好投資標的”的結論,於是在這段時間,各類分析機構紛紛出面,從基本面來尋找“超跌”企業,再兜售給投資者,這顯然是對“價值投資”的誤解,或者以混淆概念來誤導投資者。“價值投資”其重點不僅僅是尋找有價值的企業,更在於求得“物有所值”的企業,而後者則是由流動性決定。
甚至可以極端地認為,當下對一些行業(如科技,生物醫療等等)的分析完全不必過分看重財報,無論財報優良,行業整體的估值收縮都是確切的,而 行業的好轉則在於流動性風格的全面逆轉,屆時企業經營基本面更勝一籌的企業更容易獲得“成長信仰”,成為接下來的明星企業。
或者說對財報的研究目的在於指導未來決策,而非當下。
在開篇我們羅列不同權威人士對未來市場迥然不同的看法,其用意也在於說明倚重於權威人士觀點的不可取,只有具備獨立的思維能力,才可避免成為他人“韭菜”。
最後總結本文:
其一,美股的調整仍未看到終點,重點還是美聯儲控制通脹的能力,可以比較確切的是通脹觸頂已經觸頂(石油價格跌破90美元/桶,大宗商品全線下跌,生產成本下跌乃是必然),而通脹下行的幅度和速度則要看實體經濟效率的改善,此方面仍然任重道遠,這其實超出了美聯儲的能力圈;
其二,流動性緊缺的問題會持續進行,債股雙殺極有可能持續發生(現金流偏愛持續上升);
其三,成長性企業將繼續被壓縮,具有高收益和高股息的價值股將跑贏市場,對於中概巨頭企業,我們尤其建議提高股息發放(也包括提高回購),去改善ROE資料,完全迎合市場偏好,以求穩定市場表現。
- “永輝系”分崩離析
- 趙偉: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上調,訊號作用較強(國金巨集觀)
- 誰的諾安基金:“多事之秋”背後的股東博弈
- 天價分手費再現!讀客文化高管離婚獲上億股權,原出資額不到12萬
- 八馬茶業再戰IPO,研發人員僅11人,這次能打破茶企上市難嗎?
- 特色農產品如何“闖出去”?
- 股民準備吃肉?史上第二貴新股來了!一簽要繳近15萬元,寧王迪王訂單暴增
- 60歲季明辭任江蘇銀行行長,57歲副行長葛仁餘將升任行長
- 流動性遭遇戰打響,美股繼續割“韭菜”
- “大怨種戒指”?DR迴應800元可刪購買記錄,網友炸鍋了
- 威馬虧損遠超“蔚小理”!創始人卻掙12億
- 財務總監涉嫌犯罪,會有財務資料真相嗎?
- 港股今年最大規模IPO來了,但萬物雲不再有估值神話
- 柔宇科技及其法定代表人劉自鴻被限制消費
- 重磅!南方基金總經理楊小松:立足本源,打造具有數智基因的資產管理能力
- 東方盛虹激進擴張背後:千億債務懸頂,新專案未達產新專案又開工
- 養老金變了!哪些人到手的錢多了?
- 紫燕食品上市背後,滷味賽道的大變局
- 2022老年聽障社會問題報告:中國助聽器佩戴率僅5%-10%
- 400萬財經大V私募被登出,起底“股神”徐曉峰的翻車之路